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79)
- 2023(11697)
- 2022(10578)
- 2021(10261)
- 2020(8274)
- 2019(19413)
- 2018(18980)
- 2017(35357)
- 2016(19406)
- 2015(22009)
- 2014(21837)
- 2013(21428)
- 2012(19863)
- 2011(17820)
- 2010(17572)
- 2009(16082)
- 2008(15512)
- 2007(12945)
- 2006(11178)
- 2005(9881)
- 学科
- 济(75930)
- 经济(75855)
- 管理(52306)
- 业(47791)
- 企(39459)
- 企业(39459)
- 方法(33737)
- 数学(29164)
- 数学方法(28804)
- 中国(20176)
- 农(20165)
- 学(19304)
- 地方(18467)
- 财(17290)
- 业经(16366)
- 贸(14207)
- 贸易(14197)
- 易(13727)
- 农业(13523)
- 理论(12589)
- 和(12562)
- 制(12476)
- 环境(12222)
- 技术(11033)
- 教育(10822)
- 银(10511)
- 务(10483)
- 银行(10472)
- 融(10461)
- 金融(10459)
- 机构
- 大学(266941)
- 学院(264465)
- 管理(105937)
- 济(101604)
- 经济(99268)
- 研究(93821)
- 理学(91841)
- 理学院(90723)
- 管理学(89103)
- 管理学院(88631)
- 中国(68583)
- 科学(60716)
- 京(58378)
- 所(47326)
- 财(44088)
- 研究所(43619)
- 农(43350)
- 中心(42366)
- 业大(41897)
- 江(37365)
- 范(37358)
- 北京(37346)
- 师范(37059)
- 财经(35343)
- 院(35253)
- 农业(33499)
- 经(32222)
- 州(30994)
- 师范大学(30411)
- 经济学(28675)
- 基金
- 项目(189552)
- 科学(147998)
- 研究(137564)
- 基金(136322)
- 家(120115)
- 国家(119152)
- 科学基金(101378)
- 社会(84078)
- 社会科(79461)
- 社会科学(79438)
- 基金项目(73676)
- 省(73381)
- 自然(67698)
- 自然科(66047)
- 自然科学(66032)
- 自然科学基金(64788)
- 划(62896)
- 教育(62259)
- 编号(56662)
- 资助(55406)
- 成果(45153)
- 重点(42850)
- 部(40626)
- 发(40397)
- 课题(38961)
- 创(38714)
- 科研(36403)
- 创新(36117)
- 大学(34869)
- 项目编号(34546)
共检索到3887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雅如 肖文发 冯源 滕明君
[目的]以三峡库区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1992—2012年间森林景观格局演变过程,为森林景观恢复、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景观格局优化提供基础研究。[方法]利用5期代表三峡工程不同建设阶段的遥感影像,揭示三峡库区森林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过程,并从斑块面积分级和景观指数两个角度分析景观格局的破碎化过程。[结果]1992—2012年间,耕地和林地始终是三峡库区最主要景观类型,耕地大幅减少,森林面积与森林覆盖率逐年提升,森林景观结构比较稳定,呈现出针叶林>灌木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的态势。森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时空演变 破碎化过程 三峡库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本书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和3S技术,以长江三峡(本书简称三峡)库区TM影像及自然、社会和经济数据为基础,重点评价了三峡库区自然景观与环境特征,研究了三峡库区森林景观格局,探讨了森林景观恢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晓娟 肖文发 刘晓东
以GIS为平台,充分利用我国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和定位监测网络体系,扩展监测内容,从森林景观安全格局角度出发,按照层次分析法构建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对三峡库区森林景观安全格局进行了定量评价,分析了森林景观破碎化程度、多样性、完整性和稳定性对区域森林景观安全格局的影响,其主要目标是评价具有不确定性的灾害或事件对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组分可能造成的损伤,根据景观安全综合评价值结果,兴山县居库区各县之首,综合评价值达11.553,景观安全程度最高,石柱县、武隆县、秭归县评价值也超过了10,巴东、奉节、夷陵相对较高,重庆市区及周边地区只有5.788,其景观安全程度最低。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森林景观 安全格局 定量分析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陈雅如 肖文发
文章基于计量经济学面板数据模型,定量分析1992~2012年间驱动三峡库区森林面积和森林平均斑块面积发生变化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城镇化率对森林面积与平均斑块面积均有显著负相关,弹性系数为-0.357和-0.346;林业投资完成额对森林面积与格局均有显著正相关,弹性系数为2.269和0.158。一方面,城镇人口增长引起对住房、交通和公共设施的需求加大,导致森林资源受到城镇化建设用地的挤压;另一方面,受宏观林业政策影响,大量非林地转化为林地,森林面积明显增加,森林景观破碎化程度减轻。因此,在"后三峡"时期,应注意城镇化发展的规范性、合理性、集约性,同时,更应注重库区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成果的巩固,有效实施森林资源管理与经营措施,提高森林蓄积量,优化森林景观格局。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煜星 严恩萍 夏朝宗 党永锋
