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05)
- 2023(9504)
- 2022(8005)
- 2021(7042)
- 2020(5480)
- 2019(12607)
- 2018(12390)
- 2017(22814)
- 2016(12609)
- 2015(13957)
- 2014(14082)
- 2013(14097)
- 2012(13738)
- 2011(12624)
- 2010(12670)
- 2009(11386)
- 2008(11051)
- 2007(10014)
- 2006(9291)
- 2005(8740)
- 学科
- 济(58873)
- 经济(58819)
- 管理(34472)
- 业(30503)
- 企(22755)
- 企业(22755)
- 地方(20437)
- 中国(19604)
- 方法(17468)
- 农(16896)
- 环境(15483)
- 数学(14970)
- 数学方法(14718)
- 学(14706)
- 业经(13843)
- 农业(11899)
- 地方经济(11478)
- 发(11290)
- 财(10729)
- 贸(10516)
- 贸易(10504)
- 制(10194)
- 易(10067)
- 银(10007)
- 融(10001)
- 金融(10001)
- 银行(9969)
- 行(9762)
- 和(9582)
- 划(8539)
- 机构
- 学院(181756)
- 大学(180004)
- 研究(74353)
- 济(72861)
- 经济(71147)
- 管理(63945)
- 中国(56033)
- 理学(53039)
- 理学院(52325)
- 管理学(51307)
- 管理学院(51013)
- 科学(48446)
- 京(41741)
- 所(39934)
- 农(38975)
- 研究所(36256)
- 中心(33095)
- 财(32211)
- 江(30666)
- 农业(30569)
- 业大(30256)
- 院(27682)
- 北京(27136)
- 范(26017)
- 省(25770)
- 师范(25629)
- 州(24456)
- 财经(24022)
- 科学院(23072)
- 技术(22221)
- 基金
- 项目(120085)
- 科学(92475)
- 研究(85040)
- 基金(83021)
- 家(75062)
- 国家(74429)
- 科学基金(61355)
- 社会(51722)
- 省(49774)
- 社会科(48992)
- 社会科学(48979)
- 基金项目(43070)
- 划(42323)
- 自然(40207)
- 自然科(39174)
- 自然科学(39161)
- 自然科学基金(38387)
- 教育(37470)
- 资助(34375)
- 编号(33569)
- 发(33305)
- 重点(28507)
- 成果(27088)
- 发展(25950)
- 课题(25833)
- 展(25440)
- 部(24871)
- 创(24793)
- 计划(24470)
- 创新(23371)
共检索到2992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炳方 陈永柏 曾源 赵炎 袁超
水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我国调整能源结构,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部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三峡工程作为国际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其所拥有的防洪、发电、航运等功能带来的温室气体减排效益,充分体现了三峡工程低碳、减排的"绿色"特征。基于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标准对三峡水库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估算表明,水库的温室气体排放在水电CDM项目计算中可以不予考虑,而通过开展对三峡库区水体的温室气体排放观测与分析,发现其单位发电量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远低于火电的排放标准,相比三峡工程带来的巨大环境与经济效益可以忽略不计。鉴于目前国内水电开发程度较低,能源消耗过多依赖于原生资源的现状,水电在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中仍拥有巨大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中 陈艳英
利用三峡库区9个沿江测站气象要素,分析了长江航道的(三峡库区段)江面风、水温、能见度资料。就能见度强度和低能见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变化情况和航道出现典型低能见度的天气形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该航段的风向风速和水温对航行安全没有明显的影响;②能见度成为影响三峡河道航运极其重要的因素;③三峡库区航道低能见度天气存在比较明显的时空分布差异:冬季较夏季易出现影响航道安全的低能见度天气,重庆到忠县段出现低能见度的机率较大,而万州至巫山段较少出现低能见度现象;④长江航道低能见度在年际间除重庆和忠县外总体有减小的趋势,季节分布中在冬季出现最多,其次是秋季、春季,夏季最少;低能见度现象持续时间大部分在2小时...
