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46)
- 2023(9809)
- 2022(8877)
- 2021(8483)
- 2020(7143)
- 2019(16554)
- 2018(16697)
- 2017(32037)
- 2016(17840)
- 2015(20116)
- 2014(20220)
- 2013(20009)
- 2012(18327)
- 2011(16508)
- 2010(16296)
- 2009(14771)
- 2008(14282)
- 2007(12257)
- 2006(10731)
- 2005(9346)
- 学科
- 济(67038)
- 经济(66963)
- 管理(51353)
- 业(46581)
- 企(38847)
- 企业(38847)
- 方法(31903)
- 数学(27497)
- 数学方法(27161)
- 农(18023)
- 中国(17265)
- 学(16930)
- 财(15789)
- 地方(15482)
- 业经(15005)
- 和(12725)
- 农业(12187)
- 理论(11953)
- 环境(11780)
- 制(11600)
- 贸(11500)
- 贸易(11493)
- 易(11093)
- 技术(10680)
- 务(10063)
- 财务(9995)
- 财务管理(9973)
- 教育(9865)
- 划(9728)
- 资源(9468)
- 机构
- 大学(248703)
- 学院(246582)
- 管理(101243)
- 济(91072)
- 经济(88761)
- 理学(88041)
- 理学院(87043)
- 管理学(85524)
- 管理学院(85085)
- 研究(83055)
- 中国(60199)
- 科学(55309)
- 京(54023)
- 所(42769)
- 农(41402)
- 财(39851)
- 研究所(39530)
- 业大(39095)
- 中心(37507)
- 江(35522)
- 北京(34184)
- 范(33829)
- 师范(33505)
- 农业(32643)
- 财经(32483)
- 院(30411)
- 州(29560)
- 经(29528)
- 师范大学(27186)
- 技术(27113)
- 基金
- 项目(176049)
- 科学(136791)
- 研究(128068)
- 基金(125725)
- 家(110233)
- 国家(109304)
- 科学基金(93053)
- 社会(77172)
- 社会科(72951)
- 社会科学(72929)
- 省(69314)
- 基金项目(67815)
- 自然(62445)
- 自然科(60845)
- 自然科学(60832)
- 自然科学基金(59720)
- 划(58763)
- 教育(58040)
- 编号(53494)
- 资助(51864)
- 成果(42996)
- 重点(39188)
- 部(38144)
- 发(37435)
- 课题(36348)
- 创(36293)
- 科研(33844)
- 创新(33753)
- 项目编号(32941)
- 计划(32339)
共检索到3523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董纯 杨志 朱其广 罗安红 龚云 唐会元 陈小娟
2020年4~6月和11~12月,在三峡水库干支流8个典型江段开展外来鱼类的种类组成、相对丰度和空间分布特征的初步研究。结果显示:(1)在三峡库区干支流江段共采集到鱼类108种,隶属于8目21科,其中外来鱼类16种,占鱼类总种数的14.81%;(2)在外来鱼类中优势种有3种,分别为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和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其中短颌鲚在除乌江江段以外的其他7个采样江段中均为优势种,相对优势度分布范围为2.05%~18.71%;太湖新银鱼在支流小江和大宁河江段为优势种,相对优势度分别为2.83%和8.39%;尼罗罗非鱼仅在支流小江江段为优势种,相对优势度为1.56%;(3)外来鱼类在干流渔获物中的相对丰度明显低于其在支流渔获物中的相对丰度,其中外来鱼类在支流小江江段渔获物中的体重百分比最高,为12.30%;在大宁河江段渔获物中的数量百分比最高,为57.55%。鉴于目前三峡库区外来鱼类物种的资源状况,建议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对三峡库区外来鱼类的种群数量进行管理与控制,从而避免其对库区土著鱼类资源造成的可能性影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戴润泉 臧小平 邱光胜
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对长江三峡库区1996~2001年的水质监测资料进行水质状况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江段水质状况总体良好,参与评价的各项指标多年均值均符合Ⅱ类水体标准;部分水质参数测值超Ⅱ类水体标准,其中高锰酸盐指数、总铅、氨氮为库区江段的主要污染因子;汛期水质劣于非汛期水质。采用PWQTrend水质污染发展趋势分析专业软件,对长江三峡库区6年来的水质监测资料进行水质趋势分析,结果显示库区江段水质参数浓度及污染物输送率趋势均以无显著变化为主,表明库区江段总体水质状况6年来保持基本稳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水质评价 趋势分析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廖传松 陈思宝 叶少文 卢涛 李为 王齐东 郭传波 张堂林 刘家寿
