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43)
2023(5040)
2022(4147)
2021(3970)
2020(3285)
2019(7230)
2018(7226)
2017(13366)
2016(7410)
2015(8010)
2014(8069)
2013(7889)
2012(7523)
2011(6797)
2010(6721)
2009(5917)
2008(5901)
2007(5271)
2006(4393)
2005(4079)
作者
(24306)
(20618)
(20192)
(19357)
(12884)
(10111)
(9085)
(7930)
(7677)
(7370)
(7010)
(6830)
(6756)
(6753)
(6420)
(6417)
(6246)
(6076)
(5926)
(5802)
(5323)
(4991)
(4943)
(4679)
(4633)
(4562)
(4535)
(4528)
(4472)
(4173)
学科
(28139)
经济(28106)
管理(20296)
(19243)
(15132)
企业(15132)
方法(10951)
数学(9527)
数学方法(9384)
(8140)
(7764)
中国(7020)
(6486)
(6209)
地方(6011)
业经(5695)
农业(5383)
技术(5260)
(5218)
(4878)
(4857)
金融(4854)
银行(4851)
(4687)
(4495)
贸易(4490)
(4322)
(4225)
财务(4217)
财务管理(4202)
机构
大学(105244)
学院(105005)
研究(41232)
(38749)
经济(37826)
管理(35989)
理学(31500)
理学院(31017)
管理学(30182)
管理学院(30002)
科学(29255)
(29203)
中国(28915)
农业(23446)
(22600)
(22350)
业大(21351)
研究所(21021)
中心(18300)
(17270)
(16062)
农业大学(14754)
(14509)
(14198)
财经(13878)
科学院(13455)
(13427)
技术(13332)
(13316)
(13297)
基金
项目(76672)
科学(60007)
基金(56927)
(53213)
国家(52831)
研究(49011)
科学基金(43694)
自然(31318)
社会(30728)
自然科(30672)
自然科学(30660)
(30504)
自然科学基金(30142)
基金项目(30061)
社会科(29104)
社会科学(29095)
(26650)
教育(22894)
资助(22826)
重点(18270)
编号(17539)
计划(16926)
(16649)
(16258)
(16161)
科研(15361)
创新(15353)
科技(14895)
(14435)
成果(14231)
期刊
(41577)
经济(41577)
(27478)
研究(26420)
学报(26305)
中国(23225)
科学(21015)
农业(18105)
大学(18047)
学学(17468)
管理(14001)
(13035)
(10105)
教育(10076)
(9478)
金融(9478)
技术(7992)
业大(7786)
财经(6956)
(6892)
业经(6742)
农业大学(6726)
经济研究(6496)
科技(6296)
(6004)
问题(5469)
中国农业(5300)
资源(4637)
世界(4505)
自然(4503)
共检索到1539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孟桃   谷承文   王惠   许锦程   杨德坤   王慧   毕亚玲  
[目的]本文旨在丰富三氯吡氧乙酸在麦田的应用技术,为麦田优势杂草防控提供解决方案。[方法]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研究三氯吡氧乙酸与异丙隆的联合作用类型及其对小麦的安全性,测定复配制剂在小麦与杂草间的选择性并在田间验证。[结果]室内试验结果表明:三氯吡氧乙酸与异丙隆复配对阿拉伯婆婆纳、猪殃殃、宝盖草、日本看麦娘、菵草表现为加成或增效作用,二者适宜的配比范围为(1~2)∶(2.9~5.8);与异丙隆按照质量比1∶2.9复配后,除草活性显著提高,其在小麦‘烟农999’与供试杂草间的选择性指数为2.72~21.22。田间试验结果显示:药后150 d,三氯吡氧乙酸与异丙隆复配对猪殃殃、鹅肠菜、日本看麦娘的总株防效为86.2%~95.5%,总鲜重防效为88.8%~96.1%。[结论]三氯吡氧乙酸与异丙隆复配可扩大杀草谱,且对小麦安全,可用于小麦田防除一年生杂草。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学贵  罗明  徐汉虹  杨钟灵  汤克伟  张敏  
采用盆栽法,以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和百草枯原药为对照,研究了增效配比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百草枯(有效成分质量比4:1)混剂对三叶草电导率、叶片氧自由基产生速率及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比活力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百草枯混剂对三叶草叶片电导率具增效作用,其药后2d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百草枯混剂实际抑制率与混剂理论抑制率M值为789.44;混剂对叶片氧自由基产生速率表现出增效作用,药后4d其M值为262.12;混剂对ALS活力具有相加作用,药后2d其M值为104.12。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兰莹  欧阳五庆  宋冠男  孙江宏  吴敬超  
