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33)
- 2023(7364)
- 2022(6586)
- 2021(6101)
- 2020(5343)
- 2019(12327)
- 2018(12313)
- 2017(23611)
- 2016(13253)
- 2015(14965)
- 2014(15222)
- 2013(15088)
- 2012(14212)
- 2011(13006)
- 2010(13192)
- 2009(12326)
- 2008(12478)
- 2007(11380)
- 2006(9854)
- 2005(8921)
- 学科
- 济(55065)
- 经济(55016)
- 管理(38144)
- 业(32794)
- 方法(26694)
- 企(25875)
- 企业(25875)
- 数学(23683)
- 数学方法(23438)
- 环境(16528)
- 农(15926)
- 学(15741)
- 财(13968)
- 地方(12836)
- 中国(12746)
- 业经(10548)
- 农业(10408)
- 划(10235)
- 贸(10107)
- 贸易(10103)
- 和(10091)
- 制(9757)
- 易(9736)
- 务(8402)
- 财务(8375)
- 财务管理(8347)
- 资源(8101)
- 生态(8095)
- 银(7895)
- 企业财务(7867)
- 机构
- 大学(194580)
- 学院(194017)
- 济(76550)
- 经济(74758)
- 管理(71802)
- 研究(69205)
- 理学(61687)
- 理学院(60913)
- 管理学(59704)
- 管理学院(59369)
- 中国(51976)
- 科学(46789)
- 京(41994)
- 农(38715)
- 所(37028)
- 财(34472)
- 研究所(34190)
- 中心(32629)
- 业大(32628)
- 农业(30676)
- 江(30576)
- 财经(27468)
- 范(26632)
- 师范(26337)
- 北京(26266)
- 院(24966)
- 经(24773)
- 州(24045)
- 经济学(23430)
- 省(21674)
- 基金
- 项目(132001)
- 科学(102269)
- 基金(94795)
- 研究(92129)
- 家(84714)
- 国家(84084)
- 科学基金(70076)
- 社会(56925)
- 社会科(53845)
- 社会科学(53824)
- 省(52128)
- 基金项目(51167)
- 自然(46842)
- 自然科(45548)
- 自然科学(45531)
- 划(44701)
- 自然科学基金(44665)
- 教育(41429)
- 资助(38451)
- 编号(37172)
- 重点(31035)
- 成果(29889)
- 发(29144)
- 部(28669)
- 创(26608)
- 科研(26211)
- 计划(26118)
- 课题(25606)
- 创新(25007)
- 大学(23806)
共检索到2823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专溪 张远 郑丙辉 富国 陆兆华
以2003年10月和2004年4月的两次现场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三峡水库蓄水初期的水生态环境特征。结果表明,蓄水初期水库水体交换能力减弱,水库有机污染甚微,但水体TN、TP浓度偏高,水库整体处于中营养状态;根据水生态环境特征的差异性,水库水域可划分为3种类型区,即坝前水域、库区干流水域以及库区支流洄水河段。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流速、营养盐含量及水温是影响水生态环境特征的主要因素,而由于各类型区的TP、TN等营养盐含量均较高,水温及流速已成为三峡水库水生态环境特征的控制性因子。探讨3类不同水域的富营养化敏感性,表明坝前水域及库区支流洄水河段是库区未来富营养化的敏感水域。
关键词:
水生态环境 空间特征 三峡水库 富营养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线薇薇 刘瑞玉 罗秉征
长江三峡工程举世瞩目,引起国内外各方面极大关注。河口是大河的末端,是淡水和海水交汇的水域,所以环境因子复杂多变。河口的许多重要理化特征和生物特征都具有其特殊性,使河口生态环境形成一个结构复杂、功能独特的生态系统,该系统表现为既脆弱又敏感。在长江干流上兴建巨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其生态环境效应除了在库区及中、下游外,必然也会涉及到河口甚至邻近海域。为探讨三峡工程对长江河口生态环境的影响,于1998~2001年对长江口及其临近水域展开综合调查。根据调查数据,结合历史资料对三峡水库蓄水前的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水文物理、沉积环境、水化学、初级生产力、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渔业资源进行了全面分析,并进一步阐明了长...