关键词:
三峡库区 航运 能见度 气象条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昭伟 陈永灿 申满斌
水环境信息系统与水质模型在水环境保护中具有互为补充的作用,将它们有机结合,对水环境的预测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三峡水库水污染控制的特点和水环境管理的需要,选取了5个不同的水质模型,在讨论水质模型不同集成模式的基础上,采用半紧密内嵌集成模式实现了所选水质模型与三峡水库水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效连接。最后以分层三维模型为例,通过开发水质模型的前处理模块、后处理模块以及计算模型接口模块,完成了模型与三峡水库水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并将集成后的水质模型成功应用于三峡水库万州段水流及水质的预测模拟。结果表明,通过GIS、数据库、图形界面等技术手段,实现了水质模型数据准备的自动化和计算结果快速分析,它不...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水环境信息系统 水质模型 集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曾辉 宋立荣 于志刚 陈洪涛
2004年3月、5月、7月、8月、10月和2005年5月对长江干流29个站点进行了5次调查。2004年3月(旱季)在三峡库区坝前(秭归)发现藻类“水华”,藻类密度达2.73×106cells/L,优势种类为拟多甲藻。2004年8月(雨季)和2005年4月(旱季)沿香溪河下游及河口区以及香溪河口到三峡大坝干流江段进行了2次6个断面分层调查,两次调查中在香溪河下游以及香溪河口区发现了严重的藻类“水华”,藻类密度高达1.87×107cells/L和1.67×107cells/L,优势种分别为蓝隐藻(1.84×107cells/L)和美丽星杆藻(1.34×107cells/L)。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三峡...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水文条件 水华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乐 逯非 王效科 段晓男 孙滨峰 欧阳志云
2010年,对三峡水库水-气界面上空0.5m处和岸边甲烷的浓度进行全年的观测,并采用静态浮箱-气相色谱法测定水库水-气界面上的甲烷通量,研究了三峡水库上空的甲烷浓度的背景值及其与甲烷排放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三峡水库上空甲烷浓度的年平均值为2.216±0.224mL/m3,岸边甲烷浓度的年平均值为2.211±0.206mL/m3,两者差异不显著;除夏季时云阳上空的甲烷浓度较高外(2.850mL/m3),其余地点上空的甲烷浓度都接近年平均值;三峡水库上空的甲烷浓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上游地区(云阳)上空的甲烷浓度(2.31±0.33mL/m3)显著高于下游地区(秭归:2.14±0.13mL/...
关键词:
三峡水库 甲烷浓度 甲烷通量 空间变化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冰 朱农
三峡水库库区发展目标与移民安置研究王冰朱农库区的发展目标与移民安置之间,存在着客观的联系。移民安置的指导思想及安置方式不同,库区会出现不同的发展后果;而不同的发展目标,则要求有不同的移民安置思想及安置方式与其相适应。因此,我们应认真研究三峡水库库区发...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董前进 王先甲 吉海 王建平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与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水资源短缺、水质恶化和水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人们也在不断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人们提出了"洪水管理"的新策略。洪水资源化是洪水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解决水资源短缺危机的一个重要途径。汛限水位是综合利用水库运行和调度的重要参数之一,它影响着防洪效益和防洪风险。以三峡水库洪水资源化问题为背景,对三峡水库的多种汛限水位组合方案,建立了多目标决策运行的指标体系。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对各指标权重进行计算,得到了各指标相对于总目标的组合权重,并通过均衡规划求解得到了洪水资源化多目标决策运行方案的最佳均衡解。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薛秀峰 张仕超 张煊赟 张湘
[目的]碳排放增长引发的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耕地作为碳源和碳汇双重作用载体,剖析其碳排放演进特征显得极为重要。[方法]文章基于1997—2020年重庆市江津区耕地利用变更数据和农业数据等,对农作物生育过程中碳吸收及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做了分类测算。[结果](1)江津区耕地利用碳排放、碳吸收、碳汇均成增长趋势,与1997年相比,碳排放增加了3.46万t,涨幅高达86.86%,碳排放强度涨幅为91.18%,主要碳源是农业化肥施用和农膜使用;(2)碳吸收增加了50.30万t,涨幅为27.31%,碳吸收强度涨幅为30.78%,蔬菜、水稻和其他粮食作物的碳吸收贡献比最大;由于碳吸收远大于碳排放,碳汇值均为正值,与1997年相比涨幅为26%,碳汇强度涨幅为29.50%;碳足迹与单位面积碳足迹比1997年相比均为增加态势,碳足迹增加0.11万hm2,涨幅为42.31%,单位面积碳足迹增加了0.011hm2/hm2,涨幅为45.45%,但24年间净碳足迹值均为负值。[结论]近24年间重庆市江津区耕地利用处于碳生态盈余状况。
关键词:
碳吸收 碳排放 碳源/汇 耕地 碳足迹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薛秀峰 张仕超 张煊赟 张湘
