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76)
2023(11186)
2022(8846)
2021(7929)
2020(6504)
2019(14062)
2018(13792)
2017(25246)
2016(14607)
2015(16157)
2014(15844)
2013(15411)
2012(14154)
2011(12605)
2010(12300)
2009(11186)
2008(11118)
2007(9743)
2006(8672)
2005(7949)
作者
(48748)
(40780)
(40681)
(38286)
(25635)
(19814)
(18074)
(16007)
(15482)
(14195)
(13884)
(13475)
(13448)
(13131)
(12861)
(12630)
(12622)
(12083)
(11764)
(11612)
(10754)
(10070)
(9860)
(9278)
(9195)
(9151)
(9025)
(8769)
(8424)
(8366)
学科
(54111)
经济(54033)
管理(37046)
(36268)
(27798)
企业(27798)
方法(21907)
数学(19034)
数学方法(18807)
(17770)
中国(16751)
(16095)
(14005)
业经(13742)
地方(12313)
农业(12201)
(11628)
(10614)
贸易(10609)
(10324)
环境(8973)
(8443)
财务(8423)
财务管理(8401)
(8342)
教育(8276)
银行(8267)
技术(8228)
(8166)
金融(8163)
机构
大学(208677)
学院(205970)
研究(82836)
(77100)
经济(75382)
管理(69795)
理学(60565)
理学院(59709)
管理学(58217)
科学(58085)
管理学院(57909)
中国(57885)
(55729)
(45767)
(45745)
农业(44988)
业大(42763)
研究所(42525)
中心(35558)
(33645)
(32222)
(30360)
(29450)
农业大学(29221)
北京(28238)
(26702)
(26692)
财经(26683)
科学院(26395)
师范(26115)
基金
项目(149693)
科学(115327)
基金(108390)
(101751)
国家(100944)
研究(96269)
科学基金(82815)
(60415)
社会(59698)
自然(58466)
基金项目(57490)
自然科(57106)
自然科学(57081)
社会科(56447)
社会科学(56429)
自然科学基金(56082)
(52189)
教育(43570)
资助(42891)
重点(35516)
编号(35317)
计划(33556)
(32976)
(31120)
(31119)
科技(30379)
科研(30168)
创新(29284)
(28216)
成果(27410)
期刊
(83649)
经济(83649)
研究(57586)
学报(52800)
(51321)
中国(46208)
科学(42169)
大学(36854)
学学(35370)
农业(34323)
(25585)
管理(25051)
教育(21682)
(19138)
(16952)
金融(16952)
业大(15769)
技术(14301)
经济研究(14172)
业经(13872)
(13808)
农业大学(13276)
财经(12911)
科技(11692)
问题(11257)
(11122)
林业(10856)
中国农业(9895)
资源(9881)
自然(9081)
共检索到3055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凡  徐瑞杰  王薇  
为探讨三氯生(TCS)对鱼类非特异性免疫及生长因子的影响,实验通过半静态水质接触染毒法对雄性黄河鲤(Cyprinus carpio)进行处理,设置对照组和三个不同浓度TCS处理组(0.04、0.08、0.16 mg/L),暴露42 d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法检测各组雄性黄河鲤肝胰脏中谷胱甘肽还原酶(GSR)、谷胱甘肽-S-转移酶-A(GST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促生长素(GH)及其促生长因子(IGF-1)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各浓度TCS暴露组的肝胰脏中GSR、GSTA及GH mRNA表达量显著下降,GPxmRNA表达量仅在0.08 mg/L的TCS处理组显著性降低;而IGF-1 mRNA表达量在TCS各处理组显著性升高(P<0.05)。结果表明,TCS能够干扰雄性黄河鲤抗氧化酶及生长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凡  牛晓莹  刘飞  袁金翠  李聪歌  马雅雯  孟祥杰  
为了探讨三氯生(TCS)对硬骨鱼类性腺损伤作用的分子机制,通过半静态水体暴露法对斑马鱼(Danio rerio)进行染毒,将斑马鱼暴露在2种不同TCS浓度(0.034 mg/L和0.068 mg/L)溶液中,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42 d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探究TCS对斑马鱼卵巢抗氧化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与空白对照相比,SOD、CAT和GPx1a基因在0.068 mg/L TCS处理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GPx1和MT-2基因在0.034 mg/L浓度组表达显著上调;Bcl-2基因在0.068 mg/L浓度组表达显著下调,p53基因在0.034 mg/L浓度组表达极显著上调,Bax在TCS处理组中均显著上调。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较高浓度TCS显著影响了斑马鱼卵巢抗氧化和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产生了氧化损伤和加速细胞凋亡的发生。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庞小磊  田雪  王良炎  李梦荣  胡菊  马晓  刘慧芬  李学军  
