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76)
2023(7559)
2022(6713)
2021(6257)
2020(5653)
2019(12913)
2018(12757)
2017(24421)
2016(13845)
2015(15915)
2014(16301)
2013(16337)
2012(15547)
2011(14311)
2010(14601)
2009(13466)
2008(13684)
2007(12421)
2006(10734)
2005(9887)
作者
(43558)
(36645)
(36572)
(35055)
(23114)
(17860)
(16660)
(14336)
(13671)
(12978)
(12566)
(12359)
(11809)
(11764)
(11742)
(11446)
(11440)
(10724)
(10724)
(10687)
(9264)
(9182)
(9109)
(8399)
(8364)
(8258)
(8208)
(8133)
(7472)
(7469)
学科
(57251)
经济(57167)
管理(35968)
(34873)
方法(27496)
(27360)
企业(27360)
数学(24556)
数学方法(24279)
(16542)
(15239)
(15169)
中国(14455)
(12996)
地方(12347)
(10970)
贸易(10965)
业经(10764)
农业(10634)
(10567)
(9348)
银行(9306)
(8892)
(8878)
(8766)
金融(8763)
(8726)
财务(8697)
财务管理(8667)
企业财务(8158)
机构
大学(207835)
学院(205122)
(81371)
经济(79528)
研究(75138)
管理(73755)
理学(63128)
理学院(62246)
管理学(60969)
管理学院(60561)
中国(56907)
科学(49668)
(44976)
(41887)
(40851)
(38679)
研究所(37434)
中心(34498)
业大(34186)
农业(33255)
(32663)
财经(30226)
北京(28372)
(28168)
师范(27849)
(27297)
(26951)
经济学(25315)
(25263)
(24065)
基金
项目(135941)
科学(104976)
基金(97911)
研究(94129)
(88010)
国家(87325)
科学基金(71974)
社会(57584)
社会科(54309)
社会科学(54290)
(52344)
基金项目(52236)
自然(48527)
自然科(47308)
自然科学(47291)
自然科学基金(46434)
(45934)
教育(43321)
资助(40438)
编号(38050)
重点(32096)
成果(31732)
(30313)
(29188)
(27136)
计划(27048)
科研(26971)
课题(26917)
创新(25553)
教育部(24953)
期刊
(90292)
经济(90292)
研究(58473)
中国(40957)
学报(38641)
(37199)
科学(34138)
(30801)
大学(27713)
学学(26260)
管理(24762)
农业(24310)
教育(19411)
(18748)
金融(18748)
技术(16238)
财经(15109)
经济研究(13962)
业经(13961)
(13923)
(12954)
问题(12543)
资源(11433)
(11192)
(9870)
技术经济(9805)
统计(9753)
理论(9639)
科技(9292)
业大(9287)
共检索到3068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董林垚  许文盛  胡波  石劲松  朱秀迪  
采用Morlet小波分解重构和频谱分析等方法,对宜昌、枝城、沙市、监利和城陵矶1997~2014年水位和流量及三峡水库2003~2014年入库、出库流量和库水位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探究了各水文站在三峡建坝前后水情的变化特征及原因。结果表明:各观测站的水位和流量沿程递减,水位的年内波动处同一水平,研究河段内上游河段流量年内和年际变化比下游河段剧烈;各水文站水位和流量变化的显著周期为6.05、11.78、21.2、30.29和53个月,各水文站水位1 a周期变化幅度均在2 M以上,其他周期上的变化幅度为0.08~0.82 M;三峡水库蓄水活动对下游水文站水位和流量等水情的影响有限,主要反映在对水情...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余世鹏  杨劲松  刘广明  谢文萍  
利用基于噪声辅助经验模态分解(EEMD)的改进型希尔伯特-黄变换(HHT),对三峡蓄水后8a的三峡日入库、出库流量和坝下各水文站日水情信号进行多尺度时频分析,并与连续小波和离散小波变换进行异同性比较。结果表明,三峡蓄水后2004~2011年三峡日入库、出库流量和宜昌、大通站日径流量均具显著的1a尺度主周期振荡规律,三峡季节性调蓄对坝下流量1a尺度的主周期振荡规律无显著影响。三峡蓄水后河口北支江水位的半月主周期振荡特征始终占主导地位,表明三峡调蓄影响下上游来水量变化对河口北支水位波动的影响权重小于河口自身海潮波动的影响权重。与离散小波变换固定频带下的信号分解比较,基于HHT的水文信号多尺度分解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封瑞雪  刘军旗  姚梦辉  陈根深  赵剑雄  
