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49)
2023(10138)
2022(8333)
2021(7681)
2020(6087)
2019(13335)
2018(12970)
2017(25319)
2016(13578)
2015(14716)
2014(14394)
2013(14128)
2012(12647)
2011(11480)
2010(11601)
2009(11090)
2008(10824)
2007(9465)
2006(8719)
2005(7917)
作者
(36444)
(30354)
(30185)
(29053)
(19345)
(14537)
(13737)
(11589)
(11464)
(10938)
(10411)
(10108)
(9778)
(9666)
(9595)
(9527)
(9115)
(8884)
(8766)
(8656)
(7557)
(7367)
(7336)
(7014)
(6861)
(6731)
(6694)
(6654)
(6064)
(5968)
学科
(52739)
经济(52688)
管理(39261)
(35498)
(28210)
企业(28210)
(21833)
税收(20392)
(20221)
(18612)
(17299)
方法(17145)
地方(16110)
中国(15372)
数学(15002)
数学方法(14728)
业经(12446)
农业(11477)
(10810)
(10300)
贸易(10294)
(10220)
(9968)
(9545)
地方经济(9415)
环境(9155)
(8869)
财务(8845)
财务管理(8829)
(8704)
机构
学院(185024)
大学(179049)
(76369)
经济(74692)
管理(69030)
研究(63244)
理学(58655)
理学院(58000)
管理学(57067)
管理学院(56701)
中国(48992)
(42414)
科学(37328)
(36682)
(31304)
财经(31098)
(30173)
中心(28783)
(27968)
研究所(27800)
(26327)
(24867)
师范(24681)
(23727)
(23395)
经济学(23195)
业大(23044)
北京(22922)
财经大学(22607)
经济学院(20769)
基金
项目(119994)
科学(95502)
研究(92523)
基金(85916)
(73996)
国家(73370)
科学基金(63305)
社会(59231)
社会科(56221)
社会科学(56214)
(47529)
基金项目(43852)
教育(41643)
(39840)
编号(39577)
自然(38547)
自然科(37637)
自然科学(37627)
自然科学基金(36896)
资助(34759)
成果(32755)
(27585)
课题(27478)
重点(27428)
(25869)
(25426)
国家社会(24533)
(24524)
项目编号(24158)
创新(23779)
期刊
(90285)
经济(90285)
研究(61827)
中国(36047)
(31715)
管理(25564)
(24874)
学报(23654)
科学(22976)
教育(21595)
(19216)
金融(19216)
大学(17780)
农业(16878)
学学(16784)
(16107)
业经(15817)
(15731)
技术(15638)
经济研究(15327)
财经(14260)
税务(13969)
(12280)
问题(10953)
(10099)
国际(9499)
商业(8543)
现代(8382)
(8269)
资源(8184)
共检索到2896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林权  陈媛媛  
我国收入分配格局是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收入差距问题已经成为阻碍我国加快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缩小收入差距,推进共同富裕,需要构建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税收作为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参与三次分配的全过程,改变收入分配格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基于三次分配视域,从纵向、横向和结构三个方面考查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现状,剖析三次分配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解析三次分配视域下税收赋能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针对我国目前税收制度赋能共同富裕存在的制度短板,提出三次分配视域下我国税收赋能共同富裕目标的政策选择。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国家税务总局税务干部学院(大连)课题组   郭江   王鸿君  
第三次分配作为构建分配新格局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将在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经过几十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初次分配的“无形之手”和再分配的“有形之手”在制度体系上已经较为完善,以社会力量为主导的第三次分配也到了全面推动的最佳时机。现阶段,基于共同富裕视角,与我国第三次分配相关的税收制度和政策还有一些急需完善之处。健全直接税体系、完善慈善捐赠税收优惠政策等在促进第三次分配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余丽生  蔡超梅  季拓  占泽英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议程。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税收在初次分配、再次分配和第三次分配中都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在国家的统一制度安排下,浙江省结合省情和自身特色,运用税收力量,作出了浙江成绩。本文总结了浙江省以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做法和经验,同时在以调节收入分配为目标的情况下,提出目前我国税制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的思路,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税收政策支持。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江亚洲  郁建兴  
第三次分配是由社会机制主导的资源配置活动。在推动共同富裕进程中,第三次分配是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有益补充,它有利于激发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有助于缓解社会个体焦虑情绪并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第三次分配推动共同富裕的主要路径包括发展慈善捐赠、社会企业、志愿服务和文化艺术等。运用第三次分配推动共同富裕,需要培育社会慈善主体,拓展第三次分配的体量和范围;积极引导社会主体参与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探索完善第三次分配推动共同富裕的创新机制;建立健全第三次分配回报社会的激励机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万喆  
为深入理解三次分配对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并更好地把握三次分配的现实基础和亟待补齐的环节,我们需要把分配、财富和收入放在历史的长轴中研究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研究了扎实促进共同富裕等问题,引发各界关注。其中"三次分配"作为调节收入分配、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成为会议的焦点和亮点。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董琦  袁娇  王敏  
税收调节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环节,有效的税收政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立足新发展阶段,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对税收政策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税收政策必须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助力提高发展的质量效益,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优化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的税收政策,逐步缩小收入与财富分配差距;通过提高税收政策的整体性、针对性和有效性,逐步缩小区域、城乡和行业发展差距。同时,为确保税收政策的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还需建立健全政策评估、政策执行和政策协调机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侯鑫海   李敏  
