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86)
- 2023(11224)
- 2022(10141)
- 2021(9630)
- 2020(8130)
- 2019(18785)
- 2018(18792)
- 2017(35757)
- 2016(20186)
- 2015(22844)
- 2014(22857)
- 2013(22448)
- 2012(20812)
- 2011(18683)
- 2010(18672)
- 2009(16807)
- 2008(16394)
- 2007(14069)
- 2006(12261)
- 2005(10765)
- 学科
- 济(74348)
- 经济(74261)
- 管理(53606)
- 业(49408)
- 企(40667)
- 企业(40667)
- 方法(34520)
- 数学(29609)
- 数学方法(29207)
- 农(20447)
- 学(20396)
- 地方(19068)
- 中国(18945)
- 财(18389)
- 业经(16389)
- 农业(13729)
- 贸(13540)
- 贸易(13531)
- 理论(13110)
- 易(13033)
- 制(12958)
- 和(12806)
- 环境(12287)
- 技术(11420)
- 务(10742)
- 财务(10673)
- 教育(10657)
- 财务管理(10644)
- 划(10466)
- 银(10449)
- 机构
- 大学(282972)
- 学院(280659)
- 管理(109095)
- 济(101607)
- 研究(99257)
- 经济(99106)
- 理学(94853)
- 理学院(93660)
- 管理学(91776)
- 管理学院(91292)
- 中国(70252)
- 科学(67639)
- 京(61439)
- 农(53898)
- 所(52418)
- 研究所(48607)
- 业大(47554)
- 财(45847)
- 中心(43883)
- 农业(42877)
- 江(41031)
- 范(39154)
- 师范(38736)
- 北京(38681)
- 财经(36951)
- 院(35931)
- 州(33897)
- 经(33568)
- 师范大学(31476)
- 技术(31405)
- 基金
- 项目(200661)
- 科学(155048)
- 基金(143013)
- 研究(142444)
- 家(127705)
- 国家(126664)
- 科学基金(105945)
- 社会(85438)
- 社会科(80692)
- 社会科学(80666)
- 省(79576)
- 基金项目(76931)
- 自然(71966)
- 自然科(70214)
- 自然科学(70191)
- 自然科学基金(68868)
- 划(68298)
- 教育(64763)
- 资助(58886)
- 编号(58184)
- 成果(47803)
- 重点(45622)
- 部(43149)
- 发(42979)
- 创(41519)
- 课题(40820)
- 计划(39055)
- 科研(38857)
- 创新(38768)
- 大学(36325)
共检索到4023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姚启伦 戴玄 李昌满 方平 冉景盛
在三峡库区选取10个有代表性的玉米地方品种与10个骨干玉米自交系,进行主要性状的差异比较,并选择出群间差异显著的特异性状,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将地方品种与10个骨干玉米自交系进行测交。结果表明,地方品种较骨干自交系具有明显的丰产、抗倒、抗病特性;地方品种特异性状的遗传变异中,一般配合力比特殊配合力重要;丰产性与抗病性的遗传相关显著;采取利用加性效应为主的育种方案改良地方品种群体和构建杂种优势群,是开发利用地方品种的有效途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祖新 郑用琏 李建生 刘纪麟
采用CNⅡ遗传交配设计,评估了14份玉米材料(10个三峡地区地方品种和4个外源种质)的遗传潜势,结果表明:三峡地区10个地方品种间遗传变异丰富,10个数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在各个地方品种间存在差异。兰花早、小麦黄、竹溪玉米、巫溪玉米14等品种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一般配合力效应较好;BSSSC9、墨黄九2个外源种质综合性状好,配合力高,是优良的外源种质。基于地方品种与4个外源种质在杂交产量及产量的特殊配合力上的表现,提出了如何利用这些材料组建基础群体用于群体改良的初步设想。
关键词:
玉米,地方品种,配合力,杂种优势群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蒙祖庆 宋丰萍
【目的】研究西藏玉米地方品种表型特点,为西藏玉米地方品种的整理、鉴定、评价及优异种质资源的挖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4-2015年,采用大田试验,对179份西藏玉米地方品种的出苗至抽雄时间、抽雄至散粉时间、散粉至吐丝时间、吐丝至成熟时间、生育期、雄穗一级分枝数、雄穗长、茎粗、株高、穗位高、主茎叶片数、果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质量、出籽率、双穗率、空秆率、雄穗护颖颜色、花药颜色、花丝颜色、穗型、粒型、籽粒颜色、籽粒形状、穗轴颜色27个表型性状进行系统鉴定,根据其地理来源,计算各性状的分布范
