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82)
2023(3179)
2022(2854)
2021(2730)
2020(2401)
2019(5476)
2018(5365)
2017(10216)
2016(5913)
2015(6455)
2014(6523)
2013(6361)
2012(6248)
2011(5648)
2010(5702)
2009(5089)
2008(4985)
2007(4417)
2006(3959)
2005(3834)
作者
(18855)
(16063)
(15986)
(15381)
(10306)
(7972)
(7288)
(6242)
(6185)
(5769)
(5575)
(5467)
(5445)
(5285)
(5247)
(5106)
(4749)
(4722)
(4691)
(4654)
(4184)
(4082)
(4001)
(3671)
(3633)
(3595)
(3541)
(3428)
(3347)
(3289)
学科
(23424)
经济(23411)
管理(12746)
(12137)
(9044)
企业(9044)
地方(8975)
方法(8341)
(8339)
数学(7440)
数学方法(7331)
(6763)
中国(6373)
(5772)
(5715)
结构(5149)
地方经济(4870)
(4757)
贸易(4751)
业经(4633)
(4527)
农业(4508)
产业(4463)
(4025)
环境(3861)
(3540)
银行(3511)
(3393)
(3392)
体制(3384)
机构
学院(81590)
大学(81150)
研究(35817)
(30716)
经济(29925)
管理(26478)
中国(26166)
科学(25662)
理学(22217)
理学院(21791)
管理学(21247)
管理学院(21093)
(20497)
(19703)
研究所(19165)
(18997)
农业(15607)
中心(15455)
业大(14973)
(13585)
(13582)
(13032)
(12334)
(12298)
北京(12139)
师范(12111)
科学院(12048)
(10919)
(10785)
研究院(10676)
基金
项目(58348)
科学(44417)
基金(40986)
(38660)
研究(38528)
国家(38373)
科学基金(30668)
(22868)
社会(22356)
自然(21856)
基金项目(21763)
自然科(21227)
自然科学(21219)
社会科(21125)
社会科学(21120)
自然科学基金(20820)
(20684)
资助(17156)
教育(16853)
编号(15017)
重点(14694)
(13889)
计划(12988)
科技(12217)
(12182)
成果(11900)
(11496)
科研(11443)
课题(11439)
创新(10967)
期刊
(35264)
经济(35264)
研究(22757)
学报(18731)
中国(17581)
(16759)
科学(16065)
大学(12420)
学学(11825)
农业(11284)
管理(9536)
(9446)
教育(7662)
(7316)
金融(7316)
(6873)
资源(6801)
技术(6184)
经济研究(5637)
业经(5507)
林业(4947)
财经(4879)
问题(4855)
业大(4784)
图书(4491)
(4344)
(4316)
科技(4170)
(3864)
现代(3668)
共检索到1260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魏念  张燕  吴凡  沈子伟  茹辉军  倪朝辉  
为了解三峡库区鱼类群落结构现状,于2017~2019年对三峡库区干流和9条重要支流开展鱼类种类组成调查,于2018年对库尾木洞、库中云阳和库首巫山干流江段开展渔业资源调查,同时结合历史资料进行了分析。共采集到鱼类149种,隶属于10目25科92属,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30种,外来物种20种,喜流水鱼类67种,喜静缓流鱼类82种。研究表明:总物种数与水库运行前相比持平,但组成发生了较大变化;土著种和喜流水性鱼类显著减少,外来种增多;小型鱼类在资源量中占据优势,大中型鱼类资源退化;喜流水鱼类仅在库尾渔获物中占据优势,库中和库首江段渔获物以喜静缓流鱼类为主;干流特有种种类数和资源量均显著下降,支流仍分布有较多特有鱼类;外来种在库中和库首渔获物中占据一定比例,其大量繁衍和发展可能给该水域土著种的生存带来负面影响。三峡库区蓄水过程显著影响了鱼类群落结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学瑶  陶敏  朱光平  胡林  陈发军  李斌  
为了解三峡库区蓄水后小江流域鱼类群落现状及其历史变化,于2016年春季(5月)、秋季(9月)和冬季(12月)开展了小江鱼类调查。共调查到鱼类37种,隶属于6目11科;种类组成以鲤形目为主,占总数的64.86%,其中黑尾■Hemiculer tchangi和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为长江上游特有种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Elopichthys bambusa、鲫Carassius auratus、鲤Cyprinus carpio、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和黑尾■构成小江主要经济鱼类。对比历史资料分析显示:两次调查结果相似性指数为0.45(为中等不相似);特有种鱼类退化明显:主要经济鱼类组成发生了改变;土著鱼类物种多样性和资源量均呈明显下降趋势,而适应于静水或缓流水环境的鱼类呈上升趋势。推测水坝建设、过度捕捞及不合理的采砂活动等因素是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结果建议,合理设置水坝(汉丰湖)调水机制,对于保护该水域土著鱼类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斌  江星  王志坚  金丽  段辛斌  张耀光  
