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46)
- 2023(5619)
- 2022(5074)
- 2021(4707)
- 2020(4244)
- 2019(10122)
- 2018(10031)
- 2017(19581)
- 2016(10984)
- 2015(12796)
- 2014(13200)
- 2013(13213)
- 2012(12599)
- 2011(11473)
- 2010(11598)
- 2009(10911)
- 2008(11059)
- 2007(10157)
- 2006(8669)
- 2005(7855)
- 学科
- 济(49782)
- 经济(49736)
- 管理(28651)
- 业(27685)
- 方法(24491)
- 数学(22094)
- 数学方法(21874)
- 企(21247)
- 企业(21247)
- 农(13823)
- 地方(13010)
- 财(11735)
- 中国(11597)
- 学(11563)
- 贸(10045)
- 贸易(10040)
- 易(9663)
- 农业(9137)
- 业经(8830)
- 制(8757)
- 和(7504)
- 环境(6981)
- 地方经济(6899)
- 银(6836)
- 银行(6809)
- 务(6785)
- 财务(6754)
- 财务管理(6727)
- 融(6561)
- 金融(6559)
- 机构
- 大学(164903)
- 学院(163910)
- 济(66631)
- 经济(65105)
- 管理(60753)
- 研究(58002)
- 理学(51891)
- 理学院(51232)
- 管理学(50241)
- 管理学院(49929)
- 中国(43444)
- 科学(38224)
- 京(35487)
- 农(33440)
- 所(31106)
- 财(29462)
- 研究所(28518)
- 业大(27580)
- 中心(27152)
- 农业(26643)
- 江(25795)
- 财经(23366)
- 北京(22206)
- 范(21944)
- 师范(21715)
- 经(20984)
- 州(20554)
- 院(20485)
- 经济学(20462)
- 经济学院(18686)
- 基金
- 项目(108234)
- 科学(82928)
- 基金(76780)
- 研究(75885)
- 家(68154)
- 国家(67639)
- 科学基金(55902)
- 社会(46075)
- 社会科(43583)
- 社会科学(43565)
- 省(42638)
- 基金项目(41162)
- 自然(37284)
- 划(36618)
- 自然科(36293)
- 自然科学(36278)
- 自然科学基金(35588)
- 教育(34827)
- 资助(32037)
- 编号(31473)
- 成果(25701)
- 重点(25005)
- 发(23933)
- 部(23738)
- 课题(21729)
- 创(21671)
- 科研(21255)
- 计划(21240)
- 创新(20392)
- 大学(19858)
共检索到2415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中 陈艳英
利用三峡库区9个沿江测站气象要素,分析了长江航道的(三峡库区段)江面风、水温、能见度资料。就能见度强度和低能见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变化情况和航道出现典型低能见度的天气形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该航段的风向风速和水温对航行安全没有明显的影响;②能见度成为影响三峡河道航运极其重要的因素;③三峡库区航道低能见度天气存在比较明显的时空分布差异:冬季较夏季易出现影响航道安全的低能见度天气,重庆到忠县段出现低能见度的机率较大,而万州至巫山段较少出现低能见度现象;④长江航道低能见度在年际间除重庆和忠县外总体有减小的趋势,季节分布中在冬季出现最多,其次是秋季、春季,夏季最少;低能见度现象持续时间大部分在2小时...
