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82)
2023(3669)
2022(3242)
2021(2998)
2020(2538)
2019(5603)
2018(5596)
2017(9468)
2016(5774)
2015(6271)
2014(6326)
2013(6303)
2012(6125)
2011(5527)
2010(5568)
2009(4907)
2008(4878)
2007(4091)
2006(3676)
2005(3228)
作者
(21116)
(17981)
(17705)
(16705)
(11539)
(9110)
(7908)
(7182)
(6986)
(6654)
(6470)
(6426)
(6240)
(6187)
(5910)
(5592)
(5578)
(5555)
(5457)
(5329)
(4795)
(4679)
(4598)
(4305)
(4129)
(4120)
(4039)
(3874)
(3823)
(3765)
学科
(19293)
经济(19274)
(10048)
管理(9397)
(9370)
地方(8248)
方法(6522)
(6401)
(6362)
企业(6362)
数学(5863)
数学方法(5744)
中国(4902)
农业(4437)
地方经济(4171)
业经(3932)
环境(3926)
(3535)
生态(3365)
(3195)
(3167)
(3140)
贸易(3136)
税收(2972)
(2959)
(2944)
土地(2943)
(2939)
及其(2906)
资源(2868)
机构
学院(79547)
大学(78374)
研究(38224)
科学(31145)
(27929)
中国(26518)
(23223)
(23178)
经济(22564)
农业(22551)
管理(22300)
研究所(22048)
业大(20888)
(20555)
(19640)
理学(18866)
理学院(18410)
管理学(17656)
管理学院(17520)
(17365)
中心(16659)
(15846)
实验(14908)
(14555)
实验室(14335)
农业大学(14319)
重点(13698)
科学院(13529)
(12440)
资源(12022)
基金
项目(62827)
科学(46504)
(43803)
基金(43540)
国家(43531)
研究(35355)
科学基金(33715)
(27113)
自然(26640)
自然科(25895)
自然科学(25881)
自然科学基金(25389)
基金项目(23585)
(23361)
社会(19385)
社会科(18169)
社会科学(18162)
资助(17859)
科技(16736)
计划(16642)
重点(16531)
教育(15213)
(14307)
(13535)
科研(13199)
专项(13065)
编号(12551)
(12266)
(12231)
(12045)
期刊
(27262)
经济(27262)
学报(27022)
(24299)
科学(21124)
研究(18930)
中国(18504)
大学(17648)
学学(17266)
农业(16188)
(9903)
林业(8623)
业大(8271)
资源(8175)
管理(7913)
(7276)
农业大学(6264)
(6094)
教育(5923)
(5884)
自然(5715)
(5702)
金融(5702)
科技(5633)
技术(5120)
中国农业(4865)
业经(4522)
自然科(4110)
自然科学(4110)
科技大(4059)
共检索到1218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洋  刘景双  窦晶鑫  赵光影  
为确定典型湿地植物枯落物养分累积特征及其对植物养分利用的生态学意义,以三江平原不同群落小叶章为研究对象,采用定位采集与监测的方法研究小叶章植物枯落物量、养分含量和累积量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1)草甸湿地小叶章群落(XCD)和沼泽湿地小叶章群落(XZZ)枯落物量随时间的变化均符合指数增长模型;XCD和XZZ枯落物有机碳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均符合二次函数模型,有机碳含量呈先减小后增加的变化趋势。2)不同群落小叶章枯落物碳累积量随时间的变化均符合指数增长模型,同一时期的XCD枯落物碳累积量均高于XZZ枯落物的碳累积量。3)XCD和XZZ枯落物氮、磷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均符合一阶指数衰减模型,XZZ枯落物氮、...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旭   曹宏杰   柴春荣   付晓玲   王继丰   董海鹏   孙杰   刘赢男   穆立蔷  