利用三峡库区重庆沙坪坝站点1987~2017年逐日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平均相对湿度和平均能见度的观测资料,分析站点各气象要素的年际变化和蓄水前后的异同。结果表明:年平均温度和年平均最高温度均有增高的趋势,年平均最低温度有微弱的减小趋势;年平均相对湿度呈较大幅度的减小趋势,年平均能见度呈增加趋势。其中,最高温度、相对湿度和能见度通过α=0.01显著性检验。根据突变检验,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能见度的突变点分别为2009,2001,2012和2010年。蓄水后多年季节平均最高温度四季均升温,多年季节平均温度和多年季节平均最低温度均冬季降温,春夏秋季增温。蓄水后的年平均相对湿度的年际变化增大,蓄水后的多年季节和月平均相对湿度整体下降。蓄水前后多年季节平均能见度上升,多年月平均能见度除6月降低0.212 km外,其他11个月均上升。蓄水前后5个要素的频率有效百分比分布与蓄水前后的年及四季的特征相一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博  唐世浩  
为揭示三峡蓄水对局地气候的影响,利用TRMM 3B42卫星降水产品分析了三峡蓄水前后(以2003年为分界)库区的局地降水变化。分析表明,蓄水以后,库区西北部年累积降水量增加,东南部年累积降水量减少,这种降水变化是大尺度上降水变化的区域体现。蓄水对干流附近降水产生了一定影响,干流站点间降水量差别增大,但整个大库区平均的年累积降水量无明显变化。蓄水之后的降水变化具有季节差异。冬季几乎整个库区的降水量都有所增加;春季降水量在干流的上游个别地区和下游减少,中游增加;夏季除库区下游部分地区外,大部分库区降水量有所减少;秋季,库区的上游和中游降水增加,下游降水减少。区域平均的季节降水量无明显年际趋势。结果...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专溪  张远  郑丙辉  富国  陆兆华  
以2003年10月和2004年4月的两次现场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三峡水库蓄水初期的水生态环境特征。结果表明,蓄水初期水库水体交换能力减弱,水库有机污染甚微,但水体TN、TP浓度偏高,水库整体处于中营养状态;根据水生态环境特征的差异性,水库水域可划分为3种类型区,即坝前水域、库区干流水域以及库区支流洄水河段。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流速、营养盐含量及水温是影响水生态环境特征的主要因素,而由于各类型区的TP、TN等营养盐含量均较高,水温及流速已成为三峡水库水生态环境特征的控制性因子。探讨3类不同水域的富营养化敏感性,表明坝前水域及库区支流洄水河段是库区未来富营养化的敏感水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志威  王兆印  贾艳红  李文哲  
长江中下游河道存在数量众多的江心洲,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这些江心洲的演变深为人们关注。选取2000~2011年宜昌、汉口、大通站的年均流量和输沙量,1999、2001、2003、2005、2007、2009和2011年长江中下游20个代表性江心洲的遥感影像,分析三峡水库蓄水前后水沙变化及江心洲面积变化过程,同时利用概念模型分析江心洲面积变化与流量和含沙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三峡水库蓄水后(2003~2011年)宜昌、汉口、大通站的年均径流量较蓄水前分别减少6.1%、7.3%、9.5%,输沙量分别减小90.3%、72.1%、66.9%,平均含沙量分别减少了89.6%、70.8%、64.8%...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远  郑丙辉  刘鸿亮  
根据2003年10月和2004年4月的水生生物调查,对三峡库区二期蓄水后的浮游植物组成与分布变化进行研究,探讨水力学与营养盐条件变化对库区浮游植物结构与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库区浮游植物以硅藻类为优势种,2003年10月数量介于2.02×104~31.6×104个/L之间,与未蓄水前相比无明显变化,2004年4月浮游植物种类与数量发生较大变化,部分断面浮游植物数量显著增加,总体介于3.18×104~16 288×104个/L之间。通过对浮游植物与水力学条件、营养盐水平的关系分析,发现蓄水前后水动力学条件的变化与所形成的空间差异是造成浮游植物变化的关键因素,而偏高的营养盐水平则为浮游植物的生长创...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邵景安  
三峡大坝建设引起的蓄水位变化(从135m、145m到175m)必将影响到库区水环境格局,特别是河道形态。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由库区人类活动所导致的陆生生境的变化,而对空间水环境形态的变化较少注意。本文借助多时段卫星影像监测和数字高程模型模拟,对三峡水库蓄水后河道空间形态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河道水环境格局发生较大变化。175m水位正常蓄水后受影响干流河段主要分布于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区涪陵-云阳段,重点是忠县长江河段,长江及其支流形成增幅深切曲流。万州以下河段,干流河道主要表现为峡谷,受蓄水影响不大,而主要是长江北岸支流受到较大影响,尤以开县小江流域最为显著,将形成湖泊型水体。同时...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华元渝  陈佩薰  
