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83)
- 2023(7579)
- 2022(6744)
- 2021(6252)
- 2020(5768)
- 2019(12653)
- 2018(12412)
- 2017(23887)
- 2016(13379)
- 2015(15430)
- 2014(15686)
- 2013(15648)
- 2012(15019)
- 2011(13784)
- 2010(13896)
- 2009(13118)
- 2008(13143)
- 2007(12060)
- 2006(10484)
- 2005(9609)
- 学科
- 济(56863)
- 经济(56796)
- 管理(34627)
- 业(32550)
- 方法(27131)
- 企(25251)
- 企业(25251)
- 数学(24175)
- 数学方法(23901)
- 农(15928)
- 学(15820)
- 地方(14109)
- 财(14048)
- 中国(13886)
- 贸(11323)
- 贸易(11317)
- 易(10915)
- 业经(10632)
- 制(10594)
- 农业(10552)
- 和(9099)
- 环境(8624)
- 理论(8391)
- 银(8050)
- 务(8021)
- 银行(8002)
- 财务(7993)
- 财务管理(7960)
- 融(7842)
- 金融(7838)
- 机构
- 大学(203097)
- 学院(200393)
- 济(78186)
- 研究(76481)
- 经济(76307)
- 管理(70565)
- 理学(60073)
- 理学院(59257)
- 管理学(57976)
- 管理学院(57630)
- 中国(55866)
- 科学(52191)
- 农(47478)
- 京(45084)
- 所(42522)
- 研究所(39098)
- 农业(38167)
- 业大(37299)
- 财(34918)
- 中心(34592)
- 江(32511)
- 北京(28210)
- 财经(27464)
- 院(27296)
- 范(26631)
- 师范(26213)
- 省(26008)
- 州(25499)
- 经(24774)
- 农业大学(24609)
- 基金
- 项目(135048)
- 科学(102552)
- 基金(95742)
- 研究(90551)
- 家(87614)
- 国家(86936)
- 科学基金(70701)
- 社会(54297)
- 省(53461)
- 社会科(51244)
- 社会科学(51223)
- 基金项目(50507)
- 自然(49088)
- 自然科(47719)
- 自然科学(47690)
- 自然科学基金(46806)
- 划(46403)
- 教育(41276)
- 资助(40450)
- 编号(36252)
- 重点(31836)
- 成果(29918)
- 发(29755)
- 部(29008)
- 计划(28491)
- 创(27029)
- 科研(27008)
- 科技(26053)
- 课题(26051)
- 创新(25487)
共检索到3013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静 汪诚信 白呼群 苏崇鳌 鄂启顺 武桂珍 黄玉英
为了解三峡库区人群近7年来主要虫媒和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发病水平和流行趋势,在选出的15个三峡库区人群健康监测点,按照《三峡库区疾病监测方案》,每月收集传染病发病资料及鼠、蚊类等媒介生物监测资料。结合全国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的有关发病资料,分别进行不同年份、不同地区和不同季节发病趋势的比较和影响因素分析。连续7年的监测结果显示,甲类传染病鼠疫未发生,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等以病媒生物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的虫媒和自然疫源性疾病累计报告病例157例,其总体发病呈下降趋势。疟疾、出血热发病水平明显低于全国,而钩体病和乙脑发病水平则高于全国,除疟疾外的其余3种疾病均伴有小的发病高峰出...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疾病监测 发病水平 趋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中 陈艳英
利用三峡库区9个沿江测站气象要素,分析了长江航道的(三峡库区段)江面风、水温、能见度资料。就能见度强度和低能见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变化情况和航道出现典型低能见度的天气形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该航段的风向风速和水温对航行安全没有明显的影响;②能见度成为影响三峡河道航运极其重要的因素;③三峡库区航道低能见度天气存在比较明显的时空分布差异:冬季较夏季易出现影响航道安全的低能见度天气,重庆到忠县段出现低能见度的机率较大,而万州至巫山段较少出现低能见度现象;④长江航道低能见度在年际间除重庆和忠县外总体有减小的趋势,季节分布中在冬季出现最多,其次是秋季、春季,夏季最少;低能见度现象持续时间大部分在2小时...
