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44)
2023(9491)
2022(8612)
2021(8236)
2020(6827)
2019(15917)
2018(15972)
2017(30761)
2016(16922)
2015(19084)
2014(19121)
2013(18821)
2012(17199)
2011(15362)
2010(15070)
2009(13583)
2008(12986)
2007(10902)
2006(9477)
2005(8120)
作者
(48958)
(40633)
(40274)
(38344)
(25845)
(19501)
(18295)
(16050)
(15481)
(14407)
(14050)
(13439)
(12838)
(12723)
(12508)
(12373)
(12182)
(12015)
(11659)
(11412)
(10124)
(9721)
(9673)
(9137)
(9037)
(9031)
(8962)
(8903)
(8157)
(8021)
学科
(64726)
经济(64654)
管理(47038)
(43668)
(36568)
企业(36568)
方法(30994)
数学(26823)
数学方法(26500)
(16947)
地方(16152)
(15990)
中国(15668)
(15016)
业经(14258)
(11497)
农业(11489)
贸易(11488)
(11115)
(11076)
理论(11016)
环境(10828)
(10537)
技术(10191)
(9543)
财务(9478)
财务管理(9456)
(9172)
教育(9079)
企业财务(8929)
机构
大学(233903)
学院(231940)
管理(95380)
(85869)
经济(83796)
理学(83338)
理学院(82400)
管理学(80921)
管理学院(80522)
研究(77440)
中国(55282)
科学(51560)
(50240)
(38935)
(38754)
业大(37642)
(37205)
研究所(36052)
中心(34790)
(32541)
北京(31546)
(31368)
师范(31078)
农业(30533)
财经(30484)
(28582)
(27726)
(27189)
师范大学(25373)
技术(25012)
基金
项目(168219)
科学(131134)
研究(121392)
基金(121032)
(106373)
国家(105522)
科学基金(90028)
社会(73689)
社会科(69707)
社会科学(69688)
(66001)
基金项目(65677)
自然(60831)
自然科(59327)
自然科学(59310)
自然科学基金(58181)
(56282)
教育(54815)
编号(50130)
资助(49452)
成果(39900)
重点(37641)
(36101)
(35641)
(34914)
课题(34039)
创新(32520)
科研(32338)
计划(31264)
大学(30908)
期刊
(91019)
经济(91019)
研究(65297)
中国(40716)
学报(39615)
科学(36050)
(34555)
管理(33595)
大学(28881)
学学(27115)
(26272)
教育(25874)
农业(24580)
技术(19760)
(16176)
金融(16176)
业经(15224)
图书(14833)
经济研究(13755)
财经(13602)
(12841)
科技(12405)
理论(12263)
问题(11932)
资源(11656)
实践(11585)
(11585)
(11410)
情报(10897)
现代(10654)
共检索到3257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梁常德  龙天渝  李继承  刘腊美  
掌握非点源污染形成的机理和变化规律是控制和治理非点源污染的关键。三峡水库非点源污染物来源范围广,每年随上游来水输入库区的非点源污染物成为三峡入库非点源负荷的主要部分。为研究三峡入库非点源污染物负荷变化规律,以SLURP水文模型和输出系数法为基础,建立了长江重庆寸滩断面以上流域的非点源污染负荷模型,模型在模拟计算1996~2002年寸滩断面入库非点源TN年负荷和非点源TP年负荷时,除1998年非点源TP负荷计算误差高于50%外,其它各年非点源TN负荷和TP负荷计算误差基本上小于30%,具有较好的模拟计算效果。该模型的建立和应用将为流域的有关管理部门提供该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和治理的决策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腊美  龙天渝  李崇明  
为有效控制三峡水库上游流域因水土流失产生的非点源颗粒态磷污染,改善库区水质,以美国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为基础,从影响土壤流失年际变化的水文条件和人类活动两个主导因素着手,并从地形指数的角度考虑泥沙输移比的空间分布,提出了能反映流域输沙量逐年动态变化的新估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流域颗粒态磷污染年负荷模型。在GIS辅助下,应用所建模型,对研究流域1990~2006年颗粒态磷污染负荷进行了空间分布模拟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所建年输沙量模型和颗粒态磷年负荷模型有良好的模拟精度;金沙江中下游流域,雅砻江中下游流域和岷江的大渡河流域是颗粒态磷污染的主要源区,嘉陵江流域通过治理水土流失和颗粒态磷流失情况明显...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银超  鲍玉海  唐强  贺秀斌  朱宏伟  郭丰  
