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98)
- 2023(5182)
- 2022(4470)
- 2021(4184)
- 2020(3555)
- 2019(7960)
- 2018(7936)
- 2017(14001)
- 2016(7673)
- 2015(8564)
- 2014(8117)
- 2013(7848)
- 2012(7523)
- 2011(6918)
- 2010(7073)
- 2009(6229)
- 2008(6255)
- 2007(5459)
- 2006(4967)
- 2005(4585)
- 学科
- 济(29144)
- 经济(29119)
- 管理(16220)
- 业(12546)
- 学(12278)
- 地方(10653)
- 环境(9605)
- 农(9191)
- 企(8782)
- 企业(8782)
- 方法(7982)
- 生态(7117)
- 中国(6892)
- 贸(6699)
- 贸易(6692)
- 数学(6523)
- 易(6411)
- 数学方法(6384)
- 业经(6191)
- 农业(6185)
- 和(5728)
- 地方经济(5580)
- 资源(5280)
- 划(5126)
- 制(4817)
- 关系(4786)
- 发(4697)
- 财(4417)
- 融(3873)
- 金融(3871)
- 机构
- 学院(105360)
- 大学(103924)
- 研究(49435)
- 济(36762)
- 科学(36363)
- 经济(35769)
- 中国(35551)
- 管理(32490)
- 农(29316)
- 所(28043)
- 理学(27197)
- 理学院(26627)
- 研究所(26249)
- 管理学(25844)
- 管理学院(25651)
- 京(24900)
- 农业(23204)
- 业大(22213)
- 中心(21703)
- 院(18813)
- 江(17493)
- 省(17156)
- 科学院(17113)
- 北京(16130)
- 范(16032)
- 室(15921)
- 师范(15796)
- 财(14844)
- 研究院(14679)
- 农业大学(14392)
- 基金
- 项目(78585)
- 科学(59265)
- 基金(55287)
- 家(53321)
- 国家(53008)
- 研究(49724)
- 科学基金(42008)
- 省(30788)
- 自然(30386)
- 基金项目(29829)
- 自然科(29436)
- 自然科学(29426)
- 社会(28830)
- 自然科学基金(28822)
- 划(27530)
- 社会科(27233)
- 社会科学(27227)
- 资助(21750)
- 教育(20475)
- 重点(19913)
- 编号(18531)
- 发(18526)
- 计划(18120)
- 科技(17658)
- 科研(15603)
- 创(15446)
- 部(15233)
- 创新(14709)
- 成果(14129)
- 专项(14034)
共检索到1653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晓荣 程瑞梅 肖文发 潘磊 曾立雄
根据三峡库区初期水位涨落情况,以空间代替时间法,连续两年对典型消落带区域地上植被进行调查,通过计算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来分析不同水淹时间下优势草本植物生态位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一年水淹区段在未水淹时,植物生态位宽度普遍较窄,此时生态位明显特化,而第二年水淹极大的增加了适应干湿变化的物种的优势度。水淹前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5的只有12对,小于0.2种对为189对,其中生态位重叠值为零的为103对;水淹后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5的有24对,小于0.2种对为53对,其中生态位重叠值为零的为6对,说明生境由干燥到湿润的变化,对湿润环境相对适应的物种存活,优势植物生态位重叠明显增加。经两年水淹区段中,...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高婷 陈淼 党成强 黄慧敏 董蓉 陶建平
三峡库区消落带环境的异质性主要体现在不同高程生境经受水淹的时间和深度不同。本研究选取消落带3个典型样地,通过分析37种主要草本植物各器官的功能性状,比较不同生活型和不同科别植物功能性状的差异;通过探讨消落带植物功能性状、性状间权衡关系对不同高程(对应不同的淹水环境)的响应,获取不同高程生境的植物生长及资源利用的适应策略。结果表明,1)不同生活型的植物功能性状中,多年生植物的叶干物质含量(LDMC)和细根组织密度(FRTD)显著高于一、二年生植物(P<0.05),不同科别的植物功能性状中,除比叶面积(SLA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建超 朱波 汪涛
消落带是影响水库生态环境安全的关键区域。利用生物调查方法,对三峡库区典型缓坡型消落带草本植被的自然恢复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植被主要为一年生和多年生草本植物,共有29种,其中空心莲子草、狗牙根、稗草、苍耳、狗尾草、鬼针草和马唐是消落带的优势种类,且空心莲子草和狗牙根是消落带成陆初期的建群种。消落带植物群落多呈斑块状集中分布,沿145~175 m高程梯度从下往上大致可分为4条植物带:空心莲子草-狗牙根带、稗草带、苍耳-马唐-狗尾草带和一年生杂草带。(2)淹水后消落带草本植物群落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可自然恢复,只是群落结构趋于简单,植物物种多样性显著降低。(3)植物群落的物种...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消落带 物种多样性 植被恢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高岚 刘芸 熊兴政 邬静淳 王萌 袁贵琼 欧阳 任立