第三次分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它的出现可以弥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不足。第三次分配有它的产生基础,即经济条件改善的物质基础和互帮互助的优秀传统文化基础。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中,第三次分配具有改善弱势群体的物质生活、促进人们精神的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三大重要作用,但它与当今社会财富的增长不匹配,具有滞后性。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对第三次分配进行正向激励、建立第三次分配法治体系和监督制度以及积极探索创新机制三种实现路径来促进第三次分配的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的实现。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周绍东  陈艺丹  张毓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主体和客体条件。我国第三次分配作为共同富裕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鲜明的中国特色。人类社会发展依次经历“人的相互依赖”“物的相互依赖”及“自由人联合体”三大形态。对于中国而言,三大社会形态的分配特征交织在一起,分配理念也融合为一体。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互助观念、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分配要求、指向未来社会形态的分配目标,“共时性”地兼具内生动力和外部约束,兼顾分配结构和生产要求,兼容历史底蕴和未来导向,其历史使命在于消解人类解放主客体条件的互斥性,实现生产力发展水平与劳动者精神境界的共同提升。从政策诉求看,要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合的制度安排,发挥市场、政府、社会三方力量的协同作用,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更为完善的主体和客体条件。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韩文龙  唐湘  
三次分配是在自愿原则基础上,由高收入群体、企业和普通人群等,通过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行动等方式,参与济困扶弱、民生事业、公共福利、教育医疗、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等的社会行为。它是继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之后重要的分配形式,在收入分配体系中处于补充性地位,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慈善、捐赠和公益等为主要内容的三次分配领域,已经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实践经验。立足新发展阶段,可从定义体系、制度设计、产权保护和政府定位等路径建立健全三次分配体制机制,进而推动完善收入分配基础性制度和更好促进共同富裕。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包健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税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全过程,并在三次分配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基于三次收入分配视角,从理论层面阐述税收在共同富裕中的作用,从历史层面回顾我国促进共同富裕的税制改革历程,从现实层面剖析当前我国税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初次分配环节要建立与数字经济相适应的流转税制,扩大消费税和资源税征税范围;再分配环节完善个人所得税,推进财产税改革;三次分配环节优化捐赠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夏杰长  刘诚  
中国进入共同富裕正好与数字经济在时间上吻合。随着中国逐步进入数字时代,未来共同富裕必然以数字经济为依托,两者也有很强的契合性。本文从数字经济视角辨析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可以推动宏观经济一般性增长,即"做大蛋糕";数字经济可以促进区域产业分散化、城乡协调以及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利于均衡性增长,即"分好蛋糕";数字经济还可以弥补公共服务短板、提升政府服务能力以及促使数字基础设施更充分和均衡,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当然,数字经济也可能导致劳动力结构性失业等问题,需要在政策设计上尽可能扬长避短,从而事半功倍地推动共同富裕事业持续稳健前行。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潘文轩  
税收是影响共同富裕的重要因素,但目前社会各界对税收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更多局限于通过收入转移实现再分配进而缩小贫富差距方面。基于理论逻辑与政策实践相映照、历史经验与发展进路相结合的分析表明,税收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是超越再分配调节的,理应在广阔的时代视阈下形成对税收促进共同富裕作用的全景认识。进入后小康时代,税收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定位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社会分配结构、保障公共服务供给、促进绿色转型发展、缓解空间发展不平衡、助推民主法治建设。对照这六大作用定位的基本要求,目前税收在促进共同富裕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与不完善之处。因此,今后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导向,找准公平与效率的结合点,进一步深化税制改革、完善现代税制,使税收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进程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雪杰  
文章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量化了再分配过程中居民获得的社会福利和第三次分配中的其他转移性净收入对相对贫困的缓解效应,并测度了可支配收入形成后进一步消除相对贫困所需的额外福利强度。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的40%为相对贫困线的分析结果表明,再分配确实降低了居民收入的相对贫困率,全国社会福利减贫效应达到15.81%;再分配改变了相对贫困率最低省份的分布格局,但未改变相对贫困率最高省份的分布格局,也未改变相对贫困程度东、中、西依次递增的区域分布模式。居民实际获得的社会福利强度及其减贫效应呈现东、中、西依次递减的特征,社会福利一定程度的错配影响了其整体减贫效应;第三次分配在减少相对贫困方面的作用有很大提升空间,地区差异不大;中国进一步消除相对贫困所需的平均额外福利强度为2.07%,表现出东、中、西依次递增的特征。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贾清显  
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伴随着贫富分化加剧而受到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而普惠金融作为提高经济平等和抵御贫困脆弱性的重要工具,理应成为赋能共同富裕的中坚力量。通过创新性借鉴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方法测度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指数IFI水平及其演变规律,比较研究IFI发展的关键要素及其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发现普惠金融赋能中间40%及底部50%群体的财富和收入效应不足以改变现实的贫富分化窘境。据此从供给侧创新、需求侧结构管理及监管格局构建等层面设计普惠金融赋能共同富裕的政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娟娟   于涛   吴菲  
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同向变化使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具有可能性。为了验证这一假设,运用熵权分析、计量分析和门限模型对2013—2021年数字经济和共同富裕的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由于共同富裕具有多维性,共同富裕应有不同的衡量标准,在我国可以划分为经济引领型、文化引领型、社会引领型和生态引领型4种类型。数字经济赋能文化引领型、经济引领型和社会引领型共同富裕的效应更大,政府干预和居民消费对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存在一定的抑制性,加快外贸和第三产业提质增效有助于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效应发挥。区域发展阶段对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存在强劲作用,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存在双重门限和滞后性,滞后一期能够使赋能效果覆盖全国,内蒙古、贵州等9省(区)可以达到单一门限的共同富裕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