关键词:
西藏 玉米地方品种 表型鉴定 特异种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利锋 李会勇 唐保军 程泽强 王振华 铁双贵
利用28对稳定的SSR引物分析了20份玉米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共检测到124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4.43个,每对引物可以稳定检测到2~9个多态性片断,遗传相似系数为0.56~0.85。聚类分析将此材料划分为3个大群,其中来自山西地方品种划分在一个类群内,而来自河南的地方种质分布在3个类群中,多样性较高。据此结果,可对这些地方品种进行针对性的保存和改良利用。
关键词:
玉米 地方品种 SSR 遗传多样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志斋 吴迅 李永祥 丁晓雨 王凤格 石云素 宋燕春 赵久然 黎裕 王天宇
【目的】通过DNA水平的分子评价,明确中国玉米9个种族的遗传变异,并揭示各种族之间的遗传关系与群体分化特性,为中国玉米种族的形成与演变等相关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也为种族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覆盖玉米全基因组的55个SSR标记,对基于中国库存玉米所划分的9个玉米种族的224份代表性材料进行分子鉴定。获得所有标记的片段长度数据后,利用Power Marker软件(V3.25)中的Summary模块计算224份材料的平均等位变异、基因多样性与多态性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并通过重取样策略,利用Wilcoxon秩和测验分析了9个...
关键词:
玉米 种族 SSR 遗传变异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圣林 王会娜 孙颖 陈显 李建安
以湖北省秭归县三峡库区的14个李品种为研究材料,根据优化的ISSR-PCR反应体系,从24条引物中筛选出10条扩增条带特异性好、条带数目适中、条带清晰、重复性好的引物,总共扩增出101条清晰可重复的DNA条带,其中83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带百分率为82.18%,每个引物扩增的条带大小在300~3 000 bp之间,数目在8~12条之间,平均为10.1条。应用软件POPGENE 1.31和NTSYS-pc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得出14个李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遗传距离,并绘制出品种相似性的UPGMA聚类图和主坐标分析的二维、三维散点图,结果表明:遗传一致度的变化范围在0.602 2~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姚启伦 许江 许冬梅 陈秀娟
利用微卫星(SSR)标记技术对分别来自四川和重庆的各15个玉米地方品种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42对SSR引物在供试玉米品种中分别检测到多态性位点数256和248个,其位点数平均分别为6.1和5.9个,平均多态信息量分别为0.76和0.73.根据遗传相似系数矩阵作出的树状图,分别将四川和重庆的品种群体划分成4类和3类,四川品种群体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低于重庆,表明了前者较高的遗传分化程度.群体内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玉米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高于重庆;四川和重庆玉米地方品种群体的遗传结构均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品种群体的遗传变异均以群体内遗传变异为主.SSR分子标...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健 黄德均 唐露 高立芳
为了给三峡库区"粮改饲"筛选出高产质优、适应性强的青贮玉米(Zea mays)品种,对10个青贮玉米品种的生产性能和饲用品质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0个青贮玉米品种中,干草产量最高的为"渝青玉3号",达30 636.16 kg·hm~(–2);株高表现最好的为"重艮166"和"渝青玉3号",分别为311.93、310.67 cm;穗位高变化范围为99.04~123.05 cm,最大值为"大爱111";叶长和叶宽表现最好的分别为"大爱111"和"渝青玉3号";茎粗表现最好的为"渝青玉3号"和"曲辰九号";粗蛋白含量最高的为"青贮玉米318",达10.4%;中、酸性洗涤纤维最低的皆为"青贮玉米318"。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等权关联度和加权关联度排名前3位的均为"渝青玉3号"、"青贮玉米318"和"大爱111",该3个品种适宜在三峡库区推广种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祖新 郑用琏 李建生 刘纪麟
