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34)
2023(7009)
2022(5922)
2021(5278)
2020(4439)
2019(9831)
2018(9677)
2017(17824)
2016(9868)
2015(10918)
2014(11114)
2013(10562)
2012(9658)
2011(8825)
2010(8770)
2009(8112)
2008(7993)
2007(7223)
2006(6319)
2005(5881)
作者
(29142)
(24177)
(23983)
(22888)
(15308)
(11525)
(11165)
(9375)
(9373)
(8536)
(8230)
(8218)
(7908)
(7815)
(7717)
(7641)
(7227)
(7023)
(6990)
(6746)
(6045)
(5908)
(5831)
(5648)
(5627)
(5423)
(5301)
(5289)
(4991)
(4860)
学科
(35885)
经济(35810)
(25109)
管理(24812)
(18183)
企业(18183)
方法(15061)
中国(14136)
数学(13234)
数学方法(13003)
(11227)
(11155)
保险(11136)
(10330)
(9906)
(9852)
银行(9832)
(9404)
(8659)
金融(8652)
(8542)
地方(8483)
业经(8239)
(7704)
理论(7564)
农业(6532)
(6006)
财务(5971)
财务管理(5950)
(5866)
机构
大学(135016)
学院(134538)
(52601)
经济(51302)
管理(48989)
研究(48343)
理学(40981)
中国(40958)
理学院(40496)
管理学(39543)
管理学院(39288)
科学(29772)
(29421)
(28214)
(24938)
(24914)
研究所(22689)
中心(22623)
(21589)
财经(21310)
业大(20214)
农业(19679)
(19426)
北京(18667)
(17715)
(17190)
师范(16926)
(16906)
经济学(16198)
财经大学(15944)
基金
项目(89717)
科学(69873)
研究(64734)
基金(64347)
(56903)
国家(56407)
科学基金(47818)
社会(40825)
社会科(38460)
社会科学(38450)
(35542)
基金项目(32819)
自然(30718)
(30079)
自然科(30045)
自然科学(30035)
教育(29831)
自然科学基金(29452)
资助(27223)
编号(25877)
成果(21475)
重点(20564)
(19326)
课题(19091)
(18842)
(18404)
创新(17326)
科研(17285)
国家社会(17105)
计划(16696)
期刊
(59324)
经济(59324)
研究(44065)
中国(32401)
学报(23379)
(22562)
(21380)
科学(20096)
(19000)
金融(19000)
管理(18518)
大学(17607)
学学(16724)
教育(16529)
农业(14841)
技术(12547)
财经(9989)
经济研究(9777)
业经(9030)
(8548)
统计(7843)
(7798)
问题(7042)
(7012)
(6877)
决策(6325)
理论(6205)
业大(6163)
技术经济(5892)
科技(5729)
共检索到2135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薛惠元  胡浩然  栾一晴  
本文通过对城镇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理论界定,得出满足城镇退休人员基本生活需要的养老金合意替代率下限为43.7%,并参考学界对合意替代率上限设定的建议,将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养老金合意替代率水平区间确定[43.7%,70%]。通过构建精算模型,分别测算出乐观情形和悲观情形下,参加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不同组合时的养老金综合替代率,将其与合意替代率进行比较,进而找出三支柱体系下养老金替代率的适度水平区间。研究发现:低收入人群参加第一支柱可以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但缴费必须达到一定年限,中高收入人群还需拓展第二、三支柱作为补充;参加第二、三支柱能显著提升养老金的综合替代率水平,且参加第二支柱比参加第三支柱对第一支柱的补充作用更大;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下的养老金替代率适度水平区间随着缴费年限的增加而逐渐扩大,最后保持在[43.7%,70%]水平不变。以乐观情形下,退休年龄为60岁、个人缴费工资基数始终等于上年度全口径平均工资的“标准人”参加第一、二、三支柱为例,缴费年限在15~19年时无适度区间,缴费年限在20~25年时替代率适度区间从[43.7%,46.9%]扩大到[43.7%,68.6%],缴费年限超过26年,替代率适度区间始终保持在[43.7%,70%]的水平。基于此,本文提出延迟退休年龄、提高最低缴费年限、降低养老保险费率、多措并举提升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加强基金的投资运营以及加大第二、三支柱的发展等相关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 莉  
养老保险的替代率一方面体现了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另一方面在退休年龄等因素确定的条件下决定了养老保险的供款率。本文在现有的养老保险制度框架下,从保证退休人页的基本生活和维持恰当的供款率两个角度来讨论中国60%的养老保险目标替代率的合理性。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范洪敏  刘畅  穆怀中  
当前建立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实现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最为关键、最为迫切的是促进“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建设与发展,而测算个人养老金账户适度缴费率和替代率水平是建立和完善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基础。本文根据国民财富养老人口结构分配和三期代际交叠生命周期理论尝试构建了个人养老金账户缴费率模型,同时测算了个人养老金账户缴费率与替代率水平。本文研究发现:2020—2050年个人养老金账户适度平均缴费率水平为4.5%,而提高个人养老金账户投资收益率、适度提高个人养老金账户缴费率、引导居民提前着手建立个人养老金账户等有助于提高个人养老金账户替代率至10%的下限适度水平,甚至达到15%的上限适度水平。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李珍  王海东  
