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40)
- 2023(2386)
- 2022(2129)
- 2021(1999)
- 2020(1697)
- 2019(3996)
- 2018(3942)
- 2017(7338)
- 2016(4228)
- 2015(4381)
- 2014(4494)
- 2013(4370)
- 2012(4239)
- 2011(3751)
- 2010(3812)
- 2009(3408)
- 2008(3380)
- 2007(2912)
- 2006(2642)
- 2005(2554)
- 学科
- 济(16907)
- 经济(16893)
- 管理(9347)
- 业(8812)
- 企(7265)
- 企业(7265)
- 方法(6729)
- 学(6602)
- 数学(6145)
- 数学方法(6037)
- 地方(5130)
- 结构(5019)
- 中国(4743)
- 制(4689)
- 财(4659)
- 农(4101)
- 产业(3938)
- 体(3462)
- 业经(3331)
- 体制(3107)
- 地方经济(3105)
- 贸(3059)
- 贸易(3056)
- 产业结构(2960)
- 易(2920)
- 银(2646)
- 银行(2620)
- 务(2593)
- 财务(2578)
- 财务管理(2565)
- 机构
- 大学(58082)
- 学院(56999)
- 研究(25528)
- 济(22009)
- 经济(21523)
- 中国(18518)
- 科学(18394)
- 管理(18198)
- 理学(15465)
- 理学院(15231)
- 管理学(14857)
- 管理学院(14761)
- 所(14680)
- 农(14637)
- 研究所(13786)
- 京(12892)
- 农业(11726)
- 业大(11041)
- 中心(10640)
- 院(10128)
- 江(9904)
- 财(9569)
- 省(9084)
- 室(8490)
- 研究院(8462)
- 北京(8001)
- 实验(7809)
- 范(7702)
- 科学院(7685)
- 州(7575)
- 基金
- 项目(41656)
- 科学(31213)
- 基金(29382)
- 家(28275)
- 国家(28075)
- 研究(26160)
- 科学基金(22175)
- 省(16569)
- 社会(15770)
- 自然(15643)
- 自然科(15252)
- 自然科学(15247)
- 基金项目(15172)
- 自然科学基金(14992)
- 社会科(14967)
- 社会科学(14964)
- 划(14707)
- 资助(12626)
- 教育(11473)
- 重点(10634)
- 计划(9719)
- 发(9654)
- 科技(9437)
- 编号(9185)
- 部(8690)
- 科研(8547)
- 创(8270)
- 创新(7916)
- 专项(7669)
- 成果(7612)
共检索到886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廖传松 陈思宝 叶少文 卢涛 李为 王齐东 郭传波 张堂林 刘家寿
三峡水库蓄水后鱼类资源的变化及其管理备受关注。为探究三峡水库鱼类群落空间格局及主要鱼类种群生态学特征,于2015—2016年调查了三峡水库的鱼类资源,分析了12种鱼类的年龄结构。调查期间共采集到鱼类89种,其中库首、库中和库尾分别采集到62、62和85种。鱼类群落结构呈现空间差异,从生物量来看,库首以鲤(Cyprinus carpio)、鲢(Hypophthalmichtyhys molitrix)、?属(Helmiculter spp.)等为优势类群;库中为黄颡鱼属(Pelteobagrus spp.)、蛇鮈属(Saurogobio spp.)和银鮈属(Squalidus spp.)、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等;库尾则是吻鮈属(Rhinogobio spp.)和铜鱼属(Coreius spp.)等。基于定居类型、生活水层和摄食习性,三个江段鱼类群落均呈现明显的梯度变化。12种鱼类的年龄为1~7龄,以1~3龄为优势年龄组,比例占到了88.51%。研究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鱼类群落呈现空间梯度变化,重要鱼类种群呈现低龄化现象,本研究可为禁渔生态效益评估和鱼类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魏念 张燕 吴凡 沈子伟 茹辉军 倪朝辉
为了解三峡库区鱼类群落结构现状,于2017~2019年对三峡库区干流和9条重要支流开展鱼类种类组成调查,于2018年对库尾木洞、库中云阳和库首巫山干流江段开展渔业资源调查,同时结合历史资料进行了分析。共采集到鱼类149种,隶属于10目25科92属,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30种,外来物种20种,喜流水鱼类67种,喜静缓流鱼类82种。研究表明:总物种数与水库运行前相比持平,但组成发生了较大变化;土著种和喜流水性鱼类显著减少,外来种增多;小型鱼类在资源量中占据优势,大中型鱼类资源退化;喜流水鱼类仅在库尾渔获物中占据优势,库中和库首江段渔获物以喜静缓流鱼类为主;干流特有种种类数和资源量均显著下降,支流仍分布有较多特有鱼类;外来种在库中和库首渔获物中占据一定比例,其大量繁衍和发展可能给该水域土著种的生存带来负面影响。三峡库区蓄水过程显著影响了鱼类群落结构。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何春 邓华堂 王果 刘寒文 沈子伟 刘绍平 段辛斌 陈大庆 李云
