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10)
2023(9281)
2022(8433)
2021(8064)
2020(6759)
2019(15602)
2018(15747)
2017(30430)
2016(16632)
2015(18745)
2014(18878)
2013(18684)
2012(17001)
2011(15173)
2010(14969)
2009(13633)
2008(13192)
2007(11011)
2006(9451)
2005(8075)
作者
(47868)
(39403)
(39210)
(37374)
(25215)
(18992)
(17768)
(15648)
(15076)
(14043)
(13705)
(13107)
(12413)
(12334)
(12201)
(11997)
(11813)
(11739)
(11282)
(11099)
(9896)
(9540)
(9494)
(8981)
(8792)
(8756)
(8743)
(8690)
(7990)
(7802)
学科
(64532)
经济(64460)
管理(47527)
(44068)
(37384)
企业(37384)
方法(31911)
数学(27661)
数学方法(27283)
(16316)
中国(15707)
(15232)
(15065)
业经(14354)
地方(14062)
理论(11328)
农业(10972)
(10934)
(10746)
贸易(10740)
(10394)
环境(10321)
技术(10201)
(10115)
(10044)
财务(9986)
财务管理(9966)
企业财务(9341)
教育(9206)
(9092)
机构
大学(232678)
学院(230284)
管理(95497)
(85700)
经济(83667)
理学(83474)
理学院(82549)
管理学(81037)
管理学院(80641)
研究(74561)
中国(53790)
(49904)
科学(48891)
(37817)
(37186)
(36307)
业大(36216)
研究所(34241)
中心(33416)
(32084)
北京(31399)
财经(30978)
(30884)
师范(30609)
农业(28500)
(28138)
(27458)
(26624)
师范大学(24965)
技术(24641)
基金
项目(164612)
科学(128507)
研究(120086)
基金(118564)
(103319)
国家(102458)
科学基金(87943)
社会(73098)
社会科(69155)
社会科学(69136)
(64383)
基金项目(64097)
自然(58786)
自然科(57397)
自然科学(57385)
自然科学基金(56312)
教育(54673)
(54502)
编号(49721)
资助(48754)
成果(39772)
重点(36297)
(35706)
(34323)
(34245)
课题(33690)
创新(31862)
科研(31674)
项目编号(30929)
大学(30616)
期刊
(90528)
经济(90528)
研究(65690)
中国(40432)
学报(37930)
科学(34662)
管理(34079)
(32463)
大学(28332)
(27306)
学学(26514)
教育(26454)
农业(23190)
技术(20100)
(16188)
金融(16188)
业经(15130)
图书(14533)
财经(14007)
经济研究(13689)
理论(12397)
科技(12174)
(11782)
问题(11754)
(11715)
实践(11701)
(11701)
技术经济(10991)
情报(10728)
资源(10707)
共检索到3235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红丹  
应用三次曲线的配极理论及其基本性质 ,讨论了三次曲线牛顿分类的依据 ,确定了牛顿分类中 4种形式和 7类曲线所对应的坐标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菲  
三次产业分类法是我国在研究国民经济结构方面采用的产业分类法。早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就明确提出按三次产业分类划分产业部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应该说三次产业分类法在我国的界定与应用在一段时期内对宏观经济管理、调整产业结构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新年  罗仙仙  罗桂生  郑丽凤  官印生  
从悬链线的标准线形出发 ,推导悬索无荷线形及拉力的计算式 ;通过建立状态协调方程 ,导出有荷水平拉力与有荷挠度的关系 ,运用牛顿迭代的数值解法求解悬索有荷线形与拉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静  李正锋  
林正华提出的一个求解非线性方程组的混合牛顿与二阶拟牛顿迭代法是有效的,但有缺点。本文中提出了一个改进的算法:在每一迭代步,只需求解线性方程组的近似解。在合理的假设下证明了本算法具有与林算法相同的收敛性质。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文生  尹钢吉  王柏  龚振平  
对于土壤入渗模型的非线性模型,常用的参数率定方法是先进行变量代换使模型线性化后再用最小二乘法求解,相关系数不能很好地反映拟合的显著性水平,而且有些土壤入渗模型还无法应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求解。采用高斯-牛顿迭代法和传统方法求解Kostiakov公式的参数并进行对比分析,并且应用高斯-牛顿法拟合Kostiakov公式、Horton公式、Philip公式和通用经验公式,并对4种入渗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高斯-牛顿迭代法使拟合结果逼近无偏估计,从而提高拟合的精度,说明高斯-牛顿法适用于土壤入渗模型参数的率定。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海斌  王兆智  周志坚  
