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25)
- 2023(11103)
- 2022(9967)
- 2021(9485)
- 2020(7985)
- 2019(18676)
- 2018(18523)
- 2017(35652)
- 2016(19561)
- 2015(21908)
- 2014(21771)
- 2013(21487)
- 2012(19573)
- 2011(17490)
- 2010(17345)
- 2009(15685)
- 2008(15035)
- 2007(12710)
- 2006(11020)
- 2005(9401)
- 学科
- 济(77593)
- 经济(77516)
- 管理(53722)
- 业(49768)
- 企(41820)
- 企业(41820)
- 方法(39948)
- 数学(35324)
- 数学方法(34755)
- 学(19525)
- 农(19063)
- 中国(18460)
- 地方(17013)
- 财(16953)
- 业经(16043)
- 理论(13227)
- 农业(12940)
- 和(12800)
- 环境(12373)
- 贸(12109)
- 贸易(12101)
- 技术(11696)
- 易(11646)
- 制(11643)
- 务(10684)
- 财务(10611)
- 财务管理(10588)
- 划(10584)
- 企业财务(10008)
- 教育(9814)
- 机构
- 大学(272460)
- 学院(270167)
- 管理(109707)
- 济(100462)
- 经济(98108)
- 理学(96415)
- 理学院(95285)
- 管理学(93116)
- 管理学院(92665)
- 研究(89779)
- 中国(63916)
- 科学(60435)
- 京(58518)
- 所(45231)
- 农(45101)
- 业大(44084)
- 财(43343)
- 研究所(41894)
- 中心(40376)
- 江(38016)
- 范(36994)
- 北京(36654)
- 师范(36634)
- 财经(35673)
- 农业(35418)
- 院(33225)
- 经(32509)
- 州(31438)
- 师范大学(29814)
- 技术(28987)
- 基金
- 项目(196659)
- 科学(154203)
- 基金(142679)
- 研究(139013)
- 家(125791)
- 国家(124814)
- 科学基金(107184)
- 社会(85377)
- 社会科(80890)
- 社会科学(80869)
- 省(77385)
- 基金项目(76732)
- 自然(73294)
- 自然科(71598)
- 自然科学(71584)
- 自然科学基金(70223)
- 划(65681)
- 教育(64067)
- 资助(59428)
- 编号(56247)
- 成果(44452)
- 重点(44076)
- 部(42200)
- 发(40987)
- 创(40413)
- 课题(38725)
- 科研(38027)
- 创新(37638)
- 计划(36878)
- 大学(36044)
- 期刊
- 济(103856)
- 经济(103856)
- 研究(74455)
- 学报(47229)
- 中国(46299)
- 科学(42421)
- 农(39663)
- 管理(38797)
- 大学(34736)
- 学学(32771)
- 财(30543)
- 教育(29573)
- 农业(28170)
- 技术(23833)
- 融(17850)
- 金融(17850)
- 业经(16898)
- 经济研究(16253)
- 图书(16223)
- 财经(16033)
- 业(14991)
- 科技(14447)
- 资源(13652)
- 问题(13599)
- 经(13487)
- 理论(13359)
- 技术经济(13142)
- 统计(12774)
- 版(12689)
- 实践(12551)
共检索到3763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朱妮妮 秦爱丽 郭泉水 朱莉 许格希 裴顺祥
消落带植被是三峡水库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确保水库安全和库岸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消落带植被的空间分布及优势植物组成是消落带治理植物材料选择的重要依据。本研究基于三峡水库干流巫山—秭归段典型消落带的植被调查,研究消落带植被的物种多样性、植物生活型、优势植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下降,消落带植被的物种多样性减少;1年生草本植物在群落中所占比例增加,多年生草本植物所占比例因地而异(巫山消落带为增加,秭归消落带为减少),木本植物所占比例减少。淹水较深区段消落带植被的优势植物主要是莎草科的莎草和禾本科的狗牙根、毛马唐、狗尾草及菊科的鬼针草等;淹水较浅区段的优势植物种...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陈忠礼 冯源 朱姿涵 赵青 邵迎
水库是在河流、湖泊等天然水体中拦截筑坝形成,水文节律受人为调控的水体。其中,库周水位变动影响的区域为水库消落带,其生态系统极为脆弱。由于受人为干扰强烈,生态环境问题突显,消落带研究越来越受到全球关注。本文通过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重点梳理2000-2023年水库消落带植物研究沿革,搜集中文文献164篇,英文文献422篇。通过文献共被引分析及关键词时序和突显分析,得出研究热点为水位波动对植物生存、生长、生产以及群落组成带来的影响,并进一步地研究水库河岸带能量循环及景观格局。本文以三峡水库消落带为例,结合团队多年研究工作,从水位变动下消落带植物群落时空格局与动态、消落带土壤种子库特征、植物功能性状、水淹胁迫下植物生理生态特征、消落带植被恢复和生态工程、植物-微生物分子作用关系的研究方面系统梳理水库消落带植物基础与应用研究,对水库消落带植物研究进行展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建超 朱波 汪涛
