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05)
- 2023(11899)
- 2022(10595)
- 2021(10002)
- 2020(8273)
- 2019(18933)
- 2018(18744)
- 2017(35735)
- 2016(19579)
- 2015(22113)
- 2014(22045)
- 2013(21540)
- 2012(19819)
- 2011(17660)
- 2010(17529)
- 2009(15737)
- 2008(15077)
- 2007(12883)
- 2006(11265)
- 2005(9765)
- 学科
- 济(78078)
- 经济(77988)
- 管理(52610)
- 业(49768)
- 企(41168)
- 企业(41168)
- 方法(34501)
- 数学(29925)
- 数学方法(29570)
- 地方(21367)
- 农(20363)
- 学(19629)
- 中国(19622)
- 财(16888)
- 业经(16620)
- 农业(13863)
- 贸(13214)
- 贸易(13204)
- 和(12970)
- 环境(12845)
- 易(12712)
- 理论(12266)
- 制(12212)
- 地方经济(11917)
- 技术(11532)
- 划(10635)
- 融(10369)
- 金融(10367)
- 教育(10310)
- 银(10230)
- 机构
- 大学(272951)
- 学院(270809)
- 管理(108041)
- 济(101793)
- 经济(99396)
- 研究(94317)
- 理学(94066)
- 理学院(92919)
- 管理学(91223)
- 管理学院(90748)
- 中国(67346)
- 科学(62692)
- 京(58876)
- 所(48120)
- 农(46670)
- 研究所(44603)
- 财(43996)
- 业大(43686)
- 中心(42093)
- 江(38732)
- 范(37663)
- 师范(37327)
- 北京(37077)
- 农业(36612)
- 财经(35882)
- 院(34806)
- 经(32654)
- 州(31908)
- 师范大学(30558)
- 经济学(29251)
- 基金
- 项目(196657)
- 科学(153760)
- 基金(141802)
- 研究(140995)
- 家(126153)
- 国家(124860)
- 科学基金(105702)
- 社会(86690)
- 社会科(81979)
- 社会科学(81954)
- 省(77016)
- 基金项目(76463)
- 自然(70862)
- 自然科(69114)
- 自然科学(69097)
- 自然科学基金(67795)
- 划(66047)
- 教育(63467)
- 编号(57485)
- 资助(57464)
- 成果(45879)
- 重点(44727)
- 发(42658)
- 部(42072)
- 创(40638)
- 课题(39552)
- 创新(37947)
- 科研(37911)
- 计划(36847)
- 大学(35745)
共检索到3865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从林 张平仓
通过对王家桥小流域土壤、降雨、植被和地形等因子的分析 ,探讨了土壤抗侵蚀性能 ,分析了坡面侵蚀与各影响因子间的关系 ,建立了基于降雨基础上的全流域输沙幂函数回归方程。结果表明 ,本地区土壤因具有较强的渗透性、抗冲、抗蚀和抗剪切破坏的能力 ,而使其保持较小的可侵蚀性 ;坡面侵蚀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雨强和径流量(或降雨量 )的大小 ;流域内土壤侵蚀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暴雨作用下的重力侵蚀 ,在影响土壤侵蚀的诸多因子中降雨是关键性的 ,它的强度和年分布对年侵蚀模数的大小具有决定性作用。同时 ,通过分析各种雨强 (平均雨强、最大雨强、最大 15分钟雨强、最大 30分钟雨强、最大 6 0分钟雨强 )对土壤侵蚀...
关键词:
土壤侵蚀 输沙量 回归分析 水土保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岩洁 李阳兵 冯永丽
研究以草堂溪小流域1990年、2000年、2004年和2007年四期TM和CBERS影像为数据源,利用ArcGIS9.3软件,通过图层叠加、统计分析等,提取草堂溪小流域不同类型土壤侵蚀与高程、坡度、土地利用等相应数据,计算出土壤侵蚀综合指数。结果表明:五种侵蚀类型在研究期内相互转化,轻度侵蚀面积增加最多,达2.61km2,集中分布在草堂溪北部、西北部和东南部;研究区土壤侵蚀强度1990年-2000年明显增加,2000年-2007年逐渐下降,但高于1990年。土壤侵蚀变化的影响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高程和坡度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并不是单一的正相关,在高程0~500m,坡度0~25°范围内土壤侵蚀...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婷 邵景安