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对2018年7月—2019年1月采自三峡库区干流木洞、涪陵、云阳和秭归江段的38种鱼类进行氮稳定同位素分析,同时计算鱼类营养级并构建了鱼类连续营养谱。研究结果显示,三峡库区干流鱼类δ~(15)N值平均值为11.02‰,变化范围为5.31‰~17.79‰。以初级消费者螺类作为基准生物估算出三峡库区干流鱼类平均营养级为2.67,范围为1.47~4.12。营养级大于4级的鱼类仅有1种,营养级位于2~3级之间的鱼类种类数最多,占种类总数的50.0%,其次是营养级大于3级的鱼类,占种类总数的31.6%,不同食性鱼类组合的营养级存在差异。库区干流鱼类营养级的时空差异均不显著,而越靠近大坝的江段食物链长度的季节性波动幅度越大。和水库蓄水运行初期相比,鱼类营养级显著升高且高营养级鱼类的群落结构和营养特征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特别是拥有较高营养级的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在库区干流逐渐扩张并成为优势种,其可能对库区干流鱼类营养结构产生影响。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翟东东 田辉伍 郭祺 王东 刘红艳 熊飞 段辛斌
三峡库区为四大家鱼提供了广阔的肥育场所,在长江四大家鱼资源保护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关于库区四大家鱼种群结构和生长状况还不清楚,不利于其资源保护。2019年8月-2020年8月对三峡库区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的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采集了388尾样本,分析了其年龄结构与生长特征。结果显示:采集到的鲢体长为100~805 mm,其中84.54%的鲢分布在100~400 mm;体质量为14.8~9 166.3 g,其中82.22%的鲢分布在1.0 kg以下;年龄组成为1~7龄,其中90.98%的鲢为1~3龄。三峡库区鲢体长(L)与体重(W)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W=8×10~(-6)L~(3.138 9)(n=388,R~2=0.981),为匀速生长类型。体长与鳞径(R)呈显著的线性函数关系:R=0.006 2L-0.083 4(n=388,R~2=0.951)。体长、体重生长方程分别为:L_t=1 014.50[1-e~(-0.178 3(t+0.045 5))];W_t=21 848.11[1-e~(-0.178 3(t+0.045 5))]~(3.138 9)。拐点年龄为t_i=6.4龄,对应的体长、体重分别是:L_t=693.03 mm,W_t=6 605.67 g。与历史数据相比,三峡库区鲢种群表现出小型化趋势,主要体现在小个体鱼比例增加以及生长速度减慢。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董纯 杨志 朱其广 罗安红 龚云 唐会元 陈小娟
2020年4~6月和11~12月,在三峡水库干支流8个典型江段开展外来鱼类的种类组成、相对丰度和空间分布特征的初步研究。结果显示:(1)在三峡库区干支流江段共采集到鱼类108种,隶属于8目21科,其中外来鱼类16种,占鱼类总种数的14.81%;(2)在外来鱼类中优势种有3种,分别为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和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其中短颌鲚在除乌江江段以外的其他7个采样江段中均为优势种,相对优势度分布范围为2.05%~18.71%;太湖新银鱼在支流小江和大宁河江段为优势种,相对优势度分别为2.83%和8.39%;尼罗罗非鱼仅在支流小江江段为优势种,相对优势度为1.56%;(3)外来鱼类在干流渔获物中的相对丰度明显低于其在支流渔获物中的相对丰度,其中外来鱼类在支流小江江段渔获物中的体重百分比最高,为12.30%;在大宁河江段渔获物中的数量百分比最高,为57.55%。鉴于目前三峡库区外来鱼类物种的资源状况,建议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对三峡库区外来鱼类的种群数量进行管理与控制,从而避免其对库区土著鱼类资源造成的可能性影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学瑶 陶敏 朱光平 胡林 陈发军 李斌
