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86)
- 2023(2049)
- 2022(1801)
- 2021(1677)
- 2020(1322)
- 2019(2722)
- 2018(2704)
- 2017(4353)
- 2016(2630)
- 2015(2696)
- 2014(2746)
- 2013(2682)
- 2012(2445)
- 2011(2325)
- 2010(2408)
- 2009(2194)
- 2008(2144)
- 2007(1871)
- 2006(1749)
- 2005(1657)
- 学科
- 济(9569)
- 经济(9560)
- 管理(7843)
- 环境(7087)
- 学(5348)
- 生态(5253)
- 业(4310)
- 地方(4286)
- 农(3479)
- 资源(3287)
- 划(3247)
- 企(3012)
- 企业(3012)
- 业经(2669)
- 规划(2650)
- 方法(2612)
- 环境规划(2602)
- 和(2578)
- 中国(2437)
- 农业(2387)
- 发(2341)
- 地方经济(2320)
- 数学(2135)
- 域(2105)
- 区域(2103)
- 数学方法(2077)
- 区域环境(1956)
- 水产(1637)
- 及其(1625)
- 生态学(1492)
- 机构
- 学院(37580)
- 大学(36727)
- 研究(17471)
- 科学(13613)
- 中国(12224)
- 管理(12105)
- 济(12068)
- 经济(11734)
- 理学(10278)
- 所(10139)
- 理学院(10062)
- 农(9960)
- 管理学(9804)
- 管理学院(9744)
- 研究所(9686)
- 京(8527)
- 业大(7873)
- 农业(7803)
- 院(7297)
- 中心(7148)
- 江(6847)
- 省(6292)
- 室(6107)
- 研究院(5974)
- 范(5969)
- 师范(5793)
- 实验(5649)
- 科学院(5514)
- 实验室(5410)
- 北京(5319)
共检索到568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徐永健 陆慧贤 卢光明
通过构建三斑海马的生态养殖环境、培育天然活体饵料,形成人工生态系统,提高了幼体的成活率。通过施用发酵鸡粪(即把备用的晒干鸡粪,加水发酵使其熟化)50g/m3或尿素10g/m3,5~7d后,投放海马幼体200ind/m3;放苗28d后,栽培菊花江蓠(密度0.5~2kg/m3)作为水质调控、遮光及养殖海马的缠绕物。江蓠的栽培构建了海马天然饵料的培育场所,藻丛中的小型甲类生物密度达450个/100g以上,形成了良好的养殖三斑海马的人工生态环境,经146d的养殖,生态养殖与投饵养殖模式比较,收获的三斑海马成活率和标准体长分别为70.8%、42.5%,11.13cm、10.04cm。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游克仁
在我国东海和南海海域中,生活着一种非常奇特的鱼类——海马。它的外形很古怪:头部象马,尾部细长而卷曲,体形侧扁,全身无鳞,呈黑褐色,躯体由许多环节组成,在一些环节上还生有小突起。由于它的体表披着坚硬的环状骨板,看起来就象穿着甲胄的战马,又有点象传说中的龙,所以,人们又称它为“龙落子”。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吕军仪 吴金英 杨大伟 曾华 李秉记 黄琨 陈琳
报道了在人工养殖条件下 ,大海马 (HippocampuskudaBleeker)的体长与体重的相对生长率、生长比率及生长速度与饵料、水温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大海马生长高峰期为 5~ 11月 ,群体体长月平均增长率为 12 .2 0 % ,体长特定增长率为 15.92 % ;体重月平均增重率为 15.87% ,体重特定增重率为 2 7.70 % ,群体增重倍数为 13.8。大海马体长呈逻辑斯蒂曲线增长 ,关系式为 :L =192 .346 0 / (1+e2 .4 96 4- 0 .6 0 51M)。大海马的饵料系数为 1.18,饵料转化率为 0 .85,体重与体长生长关系式为 :W...
关键词:
大海马 生长率 饵料 环境因子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柏广林
泥鳅的人工养殖柏广林(江苏省金湖县农业开发局)泥鳅是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品,具药用功效。泥鳅对环境的适应性强,饵料来源广,管理方便,易于养殖,是农村致富的好途径。一、养殖池的建造饲养池建造在阳光充足,排灌水方便,有弱酸性土质的地方为佳。面积100-1...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陈华湘
乌鳢的人工养殖陈华湘(湖南省益阳县农业局,413002)乌鳢又名黑鱼,是名贵的野生鱼种,肉肥刺少,无毛毛刺,其蛋白质含量为19.8%,脂肪为1.必%,味道鲜美,是高档宴席的必备佳肴。在医学上,乌鳗还有去瘀生肌、滋养补血的功效。乌鳢体长圆筒形,体色黑麻...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戴广谱 徐永健 孙彬
研究了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大海马幼苗在不同的温度、盐度、光照强度和放养密度下的生长状况及其成活率。实验在室内进行,分别对每一个环境因子设置不同的梯度,每15 d测量记录1次大海马幼苗的体长和成活率,共记录4次,并做了3次重复,最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海马幼苗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8℃,水体温度在24~32℃时,其生长速率没有明显的差异;大海马幼苗较喜欢高盐度且盐度较稳定的海水环境(20以上),至60d时,盐度为30的幼苗生长速率最快,成活率也最高;阴暗的环境较适宜幼苗生长,但光照强度过低会降低其成活率;最佳的放养密度为250ind/m3。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孙大江 曲秋芝 马国军 王炳谦 吴文化 邱岭泉 王斌 夏永涛
对6尾雌性养殖施氏鲟(AcipenserschrenckiiBrandt)进行人工催产,其中4尾雌鲟顺利排卵;采用输卵管切割手术取卵,获成熟卵7.7kg,共计42.77×104粒;以"半干法"授精,获受精卵28.82×104粒,受精率67.37%;孵出鱼苗12.69×104尾,孵化率43.63%。本研究对人工催情方法和活体取卵方法与手术技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人工养殖亲鱼催产效应时间长于野生鱼(已报道);不同时间取出鱼卵的授精效果差异较大,即成熟卵均能受精,但受精率随产卵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经产雄鱼与初产雄鱼间精子活力差异显著,经产雄鱼精子平均快速泳动时间及精子寿命均长于初产雄鱼精子。
关键词:
施氏鲟 人工繁殖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奕秋 缪富亭
在丘陵山区依山傍溪的山塘, 通过引常年流水、构筑石砾底质、保留适当的水草丛、整改深水区 (潭) 和改变池塘进水方式等仿生态养殖建设, 采用清新溪水、流 (微流 ) 水、保水质不施肥、全人工饲料等养殖技术, 进行溪流性名贵鱼类倒刺鲃的仿生态人工养殖试验。0. 6hm2山塘水面, 倒刺鲃人工养殖单产3861kg/hm2, 养殖成活率 70 .1%, 产值 10. 81万元 /hm2, 效益 4 .95万元 /hm2。
关键词:
倒刺鲃 山塘 仿生态养殖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钟强
平均体重 150g的三角鲤苗种 11250尾, 采用二级养殖技术养殖 20个月, 成活率 90 .1%, 平均体重 726. 6g/尾, 收获三角鲤 7362. 5kg, 亩产 589kg, 总产值为 515375元, 获利 356458 2元, 平均 28516. 7元 /亩, 饵料系数为 3 .2, 饵料成本占生产成本 48 .2%, 投入产出比为 1∶3. 24。
关键词:
三角鲤 人工养殖 二级养殖技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