实施三峡工程以来,三峡库区森林空间分布及其景观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非常值得关注。研究以三峡库区遥感解译的1990、2002、2011年3期森林分布数据为基础,建立森林破碎化分析模型,运用ArcGIS10.0和Fragstars4.0软件,选取合适的景观格局指数,对库区森林景观格局动态和破碎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0~2011年间,三峡库区森林斑块面积和数量明显增加,斑块间异质性减弱;2011年森林面积比例超过70%的地理网格单元达40%,比1990年提高15%;森林景观聚集度、优势度升高,团聚性不断增强,破碎化程度明显改善,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由此证明,在长期的人工造林等植被建设和保...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陈雅如
三峡库区是长江中下游的生态屏障,受三峡大坝工程建设影响,该区域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增加、环境承载力降低、人地矛盾突出。在此背景下,本文选取工程建设重要时点1992年(前期论证)、1996年(大江截流)、2002年(水库正式蓄水)、2006年(全面建成)和2012年(全面运行),分析三峡工程建设前后库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探讨库区景观格局指数的粒度效应及其对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的响应,揭示19922012年库区森林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破碎化过程及其驱动力。同时,运用本地参数化后的Biome-BGC模型模拟三峡库区各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曹飞 邵景安 马雪莹 李春梅 杜建平 蒋佳佳 强丹阳
人为扰动是短时空尺度内森林景观变化或用途转换的主要动力,而乡村路网则成为人为扰动拓展的主要通道。基于1992、2002、2014年三峡库区重庆市石柱县西沱镇3期遥感影像和实地调研数据,在ArcGIS平台支持下,研究社区水平乡村路网对森林景观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1992—2014年研究区乡村路网影响域内次生林、退化林地和耕地的动态变化较显著,集中分布在中西部平坦区。1992—2002年乡村路网缓冲区内森林景观整体呈退化趋势,退化类型以次生林→退化林地、次生林→耕地、退化林地→耕地为主,演化量达1 705.91 hm~2;2002—2014年乡村路网缓冲区内森林景观主要呈恢复趋势,恢复类型以耕地→退化林地、耕地→次生林、退化林地→次生林和原始林→退化原始林为主,演化量达1 674.52 hm~2。2)相比发现,前一时期研究区乡村路网长度的增加和路网材质的提升很大程度上驱动森林景观的退化,而后一时期低等级路段的消失、废弃或利用率的降低则有助于森林景观的恢复,消失路段恢复率近100%。3)研究有助于丰富人们对社区水平乡村路网影响森林景观变化的理解与认识,为生态文明建设中合理规划乡村路网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殷兴伟 王金柱 黄容 高明
基于三峡库区重庆段1995、2005、2015年土地利用图像,利用ArcGIS和FRAGSTATS软件,并结合夜间灯光数据构建人类活动强度带,分析了三峡库区重庆段在不同人类活动强度带3个时期的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并进一步研究了2015年研究区4种面积变化较大的景观类型格局特征随人类活动强度的梯度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强度由西向东逐渐递减,长江干线流域的人类活动强度相对周边区域更强;(2)在景观水平上,随着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加,研究区景观斑块数大幅减少,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先增加后减少,连通性有所下降;景观聚集度先减后增,破碎化程度有所增加,但在2015年得到一定改善;(3)在类型水平上,建设用地、水域、草地、低密度植被覆盖林地这4种景观类型能较好地反映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其中各景观类型的斑块密度、形状指数和分维数随人类活动强度的变化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波动;除建设用地外其余景观类型的最大斑块指数和面积变化幅度较小,在人类活动强度最大时的建设用地面积占比和斑块指数分别达到71. 2%、35. 72%;(4)三峡工程、移民工程、城市化推进以及"退耕还林"等政策实施是三峡库区景观格局演变的重要驱动力。揭示了20a来三峡库区重庆段景观格局沿人类活动强度的梯度变化规律,可为研究区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左太安 苏维词 张凤太 宋增伟
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为研究对象,采用机会成本法、影子工程法、替代工程费用法等研究方法,核算了三峡库区重庆段的森林水土保持服务功能价值。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的水土保持服务功能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重庆段森林水土保持服务功能总价值为14.802亿元/a,其中减少土地损失的价值为203万元/a、减轻泥沙淤积的价值为1196万元/a、土壤肥力保持价值为14.662亿元/a。为正确的核算三峡库区绿色GDP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森林生态系统 服务功能 价值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齐实 王云琦 孙阁 朱金兆 肖玉保 杨海龙 Steve Mc Nulty
