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67)
2023(5560)
2022(4813)
2021(4555)
2020(3716)
2019(8404)
2018(8295)
2017(15185)
2016(8688)
2015(9622)
2014(10094)
2013(9535)
2012(8880)
2011(8029)
2010(8067)
2009(7082)
2008(7244)
2007(6544)
2006(5662)
2005(5348)
作者
(25834)
(21505)
(21338)
(20571)
(13883)
(10559)
(9779)
(8163)
(8107)
(8103)
(7433)
(7353)
(7323)
(6897)
(6828)
(6603)
(6549)
(6293)
(6271)
(6067)
(5410)
(5375)
(5172)
(5054)
(5036)
(4858)
(4747)
(4695)
(4525)
(4326)
学科
(30093)
经济(30052)
管理(23148)
(21348)
(17277)
企业(17277)
方法(11466)
数学(9510)
地方(9355)
数学方法(9328)
(9319)
(9221)
(8726)
中国(8479)
(7583)
业经(6820)
理论(6356)
(5999)
财务(5973)
财务管理(5947)
农业(5918)
(5903)
银行(5888)
(5850)
贸易(5841)
企业财务(5646)
(5600)
(5586)
(5302)
金融(5300)
机构
学院(117827)
大学(115810)
研究(42314)
(40973)
经济(39751)
管理(39007)
理学(32467)
中国(32166)
理学院(31968)
管理学(31188)
管理学院(30952)
科学(28625)
(25175)
(22758)
(22734)
(21331)
研究所(20554)
(20426)
中心(19688)
业大(18457)
农业(17770)
(17107)
师范(16877)
(16721)
财经(16320)
(15762)
北京(15672)
(15556)
技术(15072)
(14660)
基金
项目(77008)
科学(58769)
研究(54927)
基金(53527)
(48411)
国家(48004)
科学基金(39540)
社会(32288)
(30945)
社会科(30415)
社会科学(30406)
基金项目(28038)
自然(26752)
(26591)
自然科(26063)
自然科学(26052)
教育(25872)
自然科学基金(25553)
编号(22787)
资助(22113)
成果(19026)
重点(18279)
课题(16853)
(16783)
(16087)
(16050)
(15819)
计划(14925)
科研(14900)
创新(14804)
期刊
(49469)
经济(49469)
研究(34832)
中国(27994)
学报(22513)
(20156)
科学(18865)
(18403)
教育(17453)
大学(15934)
管理(14924)
学学(14871)
农业(13173)
(12027)
金融(12027)
技术(10749)
业经(8274)
财经(7919)
经济研究(7589)
(7544)
图书(7435)
(6888)
(6748)
问题(6339)
资源(6104)
财会(5900)
书馆(5685)
图书馆(5685)
职业(5505)
科技(5491)
共检索到1856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解崇友  牛亚兵  罗德怀  冯兴无  蒲德永  彭作刚  曾波  王志坚  
为了解三峡库区重要支流鱼类多样性情况,于2015年和2016年对三峡库区36条支流各进行了一次调查。长度小于50 km的河流设置4个调查断面,长度为50~100 km的河流设置6个调查断面、长度为100~300 km和超过1 000 km的河流均设置8个调查断面。共统计渔获物685. 5,测量鱼类标本35 507尾,鉴定鱼类121种,分属于9目22科78属,种类组成以鲤形目及鲤科为主,其中中国特有种68种,长江上游特有种26种,外来物种9种。小江渔获物种类、中国特有种和长江上游特有种都最多,其次为綦江。研究表明:该区域鱼类以产粘性卵和底栖为主,食性以肉食性和杂食性为主;按照河流的长度分为4组,长度超过1 000 km的河流与另外3个河流长度组的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有显著性差异(P0. 05),Δ+和Λ+与河流长度无显著性相关性(P>0. 05);库区支流主要经济鱼类是鲤(Cyprinus carpio)、鲫(Carassius auratus)和光泽拟鲿(Pseudobagrus nitidus)。建议严防引进种逃逸,加大对珍稀特有鱼类的基础生物学研究,特别是人工繁殖工作,将对支流鱼类多样性保护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程瑞梅  肖文发  马娟  李建文  