为了分析饲料n-3/n-6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水平对黄河鲤幼鱼生长性能和生长相关基因的影响,实验以鱼油和混合植物油(花生油和紫苏籽油)为脂肪源配制5组等氮等能饲料。对照组(T1)以鱼油为唯一脂肪源,18:3 n-3/18:2 n-6为0.97,第二组(T2)以花生油为唯一脂肪源,18:3 n-3/18:2 n-6为0.02,其他3组实验饲料以花生油和紫苏籽油为脂肪源,且n-3/n-6比值分别为0.46(T3)、1.09(T4)和1.53(T5)。10周养殖实验结束后,分析各组鱼体的生长性能、血清中生长激素(GH)含量及不同部位肌肉中生长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n-3/n-6对鱼体的脏体比(VSI)、饲料系数(FCR)、摄食率(FI)无显著影响,增重率(WGR)随n-3/n-6比值的增加先升后降,n-3/n-6比值等于1.09时,WGR达到峰值,为218.53%±24.32%。T2组血清GH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随着n-3/n-6比值增大GH含量逐渐降低。背部肌肉中生长相关基因gh、ghr、igf-1和myod均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igf-1r为先降后升,mstn无显著差异。红肌中gh、myod含量逐渐降低,ghr、mstn不存在显著差异,igf-1与背部肌肉相似,先升后降,igf-1r先降后升。腹部肌肉中gh、ghr和igf-1表达情况与背部肌肉一致,igf-1r和myod的表达不存在显著差异。T2组和T4组背部肌肉肌纤维数目存在显著差异,且T4组肌纤维较T2组粗。研究表明,n-3/n-6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鱼体的WGR,且不同比例的n-3/n-6水平会影响血清GH的含量,不同部位肌肉组织中GH/IGF轴生长相关基因的水平也受饲料中n-3/n-6比例的影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春震  胡鲲  唐雪莲  吴月喜  梁成锦  杨先乐  
为探讨人参多糖对黑鲷生长性能及抗氧化酶m RNA表达的影响,给试验黑鲷分别投喂添加不同剂量人参多糖(0.2、0.4、0.8g/kg)的3种饲料,统计分析生长数据,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人参多糖组黑鲷肝脏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m RNA、过氧化氢酶(CAT)m RN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GPX)m RNA在42d时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人参多糖显著提高黑鲷增重率和肝指数,脾指数、头肾指数、成活率无显著差异;SOD、CAT、GSHGPX m RNA表达量均呈上升趋势,其中Ⅰ组CAT m RNA表达量对比NC组差异显著,Ⅱ组SOD、CAT、GSHGPX m RNA表达量对比NC...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郝甜甜  王际英  马长兴  周莹  李宝山  王成强  孙永智  黄炳山  
为探讨硒对铜胁迫下大菱鲆幼鱼生长、抗氧化能力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初始体质量为(24.85±0.10) g的大菱鲆为研究对象,通过在饲料中添加五水硫酸铜和亚硒酸钠,配制铜、硒含量分别为(0、0,1 000、0,1 000、2,1 000、4 mg/kg) 4种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命名为D1、D2、D3和D4组。养殖实验持续84 d。结果显示:①各组间实验鱼成活率无显著差异;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均在D2组显著低于D1、D3和D4组;摄食率和饲料系数呈相反趋势,在D2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②幼鱼全鱼和肝脏粗脂肪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而背肌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在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全鱼、脊椎骨和肝脏中Cu含量在D2组达到最高值;Zn含量则在D4组达到最高值;肝脏中铁含量呈下降趋势,在D3和D4组显著低于D1和D2组。③D2组显著降低了幼鱼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则呈相反趋势,在D2组显著高于D3和D4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性均在D4组达到最低值。④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均在D2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而血糖浓度、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活性均在D2组达到最低值,显著低于D1组。⑤肝脏金属硫蛋白(MT) mRNA相对表达量在D4组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其他3组;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和溶菌酶(LZM) mRNA相对表达量均在D2组显著低于其他3组;热休克蛋白70 (HSP70) mRNA相对表达量则在D2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综上所述,在本实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硒(2~4 mg/kg)可缓解高铜(1 000 mg/kg)胁迫导致的鱼体生长缓慢等症状,并可调控鱼体的抗氧化能力、生理代谢及相关基因表达量,进而对鱼体在高铜胁迫下的内环境稳态恢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宜聪  廖凯  姬仁磊  方炜  徐丹  麦康森  艾庆辉  