为给三峡库区理水调洪型植被建设提供方法和依据,该文以四面山响水溪森林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主持开发的MMS(模块化模型系统),构建适合于三峡库区的分布式暴雨水文模型PRMS_Storm,模拟暴雨产流过程.结果表明:①PRMS_Storm用来模拟响水溪森林流域暴雨产流过程满足国家乙级洪水预报标准,可用来发布洪水预报;②综合不同森林群落水文功能评价结果,提出流域3种森林群落配置情景:针阔混交林型(情景1)、阔叶混交林型(情景2)、综合配置型(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灌木林)(情景3);③对各森林群落配置情景的模拟表明,各配置情景都可使地表径流减少20%以上,壤中流增加16...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肖文发 雷静品
系统的野外调查数据和历史资料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森林植被在空间上发展不均匀,无明显垂直分带,且分布分散,人为干扰严重。目前,在70多个植被类型中,森林类型占25个,江岸两侧海拔800m以下地区森林已经很少。森林类型中,马尾松、柏木林的分布面积最大,并在许多疏林中成为主要树种,主要是飞播或人工种植。库区大于25°的坡耕地占耕地面积的17.5%。库区薪炭林仅能满足农村用能总需求量的10.78%。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对森林的不合理砍伐导致脆弱的土壤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的严重退化、生产力下降和严重的水土流失。库区土壤年侵蚀量达到2.9亿t。三峡工程建设和移民安置对库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压力和影响将是长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雅如 肖文发 滕明君 冯源
1992—2012年,受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影响,三峡库区土地利用/覆被发生剧烈变化,论文选取工程建设重要时点1992、2002、2006和2012年的土地利用覆被图,探讨景观格局指数在30~1 000 m粒度范围内的粒度效应及其对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的响应。结果表明:1)所选取的27个景观指数中,有14个对空间粒度变化高度敏感、3个中度敏感、7个低敏感、3个不敏感;不同类型景观(除裸地外)粒度效应规律相似。2)景观格局指数随粒度变粗呈5种变化规律:单调下降、单调上升、阶梯状上升、无明显变化、先增大后迅速下降。形状指数粒度效应对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的响应明显,聚集度指数、面积-边缘指数、多样性指数随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不受粒度粗细影响。因此,景观格局分析最适宜粒度范围为30~60 m。3)1992—2012年三峡库区整体景观异质性增大、优势度降低、呈小斑块密集格局;耕地面积急剧下降、破碎化加剧,林地面积稳步提升,连通性提高。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付甜 朱建华 肖文发 曾立雄
利用林分生长收获模型预测林分生长收获量是森林经营和管理的重要手段。早在200年前欧洲学者就编制了林分产量表,根据林分年龄预测林分产量。20世纪70年代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科学家们开始研究林分生长和产量预测模型系统,80年代后趋于成熟[1]。林分水平的生长和产量预测模型是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海龙 朱金兆 齐实 朱国平
2 0 0 2— 2 0 0 3年期间 ,作者选择三峡库区响水溪流域 1 1块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林地 ,在野外小区径流实验基础上 ,通过曼宁公式 ,对地表糙率系数进行了定量研究 .结果表明 ,地表糙率系数介于 0 0 1 82~ 0 2 5 75之间 ,其中板栗林地小区糙率系数值最小 ,杉木、马尾松、阔叶林混交林地小区糙率系数值最大 .大小依次排序为杉木、马尾松、阔叶林混交林 >尖杉、马尾松、阔叶林混交林 >石栎纯林 >柳杉纯林 >马尾松、阔叶林混交林 >柳杉、楠竹混交林>尖杉纯林 >荒草地 >楠竹林 >杉木纯林 >板栗林 .
关键词:
森林流域 枯落物 地表糙率系数 渗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楚鑫磊 李乐 曾立雄 黄志霖 刘常富 肖文发
基于六期Landsat TM/ETM+/OLI影像数据,利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及GIS空间统计方法,对三峡库区1990~2015年间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森林面积与森林覆盖率逐年增加,森林面积增长率71.04%,森林覆盖率由31.27%增加到53.48%。库区整体的森林类型结构比较稳定,表现为针叶林>混交林>灌木林>阔叶林。时间上,三峡库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上升趋势,具体表现为快-慢-快的增长特征。三峡库区单位面积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总体增长趋势下出现局部负增长趋势,各森林类型的单位面积价值与三峡库区整体的单位面积价值有着相同的变化趋势,均表现为增加-减少-增加的变化特征。三峡库区各类型服务价值的贡献表现为:涵养水源>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保护>保育土壤>净化大气环境>积累营养物质>森林防护。空间上,1990~2015年,三峡库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地域分布大致以巫溪至武隆一线为界,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1990~2015年三峡库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幅度呈现出"西增加快,东增趋缓"的格局特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