[目的]碳排放增长引发的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耕地作为碳源和碳汇双重作用载体,剖析其碳排放演进特征显得极为重要。[方法]本文基于1997—2020年江津区耕地利用变更数据和农业数据等,对农作物生育过程中碳吸收及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做了分类测算。[结果]江津区耕地利用碳排放、碳吸收、碳汇均成增长趋势,与1997年相比,碳排放增加了3.46万t,涨幅高达86.86%,碳排放强度涨幅为91.18%,主要碳源是农业化肥施用和农膜使用;碳吸收增加了50.30万t,涨幅为27.31%,碳吸收强度涨幅为30.78%,蔬菜、水稻和其它粮食作物的碳吸收贡献比最大;由于碳吸收远大于碳排放,碳汇值均为正值,与1997年相比涨幅为26%,碳汇强度涨幅为29.50%;碳足迹与单位面积碳足迹比1997年相比均为增加态势,碳足迹增加0.11万hm~(2),涨幅为42.31%,单位面积碳足迹增加了0.011hm~(2)/hm~(2),涨幅为45.45%,但24年间净碳足迹值均为负值。[结论] 近24年间重庆市江津区耕地利用处于碳生态盈余状况。
关键词:
碳吸收 碳排放 碳源/汇 耕地 碳足迹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水平 王枫 邱国玉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发展的趋势不可避免,开发清洁能源、减少碳排放正成为国际社会各国的新目标。在发电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中,我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改变以煤炭为主的火力发电结构。作为最大的碳排放国家,我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把碳排放强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45%。文章主要用生命周期法分析清洁能源发电的CO2排放强度(g/Kwh),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的能源发电结构评估清洁能源的碳减排潜力。结果表明我国要完成上述任务还是很艰巨的,这需要我国对低碳能源发电大力投入,其中水电、核电和新能源发电(风电、光伏和生物质能)分别要以每年6%、20%和50%年均增长。为此,我国应当充分利用金融资本的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余真真 王玲玲 戴会超 成高峰
建立三维水温数学模型,对2007年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及部分库首江段的水温分布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根据计算区域的特点,模型采用贴体网格系统,并充分考虑水体与外界的热交换、入流、出流等因素,利用实测资料率定相关参数后进行模拟,结果表明:(1)香溪河库湾属于季节性水温分层型水体,分层期会有温跃层的出现;但在水平方向上水温差异较小,全年水温在11.1~29.14℃变化。(2)库区干流由于水体紊动作用强,模拟时段2007年全年没有发生水温分层现象。(3)库湾在水温分层期间,表层的水温普遍高于干流,底层局部水温则低于干流,香溪河口存在水平及立面环流与潜流现象,呈现极为复杂的三维流动特性。研究结果可为三峡库...
关键词:
数学模型 香溪河库湾 长江干流 水温分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涛 纪道斌 刘德富 朱冠霖 张宇 向经文
水温是评价水库水生态系统影响的重要水质参数之一,为研究三峡水库库首水温分布状况,于2011年在距三峡大坝约为3.5km处,对三峡水库建成后各个运行期库首水温进行了详细监测。研究发现:在已确定的三峡工程常规调度运行方式下,12~4月库首底部形成明显的低温区域,3月表层和底部水温之差为全年的最大值2.08℃,最大温度梯度为0.156。5月底部低温区迅速减弱,表层和底部水温之差小于1.0℃。6~9月期间,低温区一直处于减弱的趋势,水体垂向掺混逐渐增强,库首水温垂向分布基本均匀一致。但进入10月后,由于上游来流水温较低,水体由于密度较大而潜入底部对低温区域起到了加强的作用,致使表底层温差达到1.46℃...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简尊吉
基于三峡水库巫山段和秭归段消落带海拔155 m175 m区段经历水库水位涨落前(2008年)和经历多次水库水位涨落后(2009年、2012年、2015年)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群落的定位监测,揭示长期水库水位涨落影响下消落带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规律;通过对经历7次水库水位涨落后植物群落调查和分析,揭示消落带植物种群生态位和种间关联性,并采用CCA方法量化解析了消落带植物群落数量特征与土壤理化性质及三峡水库水文特征的相互关系,旨在为三峡水库峡谷地貌区消落带生态修复和生态防控提供科学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欧朝敏 庄伟
位于长江中游的洞庭湖区为中国洪涝灾害频发地区之一。2010年的洪水是长江1998年大水后,也是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所遇到的首次较大洪水,在5次洪水过程中,三峡水库实施了5次防洪调度,较大程度地减轻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压力。长江中游荆江既是连接三峡水库和长江中下游河道的纽带,又是沟通洞庭湖的水流通道。基于三峡水库出库流量与荆江三口、洞庭湖城陵矶的水文对应关系,以实测水情、灾情资料为依据,运用对比分析方法,揭示2010年汛期三峡水库防洪调度对减轻洞庭湖区的洪水压力及减少洪涝灾害损失的贡献率。结果表明:6~8月份三口入湖洪量减少约242.61×108 m3,湖口城陵矶洪水位降低0.82m;湖区减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范远江
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分析了三峡库区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以及低碳经济之路面临的诸多压力与挑战。提出了三峡库区助推森林重庆、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低碳经济 低碳发展 生态文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