消落带是影响水库生态环境安全的关键区域。利用生物调查方法,对三峡库区典型缓坡型消落带草本植被的自然恢复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植被主要为一年生和多年生草本植物,共有29种,其中空心莲子草、狗牙根、稗草、苍耳、狗尾草、鬼针草和马唐是消落带的优势种类,且空心莲子草和狗牙根是消落带成陆初期的建群种。消落带植物群落多呈斑块状集中分布,沿145~175 m高程梯度从下往上大致可分为4条植物带:空心莲子草-狗牙根带、稗草带、苍耳-马唐-狗尾草带和一年生杂草带。(2)淹水后消落带草本植物群落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可自然恢复,只是群落结构趋于简单,植物物种多样性显著降低。(3)植物群落的物种...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消落带 物种多样性 植被恢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强 袁兴中 刘红 张跃伟 陈忠礼 李波
通过对173 m蓄水后三峡水库消落带内植物群落的调查,运用CCA法对消落带植物群落进行排序,研究了消落带植物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格局,分析了消落带植被的变化及其环境解释。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消落带共记录58科175种植物。狗尾草、马唐、小蓬草、狼杷草、稗、酸模叶蓼、苍耳、双穗雀稗、狗牙根等为优势种。一年生植物为消落带优势生活型。共记录54个群落类型,其中灌丛群落5个,草本植物群落49个。CCA排序表明,三峡水库消落带植物主要分布在坡度平缓、底质较细、高程较高的消落带上部区域。在消落带内,物种多样性和一年生植物比例随高程上升而增加。消落带植物组成特征和物种多样性格局与水淹干扰强度在空间上的变化一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建霞 彭刚志 王建柱
研究三峡大坝蓄水10a后香溪河消落带不同高程区域植被的物种组成、群落多样性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旨在为库区消落带生态修复中的物种选择、植被群落重建提供依据。研究结果发现:(1)香溪河消落带植被以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物种组成比较简单。植物种群空间分布分析表明,优势种种群均属于聚集分布;(2)随着高程的增加,α多样性指数中Patrick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和Pielou均匀度呈增加趋势,而Simpson优势度则与其它三个指数相反呈递减的趋势;而β多样性指数中Cody指数、Wilson-Shmida指数、Jaccard指数和Sorenson指数均呈增加趋势;(3)推荐狗牙根、马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伟萍 曾源 吴炳方 张磊 赵炎 王强
基于2007~2009年的Landsat5-TM、HJ-1A/1B-CCD遥感数据,利用像元二分法对三峡水库156m蓄水位消落区的植被覆盖度进行了计算,分析了消落区植被恢复的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了植被恢复时空变化的影响因子。2007、2008、2009年3a156m蓄水位消落区植被覆盖度分别为51.2%、51.5%、49.2%,其中支流消落区的植被覆盖度高于干流,这与地形条件有关,坡度的大小决定了消落区植被覆盖的空间差异。2008年与2007年消落区植被覆盖状况基本一致,而2009年的植被覆盖度低于之前两年,这与三峡大坝水位调度方案不同有关,退水较晚时,植被生长时间较短,其植被覆盖度较低。研究结...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程瑞梅 刘泽彬 肖文发 王娜 王晓荣 沈雅飞
【目的】分析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化学性质,为深入揭示消落带水土环境变化及为植被恢复与物种筛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三峡库区典型消落带设置固定监测样地,通过2008年(未水淹)和2012年(经历4次水位涨落)的监测,研究库区典型消落带土壤化学元素的变化特征。【结果】相比2008年,2012年消落带各土层pH均显著增加(P<0.05),pH趋于中性;与2008年未水淹相比,2012年消落带不同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降低36.9%53.3%,12.0%23.5%,42.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忠礼 袁兴中 刘红 李波
水位变动是湿地的基本特征之一,对湿地生态系统意义重大。为了解水位变动对三峡库区消落带植物群落的影响,于2010年8月对白夹溪消落带植物群落进行调查,采用TWINSPAN分类法对植物群落进行分类。结果表明:共发现维管植物85种,隶属34科70属;植物群落可划分为18个类型,狗牙根等5种群落为白夹溪消落带代表性植物群落;随着淹水程度的加深,群落组成呈现出由旱生植物到湿生植物的过渡趋势;植物群落香农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和生物量指数随水位梯度呈"∧"型变化趋势,辛普森指数呈"∨"型变化趋势。与156m蓄水周期相比,植物物种数量、群落类型及组成、多样性均发生改变。水位变动是消落带新生湿地植物群落...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水位变动 消落带 植物群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范小华 谢德体 魏朝富
三峡水库建成后,由于水库调度引起库水位周期性的涨落,在库区两岸形成周期性变化的水陆交错区域即消落区。消落区是水、陆生态系统的交错地带,具有生态脆弱性、变化周期性和人类活动频繁性等特点。随着三峡工程逐步投入使用,人类活动对消落区的影响也逐渐增加,并且消落区自身存在生态脆弱性,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它将影响三峡工程的正常运行和整个库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针对消落区的水、土环境变化特点,分析了消落区土壤与水环境的相互影响,提出了利用生物缓冲带、复合生态、坡地农业、流域生态学、人工湿地及生态河堤等技术来对消落区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与调控的措施。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消落区 生态环境 保护措施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简尊吉