降雨侵蚀力变化是一复杂过程,其变化存在一定的随机波动性,土壤侵蚀是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脆弱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查明库区土壤侵蚀强度的演化过程及未来趋势是库区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急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论文基于三峡库区1990年侵蚀降雨特征,利用BP神经网络对2010年75个站点降雨侵蚀力进行模拟、验证,预测2030年75个站点降雨侵蚀力。选取2030年预测结果中位于库区周围的27个站点,结合2030年库区自然增长、生态保护情景下土地利用模拟数据,使用RUSLE计算2030年土壤侵蚀强度。结果表明:1)2010年库区降雨侵蚀力模拟相对误差为15%,测试样本数据相对误差为14.67%,预测相对误差为19.65%,NE系数为0.85,说明BP神经网络对库区降雨侵蚀力具有良好模拟效果;2)2010年库区土壤侵蚀强度的Kappa指数为0.75,计算结果能满足模拟与预测需求;3)在土地利用不变情况下,2030年库区轻度、中度侵蚀面积均有所增加,微度及强烈以上侵蚀面积均呈减少趋势,且侵蚀强度转变中的58%来源于相邻侵蚀强度,跨侵蚀等级区的较少;4)在降雨侵蚀力不变情况下,自然增长、生态保护情景下未来土地利用变化所导致的土壤侵蚀均呈下降趋势,后者下降的趋势更为明显;5)在降雨侵蚀力及土地利用均变化的情况下,自然增长、生态保护情景下土壤侵蚀均呈下降趋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云琦 王玉杰 刘楠
以三峡工程库区典型植被类型(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楠竹林、灌木林、农地对照)为研究对象,从抗蚀性、抗冲性和抗剪性3个角度进行林地土壤抗侵蚀性能研究,并采用判断矩阵获得指标权重,用综合评分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土壤团聚度为三峡库区林地土壤最佳抗蚀指标;土壤团聚度平均值表现为灌木林(37.2%)和农地(42.4%)最优,楠竹林(10.6%)最差,针阔混交林(26.2%)优于常绿阔叶林(19.4%)。在最易被径流冲刷的土壤A层,抗冲刷系数为:常绿阔叶林(6.933L·min/g)>灌木林(4.205L·min/g)>针阔混交林(3.783L·min/g)>农地(3.046L·min/g)>楠竹林(...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林地土壤 抗侵蚀性 评价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付友行 廖晓勇
【目的】本文以三峡库区陈家沟小流域为研究区,探讨了小流域内侵蚀性降雨的雨情、分配及时空变化等特征。【方法】采用K-Mean Clustering聚类方法以及多种降雨特征指标。【结果】①陈家沟小流域在第Ⅲ类雨情下侵蚀性降雨次数少,但其平均降雨侵蚀力最大,引起强烈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大;第Ⅱ类雨情下平均降雨侵蚀力最低,但其侵蚀性降雨次数最多,且集中在汛期,容易出现短时间内连续降雨的情形,其引起严重水土流失的潜在能力也不容忽视;第Ⅰ类雨情下侵蚀性降雨总侵蚀力值高于其它两类雨情。②陈家沟小流域内侵蚀性降雨量在年内呈明显的双峰型分布,5-9月是降雨集中期,侵蚀性雨量和降雨次数分别占全年总量的82%和75%以上。③陈家沟小流域内不同支沟侵蚀性降雨雨量、平均最大I30、平均降雨侵蚀力值具有如下趋势:戴家沟>黑沟岭>杨家沟>乔家1号。【结论】陈家沟小流域侵蚀性降雨主要有3类雨情。陈家沟小流域内不同支沟的侵蚀性降雨雨量、降雨强度以及降雨历时的空间变异程度较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吕明权 吴胜军 温兆飞 陈吉龙 姜毅 甘捷
传统土壤侵蚀模型模拟次降雨产沙时难以确定泥沙输移系数,分布式的侵蚀产沙模型对数据量需求量大。选择三峡库区宋家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2013年的降雨、植被盖度、地形、土壤等数据,利用SCS-CN和MUSLE模型耦合模拟流域的场降雨的产沙量。结果表明:该模型的模拟值的精确度在可接受范围内,整个流域2013年的泥沙流失量是3 923t,全年中5场较大的降雨贡献了泥沙流失量的80%以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泥沙输出量差异很大,耕地(面积44.63%)贡献了81.54%的泥沙,有林地(面积47.61%)贡献了17.63%的泥沙;坡度在0~8度的区域贡献的产沙量仅为1.75%,大于25度的区域占流域面积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云开 杨培岭 田英杰 任树梅 赵焕勋
土壤侵蚀产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物理过程,其物理机理十分复杂,往往难以用数学方式来描述.该文针对区域土壤侵蚀机理不甚清晰、基础资料收集困难等问题,探索性地在小流域土壤侵蚀预报中引入支持向量机理论与方法,并以皇甫川强烈侵蚀区小流域为例构建小流域土壤侵蚀模数预报的支持向量机预报模型.研究表明,该方法的模拟和预测精度都明显高于最小二乘法;支持向量机预报模型依据多年的反映区域侵蚀产沙演进规律的侵蚀产沙监测资料,建立小流域土壤侵蚀模数的支持向量机预报模型,是对流域侵蚀产沙复杂运行机制的综合体现.
