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38)
- 2023(5071)
- 2022(4276)
- 2021(3942)
- 2020(3038)
- 2019(7002)
- 2018(6909)
- 2017(12311)
- 2016(7040)
- 2015(8039)
- 2014(8326)
- 2013(7973)
- 2012(7542)
- 2011(6984)
- 2010(7104)
- 2009(6310)
- 2008(6288)
- 2007(5679)
- 2006(5203)
- 2005(4841)
- 学科
- 济(25437)
- 经济(25411)
- 管理(19483)
- 业(15532)
- 企(11928)
- 企业(11928)
- 地方(9372)
- 学(9286)
- 农(8804)
- 环境(7711)
- 方法(7139)
- 中国(6969)
- 土地(6821)
- 资源(6417)
- 农业(6031)
- 财(5998)
- 业经(5990)
- 制(5626)
- 数学(5571)
- 数学方法(5423)
- 理论(5026)
- 发(4962)
- 和(4803)
- 划(4625)
- 地方经济(4609)
- 贸(4597)
- 贸易(4589)
- 易(4350)
- 教学(4042)
- 银(4025)
- 机构
- 学院(99861)
- 大学(96759)
- 研究(37005)
- 管理(32865)
- 济(32113)
- 经济(30987)
- 中国(28668)
- 理学(26671)
- 科学(26384)
- 理学院(26229)
- 管理学(25543)
- 管理学院(25371)
- 农(22670)
- 京(22420)
- 所(20362)
- 江(18422)
- 研究所(18408)
- 业大(18229)
- 农业(17841)
- 中心(17238)
- 财(15600)
- 范(15472)
- 师范(15299)
- 省(15177)
- 州(14987)
- 北京(14098)
- 院(13926)
- 技术(13388)
- 科学院(12199)
- 师范大学(12131)
- 基金
- 项目(64689)
- 科学(48601)
- 研究(46064)
- 基金(43422)
- 家(40008)
- 国家(39672)
- 科学基金(32161)
- 省(27033)
- 社会(25969)
- 社会科(24389)
- 社会科学(24381)
- 基金项目(23153)
- 划(23111)
- 自然(22115)
- 自然科(21415)
- 自然科学(21407)
- 自然科学基金(20954)
- 教育(20670)
- 编号(19977)
- 资助(17003)
- 成果(15918)
- 重点(15452)
- 发(15096)
- 课题(14808)
- 计划(13266)
- 创(13043)
- 部(12537)
- 科技(12485)
- 创新(12295)
- 科研(12186)
共检索到1630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丽 丁树文 张光远 彭业轩
三峡库区紫色土坡耕地分布广,水土流失严重。对5个小区降雨连续2a的观测和泥沙养分分析,证明免耕植橙、石坎梯地、纵横向沟等是保持水土较好的耕作利用方式。在此基础上,增加植被覆盖度、加强夏作的表土保护,能显著地控制紫色土坡耕地的水土流失。
关键词:
耕作 坡地 水土流失 三峡库区 紫色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纪根 牛俊 陈兰
坡地磷素迁移过程与调控机理研究是目前三峡库区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对于保护库区耕地以及水库水质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系统总结了三峡库区紫色土坡地磷素迁移的途径、形态最新进展,介绍了降雨特征、土地利用方式、坡面管理措施等因素对磷素迁移的影响;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以期为三峡库区紫色土坡地磷素流失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紫色土 磷素 迁移 进展 因素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丁树文 蔡崇法 黄丽 董舟 蔡强国 张光远