为了解三峡库区蓄水后小江流域鱼类群落现状及其历史变化,于2016年春季(5月)、秋季(9月)和冬季(12月)开展了小江鱼类调查。共调查到鱼类37种,隶属于6目11科;种类组成以鲤形目为主,占总数的64.86%,其中黑尾■Hemiculer tchangi和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为长江上游特有种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Elopichthys bambusa、鲫Carassius auratus、鲤Cyprinus carpio、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和黑尾■构成小江主要经济鱼类。对比历史资料分析显示:两次调查结果相似性指数为0.45(为中等不相似);特有种鱼类退化明显:主要经济鱼类组成发生了改变;土著鱼类物种多样性和资源量均呈明显下降趋势,而适应于静水或缓流水环境的鱼类呈上升趋势。推测水坝建设、过度捕捞及不合理的采砂活动等因素是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结果建议,合理设置水坝(汉丰湖)调水机制,对于保护该水域土著鱼类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小江 鱼类群落 生态类型 物种多样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琪 李博 姚金忠 郭文韬 朱佳志 姜伟
三峡大坝的阻隔,造成鱼类生境片段化,为了解三峡船闸对上下游鱼类的连通性,研究三峡船闸过鱼能力,于2009年6月、2012年2月、2017年2月和2018年2月三峡船闸检修期间,对闸室及廊道进行鱼类调查,分析鱼类组成、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历次调查共采集鱼类6目10科32属39种,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4种、鲟类2种(匙吻鲟和杂交鲟);■、贝氏■、鳊、瓦氏黄颡鱼4种鱼类出现频率较高,分别占各次采集鱼类总尾数的98.78%、96.55%、68.14%和91.10%; 23种鱼类可能具有通过船闸的能力,其中9种鱼类能顺利通过船闸或可在船闸内定居;大银鱼、太湖新银鱼等弱游泳能力鱼类在船闸也有分布,推测早期仔鱼等也可以通过船闸到达下游江段,达到上下资源交流的目的。该研究为发挥船闸的生态功能提供现实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余杨 王雨春 高博 洪宇宁 万晓红 周怀东
三峡水库的生态安全受到高度关注,三峡水库成库后是否会出现汞等重金属生态风险增加的"水库效应",不仅是需要论证的科学命题,也是关系到库区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问题。2011年在三峡库区忠县至秭归段选择"湖沼化"特征最为显著的8条支流采集了鲤、鲢、鳙、鲇、鳜等常见经济鱼类标本,系统分析了库区鱼类标本肌肉中的总汞含量。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支流鱼类肌肉中总汞含量最高为109.6μg/kg,最低为30.5μg/kg,平均含量为56.4μg/kg。与蓄水前的调查结果相比,蓄水运用10a后库区鱼类肌肉总汞水平尚未明显增加。但是,不同营养等级鱼类之间,肌肉总汞浓度水平随营养等级增加有明显增高,三峡水库水生食物链...
关键词:
三峡水库 175m蓄水 鱼类 汞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珂 李翀 段辛斌 陈大庆 廖文根
为了解三峡库区175 m蓄水前鱼类资源量及其分布特点,于2009年12月和2010年4月利用SIMRADEY60鱼探仪对三峡库区秭归至重庆江段进行了声学调查。结果表明:鱼类在秭归至重庆段分布不均匀,12月份密度最大区域为万州——丰都,最大密度为1 347.3 ind./km3,4月份鱼类集中在长寿——重庆江段,最大密度为864.4 ind./km3,并且冬季整个江段鱼类密度平均值明显大于春季的平均值。垂直方向上,不管是在冬季还是在春季,下层的鱼类密度始终最大,并且各层鱼类密度的差异冬季比春季更为明显。三峡库区175 m蓄水前鱼类的分布特征和水位、水流、地形等因素密切相关。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程瑞梅 王瑞丽 刘泽彬 封晓辉 王晓荣 肖文发
对三峡库区栲属群落主要乔木种群的重要值、方差比率、χ2统计量、共同出现百分率PC和联结系数AC等种间联结性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小叶栲是三峡库区栲属群落常绿阔叶林的建群种;三峡库区栲属群落19个主要种群的总体种间关联性呈不显著负相关,反映了该群落处于不稳定的演替阶段;19个优势种群构成的171个种对中,12个种对具有显著正相关,7个种对具有显著负相关,而绝大多数种的联结关系未达到显著水平,种对间的独立性相对较强。
关键词:
栲属群落 种间联结 乔木种群 三峡库区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宋明江 邓华堂 朱峰跃 刘绍平 段辛斌 陈大庆
为研究不同水位时期大宁河底栖动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及其差异,于2011-2013年间分别在三峡水库低水位期(145 m)和高水位期(170 m)对大宁河的底栖动物进行定性和定量调查。低水位期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80.32±32.14)ind./m2和(1.44±0.45)g/m2,高水位期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33.82±46.94)ind./m2和(1.53±0.51)g/m2。寡毛类在静水区域占优势,水生昆虫在流水区域占优势。底栖动物物种组成和分布表现为高水位期高于低水位期,流水区域显著高于静水区;不同水位时期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差异显著,优势种及其相对丰度有较大波动;生物多样性表现为高水...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段辛斌 陈大庆 李志华 王珂 黄木桂 刘绍平