文章辨析了不同替代率的含义。认为基本养老保险采用社会平均工资替代率并将60%的替代率定为保基本是合理的。认为"保基本"应该是为基本需求提供保障,并指出基本养老保险运行十余年,替代率快速下降,早已下降到制度设定的60%以下,且下降趋势不变,由此引起退休金对退休人员"保基本"功能的削弱和在职人员对退休生活的不安。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郭瑜  
经过数年探索与实验,中央政府计划通过新农保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双重选择来覆盖农民工群体。这两种养老保险体系能在多大程度上保障农民工的退休生活?本文通过数值模拟对农民工养老保险的替代率问题做出预测与分析。结果显示新农保替代率较低,只具有基础性保障作用;城保制度要求参保人持续高额缴费,因此具有高且稳定的替代率。对于亦农亦工的农民工群体,本文重点指出了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夹心层"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郭瑜  
本文通过精算方法模拟测算2015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后的替代率,来探究改革对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收益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由于新制度实行个人账户、社会统筹和职业年金相结合的部分累积制,退休金与社会平均工资及个人缴费工资有一定连动机制,可降低长寿风险、在职收入提高或通胀给退休人员带来的经济风险;特别是职业年金的设置可以显著提高替代率水平,体现养老保险在个人生命周期中的熨平收入作用。简言之,改革并不必然明显降低退休金的替代率水平,反而可能带来更多弹性并形成正向的激励机制。同时,职业年金的投资回报率将极大地影响退休后的收入,所以应积极谨慎地妥善投资;另外,如果工资持续高速增长,退休者的相对...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朱国龙  
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基本原则是"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保基本"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用替代率这个指标进行量化,根据试点地区的实际做法,在不同缴费标准、缴费年限、投资收益等不同变量组合下可以分析出替代率的变动情况,提出确定合理缴费档次及标准、改变基金投资渠道、落实并加大地方政府补贴力度等措施,真正实现该制度的"有弹性、可持续"发展。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徐颖  
退休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随退休时间的延长而递减,降低了老年人的退休生活水平,为保证老年人得到相对公平和稳定的养老保障,养老金替代率必须进行适时调整。该文研究表明:养老金替代率的指数化调整是一种较好的适时调整手段,而且按物价指数调整替代率有利于保持养老保险基金的长期收支平衡;指数化调整所需要的成本,主要由社会统筹账户承担;为实现社会公平,可以针对不同的收入阶层实行歧视性的调整政策。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熊鹭  
本文在对我国个人、单位、行业和地区养老保险替代率总量和结构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应分段确定我国基本养老金替代率的保障目标,养老保险制度设计要兼顾灵活性及统筹性和通过多种政策组合来减少将来基本养老保险出现新空账的政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郝勇  周敏  郭丽娜  
本文根据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的养老金结构,以确保退休人员退休前后的生活水平大致相当和基金平稳运行为目标,从养老金替代率模型的构建与分析入手,在养老金替代率弹性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工资增长率、记账利率、缴费年限等关键因素,按照养老金替代率相对稳定的确定原则,先确定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利用两个模型中的相同参数,再确定基础养老金替代率,进而确定养老金替代率的理论水平。研究结果与许多国家研究确定的未来养老金替代率基本一致,通过比较发现,我国养老金替代率的现实水平下降过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新敬  宋世斌  
通过数理分析和精算理论研究各个支柱的养老金替代率。基础养老金替代率会随着收入升高而降低;个人账户的养老金替代率随缴费年限的增加而升高;运用企业年金去弥补个人养老金缺口是比较合适和有效的手段。因此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制定不同的年金方案,以补充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不足。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海宁  
近年来,企业缴费负担过重成为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深化改革的焦点问题。以理论分析和模拟测算相结合,探索减轻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负担的量化依据和实现途径发现,若以基本养老金替代率稳定和国家制度负担不进一步加重为约束,将企业缴费率降低2%左右是可期望的合意目标。这一目标在近期内可以通过综合提高就业者制度参与率以及参保者养老金遵缴率,并辅以延迟退休政策调整得以实现。而在中远期,人口生育开放政策合并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可以在老龄化高峰期有效维持企业相对较低的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率而不损害参保者养老金福利或增加国家制度负担。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晓军  王燕  康博威  
文章采用统计模拟和精算方法,依据统计系统公布的数据,测算了不同就业类型人群、不同收入水平人群、不同性别人群、不同缴费年限人群以及不同寿命人群在现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安排下的待遇差距,并得出了相关的结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现同  郝勇  王珊珊  
文章根据新制度的养老金计发办法,在对影响养老金替代率的各种参数进行实际测算的基础上,结合养老保险精算假设,计算出在各种参数值时的养老金替代率。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对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提供一定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