秭归盆地是侏罗纪紫红色砂页岩组成的红色盆地 ,为一开阔的向斜构造 ,断裂构造为北北东向。通过大量野外调查和室内对各时代地层岩土性质分析与研究 ,结果表明 :侏罗纪地层具有粗—细—粗的沉积旋迥 ,其发育的土壤颗粒亦呈现粗—细—粗的变化趋势 ;紫色岩含钾较高、低磷、缺氮 ,由其发育的土壤也具有这一性质 ;盆地内部滑坡与岩性和地质构造密切相关 ,松散堆积体滑坡比重较大 ;与断层有关的滑坡 ,呈北北东向展布 ;与向斜有关的滑坡 ,东坡的滑坡发生向斜的西翼 ,西坡的滑坡发生向斜的东翼 ,与构造有关的滑坡规模较大
关键词:
紫色土 紫色岩 岩性 构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姜达炳 樊丹 甘小泽 张光远
阐述了三峡库区耕地构成和开展针对性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的严重危害。试图通过种植不同的生物篱笆,探求治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选择了7种不同的生物篱笆,设立小区试验研究生物埂对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机理,分析其水土流失构成机理与成因,提出了三峡库区减少水土流失,防止农业面源污染的对策与措施。通过试验得出以下结论:应用生物埂技术可以保持水土,主要是减少土壤中养分的主要载体<0.02mm大小的泥砂颗粒的流失,从而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增大库区环境容量。实施生物埂技术可以创建缓坡梯田,金荞麦、百喜草等是适合库区实际的生物埂植物。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水土流失 生物埂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闫建梅 何丙辉 田太强
【目的】研究重庆紫色土坡耕地"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在不同施肥制度和耕作模式下由降雨而引发的水土流失特征及氮素流失规律,可为该区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4种施肥制度(顺坡耕作对照、顺坡耕作农家肥和化肥配合施用、顺坡耕作单施化肥、顺坡耕作单施化肥增量)和2种耕作模式(顺坡耕作单施化肥、横坡垄作单施化肥),采用野外径流小区长期(2008—2012年)定位监测,研究施肥与耕作对坡面土壤侵蚀及氮素流失的影响。【结果】不同施肥制度和不同耕作模式间产流量、产沙量、氮素流失量差异均显著,不施肥处理产流量、产沙量及氮素流失量均最大,施肥、横坡垄作均能有效降低坡面产流产沙及氮素流失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海涛 林超文 朱波 罗付香 朱永群 张建华
为明确不同耕作和覆盖方式两个因素对紫色土坡耕地玉米农田N_2O排放的影响,分别对不同耕作方式和覆盖方式下玉米产量、玉米生育期的径流和氮素损失量和施肥后的N_2O排放速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横坡垄作并覆盖秸秆的处理地表径流为14.4 mm,在所有处理中最小。平作+覆盖处理的壤中流损失氮量最低,仅为16.0 kg·hm~(-2),顺坡+覆盖处理的壤中流氮素流失最大,为33.1 kg·hm~(-2)。顺坡+覆盖处理对应的N_2O排放量最高,为0.8 kg·hm~(-2),平作和平作+覆盖处理对应的N_2O排放量相对较低,分别为0.53和0.56 kg·hm~(-2)。耕作方式和覆盖方式都对N_2O...
关键词:
耕作方式 秸秆覆盖 N2O 水土流失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廖晓勇 罗承德 陈治谏 王海明
坡地果园水土流失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性发展构成双重压力。以皇竹草篱为纽带间植于坡地果园营建复合生态模式,对草篱拦蓄泥沙,径流的效应进行了长期观测。结果表明:草篱间植的应用能有效减少坡地果园的水土流失,尤以侵蚀量减少更为显著,与传统果园经营模式相比,径流量减少了58.71%~65.74%,侵蚀量减少了70.70%~77.92%。同时,草篱间植的应用对减少养分的流失总量效果也相当显著,对减少库区面源污染,保持和提高坡地果园的土地生产力具有重要作用,为三峡库区坡地果园的利用与保护提供了技术与模式支撑。
关键词:
三峡库区 草篱 水土保持 坡地果园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专溪 朱波 汪涛 唐家良 王冬 辛伟