关键词:
三峡库区 航运 能见度 气象条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彦春 王孟钧 戴若林
三峡工程蓄水后,由于水体的自净能力降低,水环境状况呈逐渐恶化的趋势,库区的水环境安全问题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热点。三峡库区的水环境安全关系到库区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用水安全、南水北调工程的顺利实施、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以及三峡工程的成败,更与整个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在论述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现状的基础上,从宏观管理的角度分析了影响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将三峡库区及其上游作为特殊水域予以保护、改革流域管理体制、实行补偿机制、完善水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及加强应急机制建设等战略建议。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水环境安全 战略对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晨 刘敏
收集CRU、ERA-Interim和JRA-55这3种再分析资料,根据三峡库区33个气象站点1991~2016年的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通过时序分析、相关分析、偏差百分比等多种方法对再分析资料在三峡库区的准确性、适用性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选取再分析资料,以趋势分析、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等方法对三峡水库蓄水前后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时间序列还是空间分布,3种再分析资料对于气温的再现均好于降水,但对各季节的气温都有所低估,冬季与站点观测相差最大; ERA-Interim极大高估了三峡库区的整体降水,同时ERA-Interim和JRA-55对冬季降水有较大低估,偏差百分比在-40%左右;综合来看,CRU再分析资料在三峡库区的可靠性最高。蓄水后三峡库区的整体气温变化均由蓄水前的显著上升趋势转变为略微下降,年降水及春季、夏季降水无明显变化,秋季降水则在蓄水后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冬季降水在蓄水后有明显下降;蓄水后库尾长江以北的重庆、北碚等地升温幅度要高于邻近地区,蓄水前后降水的空间变化则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局地性; EEMD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气温和降水均存在2~3a、5a和7~8a左右的准周期变化,且三峡库区近年的年平均气温变化较为平缓,未来降水可能出现增多趋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天宇 范莉 孙杰 何永坤 董新宁 任永建
利用三峡库区17个气象站1961~2008年各气象要素的资料,系统地分析了库区近48a来的气候变化特征,并探讨了三峡水库的局地气候效应。结果表明:近48a来三峡库区年平均气温为升温趋势,库区增温主要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且有加快趋势。冬季平均气温升温显著。从平均最高/低气温来看,秋季平均最高气温增温显著。年平均、秋季和冬季平均最低气温升温显著。年降水量整体上表现为弱的减少趋势,秋季减少趋势显著。年、冬季和夏季日照时数均显著减少。年、夏季和冬季平均相对湿度增加趋势显著。年和四季的平均风速都呈显著减小趋势。年降水日数、小雨日数和中雨日数均为线性减少趋势,但趋势均不显著;大雨和暴雨日数无明显变化趋...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气候变化 气象要素 气候效应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苏敏
根据职业能力的内涵,结合三峡库区移民职业能力的总体特点,提出了库区移民职业能力的总体目标,以及实现库区移民职业能力目标的主要依据。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移民 职业能力 目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银贵 王静 程烨 刘爱霞 许宁 郝银 饶彩霞
利用1995、2000和2005年的Landsat TM遥感数据解译结果分析了三峡库区的土地利用格局,三峡库区建设用地总量上升,各类建设用地的增长率不一致,库区水面在增加;运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了相关地类的变化速度和分布,各地类的动态度与变化速度存在空间上的差异;采用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特征,景观的多样性在增加,而景观的破碎度有一个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同时景观优势度的变化不大,耕地景观的优势逐渐被多样性景观特征所替代。然后采用典型相关分析的方法,计算典型载荷,找出各典型变量在分析过程中的作用,借此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殿秀 张强 邹旭恺
利用长江三峡库区及其周边地区38个气象站1961~2001年的逐日雷暴资料,统计、分析了三峡库区雷暴日数及其初、终日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41年来,长江三峡库区年平均雷暴日数较多,一般为34~45d,其中库区西北部和中南部为多雷区;年际变化大,最多年比最少年一般偏多27~61d;整个库区年雷暴日数的变化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7d/10a;雷暴出现的季节变化很明显,4~8月为多发时段;雷暴初日库区东部早于西部,终日东西段差别不大;雷暴持续期普遍在195~239d之间,其中西部持续时间短,东部长;大部地区雷暴初日有推后的变化趋势,推迟速率约2~6d/10a;终日有提前的变化...