小叶章(Deyeuxia angustifolia)为三江平原典型沼泽化湿地优势植物,通过野外原位控制试验,研究该物种对氮添加水平和氮素形态的适应性及响应规律,为预测大气氮沉降通量增加及氮素形态变化后湿地植被变化提供科学依据。试验设置3种氮素形态(硝态氮、铵态氮、有机态氮)、3种氮添加水平[4、8、12 g·(m2·a)-1],以及1个对照(不添加氮素),共10个处理,分析各处理间小叶章功能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在硝态氮与铵态氮作用下,小叶章的基径、节间长、叶片数、地上生物量及茎、叶生物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中、高氮水平下,铵态氮更侧重于促进小叶章的茎生长,硝态氮对小叶章的叶生长影响显著,有机态氮显著影响小叶章分枝数、叶片数量(P <0.05)。节间数、分枝数、叶片数和生物量随无机态氮添加量增加而增大,有机态氮则趋势相反。施氮后,小叶章叶生物量占比升高。研究结果表明:小叶章对有机态氮的耐受范围小,对无机态氮的耐受范围大。施氮能促进三江平原小叶章的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增加叶生物量比重,降低茎和穗生物量比重。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伍一宁  钟海秀  王继丰  隋心  张荣涛  李金博  王丽媛  张玉  王世标  许楠  邹红菲  
以三江平原湿地典型沼泽(常年积水)、沼泽化草甸(季节性积水)和草甸(地表无积水)3个不同水分梯度下湿地类型小叶章(Deyeuxia angustifoli)为试验材料,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研究了不同水分梯度下湿地小叶章叶片的PSII功能变化。结果表明,与沼泽小叶章相比,沼泽化草甸和草甸小叶章叶片的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以吸收光能为基础的光合性能指数(PIABS)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说明沼泽化草甸和草甸小叶章叶片的PSII光化学活性明显高于沼泽小叶章。通过对不同水分梯度下小叶章叶片OJIP曲线标准化后可以发现,沼泽化草甸和草甸小叶章叶片PSII供体侧OEC活性有所增加,PSII受体侧电子传递能力均明显高于沼泽小叶章。沼泽化草甸和草甸小叶章叶片的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和电子传递速率(ETR)在较高光强下也明显高于沼泽小叶章。另外,通过对不同水分梯度下小叶章叶片PSII光能利用情况可以发现,沼泽化草甸和草甸小叶章叶片PSII吸收光能以无效热能形式的耗散比例及分配到失活反应中心的比例有所降低,而将吸收光能更多地用于光化学反应中心,以提高其PSII反应中心光化学功能。季节性淹水及地表无积水的沼泽化草甸和草甸小叶章叶片的PSII功能无明显差异,说明小叶章叶片光合PSII功能对不同水分梯度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谢柯香  文仕知  何功秀  邵明晓  郭文平  颜家雄  
以闽楠人工林凋落物和死地被物为研究对象,对N、Ca、K、P、Mg、Mn、Fe、Zn、Pb、Cu、Cd、Ni等养分元素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凋落物大量元素总含量季节变化顺序为夏季>冬季>春季>秋季,且各元素大小顺序为N>Ca>K>P>Mg。死地被物中未分解层枯落物大量元素含量高于半分解层枯落物,而未分解层枯落物中微量元素总含量低于半分解层枯落物;未分解枯落物和半分解枯落物中大量元素含量顺序为冬季>秋季>夏季>春季,未分解层枯落物中微量元素季节变化趋势为秋季>冬季>春季>夏季,半分解枯落物微量元素含量大小顺序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隋心  张荣涛  杨立宾  李梦莎  许楠  刘赢男  柴春荣  王继丰  付晓玲  钟海秀  倪红伟  
为了研究氮沉降对三江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利用磷脂脂肪酸技术(PLFA)对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进行了分析。2010年5月,在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三江平原湿地生态定位研究站内的小叶章湿地中建立模拟氮沉降试验平台,设置3个氮沉降浓度梯度:N1(0 g N·m-2A-1)、N2(4 g N·m-2A-1)、N3(8 g N·m-2A-1),于2014年6月用土钻进行土壤样品采集。结果表明:本研究共检测到PLFAs 75种,其中特征脂肪酸29种。不同氮沉降处理下,真菌群落的生物量较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总量介于30~33NmoL·g-1。氮沉降增加对真菌群落数量的影响比...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宋戈  杨雪昕  高佳  
研究目的:以三江平原最具代表性的七星河地区为研究区,基于1990年、2002年和2014年遥感影像数据,揭示自20世纪90年代农业结构调整以来水田分布格局变化规律。研究方法:GIS空间分析和标准差椭圆分析法。研究结果:(1)七星河地区呈现阶段性的水田化特点。1990年水田占耕地总面积的12.56%,处于水田化初始阶段,2002年和2014年水田面积占比分别是31.85%和37.06%,均处于水田化中期阶段。(2)七星河地区水田基本呈东北—西南的分布态势,空间分布阶段性极化,整体水田分布逐渐收缩,且呈现北移东扩的特征。(3)七星河地区前期以旱地和未利用地的水田化为主,其中旱地水田化规律性弱,方向性不明显,后期则基本为旱地水田化,综合极化特征突出,未来七星河地区水田化进程将会进一步放缓。研究结论:七星河地区水田分布格局的演化规律将对区域耕地资源合理利用与高效管理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宋戈  杨雪昕  高佳  