运用AnnAGNPS模型对三峡库区小江流域2002~2004年的径流量、输沙量、氮磷负荷量进行模拟估算,并分别采用宝塔窝水文站(控制范围占流域面积的62%)2002~2004年实测数据对径流和泥沙模拟值进行校准和验证,采用小江流域出口2002~2004年实测年均数据对总氮、总磷模拟负荷进行校准和验证,通过敏感性分析确定了影响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输出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模型模拟结果相对可靠,适合于三峡库区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评价。根据模型预测结果,模型对径流输出的模拟精度高于对泥沙和养分的输出模拟,小江流域多年年均泥沙输出量为261.89万t,总氮输出为8 335.23t,总磷输出为436.86t。...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黄玥  黄志霖  肖文发  曾立雄  李晖  
【目的】探究三峡库区长江干流入出库断面污染物负荷变化及其与三峡水库水位的关系。【方法】基于三峡库区长江干流入库断面(重庆朱沱)与出库断面(湖北宜昌南津关)2013-2018年氨氮(NH_3-N)和高锰酸钾指数(COD_(Mn))与断面水体流量数据,采用密度分布曲线、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对污染物负荷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入库断面NH_3-N、COD_(Mn)负荷极显著高于出库断面,入库断面污染物负荷与出库断面污染物负荷极显著相关(P<0.01)。三峡库区污染主要来自入库断面与沿程支流输入,伴随水库澄清作用,污染物沿程下降。(2)入出库断面污染物负荷与三峡水库水位波动极显著负相关(P<0.01),低水位运行时污染物负荷最大,高水位运行时污染物负荷最小。(3)Mann-Kendall趋势分析结果显示:入库断面NH_3-N年负荷与出库断面COD_(Mn)年负荷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结论】三峡低水位运行时水库蓄水少,水体澄清作用下降;高水位运行时水库蓄水量大,水环境稳定,有助于污染物稀释。三峡库区和上游水污染治理不容忽视。图6表4参33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刚  王里奥  袁辉  包亮  欧阳鸥  
三峡库区消落带形成后其下部区域(145~155 m)由于长期处于淹没状态,其表层土壤将类似底泥状态,研究选择嘉陵江江底沉积物模拟其在好氧及厌氧淹水条件下N、P向上覆水体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土壤处于淹水期间,均向上覆水释放N、P,其中好氧状态下上覆水中TN以硝态氮为主,厌氧环境下上覆水中TN以氨氮形式为主;淹水前期,N、P释放速率均较快,随时间增加逐渐减缓,且在厌氧环境下TP释放能力较好氧环境强。好氧淹水中曝气量对上覆水中TN平衡浓度无显著影响,但对氨氮、硝态氮释放过程有影响,从而影响TN浓度变化;底泥状土壤落干过程对N素释放有正影响,对P素释放有负影响;在短暂的落干期间,如果进行农业利用,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任桂英  李平  高立洪  马强  蒋滔  朱金山  张清平  
本文以三峡库区重庆丰都县为例,从作物养分需求及土壤环境角度出发,利用空间分析和地统计学方法,对丰都县山区农用地土壤-作物系统的禽畜粪污消纳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丰都县69.83%农用地土壤-作物系统对畜禽粪便氮养分消纳能力处于一般水平以下,区域内的氮养分消纳能力表现为分布图块状混合分布,整体呈现为南部较强、北部较弱的趋势。其中,武平镇等位于平坝地区的土壤消纳能力较强,适宜于发展大规模禽畜养殖;南天湖镇等位于山区的土壤消纳能力较弱,不适宜于发展大规模禽畜养殖。因而,本研究为丰都县科学发展肉牛产业提供了重要技术参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任桂英  李平  高立洪  马强  蒋滔  朱金山  张清平  
关键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程瑞梅  肖文发  李新新  李建文  
对三峡库区柏木林的实地调查和分析表明,三峡库区柏木林可分为11个群落类型,群落成层现象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在群落梯度上的分布规律均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在海拔梯度上的分布无规律性,这可能与库区内强烈的人为干扰活动有关。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劲松  贺阳  付川  方芳  李哲  杨艳  
消落区土壤中氮磷是上覆水体营养物质的潜在来源之一。在2008年底三峡蓄水至172 m之前,采样分析了小江(澎溪河)等库区5条典型支流淹没前的消落区土壤氮磷含量分布情况。在研究样区范围内,消落区土壤全氮均值为1.317±0.484 mg/g,变化范围在0.459~2.735 mg/g,而土壤全磷均值为0.676±0.282 mg/g,变化范围在0.314~2.799 mg/g。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消落区土壤全氮含量有明显差异,耕地消落区和园林地消落区的全氮值明显高于河滩地消落区。不同流域之间氮素差异也达到极显著水平,朱衣河和大宁河流域消落区土壤氮素要明显高于其他3条支流。但是,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消...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宋林旭  刘德富  肖尚斌  