关键词:
三峡库区 航运 能见度 气象条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林 陈正洪 代娟 汤阳
为研究长江三峡库区气象因子与地理因子对雾情(能见度)的影响程度,定量描述以厘定影响雾发生的主要气象因子和地理因子,为能见度监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选用2011~2012年长江三峡航道湖北宜昌至重庆宜宾段29个人工观测雾情台站资料和12个能见度观测仪资料,首先采用判别分析法寻找不同月份对雾情等级影响较大的气象因子,进一步采用通径分析法对量化的雾情资料分析地形地貌及气象因子对其的直接、间接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常规气象要素对判断站点中雾和大雾的符合率在50%以上。风速、温度和湿度是影响秋末和冬季雾情等级的最主要气象因子。气象要素中的1 000hPa湿度对能见度值的直接作用最大,通径系数为-0.518 ...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均卫 刘涛
随着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及沿江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长江航运发展面临重大机遇。三峡水库的运行为三峡库区众多支流的航运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作为连接重庆、武汉两大区域航运中心的连接段,库区干支航道的能力提升和标准提高显得尤为迫切。系统核查了三峡库区支流自然条件及航道发展现状,分析了三峡蓄水对支流航道条件的影响及蓄水后库区支流航道存在的问题,依据现有标准规范明确的航道尺度确定方法,论证提出了三峡库区15条主要通航支流河口段航道的通航尺度。最后,提出了加强观测分析与模型论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与航道治理力度,以及跟踪观测三峡库区泥沙累积性淤积对航道的影响等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彦春 王孟钧 戴若林
三峡工程蓄水后,由于水体的自净能力降低,水环境状况呈逐渐恶化的趋势,库区的水环境安全问题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热点。三峡库区的水环境安全关系到库区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用水安全、南水北调工程的顺利实施、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以及三峡工程的成败,更与整个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在论述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现状的基础上,从宏观管理的角度分析了影响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将三峡库区及其上游作为特殊水域予以保护、改革流域管理体制、实行补偿机制、完善水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及加强应急机制建设等战略建议。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水环境安全 战略对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苏敏
根据职业能力的内涵,结合三峡库区移民职业能力的总体特点,提出了库区移民职业能力的总体目标,以及实现库区移民职业能力目标的主要依据。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移民 职业能力 目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天宇 范莉 孙杰 何永坤 董新宁 任永建
利用三峡库区17个气象站1961~2008年各气象要素的资料,系统地分析了库区近48a来的气候变化特征,并探讨了三峡水库的局地气候效应。结果表明:近48a来三峡库区年平均气温为升温趋势,库区增温主要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且有加快趋势。冬季平均气温升温显著。从平均最高/低气温来看,秋季平均最高气温增温显著。年平均、秋季和冬季平均最低气温升温显著。年降水量整体上表现为弱的减少趋势,秋季减少趋势显著。年、冬季和夏季日照时数均显著减少。年、夏季和冬季平均相对湿度增加趋势显著。年和四季的平均风速都呈显著减小趋势。年降水日数、小雨日数和中雨日数均为线性减少趋势,但趋势均不显著;大雨和暴雨日数无明显变化趋...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气候变化 气象要素 气候效应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晨 刘敏
收集CRU、ERA-Interim和JRA-55这3种再分析资料,根据三峡库区33个气象站点1991~2016年的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通过时序分析、相关分析、偏差百分比等多种方法对再分析资料在三峡库区的准确性、适用性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选取再分析资料,以趋势分析、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等方法对三峡水库蓄水前后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时间序列还是空间分布,3种再分析资料对于气温的再现均好于降水,但对各季节的气温都有所低估,冬季与站点观测相差最大; ERA-Interim极大高估了三峡库区的整体降水,同时ERA-Interim和JRA-55对冬季降水有较大低估,偏差百分比在-40%左右;综合来看,CRU再分析资料在三峡库区的可靠性最高。蓄水后三峡库区的整体气温变化均由蓄水前的显著上升趋势转变为略微下降,年降水及春季、夏季降水无明显变化,秋季降水则在蓄水后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冬季降水在蓄水后有明显下降;蓄水后库尾长江以北的重庆、北碚等地升温幅度要高于邻近地区,蓄水前后降水的空间变化则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局地性; EEMD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气温和降水均存在2~3a、5a和7~8a左右的准周期变化,且三峡库区近年的年平均气温变化较为平缓,未来降水可能出现增多趋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银贵 王静 程烨 刘爱霞 许宁 郝银 饶彩霞
利用1995、2000和2005年的Landsat TM遥感数据解译结果分析了三峡库区的土地利用格局,三峡库区建设用地总量上升,各类建设用地的增长率不一致,库区水面在增加;运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了相关地类的变化速度和分布,各地类的动态度与变化速度存在空间上的差异;采用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特征,景观的多样性在增加,而景观的破碎度有一个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同时景观优势度的变化不大,耕地景观的优势逐渐被多样性景观特征所替代。然后采用典型相关分析的方法,计算典型载荷,找出各典型变量在分析过程中的作用,借此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殿秀 张强 邹旭恺
利用长江三峡库区及其周边地区38个气象站1961~2001年的逐日雷暴资料,统计、分析了三峡库区雷暴日数及其初、终日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41年来,长江三峡库区年平均雷暴日数较多,一般为34~45d,其中库区西北部和中南部为多雷区;年际变化大,最多年比最少年一般偏多27~61d;整个库区年雷暴日数的变化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7d/10a;雷暴出现的季节变化很明显,4~8月为多发时段;雷暴初日库区东部早于西部,终日东西段差别不大;雷暴持续期普遍在195~239d之间,其中西部持续时间短,东部长;大部地区雷暴初日有推后的变化趋势,推迟速率约2~6d/10a;终日有提前的变化...