为了研究饲料中添加茶多酚对大菱鲆生长、抗氧化能力及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初始体质量为(13.51+0.31) g的大菱鲆幼鱼为实验对象,设计4组添加不同梯度茶多酚(0%、0.01%、0.02%和0.05%,干重添加量分别为0、100、200和500 mg/kg)的等氮等脂实验饲料,进行为期70 d的摄食生长实验。结果显示:①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0.01%~0.02%茶多酚显著提高了大菱鲆幼鱼增重率(WGR);饲料效率(FE)随饲料中茶多酚添加水平升高而升高,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随饲料中茶多酚添加水平升高,大菱鲆肝体比(HSI)呈降低趋势,且显著低于对照组;②鱼体组成分析表明,投喂添加茶多酚饲料组大菱鲆鱼体和肝脏粗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且在茶多酚添加水平为0.02%~0.05%时达到最低值,显著低于对照组;③与对照组相比,投喂添加茶多酚饲料组大菱鲆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升高,且各添加组间差异不显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茶多酚的添加水平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在添加水平为0.02%时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随茶多酚添加水平升高而降低,且在添加水平为0.02%~0.05%时显著低于对照组;④大菱鲆肝脏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表达量随着饲料中茶多酚添加水平升高而降低,且在添加水平为0.02%~0.05%时达到最低值,显著低于对照组;脂肪酸合成酶(FAS)表达量随茶多酚添加水平的升高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且在添加水平为0.02%时显著低于对照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表达量变化趋势与FAS相反,且在添加水平为0.02%时达到最高值。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表达量随饲料中茶多酚添加水平升高而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各添加组间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高脂饲料中添加茶多酚能促进大菱鲆生长、降低肝脏脂肪过度沉积并提高血清抗氧化能力,高脂饲料中添加0.02%茶多酚是大菱鲆幼鱼生长的最适添加量。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赵大显  程超  肖敏  朱敏杰  李琳洁  梅峰  查云飞  简少卿  
为了研究流水养殖系统中养殖密度对井冈山地区西伯利亚杂交鲟[西伯利亚鲟(♀)×施氏鲟(♂)]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本研究以初始体质量为(7.89±0.45) g的西伯利亚杂交鲟幼鱼为对象,设置了低密度组(1.16 kg/m~(3))、中密度组(1.74 kg/m~(3))和高密度组(2.32 kg/m~(3))三个密度组进行为期90 d的养殖生产实验,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密度组西伯利亚杂交鲟生长指标、体成分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发现低密度组幼鱼终体重、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中密度组和高密度组,各密度组实验鱼的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异;水分和灰分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存在显著差异,粗脂肪和粗蛋白未出现明显的差异;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H-ST)的活性在实验末期低、中密度组显著高于高密度组,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幼鱼肝脏丙二醛(MDA)含量不断增加,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MDA和CAT在实验期间未出现明显的差异;高密度组与生长相关的生长激素受体(GH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高密度组与应激相关的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表达水平在45 d出现差异,90 d后高密度组显著高于低密度组,低密度组热休克蛋白90(HSP90)基因表达水平在30 d时显著低于中、高密度组,实验末期,3个密度组间均存在显著的差异。研究表明,实验条件下,中、低密度条件下西伯利亚杂交鲟幼鱼表现出良好的生长性能,因此建议,井冈山地区西伯利亚杂交鲟幼鱼养殖密度控制在1.16~1.74 kg/m~(3)。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江红霞  林雄平  轩文娟  
为探讨盐胁迫对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虾青素合成的影响与机理,以及雨生红球藻各抗氧化机制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04 mol/L、0.08 mol/L、0.12 mol/L和0.16 mol/L)和不同时间(3 d、6 d和9 d)的盐(Na Cl)胁迫对雨生红球藻生长、虾青素积累、番茄红素β-环化酶(Lcy)、β-胡萝卜素羟化酶(Crt R-B)和β-胡萝卜素酮化酶(Bkt)基因表达、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孙丽颖  张木子  黎明  袁莉霞  王日昕  