作为传统拟牛顿方程的改进,有人提出了新拟牛顿方程。本文证明了一个基于新牛顿方程的拟牛顿法的全局收敛性和局部超线性收敛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静  李正锋  
对大规模非线性方程组F=0(其中F:Rn→Rn连续可微)提出2种非单调不精确牛顿法。在算法选代过程中,每步求出F的局部线性化模型的一个近似解,而不要求F的某种范数单调递减,因此具有不精确牛顿法的优点,并且对非常病态的非线性方程组是有效的。在合理假设下证明此算法仍具有全局收敛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来生  甄苓  
给出了非线性最小二乘问题的结构 p步牛顿算法 ,分析了该算法的效率 ,结果表明 ,对零残差问题新算法具有 q- 2阶收敛速率 ,与牛顿法具有相同的收敛速率 ,由于新算法只需计算近似海赛矩阵 ,所以 ,其效应比牛顿法高 ;对于非零残差问题新算法具有 p步 p+1阶收敛速率 ,其效率至少与牛顿法相同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兆智  
研究交替使用牛顿迭代与近似牛顿迭代求解无约束最优化问题的混合算法。研究这一类算法的收敛特征,得到了两步超二阶收政和两步至少2(1+p)(0<p≤1)阶收敛的充要条件,对单和函数的极小化问题,给出了具有二步四阶收敛速率的混合算法。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简薇薇  马昌凤  
将非线性互补问题转化为光滑方程组是求解非线性互补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对min函数的光滑化,引入了一个新的光滑NCP函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求解P0函数非线性互补问题的一步光滑牛顿法;同时在较弱的条件下证明了该算法的适定性和全局收敛性.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袁志秀  
从信息组织和检索语言的角度对自由分类法的概念、发展、特征、功能和运行机制进行分析。以中文博客网站BlogBus为例对自由分类法进行实例研究,初步揭示中文自由分类法的语言特征,验证自由分类法对幂律分布的遵循,并与英文领域类似研究的发现进行简要比较。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李珂  宋文  
分类法映射研究是知识组织系统互操作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异构信息资源"一站式"检索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分类法映射的相关研究和实践做分析和整理,从映射的概念、影响因素、映射关系类型、映射规则和映射的实现方法等方面对分类法之间的映射作深入研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喻义洪  
社会事物前进、发展的方向和成效,取决于事物内外抽象力矢量和的方向、大小及持续性。为此建立了牛顿力学决策合力模型与量化初步,试作了在政治及商业领域决策应用探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管清友  
艾萨克·牛顿,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在数学、物理学以及天文学方面都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提到牛顿,多数人都对他在数学、物理学以及天文学上做出的贡献耳熟能详,但是对于他在铸币史上的贡献人们似乎很少提及,即便是牛顿的传记也对这一历史轻轻带过。牛顿从事科学研究的时间大约只有30年,而其弃学从政的时间也有30年。正是在他从政的那段时间,牛顿成功地解决了英国货币重铸遇到的问题,从而使他为英国铸币史乃至世界铸币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牛顿进入皇家造币厂工作虽然牛顿担任了剑桥大学的教授,但是他的从教生涯并不愉快。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王志刚   居来提·买提肉孜   艾则孜·艾合买提尼亚孜  
热沙浴所用沙是一种非牛顿流体,高表观黏度使其传热特性较低,对其均匀加热带来不便。该文使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了不同转速下三根螺旋搅拌轴对沙体产生的流动特征,研究了搅拌轴转速、离底高度、轴间距等结构参数对搅拌过程中速度场、温度场、有效搅拌体积分数、加热时间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沙体有效搅拌体积分数随转速的增大而增大;未搅拌时沙体受热后的最大温差为10℃,而当有效搅拌体积分数最高时沙体受热最大温差为3℃;螺旋搅拌轴在初始安装位置转速为40r/min时,将Z=23cm平面加热到42~45℃所需时间为10 h,与静态加热相比,加热速率提高了120%,调整安装位置后加热时间缩短至8 h,加热速率提高了175%,缩短了加热时间,消除了热量分布不均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