三峡水库蓄水后鱼类资源的变化及其管理备受关注。为探究三峡水库鱼类群落空间格局及主要鱼类种群生态学特征,于2015—2016年调查了三峡水库的鱼类资源,分析了12种鱼类的年龄结构。调查期间共采集到鱼类89种,其中库首、库中和库尾分别采集到62、62和85种。鱼类群落结构呈现空间差异,从生物量来看,库首以鲤(Cyprinus carpio)、鲢(Hypophthalmichtyhys molitrix)、?属(Helmiculter spp.)等为优势类群;库中为黄颡鱼属(Pelteobagrus spp.)、蛇鮈属(Saurogobio spp.)和银鮈属(Squalidus spp.)、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等;库尾则是吻鮈属(Rhinogobio spp.)和铜鱼属(Coreius spp.)等。基于定居类型、生活水层和摄食习性,三个江段鱼类群落均呈现明显的梯度变化。12种鱼类的年龄为1~7龄,以1~3龄为优势年龄组,比例占到了88.51%。研究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鱼类群落呈现空间梯度变化,重要鱼类种群呈现低龄化现象,本研究可为禁渔生态效益评估和鱼类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峰 姚维志 邓华堂 陈大庆 刘绍平 段辛斌
于2011和2012年的5-6月,2010和2011年的10-11月对三峡库区大宁河江段的鱼类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及其时空分布进行了调查。共监测129船次,统计渔获物393.8 kg,生物学测定11 569尾,共采集鱼类68种,隶属于5目13科。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光泽黄颡鱼(Peltevbagrus nitidus)、瓦氏黄颡鱼(Peltevbagrus vachellii)、鲇(Silurus asotus)、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
关键词:
鱼类资源 物种多样性 大宁河 三峡库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力 韩庆忠 夏立忠 向锋 向琳 王功明
三峡库区长期以来人地矛盾突出,蓄水和移民搬迁使土地资源进一步减少,过度开发引起的土壤肥力下降和生态退化问题日趋严重。通过布点调查和土壤取样,对秭归县水田坝乡区域不同海拔高度和农业土地利用管理方式土壤养分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山地农业已普遍采用梯田进行保护性耕作,海拔600~700m区域主要开辟为脐橙园,700~900m区域山地主要种植常规作物;研究区域土壤有明显粗骨化和沙质化特性,其肥力特征是蓄水力偏弱,持水保肥性较差,但通气和透水性好,易耕作;研究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中高海拔区域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相对较高,而低海拔区域土壤全磷、全钾含量较高;坡改梯有利于改善土壤...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斌 江星 王志坚 金丽 段辛斌 张耀光
2010年3—12月对小江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7个采样点共采集鱼类标本1701尾,隶属于6目9科47属56种,其中小江汉丰湖坝上水域采集鱼类28种,坝下水域采集鱼类42种。鲤形目和鲇形目分别占种总数的69.5%和12.5%。宽鳍(Zacco platypus)、黑尾(Hemiculer tchangi)、鲇(Silurus asotus)、鲫(Carassius aura-tus)、鲤(Cyprinus carpio)、蒙古鲌(Culter mongolicus mongolicus)、翘嘴鲌(Culter ilishaeformis)、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小江 鱼类资源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何春 邓华堂 王果 刘寒文 沈子伟 刘绍平 段辛斌 陈大庆 李云
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对2018年7月—2019年1月采自三峡库区干流木洞、涪陵、云阳和秭归江段的38种鱼类进行氮稳定同位素分析,同时计算鱼类营养级并构建了鱼类连续营养谱。研究结果显示,三峡库区干流鱼类δ~(15)N值平均值为11.02‰,变化范围为5.31‰~17.79‰。以初级消费者螺类作为基准生物估算出三峡库区干流鱼类平均营养级为2.67,范围为1.47~4.12。营养级大于4级的鱼类仅有1种,营养级位于2~3级之间的鱼类种类数最多,占种类总数的50.0%,其次是营养级大于3级的鱼类,占种类总数的31.6%,不同食性鱼类组合的营养级存在差异。库区干流鱼类营养级的时空差异均不显著,而越靠近大坝的江段食物链长度的季节性波动幅度越大。和水库蓄水运行初期相比,鱼类营养级显著升高且高营养级鱼类的群落结构和营养特征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特别是拥有较高营养级的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在库区干流逐渐扩张并成为优势种,其可能对库区干流鱼类营养结构产生影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余杨 王雨春 高博 洪宇宁 万晓红 周怀东
三峡水库的生态安全受到高度关注,三峡水库成库后是否会出现汞等重金属生态风险增加的"水库效应",不仅是需要论证的科学命题,也是关系到库区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问题。2011年在三峡库区忠县至秭归段选择"湖沼化"特征最为显著的8条支流采集了鲤、鲢、鳙、鲇、鳜等常见经济鱼类标本,系统分析了库区鱼类标本肌肉中的总汞含量。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支流鱼类肌肉中总汞含量最高为109.6μg/kg,最低为30.5μg/kg,平均含量为56.4μg/kg。与蓄水前的调查结果相比,蓄水运用10a后库区鱼类肌肉总汞水平尚未明显增加。但是,不同营养等级鱼类之间,肌肉总汞浓度水平随营养等级增加有明显增高,三峡水库水生食物链...