研究目的:以三江平原最具代表性的七星河地区为研究区,基于1990年、2002年和2014年遥感影像数据,揭示自20世纪90年代农业结构调整以来水田分布格局变化规律。研究方法:GIS空间分析和标准差椭圆分析法。研究结果:(1)七星河地区呈现阶段性的水田化特点。1990年水田占耕地总面积的12.56%,处于水田化初始阶段,2002年和2014年水田面积占比分别是31.85%和37.06%,均处于水田化中期阶段。(2)七星河地区水田基本呈东北—西南的分布态势,空间分布阶段性极化,整体水田分布逐渐收缩,且呈现北移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高志勤  傅懋毅  
应用定位研究法探明位于浙江省富阳市春建乡不同结构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林土壤0~10,10~30和30~50 cm等3个层次有机碳和全氮质量分数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垦复毛竹纯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季节变化(12.9~38.9 g.kg-1)秋冬高于春夏,而未垦复毛竹纯林却与之相反,即春夏高于秋冬季节,变幅为7.5~31.2 g.kg-1;毛竹与木荷Schima superba混交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7.5~40.2 g.kg-1)冬季最高春季最低,表现出与毛竹纯林不同的变化特征。垦复毛竹纯林土壤全氮质量分数(0.8~2.4 g.kg-1)夏季最高春季最低,未...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崔保山  刘兴土  
近 50 年来,由于三江平原大面积开荒,使得湿地面积缩小,湿地水状况及水质的改变,湿地产品的不可持续开发以及外来物种的引入等,湿地退化和丧失的最根本原因是人口压力的变化,文章提出了对三江平原湿地进行可持续性管理方案,并从生态、社会、经济指标出发,探讨了湿地可持续性管理的对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崔保山  刘兴土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垦荒 ,挠力河流域湿地生态特征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大量湿地被垦殖 ,湿地面积逐年减少 ;湿地资源的破坏 ,造成环境污染严重 ,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大降低 ;土地沙化、盐碱化面积不断扩大 ;灾害性气候发生频率增加 ;动植物等多样性资源急剧减少。挠力河流域作为“北大荒”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环境的剧烈变化也就很具有代表性了。伴随着新千年“北大荒”停止一切垦殖湿地、草地和林地的措施出台 ,挠力河流域也迎来了退耕还林、还牧、还湿的调整时期。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邢贞相  张涵  纪毅  付强  李衡  宫兴龙  
为获取三江平原龙头桥灌区降水的变化特征,根据龙头桥灌区1959~2016年的逐月年降水量的统计数据,首先,对龙头桥灌区近58年的总体降水量的统计参数进行求解,再运用滑动平均法得到降水量总体的变化趋势、其次应用M-K(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对降水量突变的年份进行求解,并利用Morlet小波分析法得到总体降水量的变化周期,然后应用求得的结果对龙头桥灌区近58年来降水量的统计规律、趋势性变化、突变性变化和周期性变化特征研究分析。最终,利用1,3,6,12,24,36个月等多时间尺度的标准降雨指数(SPIn)求得龙头桥灌区总体降水量的丰枯程度状态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在多时间尺度下不同旱涝程度发生的频率。研究结果表明:龙头桥灌区1959~2016年的年降水量平均值为531.00mm,降水量年际间分配不均匀,且整体呈下降趋势,年际倾向率为-0.0172mm·a-1;年降水量在2012年发生明显的突变;龙头桥灌区年降水量周期存在多时间尺度特征,其年降水量具有18年和28年两个主要周期。随着SPI值时间尺度的增大,总体的旱涝变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其中12和24个月尺度能明显看出旱涝的周期变化,随着时间尺度的再增加其变化趋势无明显变化,最终得到龙头桥灌区干旱主要发生在1967~1969年和1977~1980年。通过不同时间尺度SPI值的比较和旱涝发生频率分析发现,龙头桥灌区58年来旱涝变化交替出现,正常年份发生频率在60%以上,极涝、极旱和重旱发生的频率不足5%。表明本研究区域属于雨量充裕区且适合灌区的发展。研究成果可为实现灌区多水源的高效利用、促进灌区水资源系统协调发展提供重要决策依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妮  刘殿伟  王宗明  