为了探讨急性氨氮胁迫对黄颡鱼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及HSP70和HSP90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实验随机挑选了360尾黄颡鱼[初体质量(17.25±0.05) g],分别暴露于含有0(对照)、5.70(低浓度组)、28.50(中浓度组)和57.00 (高浓度组) mg/L总氨氮浓度的水体中,进行96 h的急性胁迫实验。实验开始后,分别于0、12、24、48和96 h取样。结果显示,氨氮胁迫发生后,低、中浓度组实验鱼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而高浓度组则持续降低;低、中、高浓度组实验鱼肝脏中丙二醛(MDA)含量在胁迫开始后显著升高;3 h时,高浓度组实验鱼肝脏中SOD活性达到最低,而MDA含量最高;24 h后,高浓度组实验鱼肝脏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升高;低、中、高浓度组实验鱼肝脏中HSP70基因的mRNA表达量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而鳃中HSP70基因表达量持续升高,但脑中HSP70基因在0 h后显著降低;氨氮胁迫3 h时,低、中、高浓度组实验鱼肝脏和脑中HSP70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在鳃中正好相反;相比HSP70基因,高氨氮浓度组实验鱼肝脏和鳃中HSP90基因的mRNA表达量在24 h时达到最高。研究表明,不同浓度的氨氮胁迫会对黄颡鱼抗氧化酶活性造成不同程度的抑制,原因与丙二醛的积累量有关;相比HSP90基因,黄颡鱼HSP70基因的表达量在氨氮胁迫发生后迅速上调,这种生理调控机制提示HSP70在应对急性氨氮胁迫时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海芳  王凡  姚卫云  
为探究三氯生(TCS)对于硬骨鱼类的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以雄性斑马鱼(Danio Rerio)为试验动物,采用半静态水体接触染毒法,将斑马鱼分别置于质量浓度为17、34和68μg/L的TCS溶液中,并设计空白对照组,42 d后,对鳃组织进行采样,利用普通PCR和RT-qPCR技术分析雄性斑马鱼鳃组织凋亡基因Bcl-2、Bax、MDM2、p53的表达量。研究发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Bax和p53基因在TCS处理组中的表达量都出现了下调趋势,且在68μg/L的TCS处理组中表达水平显著下调;Bcl-2在各TCS处理组中无显著变化;MDM2基因在34μg/L和68μg/L TCS处理浓度组中表现为极显著上调。研究结果表明:高浓度TCS对雄性斑马鱼鳃组织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具有一定的影响。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姜松  杨其彬  黄建华  林黑着  李晓兰  江世贵  
研究了选育出的生长速度不同的9个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家系在蛋白含量为34%、38%和42%饲料的饲喂下,其生长、生长激素基因(GH)、组织蛋白酶-L(Cathepsin-L)、胰蛋白酶(Trypsin)等基因的表达量及生长和基因表达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斑节对虾的生长、3种基因的表达量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2)随着饲料蛋白质含量的增加,不同斑节对虾家系之间的生长差异和3种基因表达量的差异减小,相同斑节对虾家系在不同蛋白含量饲料的饲喂下,其特定生长率和基因表达量均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3)选育的9个家系斑节对虾的生长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郑金仙  周东生  魏山山  熊云凤  孔有琴  张易祥  赵建华  刘艳  戚常乐  丁志丽  
为探讨动植物蛋白对日本沼虾生长、肌肉组成、抗氧化、TOR信号通路及食欲调节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配制了3组等氮等能饲料,分别为鱼粉组(FM)、混合植物蛋白组(豆粕,菜粕,玉米蛋白粉)(PPB)和混合植物蛋白添加氨基酸组(PPB/Aa),投喂饲养日本沼虾8周。结果发现,PPB和PPB/Aa组日本沼虾增重率和摄食率显著低于FM组,而饲料系数显著高于FM组,各组之间成活率和肌肉必需氨基酸组成无显著差异;FM组肝胰腺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低于PPB组和PPB/Aa组,各组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无显著差异,PPB与PPB/Aa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和ALT的活性均显著高于FM组;与FM组相比,PPB与PPB/Aa组显著降低了雷帕霉素靶蛋白(TOR)、核糖体蛋白S6激酶(S6K)及神经肽(NPY)基因的表达,但各组瘦素(leptin)基因的表达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鱼粉与混合植物蛋白对日本沼虾肌肉中氨基酸组成无显著影响,但混合植物蛋白源降低了虾的生长和抗氧化能力及TOR信号通路与NPY基因表达,且添加氨基酸不能缓解混合植物蛋白所引起的生长抑制、氧化应激及蛋白质合成和食欲相关基因表达的降低。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周一凡  孙存鑫  刘波  周群兰  李正中  徐骁迪  王爱民  