关键词:
三峡工程 河口 生态环境 综合调查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珂 李翀 段辛斌 陈大庆 廖文根
为了解三峡库区175 m蓄水前鱼类资源量及其分布特点,于2009年12月和2010年4月利用SIMRADEY60鱼探仪对三峡库区秭归至重庆江段进行了声学调查。结果表明:鱼类在秭归至重庆段分布不均匀,12月份密度最大区域为万州——丰都,最大密度为1 347.3 ind./km3,4月份鱼类集中在长寿——重庆江段,最大密度为864.4 ind./km3,并且冬季整个江段鱼类密度平均值明显大于春季的平均值。垂直方向上,不管是在冬季还是在春季,下层的鱼类密度始终最大,并且各层鱼类密度的差异冬季比春季更为明显。三峡库区175 m蓄水前鱼类的分布特征和水位、水流、地形等因素密切相关。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强 袁兴中 刘红 张跃伟 陈忠礼 李波
通过对173 m蓄水后三峡水库消落带内植物群落的调查,运用CCA法对消落带植物群落进行排序,研究了消落带植物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格局,分析了消落带植被的变化及其环境解释。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消落带共记录58科175种植物。狗尾草、马唐、小蓬草、狼杷草、稗、酸模叶蓼、苍耳、双穗雀稗、狗牙根等为优势种。一年生植物为消落带优势生活型。共记录54个群落类型,其中灌丛群落5个,草本植物群落49个。CCA排序表明,三峡水库消落带植物主要分布在坡度平缓、底质较细、高程较高的消落带上部区域。在消落带内,物种多样性和一年生植物比例随高程上升而增加。消落带植物组成特征和物种多样性格局与水淹干扰强度在空间上的变化一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封瑞雪 刘军旗 姚梦辉 陈根深 赵剑雄
利用三峡库区重庆沙坪坝站点1987~2017年逐日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平均相对湿度和平均能见度的观测资料,分析站点各气象要素的年际变化和蓄水前后的异同。结果表明:年平均温度和年平均最高温度均有增高的趋势,年平均最低温度有微弱的减小趋势;年平均相对湿度呈较大幅度的减小趋势,年平均能见度呈增加趋势。其中,最高温度、相对湿度和能见度通过α=0.01显著性检验。根据突变检验,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能见度的突变点分别为2009,2001,2012和2010年。蓄水后多年季节平均最高温度四季均升温,多年季节平均温度和多年季节平均最低温度均冬季降温,春夏秋季增温。蓄水后的年平均相对湿度的年际变化增大,蓄水后的多年季节和月平均相对湿度整体下降。蓄水前后多年季节平均能见度上升,多年月平均能见度除6月降低0.212 km外,其他11个月均上升。蓄水前后5个要素的频率有效百分比分布与蓄水前后的年及四季的特征相一致。
关键词:
三峡库区 蓄水 气候变化 影响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陈勇 段辛斌 刘绍平 刘明典 王珂 陈大庆
于2007年1月、4月、7月、10月,对三期蓄水后三峡库区秭归至江津江段的长江干流和5条支流(乌江、磨刀溪、梅溪河、大宁河、香溪河)的浮游植物进行了为期1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期间,浮游植物共计7门164种,以硅藻和绿藻为主,分别占浮游植物总种类数的48.78%和31.70%,其它门类共只占19.52%。优势种有美丽星杆藻(Asterionella formsa),尖针杆藻(Synedra acus),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实球藻(Pandorina morum),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飞燕角甲藻(Ceratium hir...
关键词:
三峡水库 三期蓄水 浮游植物 多样性指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芮 吕殿青 李景保
基于1990~2019年长江与洞庭湖汇流区的日流量数据,运用水文变化指标体系和变化范围法评估三峡水库蓄水对江湖汇流区水文的改变程度及其对鱼类繁殖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汇流区整体的水文改变度为36.79%,呈现中度改变,年均1、3、7、30、90日最小流量,涨、落水率等水文指标改变程度较大,呈现中度或高度改变;(2)三峡水库蓄水改变了汇流区天然的生态水文过程,与四大家鱼生长繁殖相敏感的水文指标发生变化,使其产卵期推迟,鱼类产卵繁殖的数量和质量也大幅降低。揭示了三峡水库蓄水对江湖汇流区生态水文情势的影响,为该区域的生态保护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远 郑丙辉 刘鸿亮
根据2003年10月和2004年4月的水生生物调查,对三峡库区二期蓄水后的浮游植物组成与分布变化进行研究,探讨水力学与营养盐条件变化对库区浮游植物结构与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库区浮游植物以硅藻类为优势种,2003年10月数量介于2.02×104~31.6×104个/L之间,与未蓄水前相比无明显变化,2004年4月浮游植物种类与数量发生较大变化,部分断面浮游植物数量显著增加,总体介于3.18×104~16 288×104个/L之间。通过对浮游植物与水力学条件、营养盐水平的关系分析,发现蓄水前后水动力学条件的变化与所形成的空间差异是造成浮游植物变化的关键因素,而偏高的营养盐水平则为浮游植物的生长创...
关键词:
三峡水库 蓄水 浮游植物 水力条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邵景安
三峡大坝建设引起的蓄水位变化(从135m、145m到175m)必将影响到库区水环境格局,特别是河道形态。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由库区人类活动所导致的陆生生境的变化,而对空间水环境形态的变化较少注意。本文借助多时段卫星影像监测和数字高程模型模拟,对三峡水库蓄水后河道空间形态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河道水环境格局发生较大变化。175m水位正常蓄水后受影响干流河段主要分布于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区涪陵-云阳段,重点是忠县长江河段,长江及其支流形成增幅深切曲流。万州以下河段,干流河道主要表现为峡谷,受蓄水影响不大,而主要是长江北岸支流受到较大影响,尤以开县小江流域最为显著,将形成湖泊型水体。同时...