关键词:
土壤侵蚀 支持向量机 小流域 预报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明勇 谭淑端 张全发
通过气象数据分析、实地调查、野外采样及室内分析、DEM计算、遥感解译等,建立了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区典型小流域地理数据库,确定了计算USLE因子指标的方法。在ArcGIS支持下,模拟了小流域土壤侵蚀强度的空间分布。将模拟结果分为微度、低度、中度、强度、剧烈侵蚀5级,建立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类型及坡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年均土壤侵蚀量24.14t/hm2,远超该地区容许土壤流失量5t/(hm2·a)。96%的侵蚀区及95%的土壤侵蚀总量位于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小流域 USLE 丹江口水库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璟 张旭东 何丹 周金星 周小玲 王中建
以长江中下游武陵山区女儿寨小流域为研究区,基于数据观测积累及实地调查采样等方法,计算了研究区降雨侵蚀力、土壤可蚀性等因子,运用GIS与RUSLE评价了流域土壤侵蚀强度并分析了其与土地利用方式、海拔高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流域平均土壤侵蚀强度为788.44t/(km2.a),属微度侵蚀,流域面积95.18%的范围发生轻度以下的侵蚀,强烈以上侵蚀仅占1.19%。从土地利用类型来看,耕地、果园侵蚀强度较大,均达到中度侵蚀,有林地除竹林地为轻度侵蚀外均属微度侵蚀,耕地、果园、竹林地是今后水土流失防治的主要地类。不同海拔高度中,低海拔(200~400m)区域侵蚀量占到流域侵蚀总量的64.42%,是水土流失...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劲松 肖敏 方芳 刘京 付川 凌宏
以三峡库区重庆忠县石宝镇新政村小流域为研究区域,分析不同土地种植模式下坡地土壤营养物含量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土地种植模式下,土壤营养物质含量差异显著。林地和旱地土壤TN和有机质显著低于水稻田,TP显著高于水稻田;林地和旱地土壤营养物指标水平差异不显著。(2)在小流域从坡上经果林到坡下水稻田顺坡方向上,土壤有机质含量先增加后减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土壤TN的含量依次增加;土壤TP含量曲折降低,且变化幅度较小。(3)与其它地区小流域研究结果相比,新政村小流域土壤TN、TP水平与三峡库区其它小流域情况相当,低于太湖流域和滇池流域,土壤营养物质含量整体处于较低水平。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小流域 坡地 土壤营养物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爱军 赵春华 张学兵 杨开望 史志华 王天巍 蔡崇法
以三峡地区的乐天溪流域为例,利用多时相LandsatTM/ETM影像、文献和野外调查资料研究了替代能源对流域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的影响。通过几年替代能源措施实施,乐天溪流域林草覆盖率由1997年的80.6%增加到2002年的83.2%;不仅林草覆盖率增长,而且质量也有较大提高,覆盖度较高的林地和灌丛面积增幅达18.1%和9.1%,相反疏林面积减少37.9%。强度、中度和轻度侵蚀面积分别减少了4.6km2、26.4km2和11.5km2;流域的土壤侵蚀总量由507259t减至371592t,减少26.8%;流域的平均侵蚀模数由1241t/km2减至909t/km2。
关键词:
替代能源 土地覆盖 土壤侵蚀 遥感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洪桢华 刘健 余坤勇 赖玫妃 吕恒斌
以富屯溪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提取流域的高程、坡度、基础设施缓冲区、居民点缓冲区等水土侵蚀影响因子的数字格式,分别与流域土壤侵蚀图进行叠加分析,比较各侵蚀因子对侵蚀的影响关系.结果显示,高程和坡度与土壤侵蚀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在人为因素的干扰下,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距离居民点1000 m及距离基础设施500m之内.
关键词:
GIS 富屯溪流域 土壤侵蚀 叠加分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郎南军 郑科 温绍龙 袁春明 郭玉红
为了正确分析金沙江流域高原山地生态、经济和社会因子与土壤侵蚀的关系 ,该研究从宏观的角度 ,把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高原山地看成是一个包括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的具有多层次、多因子、高维数、关联性、分散性、不确定性和主动性的开放式复合巨系统 .运用数学模型 (CCA)分析组成这一系统的自然生态子系统和社会经济子系统和土壤侵蚀变量元素集之间的典型关联关系 .结果表明 :人口压力、农业压力、森林资源破坏和薪柴重负是导致高原山地土壤侵蚀的典型相关因子 .为正确认识现实系统 ,有目的的协调各子系统的关系提供了科学依据 .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邱权 陈雯莉
采用平板稀释分离培养法和BIOLOG-ECO微平板法对三峡库区小江流域消落区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和代谢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可培养微生物数量随沿程变化较为明显,同时受到时间变化影响;5个采样点微生物利用单一碳源的能力随时间的变化逐渐增大;大多数采样点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优势度不随时间变化且采样点之间的丰富度和优势度差异不明显,随时间的变化个别采样点微生物群落的均匀度受到了影响且不同采样点之间差异较明显;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5个采样点土壤微生物在利用碳源方式上有差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韩海燕 张涛 王鹏程 雷静品 曾立雄 黄志霖 肖文发
森林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其土壤碳库约占全球碳库的73%(Post et al.,1982),森林土壤呼吸各组分的微小变化都会对大气CO2浓度产生显著影响,进而影响全球气候变化(Rustad et al.,2000;Schlesinger et al.,2000)。土壤呼吸即土壤表面的CO2通量,主要由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