为探究饲料中茶树油与虾青素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clarkii)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及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设计了6组等氮等能饲料,分别为基础饲料组(CT)、50 mg/kg虾青素组(AS50)、50 mg/kg虾青素与50 mg/kg茶树油组(AS50+AST50)、50 mg/kg虾青素与100 mg/kg茶树油组(AS50+AST100)、50 mg/kg虾青素与200 mg/kg茶树油组(AS50+AST200)、50 mg/kg虾青素与400 mg/kg茶树油组(AS50+AST400),进行了8周的养殖实验。添加了虾青素后,AS50组与CT组相比,饵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血淋巴及肠道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提高(P<0.05),肠道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Crustin、Astacidin、CuZnSOD以及HSP70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5)。添加了虾青素与茶树油后,AS50+AST100组末均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显著高于AS50和CT组(P<0.05),肠道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AS50组和CT组(P<0.05)。HSP70表达量随茶树油含量的提高与对照CT组差异显著(P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许聪  王际英  郝甜甜  李宝山  黄炳山  孙永智  王晓艳  王成强  曹体宏  
本实验旨为研究发酵鱼溶浆(FSW)替代鱼粉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生长、抗氧化能力、蛋白质代谢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设正对照组(50%鱼粉,POS-CON),负对照组(30%鱼粉,NEG-CON组),在负对照基础上分别添加2%、4%、6%、8%的FSW替代鱼粉,分别命名为FSW2、FSW4、FSW6和FSW8组。饲喂初始体重(30.00±0.03) g的大菱鲆幼鱼8周。结果显示,1)各组间幼鱼成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FSW2-FSW8组幼鱼增重率、蛋白质效率与POS-CON组无显著性差异,但均显著高于NEG-CON组(P<0.05);NEG-CON组全鱼和背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NEG-CON-FSW8组血清中总胆固醇(T-CHO)、ALT和AST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肝脏中ALT和AST含量则呈相反趋势。NEG-CON组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显著低于POS-CON组(P<0.05)。NEG-CON组肝脏中蛋白激酶A(PKA)、蛋白激酶C(PKC)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均显著低于POS-CON组(P<0.05)。4)与POS-CON组相比,NEG-CON组肠道中氨基酸转运载体b0at1和小肽转运载体pept1表达量上调,氨基酸转运载体cat1、pat1表达量差异不显著,FSW2-FSW8组b0at1、cat1、pat1和pept1表达量均显著高于POS-CON和NEG-CON组(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FSW显著改善了实验鱼对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缓解了植物蛋白造成生长性能下降。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添加FSW可降低饲料中鱼粉的使用量至22%,并在生长和体组成上与50%鱼粉组无显著性差异。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蒋振廷  刘波  戈贤平  周群兰  孙存鑫  
为探讨饲料中n-3/n-6脂肪酸比值对日本沼虾生长性能、虾体肉质及血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设计了5种不同n-3/n-6脂肪酸比值(D1:0.29、D2:0.56、D3:1.02、D4:2.20、D5:8.52)的等氮等脂饲料,进行了8周养殖实验,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45尾虾。结果显示,饲料n-3/n-6脂肪酸比值对日本沼虾的存活率(SR)无显著影响;日本沼虾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随饲料脂肪酸比值的增加先升后降,D3组最高且显著高于D1组。饲料n-3/n-6脂肪酸比值对虾体粗脂肪(CF)和粗蛋白(CP)影响显著,D4组虾体粗脂肪显著高于其他各组;D3组虾体粗蛋白显著高于D2、D4和D5组。虾体肌肉脂肪酸比值受饲料脂肪酸比值的影响,肌肉中n-3/n-6脂肪酸比值与饲料中n-3/n-6脂肪酸比值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D5组达到最高且显著高于D1、D2和D3组,但与D4组差异不显著;D3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D5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D1和D3组。饲料脂肪酸比值对日本沼虾肝胰腺抗氧化基因表达影响显著,D4组Hsp60表达量最高且显著高于D5组,但与D1、D2和D3组差异不显著;D2组Hsp70和Toll表达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D5组Myd88表达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综上所述,饲料中n-3/n-6脂肪酸比值为1.02~2.20,可以显著提高日本沼虾的生长性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