关键词:
三峡水库 蓄水 河道 空间形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余世鹏 杨劲松 刘广明 谢文萍
利用基于噪声辅助经验模态分解(EEMD)的改进型希尔伯特-黄变换(HHT),对三峡蓄水后8a的三峡日入库、出库流量和坝下各水文站日水情信号进行多尺度时频分析,并与连续小波和离散小波变换进行异同性比较。结果表明,三峡蓄水后2004~2011年三峡日入库、出库流量和宜昌、大通站日径流量均具显著的1a尺度主周期振荡规律,三峡季节性调蓄对坝下流量1a尺度的主周期振荡规律无显著影响。三峡蓄水后河口北支江水位的半月主周期振荡特征始终占主导地位,表明三峡调蓄影响下上游来水量变化对河口北支水位波动的影响权重小于河口自身海潮波动的影响权重。与离散小波变换固定频带下的信号分解比较,基于HHT的水文信号多尺度分解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海云
通过监测论证三峡建库后形成香溪河回水库湾水环境条件改变特征,评价表明水质由轻污染至重污染趋势发展。确定库湾周边的工业、生活污染点源,磷矿面源是构成水污染的主要负荷。指出溶解氧沿河道下游沿程逐渐减小,复氧系数降低,是引起水质恶化,破坏库湾生态平衡的主要因素。磷浓度过高将引起三峡水库局部水域富营养化,预测了总磷浓度沿程变化趋势。针对已发生和潜在的水环境污染问题,提出了加强流域非点源污染的管理、实施总量控制、建立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立项建设污染治理工程、开展河湖水域接触氧化直接净化技术的科研和实践、制定《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法》地方法规、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多项...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志威 王兆印 贾艳红 李文哲
长江中下游河道存在数量众多的江心洲,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这些江心洲的演变深为人们关注。选取2000~2011年宜昌、汉口、大通站的年均流量和输沙量,1999、2001、2003、2005、2007、2009和2011年长江中下游20个代表性江心洲的遥感影像,分析三峡水库蓄水前后水沙变化及江心洲面积变化过程,同时利用概念模型分析江心洲面积变化与流量和含沙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三峡水库蓄水后(2003~2011年)宜昌、汉口、大通站的年均径流量较蓄水前分别减少6.1%、7.3%、9.5%,输沙量分别减小90.3%、72.1%、66.9%,平均含沙量分别减少了89.6%、70.8%、64.8%...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熊超军 刘德富 纪道斌 胡念三 张宇 陈洋 杨正健
为研究解决三峡库区支流水华问题,实现三峡水库生态调度,需探明现行三峡水库175m蓄水方案对库区支流水环境的影响。基于2008~2010年三峡水库开展的汛末175m试验性蓄水工作,及香溪河库湾2008~2010年野外监测数据,从库湾水华暴发程度、营养盐水平及水动力特性方面分析了2008~2010年三峡水库汛末175m试验性蓄水对香溪河库湾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分两阶段蓄水时间提前方案有利于库湾中上游上层水体的交换和紊动,降低库湾中上游水体表层营养盐浓度,破坏了浮游植物赖以生存较稳定的环境,抑制藻类的生长,降低水体表层叶绿素a的浓度,减少水华暴发频次、持续时间以及强度,有利于库湾水环境的改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戴润泉 臧小平 邱光胜
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对长江三峡库区1996~2001年的水质监测资料进行水质状况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江段水质状况总体良好,参与评价的各项指标多年均值均符合Ⅱ类水体标准;部分水质参数测值超Ⅱ类水体标准,其中高锰酸盐指数、总铅、氨氮为库区江段的主要污染因子;汛期水质劣于非汛期水质。采用PWQTrend水质污染发展趋势分析专业软件,对长江三峡库区6年来的水质监测资料进行水质趋势分析,结果显示库区江段水质参数浓度及污染物输送率趋势均以无显著变化为主,表明库区江段总体水质状况6年来保持基本稳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水质评价 趋势分析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常超 谢宗强 熊高明 储立民
土壤养分是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石宝寨消落带12个水位96个样点的土壤分析,研究了消落带不同水位土壤容重、酸碱度、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①淹水后消落带土壤由微碱性(pH值=7.91)变为碱性(pH值=8.14),养分平均含量普遍下降,速效钾含量下降最多(46.7%),淹水易造成养分流失;②消落带土壤淹水前各测定指标在不同高程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③不同淹水强度的土壤容重、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氨态氮含量差异显著(P<0.05),淹水土壤pH值高于未淹水土壤,有机质、全氮及速效钾含量低...
关键词:
全量养分 氨态氮 淹水 水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