【目的】制备一种外用的水包油(O/W)型复方丙酸氯倍他索纳米乳,用于治疗宠物由真菌和螨虫混合感染引起的皮肤病。【方法】以丙酸氯倍他索(Clobetasol propionate,CP)、特比萘酚(Terbinafine)、双甲脒(Ami-traz)为主要成分,并从5种常用的油性物质和3种表面活性剂中筛选出适宜的油相和表面活性剂,利用伪三元相图法筛选出纳米乳的最佳配方;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粒度分析仪观察其粒径大小和分布,通过加速离心试验、光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试验考察其品质,通过皮肤急性毒性、刺激性和致敏性试验考察其安全性。【结果】复方丙酸氯倍他索纳米乳的适宜配方(质量分数)为23%聚氧乙烯40氢...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柏连阳  谭小平  罗宽  周小毛  
为探明苄嘧磺隆和甲黄隆复配对稻苗安全性的联合作用 ,测定了苄嘧磺隆与甲黄隆混用后一叶一心期稻苗株高的 ID5 0 值 ,ID1 0 值及其共毒系数 (CTC) .结果表明 ,试验处理中 ,仅有苄嘧磺隆 4.8× 10 - 3 g/m2 +甲黄隆19.2× 10 - 3 g/m2 等 5组混合处理的共毒系数低于 10 0 ,安全性明显提高 ;苄嘧磺隆 4.8× 10 - 3 g/m2 +甲黄隆 2 .4×10 - 3 g/m2等 2组混合处理的共毒系数接近 10 0 ,对稻苗的联合作用为相加 ;其他组合的混合处理共毒系数均大于10 0 ,对稻苗安全性下降 ,不宜应用于生产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苏旺苍   杨慕菡   薛飞   孙兰兰   徐洪乐   吴仁海  
为明确氯酯磺草胺与甲咪唑烟酸应用于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田的可行性,在温室和田间测定了氯酯磺草胺和甲咪唑烟酸复配对香附子(Cyperus rotundus)的防效和紫花苜蓿的安全性。温室试验表明,氯酯磺草胺和甲咪唑烟酸复配对香附子具有很好的防除效果,两者按有效成分用量比1:2~1:4配比对香附子株高和鲜重的共毒系数分别介于131.54~150.46和152.84~180.25,呈明显增效作用,其中1:3的比例配伍的增效最为明显,对紫花苜蓿和香附子之间的株高和鲜重选择性指数分别为1.86和1.56。两地田间试验表明,氯酯磺草胺和甲咪唑烟酸(17.50+52.50)~(25.00+75.00) g·hm~(-2)复配处理对郑州和兰考两地的香附子株防效分别为78.5%~88.5%和82.1%~90.8%、鲜重防效分别为83.4%~92.7%和84.7%~93.6%,增产率分别为28.8%~35.1%和30.5%~38.3%,显著高于氯酯磺草胺和甲咪唑烟酸单用,且避免了单用氯酯磺草胺和甲咪唑烟酸的药害问题,提高了对紫花苜蓿的安全性,表明甲咪唑烟酸和氯酯磺草胺复配可有效防控香附子,对紫花苜蓿的安全性较好,具有良好推广应用前景。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仲齐  吴兆苏  俞世蓉  
选用3个生育期相近而粒重不同的小麦品系,对其淀粉积累动态和 IAA、ABA 的水平以及有关酶的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IAA 的含量同小麦籽粒的淀粉积累速度以及蔗糖转化酶和蔗糖合成酶的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IAA、ABA 的含量在基因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灌浆中后期,IAA、ABA 含量较高的基因型,其蔗糖转化酶和蔗糖合成酶的活性以及淀粉积累速度都较高.但 ABA 同它们的正相关未达到显著水平.通径分析表明,IAA 对有机物质向籽粒的转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主要功能是促进光合产物在小麦籽粒中的转化和积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尚嘉彦  艾国民  王兰芝  张玉聚  王恒亮  
通过室内联合毒力测定,证明了吡氟氯禾灵与乳氟禾草灵复配,具有增效作用,找出了最佳配比。通过田间小区试验验证了混剂的除草效果,找出了最佳用药剂量和施药适期,明确了杀草谱。通过液相色谱分析,建立了混剂的分析方法。通过热贮稳定性试验,证明了两者复配的物理亲合性和化学稳定性。通过6 % 吡·乳乳油复配技术研究,提出了除草剂混配研究的通用技术法则及应该必备的研究内容和程序,分析了吡氟氯禾灵与乳氟禾草灵复配增效的生物化学基础,阐明了研究除草剂单剂之间相互增效的生化基础在除草剂复配研究中的地位和必要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陶宗娅  邹琦  
用浓度分别为0.05、0.25、1.0、5.0、10.0、20.0mmol/L的SA溶液分别浸渍小麦幼苗地上部分(浸苗45min)和根部(浸根8h),自然光下8h后取第二展开叶测定。研究了外源水杨酸(SA)对叶片活性氧代谢的调节,探讨了SA抑制乙烯生物合成与活性氧之间可能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随着SA浓度增加,H2O2含量、超氧物歧化酶(SOD)、酚特异性过氧化物酶(PPOD)活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O2-产生速率则先降低后增加,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逐渐降低,乙烯产生速率略有升高后迅速降低。小麦幼苗叶片活性氧代谢对SA浓度小于1.0mmol/L的处理敏感。乙烯产生速率对外源SA敏感,体内...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魁英  赵宗芸  王同坤  