综合三峡库区香溪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和水系特点,在三大支流出口处设置常规水质监测断面,于干流响滩处设置水文控制断面,通过断面水质水量监测,利用数字滤波法解析径流多源和污染多源,研究上游来流点源和非点源营养盐输出负荷变化。结果表明:受农业非点源污染影响,TN是高岚河(0.788mg/L)>古夫河(0.712mg/L)>南阳河(0.567mg/L);南阳河受磷矿企业点源输入的影响,TP是南阳河(0.323mg/L)>高岚河(0.074mg/L)>古夫河(0.053mg/L);断面流量与降雨量的相关系数R2=0.720 2;TN和TP非点源年负荷输出分别占总量的61%和40%的,20100607次降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娄保锋  臧小平  吴炳方  
根据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污染源监测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了库区化学需氧量(CODCr)和氨氮总污染负荷现状及历年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三峡水库污染负荷主要来源于上游。近5a来,进入三峡水库的CODCr污染负荷平均为528.6万t/a,氨氮负荷平均为7.28万t/a,其中上游来水和库区CODCr负荷约为443.2万t/a和85.42万t/a,分别占83.8%和16.2%;上游来水和库区氨氮负荷约为4.75万t/a和2.53万t/a,分别占65.2%和34.8%。废污水及其污染物排放主要来源于重庆主城区。1997~2009年,尤其是三峡水库蓄水运用期内,库区废污水排放总量随库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况琪军  周广杰  胡征宇  
2003年1月~2004年12月对三峡湖北库区江段5个采样点及其一级支流——香溪河流域6个采样点的浮游藻类进行了为期2周年的调查,共采集和鉴定浮游藻类定性和定量水样1 000余个,获得有效数据2 000多个。数据显示,蓄水前(2003年1月~2003年6月)、蓄水1周年(2003年6月~2004年5月)和蓄水1.5年(2004年6月~2004年12月)3个时间段之间,被调查水域的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细胞密度和水质状况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总体而言,藻类的群落结构干流江段以硅藻为主,绿藻次之;支流水域以绿藻占据首位,硅藻次之。被调查水域藻类的细胞密度随蓄水时间的延长呈增长趋势,并显示一定的季节性差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泉水  康义  赵玉娟  洪明  孔倩倩  聂必红  
在三峡库区消落带设置固定监测样地,研究消落带首次经历水库水位涨落后土壤氮磷钾含量、pH值和有机质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受三峡水库水位涨落影响,消落带0~10,10~20和20~30cm土层的速效氮含量下降41.53%~59.87%,速效磷含量下降5.26%~36.76%,速效钾含量下降3.55%~45.56%,全氮含量下降9.52%~40.00%,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7.62%~37.83%,全磷和全钾含量基本上没有变化,土壤pH值略有变化,变幅为1.73%~9.58%。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崇明  黄真理  
分析蓄水前三峡水库入库污染负荷,包括库区污染负荷,如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面源、船舶流动污染源;主要干支流长江、嘉陵江、乌江的入库背景污染负荷,包括上游天然背景负荷和上游污染贡献负荷,为三峡水库水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①进入三峡库区的污染源主要来自长江、嘉陵江、乌江上游输入的背景负荷,包括上游贡献负荷和天然背景负荷,其中:CODCr的天然背景负荷与上游污染贡献负荷较为接近,BOD5、NH3-N的上游贡献负荷略大于天然背景负荷;TP的上游贡献负荷远大于天然背景负荷。因此,“三江”上游区域的污染治理工作应为今后三峡水库水污染防治的重点;②库区内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是TP、BOD5、TN...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崇明  黄真理  
在文献[1]基础上,预测三峡水库2010年和2015年的入库污染负荷。采用包络线法预测排污得到有效控制的低负荷水平(最佳状态),排污继续恶化到一定限度的高负荷水平(最坏状态),以及按正常排污介于高、低负荷水平之间的中负荷水平(一般状态)。在预测入库污染负荷时,把长江、嘉陵江、乌江进入的背景水质污染负荷分为天然背景负荷和上游贡献负荷,天然背景负荷保持不变,上游贡献负荷根据上游水污染控制规划按高、中、低负荷水平预测。预测表明,库区内的污染负荷占入库总污染负荷的比例较小。中负荷水平下,库区污染源占入库总负荷的比例为8.50%~22.93%。污染负荷主要来自长江、嘉陵江、乌江上游的贡献和天然背景负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