关键词:
三峡水库 175m蓄水 鱼类 汞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珂 李翀 段辛斌 陈大庆 廖文根
为了解三峡库区175 m蓄水前鱼类资源量及其分布特点,于2009年12月和2010年4月利用SIMRADEY60鱼探仪对三峡库区秭归至重庆江段进行了声学调查。结果表明:鱼类在秭归至重庆段分布不均匀,12月份密度最大区域为万州——丰都,最大密度为1 347.3 ind./km3,4月份鱼类集中在长寿——重庆江段,最大密度为864.4 ind./km3,并且冬季整个江段鱼类密度平均值明显大于春季的平均值。垂直方向上,不管是在冬季还是在春季,下层的鱼类密度始终最大,并且各层鱼类密度的差异冬季比春季更为明显。三峡库区175 m蓄水前鱼类的分布特征和水位、水流、地形等因素密切相关。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涛 纪道斌 刘德富 朱冠霖 张宇 向经文
水温是评价水库水生态系统影响的重要水质参数之一,为研究三峡水库库首水温分布状况,于2011年在距三峡大坝约为3.5km处,对三峡水库建成后各个运行期库首水温进行了详细监测。研究发现:在已确定的三峡工程常规调度运行方式下,12~4月库首底部形成明显的低温区域,3月表层和底部水温之差为全年的最大值2.08℃,最大温度梯度为0.156。5月底部低温区迅速减弱,表层和底部水温之差小于1.0℃。6~9月期间,低温区一直处于减弱的趋势,水体垂向掺混逐渐增强,库首水温垂向分布基本均匀一致。但进入10月后,由于上游来流水温较低,水体由于密度较大而潜入底部对低温区域起到了加强的作用,致使表底层温差达到1.46℃...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段辛斌 陈大庆 李志华 王珂 黄木桂 刘绍平
于2003~2006年每年5~7月对长江中游江段产漂流性卵鱼类产卵场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长江中游现有产漂流性卵鱼类13种,其中主要经济鱼类有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鳜(Siniperca chuatsi)、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鳊(Parabramis pekinensis)、铜鱼(Coreius heterodon),共8种。与20世纪70年代相比,种...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炯光
以三峡工程重庆库区为例,依据比较详实的资料,从投资增长与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增长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变动等几个方面,研究了1997—2003年三峡库区区域经济发展的状况、特征和问题。研究表明,三峡库区进入二期移民阶段后,投资增长迅速,基础设施有明显改善,经济增长率略高于西部和重庆,但投资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程度很高。近几年三峡库区人均GDP与重庆市的相对差异有所缩小,但绝对差异在扩大,库区仍然是一个落后的欠发达地区。库区产业结构变动迅速,结构变动主要表现为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很快,建筑业、第三产业上升很快,而工业发展缓慢,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下降。研究还揭示出三峡库区区县发展水平差异很大,...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移民搬迁 经济发展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吴强 段辛斌 徐树英 熊传喜 陈大庆
2005~2006年对三峡库区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的鱼类资源进行了3次流动调查,共设17个采样点,每次调查时间为1~2个月;同时在巴南和万州进行定点监测,每月2次。监测到鱼类108种,分属9目20科71属。鲢、南方鲶、鲤、黄颡鱼类、铜鱼、圆口铜鱼、长鳍吻鮈、圆筒吻鮈、长吻鮠、草鱼、鲹类为三峡库区渔获物主要种类。不同江段的渔获物组成存在差异,渔获物中个体小型化、低龄化现象明显。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监测 鱼类资源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邱顺林 陈大庆 黄木桂 刘绍平
本文根据长江渔业资源监测数据,结合长江渔业统计和生物学资料,综合分析了长江截流前渔业资源状况。目前长江主要经济鱼类资源衰退,珍稀濒危水生动物种群数量减少,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长江渔业资源的保护。
关键词: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渔业资源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陈勇 段辛斌 刘绍平 刘明典 王珂 陈大庆
于2007年1月、4月、7月、10月,对三期蓄水后三峡库区秭归至江津江段的长江干流和5条支流(乌江、磨刀溪、梅溪河、大宁河、香溪河)的浮游植物进行了为期1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期间,浮游植物共计7门164种,以硅藻和绿藻为主,分别占浮游植物总种类数的48.78%和31.70%,其它门类共只占19.52%。优势种有美丽星杆藻(Asterionella formsa),尖针杆藻(Synedra acus),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实球藻(Pandorina morum),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飞燕角甲藻(Ceratium hir...
关键词:
三峡水库 三期蓄水 浮游植物 多样性指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