2010年3—12月对小江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7个采样点共采集鱼类标本1701尾,隶属于6目9科47属56种,其中小江汉丰湖坝上水域采集鱼类28种,坝下水域采集鱼类42种。鲤形目和鲇形目分别占种总数的69.5%和12.5%。宽鳍(Zacco platypus)、黑尾(Hemiculer tchangi)、鲇(Silurus asotus)、鲫(Carassius aura-tus)、鲤(Cyprinus carpio)、蒙古鲌(Culter mongolicus mongolicus)、翘嘴鲌(Culter ilishaeformis)、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朱丹  
21世纪高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到来,已经把世界各国经济的竞争从物质资源的竞争推向人力资源的竞争。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信息,必然离不开人力资源会计。本文指出了三峡库区建立人力资源会计的现实意义,针对目前三峡库区人力资源总量大,人力资源素质偏低,人才优势远没发挥出来,对人力资源研究不够的现状,提出了在三峡库区实施人力资源会计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峰  姚维志  邓华堂  陈大庆  刘绍平  段辛斌  
于2011和2012年的5-6月,2010和2011年的10-11月对三峡库区大宁河江段的鱼类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及其时空分布进行了调查。共监测129船次,统计渔获物393.8 kg,生物学测定11 569尾,共采集鱼类68种,隶属于5目13科。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光泽黄颡鱼(Peltevbagrus nitidus)、瓦氏黄颡鱼(Peltevbagrus vachellii)、鲇(Silurus asotus)、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吴强  段辛斌  徐树英  熊传喜  陈大庆  
2005~2006年对三峡库区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的鱼类资源进行了3次流动调查,共设17个采样点,每次调查时间为1~2个月;同时在巴南和万州进行定点监测,每月2次。监测到鱼类108种,分属9目20科71属。鲢、南方鲶、鲤、黄颡鱼类、铜鱼、圆口铜鱼、长鳍吻鮈、圆筒吻鮈、长吻鮠、草鱼、鲹类为三峡库区渔获物主要种类。不同江段的渔获物组成存在差异,渔获物中个体小型化、低龄化现象明显。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解崇友  胡佐灿  蔡瑞钰  蒲德永  冯兴无  彭作刚  王志坚  
根据2015年11月、12月和2016年5月、6月、9月三峡库区36条重要支流渔获物调查信息,基于FiSAT II软件对鲤(Cyprinus carpio)、瓦氏拟鲿(Pseudobagrus vachellii)、鲫(Carassius auratus)、蛇鮈(Saurogobio dabryi)、光泽拟鲿(Pseudobagrusnitidus)、?(Hemiculterleucisculus)、银鮈(Squalidusargentatus)和似鳊(Pseudobramasimoni)8种优势鱼类的生长及其资源开发现状进行了评估,旨在了解三峡库区重要支流鱼类资源变动趋势和生长情况,为该区域渔业管理和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 8种鱼类生长指数(b)为2.74~3.11,近似等速生长;生长系数(K)大于0.2,为快速生长型;生长性能指数(φ?)为2.83~5.25;似鳊和鲫的资源开发率小于0.5,其余种类在0.5及以上;鲤、瓦氏拟鲿、蛇鮈、光泽拟鲿、?、银鮈的开捕体长分别控制在289 mm、253 mm、134 mm、102 mm、71 mm及52 mm以上,鱼类资源可得到有效恢复。研究表明,目前三峡库区重要支流鱼类资源开发过度;杂食性和肉食性鱼类生长速度呈加快趋势,而底栖动物食性鱼类呈减小趋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邱光胜  胡圣  叶丹  袁琳  臧小平  
三峡水库蓄水以来,库区支流水体营养状态、藻类生物量及群落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对不同蓄水阶段研究表明:库区支流富营养化程度加重,且时空差异显著,春、夏季富营养化程度严重,秋、冬季节相对较轻.整体上由蓄水前的贫-中营养状态转变为中-富营养状态。由于库区支流营养盐浓度高且蓄水前后相对稳定,对藻类生长不形成限制,因此支流富营养化加重的原因是蓄水后库区支流流速减缓,使得透明度增加,水体透光性增加,藻类生长环境改善,从而使生物量大幅度增加,库区支流藻类水华频繁发生,且优势种类趋向于多样化,硅藻、甲藻、隐藻、蓝藻、绿藻都可成为水华优势种,且整体组成呈现硅藻、甲藻下降,蓝藻、绿藻、隐藻上升的态势,演替趋势总体上...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光德  李其林  黄昀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脆弱,坡耕地垂直分布明显,耕地利用方式不合理,库区耕地环境质量较差,水土流失严重。