通过人工降雨模拟试验,研究紫色土坡地泥沙全氮、全磷与泥沙三者流失的耦合特征及其受降雨和地形的影响。结果表明,泥沙全氮流失量随坡度及雨强的增加而减小,而全磷的流失量受雨强及坡度的影响均较小;相关性分析表明泥沙流失量愈大,全氮流失量愈小,而全磷愈大。全氮与泥沙流失随降雨时间而呈峰值特征,而全磷随时间变化较小。泥沙养分流失量的累积过程与泥沙累积过程一致,随泥沙累积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全氮流失累积量明显低于全磷流失累积量;坡地泥沙流失养分的富集比具差异性,即泥沙流失量愈大,氮富集比越低,磷富集比越高。分析坡地泥沙流失养分的富集比,可知全磷与泥沙的耦合稳定性较全氮高,更易呈现影响下游水质的滞后效应。
关键词:
土壤侵蚀 氮 磷 养分富集 紫色土坡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何晓玲 郑子成 李廷轩
【目的】研究川中丘陵区紫色土零散坡耕地在玉米成熟期由降雨引发的水土流失及磷素流失特征,为该区坡耕地养分流失预测评价、防治以及协调区域土地管理,改善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人工模拟降雨和微小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在玉米成熟期,对平作、顺坡垄作及横坡垄作3种耕作方式的地块进行人工降雨,降雨强度为1.7 mm.min-1,历时40 min。研究人工降雨对地表侵蚀、壤中流量及其磷素流失的影响。【结果】顺坡垄作地表侵蚀量及磷素流失量均最大,其壤中流及磷素流失最小;横坡垄作地表侵蚀量及磷素流失量最小,而壤中流损失较大。不同耕作方式下壤中流总量虽然较地表径流少,但是其磷素含量却很高,总磷浓度均达到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林超文 陈一兵 黄晶晶 涂仕华 庞良玉
【目的】揭示紫色土地区坡耕地常用农耕措施在不同雨强条件下对土壤养分流失途径及流失量的影响规律,为紫色土坡耕地培肥及养分流失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两因素、三水平、三重复随机区组试验,利用人工降雨装置模拟3种不同强度的降雨,采用模拟径流小区观测地表径流量、壤中流量、泥沙侵蚀量及取样分析养分流失量。【结果】在耕作方式相同时,雨强越大,地表径流量越大,地下径流量减少,总径流量增加,不利于土壤保蓄雨水和含水量的提高。在相同雨强条件下,平作的地表径流量最大,土壤侵蚀也最剧烈。横坡垄作在中小雨强条件下控制地表径流和侵蚀的效果非常明显,但在大雨强条件下,控制径流和泥沙的效果减弱;横坡垄作有增加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曾立雄 肖文发 黄志霖 雷静品 王鹏程 谭本旺
三峡库区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与水土流失的关系已成为水土流失治理研究的关注重点之一,退耕还林工程的水土保持效益对于库区生态环境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库区典型退耕还林模式的水土流失的监测,分析其不同降雨条件下水土流失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标明:(1)退耕还林后库区的水土流失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退耕还林后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年地表径流量下降了70%~95%,泥沙流失量则比农田降低了97%以上,其中乔木林和竹林对水土保持的效果最为理想;(2)退耕还林后各土地利用类型年地表径流量与降雨量呈较好的指数关系,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除农田和板栗林外,各土地利用类型年地表径流...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兰陵溪小流域 降雨 水土流失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宋鸽 史东梅 曾小英 蒋光毅 江娜 叶青
