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96)
2023(5943)
2022(5379)
2021(5406)
2020(4468)
2019(10171)
2018(10101)
2017(17537)
2016(10120)
2015(11537)
2014(12115)
2013(11763)
2012(11425)
2011(10274)
2010(10863)
2009(10113)
2008(10443)
2007(9720)
2006(8833)
2005(8344)
作者
(31458)
(26166)
(26048)
(25030)
(17031)
(13020)
(12015)
(10251)
(10215)
(10052)
(9438)
(9101)
(8754)
(8582)
(8528)
(8093)
(7977)
(7940)
(7926)
(7712)
(6811)
(6513)
(6488)
(6353)
(6213)
(6046)
(5928)
(5690)
(5640)
(5338)
学科
(36733)
经济(36658)
管理(28221)
(27083)
(19149)
企业(19149)
(15838)
地方(12048)
中国(11984)
农业(11482)
(10952)
(10825)
方法(10815)
(9383)
业经(8762)
数学(8288)
理论(8091)
数学方法(7961)
教育(7060)
(7030)
贸易(7019)
(6773)
银行(6756)
(6699)
环境(6653)
(6396)
(6310)
金融(6309)
(6301)
(6292)
机构
学院(145559)
大学(142981)
研究(53976)
(49385)
经济(47831)
管理(46691)
中国(43078)
理学(37456)
理学院(36874)
科学(35885)
管理学(35831)
管理学院(35575)
(33458)
(32848)
(29905)
(29180)
(26787)
研究所(26469)
中心(25497)
(22755)
农业(22541)
师范(22469)
业大(22393)
(22110)
(22007)
北京(20736)
(19711)
技术(19249)
财经(19247)
师范大学(17698)
基金
项目(85526)
科学(64072)
研究(63834)
基金(56648)
(50175)
国家(49635)
科学基金(40384)
(36771)
社会(36193)
社会科(33788)
社会科学(33777)
教育(30183)
(29483)
基金项目(29167)
编号(28102)
自然(26474)
自然科(25525)
自然科学(25512)
成果(25136)
自然科学基金(25008)
资助(24217)
课题(21536)
重点(20199)
(18897)
(17947)
(17532)
(17424)
(17014)
(16762)
项目编号(15944)
期刊
(70928)
经济(70928)
研究(46630)
中国(39532)
(28232)
学报(26796)
教育(25279)
(22996)
科学(22609)
管理(19610)
大学(19466)
农业(18517)
学学(17813)
(16364)
金融(16364)
技术(14324)
业经(12206)
图书(10068)
(9720)
财经(9570)
问题(9114)
(8846)
经济研究(8794)
资源(8542)
(8367)
书馆(7777)
图书馆(7777)
职业(7664)
(7589)
(7415)
共检索到2518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嘉学  夏淑莲  李培英  
怒江峡谷是我国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也是生态地质环境极为脆弱的地区。当地居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近期为谋求生存与发展引发的无序开发已对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高黎贡山片区构成了严重威胁。受多种条件限制,怒江峡谷通过发展传统产业脱贫的空间不大。结合该区实际,本文提出了“遗产旅游+适度利用水能资源+生态移民”的发展模式,以缓解人地关系矛盾,构建遗产地和谐社会。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蒋睿  杨世瑜  
地处云南省西北部怒江州境内的怒江峡谷地区,地形陡峭、地质灾害多发、环境闭塞,贫困问题相当严重,但该地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怒江峡谷旅游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又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有效方法。文章针对怒江峡谷的特殊条件,以解决"三农"问题为出发点,探讨旅游扶贫策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益敏  
高山峡谷地区山高坡陡,其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人居环境有其特殊性。怒江峡谷区人居环境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海拔、坡度、坡向、交通、水资源、土地利用等。将指标分级量化后,采用GIS的空间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等空间分析技术,对研究区人居环境适宜性进行了定量、定位综合评价分析。研究表明,怒江峡谷人居环境适宜区域主要以带状形式分布在河流两侧,其他区域只有零星分布;怒江峡谷人居环境状况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空间分布基本吻合,各县人居环境评价均值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相关性达到0.96,各乡人居环境评价均值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相关性达到0.76。同时分析了怒江峡谷三县各乡镇的人居环境容量,表明其环境难以承载现有人口。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益敏  刘素红  李小文  
本文选取坡度、坡向、海拔、土地利用、交通、水资源、土壤质量等作为评价指标,利用GIS的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等空间分析技术对怒江峡谷区的泸水县人居环境适宜性进行了定量综合评价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泸水县人居环境适宜区主要以带状形式分布在河流周围,其他区域只有零星分布,与泸水县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相吻合。泸水县人居环境状况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人居环境评价值与各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相关系数达到0.89,与各行政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相关系数达到0.956。此外,本文还分析了泸水县各个乡镇的人居环境容量,表明泸水县已难以承载现有的人口。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晖  赵凯  朱雪  杨树华  
"三江并流"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面临着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的艰难抉择。本文以"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十大核心景区之一——月亮山景区为例,研究在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理论、景观生态规划模式、规划与管理结合的原则、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指导下,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生态旅游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冷志明  麻先俊  