通过对三峡库区灌丛群落的初步调查 ,该地区灌丛现有 15个群落类型 ,常见的球核荚 迷艹 灌丛、白栎灌丛、黄栌灌丛 ,其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相对较高 ,而疏花水柏枝灌丛、秋华柳灌丛物种相对单一 ;灌丛群落多样性在海拔梯度上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 ,这可能与库区强烈的人为干扰活动有关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解崇友  胡佐灿  蔡瑞钰  蒲德永  冯兴无  彭作刚  王志坚  
根据2015年11月、12月和2016年5月、6月、9月三峡库区36条重要支流渔获物调查信息,基于FiSAT II软件对鲤(Cyprinus carpio)、瓦氏拟鲿(Pseudobagrus vachellii)、鲫(Carassius auratus)、蛇鮈(Saurogobio dabryi)、光泽拟鲿(Pseudobagrusnitidus)、?(Hemiculterleucisculus)、银鮈(Squalidusargentatus)和似鳊(Pseudobramasimoni)8种优势鱼类的生长及其资源开发现状进行了评估,旨在了解三峡库区重要支流鱼类资源变动趋势和生长情况,为该区域渔业管理和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 8种鱼类生长指数(b)为2.74~3.11,近似等速生长;生长系数(K)大于0.2,为快速生长型;生长性能指数(φ?)为2.83~5.25;似鳊和鲫的资源开发率小于0.5,其余种类在0.5及以上;鲤、瓦氏拟鲿、蛇鮈、光泽拟鲿、?、银鮈的开捕体长分别控制在289 mm、253 mm、134 mm、102 mm、71 mm及52 mm以上,鱼类资源可得到有效恢复。研究表明,目前三峡库区重要支流鱼类资源开发过度;杂食性和肉食性鱼类生长速度呈加快趋势,而底栖动物食性鱼类呈减小趋势。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圣林  王会娜  孙颖  陈显  李建安  
以湖北省秭归县三峡库区的14个李品种为研究材料,根据优化的ISSR-PCR反应体系,从24条引物中筛选出10条扩增条带特异性好、条带数目适中、条带清晰、重复性好的引物,总共扩增出101条清晰可重复的DNA条带,其中83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带百分率为82.18%,每个引物扩增的条带大小在300~3 000 bp之间,数目在8~12条之间,平均为10.1条。应用软件POPGENE 1.31和NTSYS-pc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得出14个李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遗传距离,并绘制出品种相似性的UPGMA聚类图和主坐标分析的二维、三维散点图,结果表明:遗传一致度的变化范围在0.602 2~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邱光胜  胡圣  叶丹  袁琳  臧小平  
三峡水库蓄水以来,库区支流水体营养状态、藻类生物量及群落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对不同蓄水阶段研究表明:库区支流富营养化程度加重,且时空差异显著,春、夏季富营养化程度严重,秋、冬季节相对较轻.整体上由蓄水前的贫-中营养状态转变为中-富营养状态。由于库区支流营养盐浓度高且蓄水前后相对稳定,对藻类生长不形成限制,因此支流富营养化加重的原因是蓄水后库区支流流速减缓,使得透明度增加,水体透光性增加,藻类生长环境改善,从而使生物量大幅度增加,库区支流藻类水华频繁发生,且优势种类趋向于多样化,硅藻、甲藻、隐藻、蓝藻、绿藻都可成为水华优势种,且整体组成呈现硅藻、甲藻下降,蓝藻、绿藻、隐藻上升的态势,演替趋势总体上...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均卫  刘涛  
随着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及沿江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长江航运发展面临重大机遇。三峡水库的运行为三峡库区众多支流的航运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作为连接重庆、武汉两大区域航运中心的连接段,库区干支航道的能力提升和标准提高显得尤为迫切。系统核查了三峡库区支流自然条件及航道发展现状,分析了三峡蓄水对支流航道条件的影响及蓄水后库区支流航道存在的问题,依据现有标准规范明确的航道尺度确定方法,论证提出了三峡库区15条主要通航支流河口段航道的通航尺度。最后,提出了加强观测分析与模型论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与航道治理力度,以及跟踪观测三峡库区泥沙累积性淤积对航道的影响等建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邱权  陈雯莉  