基于三峡水库巫山段和秭归段消落带海拔155 m175 m区段经历水库水位涨落前(2008年)和经历多次水库水位涨落后(2009年、2012年、2015年)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群落的定位监测,揭示长期水库水位涨落影响下消落带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规律;通过对经历7次水库水位涨落后植物群落调查和分析,揭示消落带植物种群生态位和种间关联性,并采用CCA方法量化解析了消落带植物群落数量特征与土壤理化性质及三峡水库水文特征的相互关系,旨在为三峡水库峡谷地貌区消落带生态修复和生态防控提供科学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志永 万成炎 郑志伟 邹曦 潘晓洁 胡莲 冯坤 陈小娟
以三峡水库小江消落区为研究区域,于2009~2011年研究了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消落区坡度、土壤理化因子的关系。研究表明:小江消落区有维管束植物146种,其中草本植物有134种。优势度大于0.02的物种主要有苍耳、香附子、狗牙根、马唐、白茅和小白酒草等19种。坡度影响土层厚度和土壤容重,进而影响植物分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植物鲜重与地形坡度负相关(P<0.05),与土壤全氮(P<0.01)、全磷(P<0.05)、全钾(P<0.01)、有效氮(P<0.01)和有效钾(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植物鲜重的主要环境因子为...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消落区 高程 优势度 重要值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鹏 张磊 吴炳方 朱亮 钮立明 张宁
分析水库建设期秭归县地形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对后三峡管理运行期土地资源保护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使用1992、2007年两期1:50 000土地利用分类结果和10mDEM数据等,基于GIS栅格运算,研究秭归县15a来土地利用变化与地形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旱地、园地是变化面积最大的地类,而园地、人工表面是面积增长率最高的地类。旱地、园地变化在地形的分异呈现互补性,主要发生在海拔<800m、坡度1 100m、坡度范围15~45°及阳坡、半阳坡面积增加较多,乔木林向灌木林转换主要发生在海拔>1 100m、坡度25~35°、阳坡及半阳坡地区;乔木林...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鹏程 姚婧 肖文发 张守攻 黄志霖 曾立雄 潘磊
基于森林植被GIS数据库和群落调查,对三峡库区森林植被分布的地形分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三峡库区森林植被主要分布在海拔400~1200 m,随海拔上升和坡度增大,森林覆盖率逐步提高,海拔为400 m以下区间森林覆盖率最低。(2)不同海拔级的优势森林类型分别为灌木林(400 m以下、1 200~1 600 m、1 600~2 000 m和2 000 m以上)、马尾松林(400~800 m和800~1 200 m)。各森林类型分布面积占该类型总面积百分比在不同海拔级上的分布都为单峰型,海拔由低到高出现峰值的森林类型依次为竹林、经济林和柏木林(800 m以下)、暖温性针叶林(1 600 m...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森林植被 地形 分异特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泉水 康义 洪明 金江群 朱妮妮 聂必红 王佐庆
基于固定监测样地,对三峡库区消落带海拔156~172m区段首次经历冬水夏陆交替变化影响前、后的植物组成、个体数量、物种盖度等群落学特征进行调查,并计算各类植物生活型在群落中的比例以及各物种的重要值,研究三峡库区消落带陆生植被对首次水陆生境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经历水陆交替变化前,在样地上共记录到维管植物55科147种,经历水陆交替变化后,仅剩17科32种,科数减少了69.1%,种数减少了78.2%,与此同时,样地上出现了49种新植物,约占调查当年样地植物种数的60.5%;植物生活型组成发生改变,乔木和灌木减少,草本植物增加;不同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反应不同,莎草科、禾本科和菊科的草本植物表现出较强...
关键词:
消落带 陆生植被 生态适应性 三峡库区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徐潇宇
城镇化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但山区沿江城镇建设与发展却常受到特殊地形和崩塌、滑坡、水库塌岸等地质灾害的限制和约束。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人为扩大增加地质环境容量很容易造成过度开发,对城市地质环境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和破坏。以三峡库区移民迁建城市中的巴东、巫山、奉节三座城镇为例,通过预控制管理的理念来指导沿江三城镇土地资源的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对其建设中实施的预控制措施及成效进行了梳理分析,为同类型城市地质环境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提供借鉴,为进一步研究地质环境资源保护预控制管理提出了思路和参考意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