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36)
2023(9423)
2022(7815)
2021(6995)
2020(5527)
2019(12294)
2018(11870)
2017(21711)
2016(11646)
2015(12971)
2014(13275)
2013(13381)
2012(12899)
2011(11435)
2010(11753)
2009(10943)
2008(11137)
2007(9714)
2006(8855)
2005(8333)
作者
(34079)
(28398)
(28268)
(26866)
(18004)
(13448)
(12816)
(10891)
(10747)
(10440)
(9665)
(9381)
(9234)
(9109)
(9109)
(8672)
(8411)
(8161)
(8033)
(7968)
(7279)
(6985)
(6863)
(6551)
(6408)
(6380)
(6361)
(6226)
(5826)
(5598)
学科
(60504)
经济(60455)
管理(35125)
(33910)
(26366)
企业(26366)
地方(23761)
(23251)
中国(21332)
(18780)
业经(16581)
方法(16177)
数学(13497)
数学方法(13384)
地方经济(13098)
农业(12827)
财政(12726)
(12107)
(11574)
产业(11563)
(10491)
银行(10481)
(10386)
(10268)
金融(10268)
(10118)
技术(9607)
(9603)
(9595)
财务(9577)
机构
学院(168116)
大学(163762)
(73571)
经济(72078)
研究(63676)
管理(60764)
理学(50597)
理学院(49999)
中国(49414)
管理学(49355)
管理学院(49034)
(40751)
科学(37116)
(35850)
(32649)
研究所(28761)
(28087)
中心(28032)
财经(27586)
(26754)
(24706)
(23598)
师范(23390)
北京(23386)
(23182)
经济学(22491)
(22365)
业大(21613)
(21536)
农业(20287)
基金
项目(104709)
科学(82411)
研究(81270)
基金(72692)
(61982)
国家(61409)
科学基金(52591)
社会(52206)
社会科(49668)
社会科学(49660)
(43779)
基金项目(37853)
教育(35543)
(35068)
编号(33162)
自然(30285)
(30129)
自然科(29550)
自然科学(29546)
自然科学基金(28977)
资助(28754)
成果(27353)
发展(25059)
课题(24779)
(24606)
重点(24228)
(22720)
(22019)
国家社会(21356)
创新(21287)
期刊
(94682)
经济(94682)
研究(58709)
中国(43829)
(34644)
(26906)
管理(25035)
学报(22392)
科学(21993)
教育(21054)
(19118)
金融(19118)
农业(18576)
大学(17635)
业经(17215)
学学(16459)
技术(15814)
经济研究(15483)
财经(13965)
问题(12420)
(12246)
(9549)
(9246)
会计(9183)
商业(8857)
技术经济(8787)
科技(8355)
世界(8251)
(8222)
财政(8222)
共检索到2850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郑琦  
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是振兴海南财政的基础郑琦从海南的实际情况来看,振兴财政的着眼点应放在发展经济、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上,开辟财源,为合理安排支出打下好的基础,为财税体制优势的发挥创造条件。振兴财政不仅仅是财税部门的事,它需要政府各有关部门大力配合,共...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巫强  林勇  任若琰  
协调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五大发展新理念之一,而三次产业协调是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提高各地自身三次产业协调程度也有助于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本文试图测算长三角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历史演变与现实水平,并挖掘推动长三角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与机理。在对产业贡献度等初步评估后,本文重点采取耦合协调度,从产业增加值和就业两方面测算长三角三次产业的协调程度,发现总体上,上海三次产业协调度在长三角内部处于领先,浙江和江苏处于第二层次,而安徽则落后于其他两省一市。本文还针对长三角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影响长三角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因素与机理,发现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扩大均提升长三角三次产业协调度;政府干预加强对三次产业协调度的影响有两面性;城镇化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提高均提升产业增加值层面的长三角三次产业协调度,但降低就业层面的长三角三次产业协调度。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兆臣  
本文从财政与经济相关理论角度 ,通过建立“财政与经济的模型” ,对辽宁财政与经济发展协调程度及其比例关系进行量化分析 ,提出促进辽宁财政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笔者认为 ,做强做大辽宁财政 ,归根结底要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扩张经济总量做文章 ;努力开拓新兴财源、建设后续财源 ,建立财政与经济结构调整相适应稳定增长的机制 ;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税制 ,减少并规范各种税收优惠与减免 ,为财政收入的稳定持续增长提供制度保证。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彭月兰  陈永奇  
众所周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正进一步加大。区域经济差异不仅影响经济整体效率的提高,而且还会引发社会动荡。所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分析财政制度安排与区域经济差异的关系,提出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政思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秋玲  
本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探究新时期下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找出其中的不足,并提出针对性的创新意见,实现乡村振兴与农村文化产业的协调一致发展。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戎乘阳  