本文分析了三峡地区10份玉米地方品种和4份外来种质在16个同工酶标记位点上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10个地方品种和4个外来种质平均每一位点分别有1.71和1.79个等位基因,地方品种中含外来种质所没有的Got2-6基因,但缺少外来种质中所含有的Est8-4.5、Mah2-5.5和Sodl-B3个等位基因,地方品种中63.13%的检测位点为多态性,期望杂合度为0.1919,地方品种与外来种质间基于16个位点所估算的MRD值在0.148~0.391之间,地方品种间MRD值在0.110~0.444之间,说明地方品种间遗传差异较大,地方品种内遗传变异丰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利锋 李会勇 唐保军 程泽强 王振华 铁双贵
【目的】分析河南省玉米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为进一步改良利用提供合理方案。【方法】利用表型和SSR标记基因型,对88份有代表性的地方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这些地方品种农艺性状表现出较大差异,表型聚类将其划分为7个类群,大部分品种聚在一个类群内,但仍有部分品种独立成群。SSR分析表明,每对引物可以稳定检测到2~10个等位基因,40对SSR引物共检测到198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4.95个等位基因,遗传相似系数为0.63~0.89。SSR标记聚类分析同样将此材料划分为7个类群,大部分品种仍主要集中在一个主群内。Mental测验结果表明,表型同基因型距离矩阵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r=0.7...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向道权 黄烈健 曹永国 戴景瑞
利用主基因 -多基因遗传模型 ,以玉米杂交组合农大 3138的P1,P2 ,F1和F2∶3 家系为材料 ,联合分析了玉米产量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 :穗长、穗粗、穗重和单株粒重是由多基因模型控制 ;行粒数和千粒重检测到 1对完全显性主基因 ,穗行数和秃顶长存在 2对主效基因 ,而且穗行数的 2对主效基因之间存在互作效应。同时对不同方法计算出来的遗传率作了比较 ,认为存在主效基因的性状遗传率偏低的原因是由于基因的显性作用所致。讨论了不同产量性状的育种对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白琪林 陈绍江 苏书文 高合明 郭新林
以7份具有不同雄穗性状的玉米自交系为材料,采用Griffing方法4的双列杂交,估算了玉米雄穗主轴长度、分枝数、平均分枝长度、小穗着生密度和每穗小穗数5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和相应的遗传参数,并进行了性状间一般配合力相关分析。结果表明:5个雄穗性状一般配合力明显高于特殊配合力,基因累加效应占遗传主导地位;5个性状的h2B(%)分别为80 72,82 96,85 13,84 211,61 10;h2N(%)分别为60 92,66 11,44 62,67 20,38 96。性状间一般配合力效应相关分析发现,分枝数、小穗着生密度与每穗小穗数间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r=0 9347 ,r...
关键词:
玉米 雄穗性状 配合力 遗传参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丰光 于兵 李妍妍 白向历 陈增齐 姚永祥 景希强
以两个轴色不同的玉米自交系自330和PH4CV构成的六世代群体为材料,采用目测法将穗轴颜色分级,通过P1、P2、F1、F2、B1和B2六个世代联合分析法,研究控制玉米轴色性状的基因分离规律。结果表明,该性状在B1和F2群体轴色数值频率表现为W型分布,B2群体数值频率表现为偏正态分布,说明玉米轴色性状遗传为少数主基因控制,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两对主基因遗传模型(即B-1模型);两个主基因加性效应值分别为0.72和-0.82,说明育种值较高;显性效应值分别为0.745和0.13,说明基因a对基因b表现为显性效应;在上位性中,两对基因显性×显性效应值为-0.715,说明互作效应明显,显性效应起主要...
关键词:
玉米 轴色 遗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廖晓勇 罗承德 陈治谏 王海明
在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与饲草玉米(SAUMZ1)生态适应性分析基础上,进行了不同海拔高度饲草玉米越冬保种、无性繁殖与生物学特性观测等试验,提出了三峡库区饲草玉米的栽培模式。结果表明:饲草玉米适宜于三峡库区栽植与利用,能在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及退耕还草养畜工程中大力推广应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