关键词:
三峡库区 雷暴 趋势 变化特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渠 李瑞 周浩 程炳岩 孙卫国 张天宇
根据三峡库区及其周围30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逐日气温资料,采用常规统计方法分析了50a来三峡库区高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过去50a,三峡库区年均高温日数为24.07d,存在2.3和3.1a尺度的周期振荡,于1979年发生了由多到少的突变;高温日平均最高气温为36.69℃,具有3a尺度的变化周期。8月的高温日数最多且高温日平均最高气温最高。20世纪80年代高温日数与高温日平均最高气温为负距平,在21世纪最初10a,高温日数显著增加,高温日平均高温气温增高。三峡库区高温日数呈峡谷多,山区和丘陵少,库区北部多、南部少的分布特点。三峡库区蓄水后高温趋势变化不显著。
关键词:
三峡库区 高温 变化分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万村
坡度和高程是土地资源固有的二个重要环境因子 ,对土地利用和土地生产力有直接作用。在山区 ,坡度和高程基本上决定了土地利用方向和利用方式 ,从而影响到经济效益和发展潜力。三峡库区面积 6 2 6 4 0km2 ,为丘陵、低中山区 ,山高坡陡。按坡度和高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进行分级 :0~ 7°、7~ 15°、15~ 2 5°、>2 5° ;80 0m以下 ,80 0m以上。在编制的 1:10万土地自然坡度和高程分级图及土地利用图的基础上获取各坡度、高程级及其土地利用类型和数据。 4个坡度级土地面积随坡度的增加而加大 ,随海拔的增高而减小。耕地大部分集中在 80 0m以下 7~ 15°和 15~...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一凡 王卷乐 高孟绪
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分布和传播与地理环境关系密切,探测其与地理环境因子的关系对于掌握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分布及其风险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蜱传自然疫源性疾病为重点,通过文献调研和资料收集分析,综述了蜱传性疾病主要地理分布特征,其与地貌、气候、土壤、植被、土地利用等地理环境因子的影响关系,以及该类疾病风险特征和风险因子探测、风险预测建模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从自然疫源性疾病研究中的数据来源、技术方法和结果表达3个层面,对其未来趋势进行分析和展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光德 李其林 黄昀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脆弱,坡耕地垂直分布明显,耕地利用方式不合理,库区耕地环境质量较差,水土流失严重。库区沿江工厂星落棋布,落后的生产工艺和小规模生产,使大量废水没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库区各大河流。虽然目前长江流域水体的自净作用能将污水稀释,但随着三峡大坝的正式蓄水,部分区域水体污染将不可避免。通过对库区部分区域水体近几年的连续监测,水体总P、非离子氨、CODcr等指标有恶化趋势。库区土壤重金属监测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Cd、As含量明显增加,并且远大于当地土壤背景值。库区农畜产品蔬菜、茶叶、鱼Pb、Cd超标较严重。土壤N、P流失率较高。有效防止库区面源污染的对策一方面是控制工业点源、线源污染造成的面源...
关键词:
三峡库区 面源污染 现状 对策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玉茹 张隽美 任艳华 聂国兴
集约化养殖条件下鱼类营养代谢性疾病频发,如何防治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寻找导致营养代谢性疾病的关键基因,并研究其功能及作用机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高通量测序技术为研究者提供了海量的基因信息,如何有效的挖掘、分析和存储数据并用于疾病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鱼类营养代谢性疾病相关基因数据库的开发和利用仍处于研究的初期。为了合理高效的利用现有的组学数据信息,作者系统的调研了鱼类代谢性疾病相关数据库,明晰了NCBI数据库中265种鱼类的基因组大小和64种鱼类的染色体数目,获取了Ensembl数据库中17个目58种鱼类的基因组数据,收集了KEGG数据库中41种鱼类的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代谢相关基因。本文可为鱼类营养代谢性疾病基因数据库的研发提供数据支撑,并为鱼类营养代谢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奠定坚实的基础。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军 卢小甫 李光跃
本文以三峡大坝建设为案例,研究大型水坝、水库建设与库区发展的互动,探寻大型水坝建设与库区发展的协调互动机制,为我国大型水坝建设与库区发展之间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寻求解决办法。
关键词:
水坝 水库建设 库区发展 互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虹
三峡工程建成后,随水库运行将在库区两岸形成垂直落差30 m的消落区,面积达300多km~2。消落区的形成可能会带来环境污染加重、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加大、植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被破坏、诱发地质灾害、暴发流行性疾病等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各种途径对消落区进行合理分类对于保护和改善库区生态环境有重要的意义。以三峡库区消落区的重庆段为例,结合三峡库区消落区的人文环境、气候、坡度、水深、地貌等区域基本特征,以遥感数据为基础,以GIS技术为手段,分析消落区的基本特点、人类活动对消落区的影响、消落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生态功能定位,更好地保护消落区的生态安全。为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提供了三峡库区消落区生态环境保护、土...
关键词:
三峡重庆库区 消落区 生态功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