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通过获取研究区1986年、1995年、2000年和2005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从总量态势、相互转化差异、空间格局等三方面分析了3江平原1986年~2005年水田与旱地相互转化特征。结果显示:①三江平原水田和旱地均呈显著增加趋势,水田面积增加的幅度大于旱地,由1986年的57.7×104hm2增加到2005年的150.9×104hm2,增加面积占三江平原总面积的13.86%;水田在此期间的动态度为5.08%,开发速度明显快于旱地;②水田与旱地的总量变化存在明显的阶段差异,1986年~1995年,旱地的开发速度是3个时段中最快的,1995年~2000年是水田面积增长最快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武海涛  吕宪国  杨青  姜明  佟守正  
土壤动物是陆地生态系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营养物质循环具有重要的作用。湿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影响因素研究,可为揭示湿地生物多样性及其功能提供基础资料。2005年生长季对三江平原湿地岛状林土壤动物进行了野外调查和室内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岛状林土壤动物隶属4门9纲24目,优势类群为线虫和膜翅目2类,常见类群7类,稀有类群15类;优势类群和常见类群都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变化。多样性分析表明,土壤动物的个体总数、类群数和丰富度指数最大值都出现在7月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5月份最小,10月份最大,而优势度指数5月份最大,10月份最小。土壤动物垂直分布格局,除5月份外,其他各月都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小亮  刘桂民  吴晓东  徐海燕  叶琳琳  张晓兰  
溶解性有机碳(DOC)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河流DOC输移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和多年冻土退化的响应还不清楚。对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高寒草甸下8条小流域河流于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进行逐月采集水样,同步测定流量,在室内对DOC浓度进行分析,研究河流DOC浓度和输移通量的逐月变化规律以及对降雨和温度逐月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 DOC的年平均浓度介于4. 05±1. 20~6. 55±2. 86 mg·L~(-1)之间,均值为5. 30 mg·L-1; DOC平均浓度与流域内高寒沼泽草甸(ASM)覆盖面积比例呈显著线性负相关,而与高寒草甸(AM)呈显著线性正相关;此外,有多年冻土发育的流域内河流平均DOC浓度明显高于无多年冻土发育的流域。(2) DOC浓度随季节性气温的变化呈现较大的变异性,在-8~2℃气温回升的过程中,DOC平均浓度随气温的升高呈急剧上升的趋势,在随后2~13℃气温继续升高到最高的过程中,DOC平均浓度又急速降低,而在之后13~-8℃气温下降的过程中,DOC平均浓度呈一个缓慢降低的趋势,并在12月达到最低。(3) DOC平均输移通量也显示出较大的季节差异,其范围为0. 006±0. 000 5~3. 01±0. 74 kg·km~(-2)·d~(-1),均值为1. 12±0. 81 kg·km~(-2)·d~(-1); DOC输移通量与流域内平均径流量显著线性正相关,DOC的输移主要集中在春季融雪期和夏季丰雨期。气候变暖会导致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增加,因此,温度增加导致DOC输移增加的结果提示,气候变暖可能会增加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区河流对有机碳输移和释放。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宗明  刘殿伟  宋开山  张柏  张树清  李方  金翠  杨婷  
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淡水湿地集中分布区,三江平原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区域生态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人类活动的剧烈影响,过去50年期间,三江平原土地利用/覆被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在分析1954年~2005年三江平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过程的基础上,深入探索了土壤类型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过去50余年中,三江平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剧烈,其中耕地增加了2.25倍,增加面积为385.55×104hm2。与耕地面积相对应的是湿地、林地和草地的大幅度减少,减少面积分别为256.72×104hm2、66.92×104hm2和57.65×104hm2。草甸土、白浆土、沼泽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