关键词:
三峡库区 雷暴 趋势 变化特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渠 李瑞 周浩 程炳岩 孙卫国 张天宇
根据三峡库区及其周围30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逐日气温资料,采用常规统计方法分析了50a来三峡库区高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过去50a,三峡库区年均高温日数为24.07d,存在2.3和3.1a尺度的周期振荡,于1979年发生了由多到少的突变;高温日平均最高气温为36.69℃,具有3a尺度的变化周期。8月的高温日数最多且高温日平均最高气温最高。20世纪80年代高温日数与高温日平均最高气温为负距平,在21世纪最初10a,高温日数显著增加,高温日平均高温气温增高。三峡库区高温日数呈峡谷多,山区和丘陵少,库区北部多、南部少的分布特点。三峡库区蓄水后高温趋势变化不显著。
关键词:
三峡库区 高温 变化分析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军 卢小甫 李光跃
本文以三峡大坝建设为案例,研究大型水坝、水库建设与库区发展的互动,探寻大型水坝建设与库区发展的协调互动机制,为我国大型水坝建设与库区发展之间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寻求解决办法。
关键词:
水坝 水库建设 库区发展 互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虹
三峡工程建成后,随水库运行将在库区两岸形成垂直落差30 m的消落区,面积达300多km~2。消落区的形成可能会带来环境污染加重、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加大、植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被破坏、诱发地质灾害、暴发流行性疾病等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各种途径对消落区进行合理分类对于保护和改善库区生态环境有重要的意义。以三峡库区消落区的重庆段为例,结合三峡库区消落区的人文环境、气候、坡度、水深、地貌等区域基本特征,以遥感数据为基础,以GIS技术为手段,分析消落区的基本特点、人类活动对消落区的影响、消落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生态功能定位,更好地保护消落区的生态安全。为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提供了三峡库区消落区生态环境保护、土...
关键词:
三峡重庆库区 消落区 生态功能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钟红平 王宏志 邢慧敏 龙文杰 严青青
三峡工程历经规划论证、大坝施工、大江截流、下闸蓄水、正式建成和全面运营等6个阶段.以1990年~2015年6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在ArcGIS平台下提取土地利用双向变化信息,并构建了土地利用程度综合变化指数(Land Use Degree Change, LUDC),对三峡库区湖北段土地利用的阶段性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规划论证阶段三峡库区湖北段土地利用(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结构是10∶82∶6∶1∶1,正式运营阶段土地利用结构是9∶81∶6∶2∶2,土地覆盖以植被型为主; 2)三峡工程不同阶段库区土地利用变化面积、速度/速率及方向差异性显著.蓄水前主要是林地和耕地的相互转换,蓄水后除水面扩展外,宜昌市区建设用地持续大面积增加; 3)创建覆盖研究区的1 km×1 km空间网格,以此为单元计算LUDC,土地利用程度综合变化主要发生在500 m以下的河谷地区,且变化与其所处工程建设阶段、国家政策和区域发展规划非常契合,反映了区域生态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响应.在研究区各阶段,影响因素主次有所差异,工程建设和经济发展是土地开发的主要驱动力,建设用地和水域通过占有林地和耕地迅速增加;在移民安置、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保护政策影响下,生态环境日益得到改善.研究结果为库区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也为了解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参考.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程瑞梅 肖文发 李新新 李建文
对三峡库区柏木林的实地调查和分析表明,三峡库区柏木林可分为11个群落类型,群落成层现象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在群落梯度上的分布规律均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在海拔梯度上的分布无规律性,这可能与库区内强烈的人为干扰活动有关。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柏木林 群落类型 多样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儒述
三峡工程规模宏大,举世瞩目,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是开发治理长江的骨干工程。三峡库区位于长江上游河段的下段,受回水影响的水库淹没区和移民安置涉及的20个县市称库区,总面积约5.5万km2。三峡库区已发现853处大型文物古迹,水库蓄水后大部分文物古迹将不受影响,但少部分将全部或部分受淹。中国政府一贯重视文物保护工作,三峡工程开工后,已拨出专门经费,组织人力物力,进一步加强文物古迹调查、考古勘探,加速古文化遗址的发掘抢救,切实保护三峡库区文物。
关键词:
三峡工程 库区 文物 保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