库区沿江工厂星落棋布,落后的生产工艺和小规模生产,使大量废水没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库区各大河流。虽然目前长江流域水体的自净作用能将污水稀释,但随着三峡大坝的正式蓄水,部分区域水体污染将不可避免。通过对库区部分区域水体近几年的连续监测,水体总P、非离子氨、CODcr等指标有恶化趋势。库区土壤重金属监测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Cd、As含量明显增加,并且远大于当地土壤背景值。库区农畜产品蔬菜、茶叶、鱼Pb、Cd超标较严重。土壤N、P流失率较高。有效防止库区面源污染的对策一方面是控制工业点源、线源污染造成的面源...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朱国庆  王琰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时代背景下,三峡库区由于其地域、气候、资源等特点而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区域。文章从农村移民的生态意识角度对三峡库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三峡库区农村生态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斌  王志坚  杨洁萍  岳兴建  齐泽民  张耀光  
为了解三峡大坝蓄水后库区干流鱼类食物网结构及营养关系的构成,应用碳(δ13C)、氮(δ15N)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分别于2010年夏季(7月份)和冬季(12月份)对三峡库区巫山至万州段干流鱼类食物网结构及营养关系的季节变化进行了探讨,并与2005年夏季该区域鱼类食物网结构和营养关系组成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本次(2010年)调查颗粒有机物(POM)和固着藻类样品δ13C值分别为-25.62‰~-23.72‰、-19.81‰~-19.47‰,且无显著性季节(夏季和冬季)差异。POM和固着藻类(内源性营养物质)是三峡库区巫山至万州段干流鱼类食物网基础能量的主要来源,但外源性营养物质输入也是其基础...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本生  李晓红  王里奥  
目前,三峡库区沿江堆存有大量的危险废物,这对蓄水在即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极具威胁,对库区生态环境、水资源及人群的身心健康有潜在的危害性,必须进行全部清理处置。库区堆存的危险废物近1.5万t,种类多,成分复杂,毒性大,清理处置困难。分析了典型危险废物的危害性,同时根据三峡库区库底废物清库要求和规范,结合库区实际情况,提出库区库底堆存危险废物的清理处置方案:危险废物中约578t可进行化学中和稳定化处理、焚烧处理、综合利用等无害化处理,其余不能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危险废物,在坝前177m水位以上选择合理的地点进行安全、可靠的临时贮存处置,待库区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中心建成后再进行最终的处理处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英华  苏化龙  马强  肖文发  
三峡库区曾经是我国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的地区之一 ,三峡工程的修建对库区珍稀濒危陆生脊椎动物将产生一定的影响。三峡库区共有陆生脊椎动物 5 2 3种 ,国家级保护动物有 1 0目 1 9科 64种 ,其中Ⅰ级保护物种 8种 ,Ⅱ级保护物种 5 5种 ,中国特有种 9目 1 8科 47种 ,既是特有种又是珍稀濒危动物的物种有 4目5科 8种。本文在综述三峡库区珍稀濒危陆生脊椎动物多样性特点 ,即区系复杂与组成多样性、成分特有及分布不均匀性的基础上 ,分析了库区陆生脊椎动物致危原因和目前所采取的一系列保护措施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廖传松  陈思宝  叶少文  卢涛  李为  王齐东  郭传波  张堂林  刘家寿  
三峡水库蓄水后鱼类资源的变化及其管理备受关注。为探究三峡水库鱼类群落空间格局及主要鱼类种群生态学特征,于2015—2016年调查了三峡水库的鱼类资源,分析了12种鱼类的年龄结构。调查期间共采集到鱼类89种,其中库首、库中和库尾分别采集到62、62和85种。鱼类群落结构呈现空间差异,从生物量来看,库首以鲤(Cyprinus carpio)、鲢(Hypophthalmichtyhys molitrix)、?属(Helmiculter spp.)等为优势类群;库中为黄颡鱼属(Pelteobagrus spp.)、蛇鮈属(Saurogobio spp.)和银鮈属(Squalidus spp.)、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等;库尾则是吻鮈属(Rhinogobio spp.)和铜鱼属(Coreius spp.)等。基于定居类型、生活水层和摄食习性,三个江段鱼类群落均呈现明显的梯度变化。12种鱼类的年龄为1~7龄,以1~3龄为优势年龄组,比例占到了88.51%。研究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鱼类群落呈现空间梯度变化,重要鱼类种群呈现低龄化现象,本研究可为禁渔生态效益评估和鱼类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