于2003~2006年每年5~7月对长江中游江段产漂流性卵鱼类产卵场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长江中游现有产漂流性卵鱼类13种,其中主要经济鱼类有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鳜(Siniperca chuatsi)、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鳊(Parabramis pekinensis)、铜鱼(Coreius heterodon),共8种。与20世纪70年代相比,种...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袁晨 裴瑞华 郑梓瑶 吴鹏举 黄娜 李一帆 胡忠军
为探讨广东东莞松木山水库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分析其结构特征在沉浮网间的差异性,在该水库设置3个采样点采用多网目刺网对鱼类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共采集到鱼类17种,隶属4目6科,物种数以鲤形目为主(占58.82%)。相对重要性指数(IRI)显示,优势种为海南似■(IRI占比29.66%)、■(18.98%)、尼罗非鲫(18.46%)、鲢(14.85%)和莫桑比克非鲫(11.36%),其中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数量(NPUE)以海南似■(45.72%)占优、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质量(BPUE)以尼罗非鲫(34.60%)为主。聚类分析表明,鱼类物种组成在季节间无显著差异,物种数、NPUE和BPUE亦无季节变化。鱼类群落物种数、NPUE和BPUE沉浮网间无显著差异,但鱼类数量组成沉浮网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与海南似■有关,其NPUE浮网显著高于沉网,其他5种主要鱼类的NPUE沉浮网间无显著差异。透明度、pH和总磷是影响鱼类物种数量时空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研究表明,松木山水库鱼类多样性低,可能与水面积较小、连通性低、外来种入侵及入库河道以人工排渠为主有关,为科学合理评估鱼类数量组成建议水库鱼类调查需要同时使用沉浮网。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春池 高欣 林鹏程 杨少荣 刘焕章 曹文宣
2009~2010年的5~6月和11~12月在葛洲坝库区进行了鱼类资源调查,分析了鱼类群落结构特征。调查期间共收集到鱼类6目10科55种,其中鲤科物种数最多,占总种数的67.3%。5~6月和11~12月的鱼类群落结构组成、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没有显著差异(P<0.05)。库区内优势种为贝氏、鳊、和蛇鮈,优势种个体较小,平均体长分别为91.4±15.7、219.7±35.3、86.7±16.0和102.5±22.3mm。分析发现,静水缓流型和江湖洄游型鱼类是葛洲坝库区主要的鱼类类群,分别占渔获物重量的50.2%和46.5%。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显示,葛洲坝库区鱼类群落结构受到中度...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易欣鑫 蔡之倞 秦智杰 鲍宝龙 陈立婧 龚小玲
位于长江口的青草沙水库是2010年末建成、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河口江心避咸蓄淡型水库,为了解青草沙水库建成后鱼类群落结构变动趋势,于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对青草沙水库按季度进行了为期5年的鱼类调查,采集鱼类样本共5 158尾,鉴定为51种,隶属于9目16科41属;鲤形目占比最高,为87.1%;降海洄游型、溯河洄游型自2015到2019年河口型占比逐年呈下降趋势,淡水定居型鱼类占比逐年上升;鲢(Hypor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鲫(Carassius auratus)等3种鱼类在所有调查年份中均为优势种,鲫优势度在逐年增加;Cluster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015、2016年群落结构相似,2017、2018、2019三年群落结构相似;结合Margalef、Pielou和Shannon-Wiener指数的年际变化,得出青草沙水库目前鱼类群落结构比较稳定。青草沙水库现阶段淡水鱼类占优势,洄游型和河口型鱼类逐渐从水库中消失,鱼类组成越来越接近于淡水水库的鱼类特征,与其外围的长江口鱼类群落结构特征产生了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