【目的】紫色土坡耕地具有高生产力和强侵蚀性的特点,是长江上游重要的耕地资源,分析坡耕地障碍耕层类型及其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对坡耕地合理耕层构建参数确定、耕层质量调控和坡耕地持续利用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文基于不同地力等级紫色土坡耕地耕层样本,定量化分析坡耕地耕层质量障碍特征。【方法】采用障碍度模型及聚类分析研究不同地力等级紫色土坡耕地障碍耕层类型及耕层质量变化特征。【结果】(1)不同地力紫色土坡耕地土壤物理属性差异显著,随地力等级降低,地块田面坡度显著变大、有效土层厚度显著变小,当田面坡度由5.1°变为21.7°,农作物产量可下降45%,五级坡耕地心土层缺失现象严重;而土壤肥力属性未表现明显差异,一至四级坡耕地同一地力等级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阳离子交换量总体表现为耕作层>心土层>底土层,五级坡耕地耕作层与底土层之间各指标差异不显著。(2)一、二级坡耕地各土层土壤质量指数均在0.434-0.528之间,同一地力等级各土层土壤质量指数表现为耕作层>心土层>底土层;土壤物理属性对低产坡耕地土壤质量影响更为显著,五级坡耕地田面坡度指标障碍度为一级坡耕地的80.73倍。(3)紫色土坡耕地障碍耕层可分为3类,即Ⅲ土壤养分限制型、Ⅳ有效土层厚度限制型、Ⅴ田面坡度限制型,土壤物理属性为主要障碍特征时,耕层构型疏松,心土层缺失现象严重,农作物产量较土壤养分限制型坡耕地低25%。【结论】紫色土坡耕地耕层质量偏低,障碍耕层包含土壤养分限制型、有效土层厚度限制型、田面坡度限制型3种类型,土壤物理属性为主要限制因素,田面坡度偏大,有效土层厚度浅薄化严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姜世伟 何太蓉 汪涛 唐家良 朱波
三峡库区消落带坡地的自发农用较为常见,消落带的这种利用方式可能加剧养分流失并对库区水环境造成影响。通过对库区2011~2013年3个落干期消落带农用坡地的地表径流、壤中流中氮素形态与浓度进行定位监测,研究消落带农用坡地氮素流失特征及其环境效应。结果表明:常规施肥下,消落带农用坡地侵蚀模数为1 443 kg/(hm~2·a),落干期内坡地平均径流量为230 mm,径流系数为0.58,其中壤中流流量占总径流量的77%。历次降雨产流事件中常规施肥处理时,地表径流、壤中流中TN平均浓度分别是4.85±0.85、20.73±2.05 mg/L,落干期地表径流(泥沙)和壤中流的TN流失量分别为6.63±1.19、35.22±3.38 kg/hm~2,分别占当季施肥量的2.2%、11.7%。可见,随壤中流流失是三峡库区消落带农用坡地氮素流失的主要途径。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减量施肥处理使地表径流(泥沙)、壤中流TN流失通量分别显著降低了25%、48%,表明减少氮肥用量可以显著降低消落带农用带来的环境风险,建议消落带农用地氮肥进行减量施肥,使其既不影响作物产量,也显著降低氮流失。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莲 刘红兵 汪涛 朱波 姜世伟
消落带是三峡库区重要的生态交错带,但自发农用和无序开发可能会造成更多的氮磷流失,进而加剧三峡库区水体富营养化。通过对库区连续3 a的定位监测(2011~2013年),研究了三峡库区消落带农用坡地的磷素流失特征。结果表明:次降雨事件中常规施肥处理的地表径流、壤中流总磷平均浓度分别为0. 848±0. 153、0. 140±0. 006 mg/L,其中地表径流中磷的形态以颗粒态为主,壤中流以溶解态的生物可利用磷为主。常规施肥下,地表径流、壤中流磷素年均流失通量分别为0. 236±0. 004、0. 100±0. 003 kg·hm~(-2),地表径流、壤中流磷素流失通量分别占总流失通量的70. 2%、29. 8%,地表径流是坡地磷素流失的主要途径,但壤中流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减量施肥处理地表径流、壤中流磷素流失量分别降低了45. 3%、40. 0%。建议采取减量施肥的方式,以降低营养盐负荷,保护水环境。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消落带 坡地 磷素 径流流失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雨霖 赵汉章 陈明珊 祁月清
三峡库区现有坡地植被是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演替而来的天然次生林和荒地草坡及人工林植被。森林覆盖率从20世纪40年代的45.5%降至1985年的21.7%,而且面积分布不均匀呈“岛状”和“斑块状”。坡地植被的退化导致了土壤瘠薄。土壤石砾含量6%~30%;土层较薄40~60cm;土壤母质松软再加之人们不合理利用土地,使水土流失加剧。为了控制库区坡地植被─土壤环境变化,防止进一步土壤侵蚀,1992年采用生物活篱笆复合农林经营技术。生物活篱笆是采用速生、萌生力强、能固N的植物材料沿等高线种植,使较陡坡地保持水土达到合理利用土地的目的。试验选择刺槐、黄荆、马桑、新银合欢、紫穗槐、龙须草、香根草等乔灌草。种...
关键词:
三峡库区,生物活篱笆,复合农林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