采用平板稀释分离培养法和BIOLOG-ECO微平板法对三峡库区小江流域消落区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和代谢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可培养微生物数量随沿程变化较为明显,同时受到时间变化影响;5个采样点微生物利用单一碳源的能力随时间的变化逐渐增大;大多数采样点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优势度不随时间变化且采样点之间的丰富度和优势度差异不明显,随时间的变化个别采样点微生物群落的均匀度受到了影响且不同采样点之间差异较明显;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5个采样点土壤微生物在利用碳源方式上有差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建霞  彭刚志  王建柱  
研究三峡大坝蓄水10a后香溪河消落带不同高程区域植被的物种组成、群落多样性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旨在为库区消落带生态修复中的物种选择、植被群落重建提供依据。研究结果发现:(1)香溪河消落带植被以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物种组成比较简单。植物种群空间分布分析表明,优势种种群均属于聚集分布;(2)随着高程的增加,α多样性指数中Patrick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和Pielou均匀度呈增加趋势,而Simpson优势度则与其它三个指数相反呈递减的趋势;而β多样性指数中Cody指数、Wilson-Shmida指数、Jaccard指数和Sorenson指数均呈增加趋势;(3)推荐狗牙根、马唐、...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斌  王志坚  杨洁萍  岳兴建  齐泽民  张耀光  
为了解三峡大坝蓄水后库区干流鱼类食物网结构及营养关系的构成,应用碳(δ13C)、氮(δ15N)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分别于2010年夏季(7月份)和冬季(12月份)对三峡库区巫山至万州段干流鱼类食物网结构及营养关系的季节变化进行了探讨,并与2005年夏季该区域鱼类食物网结构和营养关系组成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本次(2010年)调查颗粒有机物(POM)和固着藻类样品δ13C值分别为-25.62‰~-23.72‰、-19.81‰~-19.47‰,且无显著性季节(夏季和冬季)差异。POM和固着藻类(内源性营养物质)是三峡库区巫山至万州段干流鱼类食物网基础能量的主要来源,但外源性营养物质输入也是其基础...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学瑶  陶敏  朱光平  胡林  陈发军  李斌  
为了解三峡库区蓄水后小江流域鱼类群落现状及其历史变化,于2016年春季(5月)、秋季(9月)和冬季(12月)开展了小江鱼类调查。共调查到鱼类37种,隶属于6目11科;种类组成以鲤形目为主,占总数的64.86%,其中黑尾■Hemiculer tchangi和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为长江上游特有种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Elopichthys bambusa、鲫Carassius auratus、鲤Cyprinus carpio、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和黑尾■构成小江主要经济鱼类。对比历史资料分析显示:两次调查结果相似性指数为0.45(为中等不相似);特有种鱼类退化明显:主要经济鱼类组成发生了改变;土著鱼类物种多样性和资源量均呈明显下降趋势,而适应于静水或缓流水环境的鱼类呈上升趋势。推测水坝建设、过度捕捞及不合理的采砂活动等因素是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结果建议,合理设置水坝(汉丰湖)调水机制,对于保护该水域土著鱼类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珂  李翀  段辛斌  陈大庆  廖文根  汤滔  
为了解三峡库区春季鱼类分布特征,于2007年至2009年每年春季分别采用HTI Model241和SIMRADEY60鱼探仪对三峡库区秭归至重庆江段进行了声学调查,并于2008年和2009年春季对巫山、忠县和长寿江段的渔获物进行了调查。声学调查显示:鱼类在秭归至重庆段分布不均匀,基本表现为从三峡库区的下游到上游密度越来越大,并且春季鱼类喜居于上游长寿至重庆的几处江段。渔获物调查显示:巫山江段优势种为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忠县江段优势种为鲢、南方鲶(Silurus meridionalis Chen)和鲤(Cyprinus carpio Linnaeus...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魏念  张燕  吴凡  沈子伟  茹辉军  倪朝辉  
