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18)
2023(11672)
2022(10664)
2021(10436)
2020(8562)
2019(20223)
2018(19828)
2017(37091)
2016(20770)
2015(23614)
2014(23659)
2013(23336)
2012(21795)
2011(19733)
2010(19721)
2009(18064)
2008(17876)
2007(15202)
2006(13611)
2005(12276)
作者
(60875)
(50409)
(49992)
(47780)
(32432)
(24148)
(22773)
(19765)
(19306)
(18288)
(17558)
(16998)
(16034)
(15849)
(15716)
(15540)
(15038)
(14840)
(14433)
(14333)
(12528)
(12467)
(12146)
(11720)
(11287)
(11210)
(11196)
(11175)
(10222)
(10034)
学科
(79589)
经济(79474)
管理(56923)
(54837)
(44715)
企业(44715)
方法(35789)
数学(30524)
数学方法(30050)
(23654)
中国(23538)
(20461)
(20149)
业经(17846)
地方(17571)
农业(15953)
(15051)
(14703)
贸易(14695)
(14228)
理论(14094)
(13431)
(12680)
财务(12613)
财务管理(12577)
环境(12286)
(12159)
银行(12116)
教育(12008)
企业财务(11892)
机构
大学(294492)
学院(290821)
管理(113998)
(110588)
经济(107968)
研究(103097)
理学(98266)
理学院(97054)
管理学(95179)
管理学院(94662)
中国(76490)
科学(66127)
(64285)
(53790)
(51265)
(49466)
研究所(48984)
中心(46330)
业大(44353)
(43067)
(41823)
师范(41452)
北京(41131)
财经(40552)
农业(38614)
(37011)
(36767)
(35433)
师范大学(33838)
经济学(31753)
基金
项目(198916)
科学(155387)
研究(145644)
基金(143093)
(125356)
国家(124289)
科学基金(105307)
社会(88919)
社会科(83859)
社会科学(83835)
(77291)
基金项目(76519)
自然(69509)
自然科(67848)
自然科学(67831)
教育(66817)
自然科学基金(66580)
(66280)
编号(60251)
资助(58753)
成果(50441)
重点(44959)
(43626)
(42186)
课题(41918)
(40719)
科研(38027)
创新(37956)
教育部(37032)
项目编号(36734)
期刊
(125164)
经济(125164)
研究(89922)
中国(57605)
学报(49194)
科学(45859)
(45607)
管理(41451)
(38135)
教育(36489)
大学(36430)
学学(33838)
农业(31725)
(24953)
金融(24953)
技术(24430)
业经(20014)
财经(19166)
经济研究(18787)
图书(18053)
问题(16331)
(16257)
(15925)
理论(15785)
实践(14549)
(14549)
(14328)
科技(14210)
资源(13795)
技术经济(13487)
共检索到4381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程恩富  詹志华  
三年困难时期(19591961年)我国非正常死亡3000万人是个值得商榷的观点,必须进行全面系统的考量和原因分析。文章以19551957年平均死亡人口作为基准,结合19531964年死亡漏报及其纠正的状况,可以估算出三年困难时期非正常死亡人口约为400500万人。非正常死亡人口在分布上具有较为明显的地域结构、年龄结构以及性别结构上的差异。此外,造成大量非正常死亡的原因非常复杂,难以从单一的因果关系中寻求答案。但种种迹象表明:这批非正常死亡人口是以饥饿死亡类型为主、其他死亡类型为次;以抗灾能力不强引起为主、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程恩富  詹志华  
三年困难时期(1959~1961年)我国非正常死亡3000万人是个值得商榷的观点,必须进行全面系统的考量和原因分析。文章以1955~1957年平均死亡人口作为基准,结合1953~1964年死亡漏报及其纠正的状况,可以估算出三年困难时期非正常死亡人口约为400~500万人。非正常死亡人口在分布上具有较为明显的地域结构、年龄结构以及性别结构上的差异。此外,造成大量非正常死亡的原因非常复杂,难以从单一的因果关系中寻求答案。但种种迹象表明:这批非正常死亡人口是以饥饿死亡类型为主、其他死亡类型为次;以抗灾能力不强引起为主、以地方救灾失误引起为次。尽管非正常死亡几百万人的教训值得反思,但不能抹杀中国政府应对饥荒所做的努力及其取得的成效,更不能借此上纲上线,意图否定新中国前30年的发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若建  
本文对困难时期人口死亡率作了比较深入的分析 ,从整体上认为当年男性人口的损失比女性大 ,年龄大的人口损失比年龄小的严重。对被海外学者高估的婴儿死亡率和认为女孩在困难时期损失更加严重的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善余  
1959~1961年间由于重大政策失误等原因,中国遭遇了严重的经济困难,人口减少,人口分布出现了不正常的显著变动。本文对该时期全国各地区的经济形势,尤其是粮食生产和供应形势,以及与此有着密切关系的人口自然变动和人口迁移,进行了定量的差异分析,总结了中国人口分布的变动特点,并简要评价了这种变动的社会经济意义。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米红  贾宁  
以往文献对中国1958~1961年"大跃进"时期非正常死亡人口的估计缺乏深入、微观的研究。文章基于改进的Lee-Carter死亡率预测模型,以官方统计的分年龄别死亡率数据为基础进行回推,重构"大跃进"时期我国历年单岁组死亡率,并逆向预测估算在假定没有饥荒的情况下,"大跃进"时期正常状态死亡人口数量。继而结合国内外学者对当时总死亡人口的估计,对因饥荒而导致的"大跃进"时期的非正常死亡人口进行比较客观准确的评估性研究。结果表明,"大跃进"时期人口非正常死亡现象主要发生在1958~1961年间,如果不发生饥荒,则4年正常死亡人口介于4339~4385万人。由于饥荒的发生,非正常死亡人口介于1624~2337万人。评估分析表明,"大跃进"时期非正常死亡人口估算中值不会高于1980万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沈维涛  幸晓雨  