农村教育与乡村产业振兴协调发展是新时代农村社会进步的现实要求。在探讨农村教育与乡村产业振兴协调发展机理的基础上,基于2013年至2022年面板数据,验证农村教育与乡村产业振兴之间的互动效应,测算农村教育与乡村产业振兴协调发展程度,分析农村教育与乡村产业振兴协调发展趋势和首要障碍因子。研究发现:中国农村教育和乡村产业振兴之间存在互动效应,2013年以来协调发展程度逐年增高,已经顺利进入中度协调时期。东部地区协调发展程度始终领先但出现瓶颈,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程度不再落后且增速较高,中部地区协调发展程度逐渐落后但发展潜力大。当前协调发展的首要障碍因子是农业科技人员占第一产业人员的比例。据此,应该构建产教融合的社会支持机制,制定强针对性的专项发展策略,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的转化效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宏  
统筹城乡发展,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统筹城乡发展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城乡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必须通过统筹工业与农业、城市工业与农村工业以及城乡服务业的发展,实现城乡产业的相互促进、良性循环,进而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 一、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的客观必要性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就是指各级政府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时,必须对城市和农村的相关产业统筹考虑,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加强城乡产业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实现城乡产业相互融合、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孙洪铭  
发挥京津冀地区优势振兴北方经济──京津冀九城市协调发展研讨会第三次年会综述孙洪铭京津冀城市协调发展研讨会1993年第三次年会于1993年ll月15日至20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会议主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的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问题。参加会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关于推进机械工业与基础产业协调发展的研究*课题组能源、原材料、交通邮电业等基础产业和机械、电子、汽车、石油化工、建筑业等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各自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改革开放以来,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是在各个产业之间的发展并不平衡,存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胡艳  张加阳  杜宇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构建国内大循环的主要动力,对于解决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具有深刻意义,而提升科技支出和人力资本水平是增强区域协调发展内在动能的重要方式。文章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资源环境三个维度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指数,实证分析财政科技支出对长三角地区协调发展的影响,以及人力资本在这一过程中的调节作用与空间效应。结果显示:科技支出可以有效促进长三角地区协调发展,人力资本对这一过程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显示,科技支出主要通过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与优化资源环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各都市圈内促进效果不同;进一步分析发现,人力资本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对科技支出驱动区域协调发展的调节作用具有边际效益递减特征。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杜卓  连家明  郭宏伟  王振宇  郭艳娇  司亚伟  寇明风  陆成林  成丹  张经纬  
促进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是当前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近年来,各地围绕区域协调发展也积极开展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广东、山东和安徽三省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较好成效,不仅区域发展战略十分清晰明确,相关财政配套政策也都各具特色,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三省和辽宁发展情况的比较分析,本文总结归纳了外省实践对辽宁的启示,并提出辽宁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财政工作思路和建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赵东明  白雪秋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揭示了城乡关系的发展规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城市与乡村将最终由分离走向融合。西方经济学家从资源配置、城乡互动等角度研究城乡发展的具体问题。这些理论对我国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有重要启示。我国应通过促进城乡联动及要素流通,破除对城乡生产力的束缚,因地制宜的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海燕  王富喜  
文章从界定的区域协调发展概念入手,将自组织理论、劳动地域分工理论、相互依赖理论、竞争合作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与依据,探讨了上述理论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启示,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宵雅; 张继彤;  
文章基于1999-2014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的面板数据,利用扩展的MRW框架阐释财政转移支付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并采用空间自回归模型(SAR)和空间误差模型(SEM)实证研究了财政转移支付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考察期内,以绝对差距指标和相对差距指标为基础的实证模型结果均表明,财政转移支付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效应都是显著为正的,现阶段我国实施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不仅没有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反而扩大了差距。研究结论可为我国政府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权衡以及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改革和完善等方面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