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与利用已经引起各国的重视。文章从世界自然遗产概念释义入手,介绍美国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经验,分析我国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对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海龙  李迪华  黄刚  
水电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景观影响评价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在简要阐述水电开发的景观影响评价的相关概念及意义之后,首先阐述了峡谷区域水电开发的景观影响及评价方法,然后以怒江为例,具体探讨了峡谷区域水电开发景观影响评价的过程与结果。通过设计一系列景观测度参数,包括可视域损失、大坝视觉影响范围、高差损失、景点改变、峡谷急流损失等,并利用GIS进行模拟,基于计算结果对水电建设对峡谷整体和局部景观影响以及坝址各段建库适宜性进行了评价。最后指出,在怒江这样的急流高山峡谷上建坝应该慎而又慎,其决策应参考包含景观影响评价在内的环境影响评价,并应逐步完善此方面的立法。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处滇西北横断山区,全州45万人口中,傈僳族、怒族、独龙族、白族和普米族等少数民族占92%,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1954年8月建立了怒江傈僳族自治州。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州各族人民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全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1994年同建州前的1953年相比,粮食总产量增长3.5倍,工业产值增长60.5倍。农村贫困面由1985年前的80%多,下降到现在的30%左右。全州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 我州境内,汹涌澎湃的怒江、澜沧江和独龙江“三江”并流,形成切割很深的高山峡谷地...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恒武  袁颖  
本文通过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于1972年颁布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英、中、日3种文本中“文化遗产”定义的比照分析,指出《公约》现行正式中译本的“文化遗产”定义中存在若干表述不当之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冯彦,丁丽勋  
滇西北地区以其丰富多姿的生物资源、人文资源和景观资源而久负盛名。但由于地处边远和环境恶劣造成区内贫困问题、生态环境在耕种农业发展的压力下日趋恶化、山地灾害频发,这都成为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本文在实地调查与统计资料的研究基础上,对区内贫困现状与产生因素进行综合评价,认为区内贫困人口表现为:经济收入缺乏型、粮食生产短缺型、能源困乏型、水资源缺乏型及环境型5种贫困特征,以此为基础,就如何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开发利用与管理资源等,为实现区域脱贫与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雪  李益敏  赵筱青  
高山峡谷区由于山高坡陡、生态环境脆弱等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人地矛盾突出,可利用的耕地资源少,对该区域耕地进行适宜性评价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以滇西北高山峡谷区怒江州泸水县为研究区,选取坡度、坡向、海拔、土壤侵蚀、土壤有机质为评价指标,通过灰色关联度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GIS叠置分析等空间分析技术,以30 m×30 m栅格作为评价单元,对泸水县的耕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2009年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叠加分析。结果表明,泸水县60%以上面积的土地不适宜耕地分布,高度适宜、中度适宜和临界适宜的面积比例分别为5.62%、15.16%、18.26%。有10.67%的现有耕地分布在不适...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阳兵  王世杰  熊康宁  
尽管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趋势严重 ,但真正做到生态、经济、社会三效益统一的岩溶石漠化生态重建模式的实践工作却做得很少 ,且对于这些实践活动还缺乏理论的总结和思考。花江峡谷顶坛片区 ,充分利用当地的适生植物资源和干热资源优势在石漠化土地上种植花椒、砂仁等喜热耐旱的经济作物 ,在恢复和治理生态的前提下成功调整了农业内部结构 ,形成以花椒规模种植为核心的特色产业 ,利用雨水、坡面水、岩溶裂隙水 ,实行参与式社区管理 ,使环境、经济与社区文化得以可持续发展。“顶坛”模式是充分利用岩溶环境资源优势 ,寓山地保护于特色农业开发之中的一个成功例子 ,它启示我们 ,岩溶石漠化土地恢复重建必须重新认识岩溶环境优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陆小璇  
国家疆界的划分原则常常与自然资源及生态功能区划分的原则相悖;动植物种群分布、生态学过程以及地质构造分布,并不因政治边界的存在而消失。这种情况为一些自然遗产地的统一与完整性保护制造了障碍。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们对自然资源管理以及对生物多样性管理的关注点,由原来对特定区域的保护转向强调景观尺度下生态系统连续性的保护。连续性保护理念在跨国项目中体现为跨界保护理念,使连接分散的生态区域之间的动态过程成为可能。跨国世界自然遗产的建立与保护已成为推进跨界资源保护的重要一环。结合相关案例分析,论文从发展历程、分类以及管理三个方面对跨国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现状进行评述。资源的不可持续利用目前被认为是对世界遗产保护...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永良  
三江源区生态区位重要,加强保护和修复意义重大。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批准,到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建立,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的规划和政策。园区内区域广阔,资源丰富,近些年,三江源国家公园在创新生态管护模式、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加大生态补偿力度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然而在资源环境管理和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文章从四个系统与一个多样性、思想理念与综合管理、具体领域与施政重点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径伟  郭晴  
通过研究我国目前自然遗产保护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借鉴发达国家对自然遗产保护的成功经验,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自然遗产资源保护之路,实现自然遗产保护和社会发展协调统一的要求。把重要篇幅放在主要发达国家对自然遗产资源保护体系保护的内容上,从分析我国自然遗产保护体系存在的问题入手,研究主要发达国家对自然遗产保护的先进经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遗产保护体系,力求将之运用于实践之中,以解决我国自然遗产资源的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使自然遗产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