本文从早期经历和创伤心理对个人成年后行为造成的长期影响出发,检验CEO早期经历三年困难时期与企业投资水平、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总体上CEO早期经历三年困难时期,企业投资水平更低,投资效率更差,投资不足程度越严重。但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呈现差异,非国有企业投资水平与投资不足的检验结果与总体一致,国有企业投资水平与投资不足则与CEO早期经历三年困难时期无显著关系。子样本的回归结果进一步表明,在经历过三年困难时期的CEO中,CEO所属地困难程度越严重,企业投资水平越低。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若建  
“大跃进”与困难时期是当代中国人口流动的一个高峰时期。在流动人口的类型上,以灾民构成了流动人口的主体。此时期流动人口的特点是,在年龄上以青年为主,其中有相当部分是少年儿童;在性别上以男性居多;在职业构成上以受灾的农民为主,下放职工和退学学生也占相当大的比重。“大跃进”是形成大规模流动人口的最根本的原因,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不均衡、下放城镇居民与职工、压缩教育规模和非正式经济活跃都是部分原因。大部分流动人口最后还是返回家乡,少量在流入地安置下来,由于政府采取了比较妥当的措施,使这次人口大规模流动没有引起大的社会波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曹树基  
文章采用人口学和历史地理学的方法,以县级政区为基础,以虚拟的"府"级政区为单位,重建1959~1961年中国各地非正常死亡人口数。计算结果表明,1959~1961年中国的非正常死亡人口多达3 250万。将1959~1961年的分府死亡人口与1851~1875年的分府死亡人口进行对比,可知两个时代的人口非正常死亡呈强负相关。文章认为,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民间关于饥荒的"历史记忆",而与各个区域人均拥有的资源及粮食无关。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陈英和  赵延芹  张可娟  王明怡  
选取二、三年级数学学习正常和学习困难的儿童各 30名 ,共 12 0名被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和口语报告法相结合的方式 ,考察了两类儿童在加法任务中 ,策略选择和执行的差异及特点。研究表明 :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策略选择具有多样性、适应性和简约性的特点。从策略选择上看 ,出声、竖式、分解、对位和提取策略是小学 2— 3年级两类儿童的主选策略 ;数学学习困难儿童较多使用手指、数数、放弃和猜测等策略 ;数学学习正常儿童则较多使用提取、分解、凑数、换位和乘法策略。从策略执行上看 ,小学低年级数学学习困难儿童比正常儿童策略执行的正确率低 ,反应时长 ,有效性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曹树基  
文章运用人口普查资料及新修地方志所载数据,对1958-1962年间四川省各地人口的非正常死亡进行估计。结果表明,在这几年中,四川全省非正常死亡人口多达940万,占灾前全省人口总数的13%。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任强,郑晓瑛,曹桂英  
文章利用1982~2000年间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死亡数据及1989、1995和2000年卫生登记死亡数据,用人口因素分解方法研究了中国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死亡水平性别差异的变化趋势、年龄别死亡率性别差异对男女出生期望寿命差异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比较了各种年龄-死因别死亡率的性别差导对出生期望寿命性别差异的影响。主要结论是中国近20年来女性死亡水平低于男性的趋势在逐渐扩大,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在于年龄别死亡率的性别差异及其变动差异。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晓磊  
文章分析了21世纪初中国人口的死亡水平,并对死因进行分类,对分死因类别死亡率及其构成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分解了每种死因类别对平均预期寿命变化的影响,并利用去死因生命表,通过分析去某一死因类别后平均预期寿命的变化研究各死因类别。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毛泽春  李伶俐  
本文采用广义线性模型研究吸烟等因素对我国三大疾病死亡概率的影响,分析了吸烟、性别、地区等因素内部各水平之间的差异性,为保险公司对有关人寿保险产品进行风险分级、保费定价与费率调整提供理论依据和计算方法,也为评估我国人口健康状况提供参考依据与研究框架。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黄荣清  
本文在分析了现有人口死亡模型的各种形式的基础上,以死亡的直接度量形式为目标,构造了两种新的死亡模型。新模型的特点是:(1)设计了使它能适合作各种人口分析的模型变量;(2)把模型分解为基本部分和波动部分,其中基本部分规定了死亡力的基本大小,它可分解为随年龄增加而下降和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的两种死亡力,具有简单、确定的函数形式;波动部分随死亡水平、死亡类型与死亡分析的需要,可以有各种形式。因此模型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能适应各种场合,并且具有很高的精;(3)用模型对一些人口死亡现象可以作合理的解释。本文还解释了人口学上两类死亡模型的关系,并揭示了人口死亡间接度量模型的改进方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周鸿铚  
众所周知,每个年龄组的死亡人口都来自两个出生同年群。例如,0岁死亡人口D_0就由当年出生当年死亡人口 D’_0和上年出生今年死亡人口 D”_0组成,即 D_0=D’_0+D”_0。在涉及人口死亡的各种人口指标的计算中,通常由于无法将这两部分死亡人口分开,只好利用一些公式以获得近似的数据。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登记了死亡人口的出生年月和死亡年月,为将死亡人口既按死亡年龄又按出生年度汇总提供了可能。本文拟就昆明市对1989年7月至1990年6月(普查时点前一年)死亡人口进行双重分组及初步应用情况做一些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