长江中游宜昌-城陵矶河段,受葛洲坝枢纽和下荆江系统裁弯工程的影响,水流速增大、河床下切、床面粗化,洲滩渚汊并流,破坏和恶化了白鱀豚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引起白鱀豚分布区向下游退缩。1986年作者调查时,白鱀豚分布区上限尚在离葛洲坝下50公里处的宜都河段;而1991年已下移至距坝下160公里处的沙市河段。同时,藕池口-城陵矶河段(158公里)内白鱀豚分布密度逐年变稀,已从 1986年时的 3.67公里/头锐减到 1991年的10.36公里/头。白鱀豚种群规模小,虽已被列为国家保护动物,但人类活动仍严重危及该物种的生存。随着人们进一步开发利用长江,新的水利工程还将兴建,亟待来取相应保护对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世健  范振华  任玉芹  陈大庆  刘绍平  段辛斌  
于2010年1、4、7和10月对三期蓄水后长江中游宜昌至城陵矶江段的浮游植物进行周年调查。结果显示:浮游植物共计8门74属147种,以硅藻、绿藻和蓝藻为主,分别占40.1%、26.5%和20.4%。优势种为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e)、颗粒直链藻最窄变种(M.granulata var.angustissima O.Müller)、美丽星杆藻(Asteri-one formosa Hass)、克洛脆杆藻(Fragilaria Crowe crisp bar sp.)、钝脆杆藻(Fragilaria capucina Desm)、普通等片藻(Ordinary film al...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孙铭帅  王珂  段辛斌  陈大庆  汤滔  
于2010~2011年使用EY60回声探测仪对长江中游城陵矶至宜昌江段进行了6次水声学调查。通过设定分析水层以及选择性分析-55 dB以上的目标,获得该江段大中型非底部鱼类的水声学分布特征。各年组中的平均密度以10月最低,2010年中7月最高,2011年中6月最高;年组间,2010年6月显著低于2011年6月,2010年7月与2011年7月、2010年10月与2011年10月两组差异不显著;鱼类纵向分布呈现独特的波动特征,不同时段的鱼类密度波动幅度、频率均有不同。各时段目标强度分布曲线10月相对6、7月更扁平,而且平均值大于6、7月;不同年组间目标强度差异均不显著;各月组间目标强度6月和7月对...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占东  黄群  姜加虎  赖锡军  
季节性水文干旱是洞庭湖近年突出的水情问题,并因三峡影响而倍受关注。基于洞庭湖水文干旱的关注焦点(湿地生态影响)及其与湖泊水情的对应关系,建立了湖泊滩地出露与持续时间为依据的干旱度量指标;并利用水文分析方法,揭示了洞庭湖水文干旱发生的时空特点和水情机制;最后,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获取的三峡水库蓄水对洞庭湖的水位影响量化了三峡水库秋季蓄水对湖区干旱的贡献分量。结果认为:(1)2000年后,洞庭湖的干旱频次明显增多、旱情加重,干旱程度以西洞庭最剧,东洞庭次之,南洞庭最轻;(2)洞庭湖不同湖区干旱成因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全湖的春旱基本由洞庭湖流域来水偏少引起,而东洞庭湖秋旱主要由长江来水减少引起,西、南...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陈勇  段辛斌  刘绍平  刘明典  王珂  陈大庆  
于2007年1月、4月、7月、10月,对三期蓄水后三峡库区秭归至江津江段的长江干流和5条支流(乌江、磨刀溪、梅溪河、大宁河、香溪河)的浮游植物进行了为期1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期间,浮游植物共计7门164种,以硅藻和绿藻为主,分别占浮游植物总种类数的48.78%和31.70%,其它门类共只占19.52%。优势种有美丽星杆藻(Asterionella formsa),尖针杆藻(Synedra acus),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实球藻(Pandorina morum),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飞燕角甲藻(Ceratium hir...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凯  徐东坡  段金荣  张敏莹  方弟安  周彦锋  施炜纲  
分别在长江南支南门至新河水域、北港水域和圆沙至九段沙水域设置调查断面,对三峡蓄水后(2003~2011年)长江口凤鲚汛期生物学特征、渔汛特征及捕捞量进行了持续调查,并将之与蓄水前(1997~2002年)调查数据进行了对比研究。调查期内凤鲚汛期绝对怀卵量变幅为3 404~26 850粒,平均为11 554粒;相对怀卵量变幅为347~1 582粒/g,平均为783粒/g;卵径变幅为0.53~1.06mm,平均为0.78mm。凤鲚全长变幅为139~155mm,平均为146mm;体长变幅为123~137mm,平均为129mm;体重变幅为12.0~15.8g,平均为13.6g;丰满度系数变幅为0.387...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珂  李翀  段辛斌  陈大庆  廖文根  
为了解三峡库区175 m蓄水前鱼类资源量及其分布特点,于2009年12月和2010年4月利用SIMRADEY60鱼探仪对三峡库区秭归至重庆江段进行了声学调查。结果表明:鱼类在秭归至重庆段分布不均匀,12月份密度最大区域为万州——丰都,最大密度为1 347.3 ind./km3,4月份鱼类集中在长寿——重庆江段,最大密度为864.4 ind./km3,并且冬季整个江段鱼类密度平均值明显大于春季的平均值。垂直方向上,不管是在冬季还是在春季,下层的鱼类密度始终最大,并且各层鱼类密度的差异冬季比春季更为明显。三峡库区175 m蓄水前鱼类的分布特征和水位、水流、地形等因素密切相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