利用PAGE分离酶谱、考马斯亮蓝R_(350)和醋酸-联苯胺分别染色的方法分析了不同苹果砧木叶片中不同迁移率过氧化物酶带的活性和比活性,用萨尔科夫斯基试剂分析了同一叶样酶液的吲哚乙酸氧化分解的量,将吲哚乙酸氧化分解的量与不同砧木不同迁移率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比活性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迁移率在0.49和0.70的两条过氧化物酶带与吲哚乙酸氧化分解的量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但相关不显著.吲哚乙酸氧化酶的活性的迁移率在0.57附近.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樊翠芹  王贵启  李香菊  李秉华  苏立军  
小麦返青期,在河北省小麦-夏播作物一年两熟地区冬小麦田施用醚苯磺隆,对其除草效果及其在土壤中的残留在不同耕作方式下对后茬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醚苯磺隆可湿性粉剂对小麦田主要阔叶杂草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对小麦产量无影响。10%醚苯磺隆在小麦田的施药剂量为60 g/hm2,对下茬作物玉米、谷子幼苗的生长及产量无影响,对大豆、花生、油菜的药害轻;随用药剂量增加药害加重,480 g/hm2处理对下茬参试作物均有较重的药害,不同作物对醚苯磺隆在土壤中残留量的敏感性有差异,其顺序为:油菜>大豆>花生>谷子>玉米。播种前进行旋耕比免耕对后茬参试作物幼苗生长及大豆和油菜产量影响要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奚亚军  马晓妮  刘曙东  朱建楚  胡建宏  伦玮  路明  
 对转PSAG12 IPT基因小麦植株根际土壤及其周边小麦、大麦、燕麦进行了基因漂移检测,并对食用转PSAG12 IPT基因小麦混合饲料的小白鼠进行了毒理性试验,初步研究了转PSAG12 IPT基因小麦的安全性。结果表明,PSAG12 IPT基因并未通过根系分泌物漂移到土壤中;除西农1376在距离T2代西农1376小麦3和6m处各发现1株PCR阳性植株外,在小麦郑9023及大麦和燕麦中均未发现PSAG12 IPT基因存在;食用含有转基因小麦混合饲料的小白鼠和对照小白鼠的肝脏和肾脏的结构解剖图未见明显差异,可以初步认为应用转PSAG12 IPT基因小麦是较安全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秦虎强  师宝君  
 采用除草剂混配增效测定法,以异丙隆、扑草净及甲磺隆不同配比混配后在婆婆纳、蜡烛草上进行了药效测定和最佳配比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扑草净与甲磺隆混配具有增效作用,增效系数为1.39,1.14,最佳配比为144∶1;当异丙隆与扑草净+甲磺隆(75∶1)混配后,混配比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丁榕  张光旭  石楷华  汪义超  叶云涛  
过氧乙酸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有机过氧化物.利用固体酸催化剂催化氧化乙酸从而间接氧化环己酮合成ε-己内酯是一种绿色生产过程,其中催化氧化乙酸生成过氧乙酸是关键步骤.借助化学滴定分析法,使用Mg/Sn/W复合氧化物为催化剂,以H2O2为氧化剂,以乙酸丁酯为共沸剂研究氧化乙酸生成过氧乙酸过程的本征动力学及过程中H2O2分解动力学.当催化剂粒径为160~200目时,内扩散影响可基本消除,当搅拌速度大于800r·min-1时,外扩散可以忽略.使用幂函数型模型对动力学过程进行描述,研究结果表明,过氧乙酸生成反应本征动力学速率方程对H2O2、乙酸均为一级,反应活化能为6.76141×104 J·mol-1,指前因子为6.78090×106;适用于该反应过程体系的H2O2分解反应动力学的反应级数为1.59345,反应活化能为7.59041×104 J·mol-1,指前因子为1.08795×108.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贾玉东  王振勇  柴同杰  侯志高  巩庆亮  
【目的】研究不同日粮精粗比条件下奶牛瘤胃pH,挥发性脂肪酸(VFA,主要包括乙酸、丙酸、丁酸)浓度和血清乙酸、丙酸、丁酸浓度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选用5头健康的干奶期荷斯坦奶牛(体重(502±25)kg),饲喂精粗比(质量比)分别为30∶70、35∶65、40∶60、45∶55、50∶50、55∶45、60∶40、70∶30和100∶0的9种日粮,对奶牛瘤胃内pH、VFA和血清VFA浓度进行检测。对5头奶牛连续进行9期饲喂试验,前8期试验每期30 d,最后一期试验为3 d。【结果】随日粮中精料比例的提高,奶牛瘤胃pH逐渐降低,其中饲喂精粗比为100:0日粮组的奶牛瘤胃pH显著低于其他精粗比日...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艾晓辉  杨先乐  毛爱民  周剑光  
为了评价二氧化氯在水产养殖中应用的安全性 ,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 ,对二氧化氯的杀菌效果、急性毒性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结果表明二氧化氯对鱼类致病菌具有很好的杀菌效果 ,对鲢、草鱼、鲤、鲫、大口鲶及中华鳖等水产养殖动物安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