为了解三峡库区鱼类群落结构现状,于2017~2019年对三峡库区干流和9条重要支流开展鱼类种类组成调查,于2018年对库尾木洞、库中云阳和库首巫山干流江段开展渔业资源调查,同时结合历史资料进行了分析。共采集到鱼类149种,隶属于10目25科92属,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30种,外来物种20种,喜流水鱼类67种,喜静缓流鱼类82种。研究表明:总物种数与水库运行前相比持平,但组成发生了较大变化;土著种和喜流水性鱼类显著减少,外来种增多;小型鱼类在资源量中占据优势,大中型鱼类资源退化;喜流水鱼类仅在库尾渔获物中占据优势,库中和库首江段渔获物以喜静缓流鱼类为主;干流特有种种类数和资源量均显著下降,支流仍分布有较多特有鱼类;外来种在库中和库首渔获物中占据一定比例,其大量繁衍和发展可能给该水域土著种的生存带来负面影响。三峡库区蓄水过程显著影响了鱼类群落结构。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斌  江星  王志坚  金丽  段辛斌  张耀光  
2010年3—12月对小江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7个采样点共采集鱼类标本1701尾,隶属于6目9科47属56种,其中小江汉丰湖坝上水域采集鱼类28种,坝下水域采集鱼类42种。鲤形目和鲇形目分别占种总数的69.5%和12.5%。宽鳍(Zacco platypus)、黑尾(Hemiculer tchangi)、鲇(Silurus asotus)、鲫(Carassius aura-tus)、鲤(Cyprinus carpio)、蒙古鲌(Culter mongolicus mongolicus)、翘嘴鲌(Culter ilishaeformis)、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曾晨岑  李阳兵  夏春华  张冰  
[目的]探讨中国山区乡村农业景观空间耦合关系有利于解析乡村系统中人—地—业发展变化及状态,对于深刻认识山区农业体制的变化及其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选择三峡库区腹地奉节县为研究区,通过建立聚落—坡耕地—果园空间耦合地理机制,以“空间数量比例—空间布局结构—空间功能结构”范式,从全局和局部景观视角剖析山区聚落—坡耕地—果园空间发展模式,以揭示研究区人—地—业多样性。[结果](1)研究区的聚落—坡耕地—果园空间耦合有6种类型:低低低—较分散型、高低高—较分散型、高低高—较集中型、高高低—较分散型、高高低—较集中型和高高高—较集中型,各类型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2)研究区聚落—坡耕地—果园空间发展模式有聚落与坡耕地分散增长型、聚落与果园分散增长型、聚落与坡耕地集中发展型、聚落与果园集中发展型和聚落、坡耕地、果园集中发展型;这些模式其分别对应着研究区的人与地较协调发展、人与业较协调发展、人与地协调发展、人与业协调发展和人、地、业协调发展关系。(3)聚落—坡耕地—果园各空间耦合类型在自然因素中受高程、地形起伏度综合影响最大,在经济社会因素中受距县城中心距离、经济密度综合影响最大。[结论]该文探讨了聚落—坡耕地—果园耦合协同发展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逻辑,可为乡村振兴提供启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亚男  纪道斌  龙良红  刘德富  宋林旭  苏青青  
三峡水库蓄水后,多年来众多支流水华频发引起广泛关注。为研究春季三峡库区不同区域典型支流特征及水华的差异性,选取小江、大宁河、香溪河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春季对三条支流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三条支流回水区长度与宽度有所区别,小江、大宁河、香溪河的蜿蜒度分别为2.151、1.384、1.126;长江干流水体以表层倒灌潜入小江,以中上层倒灌潜入大宁河,由中层倒灌潜入香溪河,越靠近库首,其倒灌影响距离相对越远,分别占研究回水范围的61.9%、69.2%和80.7%;温跃层梯度逐渐减小,水温呈现不同的层化结构,回水区上游水温较下游高;三条支流的光混比变化规律相似,水体中的总氮、总磷含量能够为藻类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条件;春季水华的优势藻种及各优势种的分布区域有所不同,回水区上游更易暴发高强度水华,小江水华优势种主要包括蓝藻、绿藻、甲藻、硅藻;大宁河多发生以绿藻为优势藻种的水华,偶尔伴有甲藻、硅藻和隐藻水华,香溪河春季优势共存的水华类型较多见,多发生硅藻、甲藻水华,有时出现绿藻水华。倒灌异重流是三条支流水华暴发呈现分区的主要原因,水温及水动力条件差异是造成三条典型支流水华优势藻种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