【目的】对桑树与引种植物水桦在三峡库区消落带的生长及光合特性进行比较,探讨这2种木本植物对三峡库区消落带周期性水淹生境的适应性,为消落带植被重建适用树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重庆市万州区典型消落带170、175 m 2个高程的台地种植2年生桑树、水桦实生苗,之后自然生长,于每年4月上旬调查其存活率。供试种调查存活率后,于上述台地旁种植2年生桑树、水桦实生苗,2年后于4月上旬春季出露期、7月中旬夏季干旱期、9月底秋季淹水前期测定其生长量(株高、地径、冠幅)、光合特性(叶绿素、叶绿素荧光动力参数及气体交换参数)。【结果】170 m高程桑树、水桦的存活率显著低于175 m高程,而2个高程水桦存活率均大于桑树,其中170 m高程差异显著;170 m高程水桦的生长量均大于桑树,其中株高差异显著。春季出露期(SEP),170 m高程桑树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高于175 m高程,Pn、Gs、Tr、Ci、WUE无明显差异;夏季干旱期(SDP),桑树和水桦170 m高程叶绿素含量及Pn、Gs、Tr、Ci均大于175 m高程,其中桑树的Ci、Tr差异显著、水桦的Tr差异显著;秋季水淹前期(PFP),170 m高程水桦的叶绿素含量显著大于桑树,Pn、WUE与175 m高程无明显差异。SEP期,170 m高程桑树的qP、ETR、ΦPSⅡ大于175 m高程;PFP期,水桦在2个高程的ΦPSⅡ、ETR、qP基本与SDP期一致,170 m高程qN大于175 m高程。【结论】乡土树种桑树能通过出露后快速恢复叶片PSⅡ光反应系统的能力,提高光电子的传递速率,增加叶绿素含量而增强光合作用,积累更多有机物恢复生长来适应三峡库区冬季水淹的胁迫;引种植物水桦则通过延长光合作用时间,在桑树进入休眠期后仍保持较高的光能转化效率,积累更多的有机物以应对冬季水淹的过度消耗。桑树和水桦均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三峡库区消落带特殊的生境,引种植物水桦较本地树种桑树对于三峡库区消落带生境表现出更强的适应能力,可以考虑用于三峡库区消落带的植被恢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忠礼 袁兴中 刘红 李波
水位变动是湿地的基本特征之一,对湿地生态系统意义重大。为了解水位变动对三峡库区消落带植物群落的影响,于2010年8月对白夹溪消落带植物群落进行调查,采用TWINSPAN分类法对植物群落进行分类。结果表明:共发现维管植物85种,隶属34科70属;植物群落可划分为18个类型,狗牙根等5种群落为白夹溪消落带代表性植物群落;随着淹水程度的加深,群落组成呈现出由旱生植物到湿生植物的过渡趋势;植物群落香农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和生物量指数随水位梯度呈"∧"型变化趋势,辛普森指数呈"∨"型变化趋势。与156m蓄水周期相比,植物物种数量、群落类型及组成、多样性均发生改变。水位变动是消落带新生湿地植物群落...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水位变动 消落带 植物群落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谢婷婷 李丽娟 刘明辉 陈雪梅 陈春桦 杨治华 李昌晓
基于三峡消落带夏汛期水淹特征,设置两种水分处理[无水淹对照组(CK)和水淹组(F)],采用分解袋法,对三峡库区消落带3种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一年生草本植物狼杷草(Bidens tripartita)、稗(Echinochloa crus-galli)和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地上枯落物干质量损失率和养分释放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3种一年生草本枯落物的初始化学组成及其化学计量比差异显著(P <0.05)。这表明狼杷草和稗对三峡库区的水体和底泥的营养状态具有较大影响,其枯落物的快速分解可能造成水体和底泥N、P含量升高,而水蓼对其的影响较小。因此,建议优先考虑对狼杷草和稗在夏汛期前适时回收、刈割,从而减少其对库区水体及底泥的养分释放。
关键词:
水淹 枯落物 干质量损失率 元素释放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彦杰 杨俊年 刘仁华 周大祥 甘丽萍 吴应梅
【目的】从转录水平整体分析狗牙根在水淹生境下的基因表达模式对探索植物的抗水淹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通过转录组测序研究了水淹(处理组)和非水淹(对照组)生境下的三峡库区消落带适生狗牙根的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TF)基因表达变化。【结果】测序数据经拼接共获得147 256条非冗余Unigenes,经Nr、Nt、Swissprot、KEGG、COG、Interpro和GO数据库可注释72.84%的Unigene;筛选到与狗牙根响应水淹胁迫有关的54个家族的785条差异表达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燕 程瑞梅 肖文发 沈雅飞 杨邵 王娜 刘泽彬 王晓荣
【目的】分析三峡库区消落带经历长期水库水位变化后的土壤化学性质,为揭示消落带水文环境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秭归段消落带回水区选择典型次生灌丛固定监测样地,根据库区水位运行计划,于2008、2009、2012、2014和2015年(分别经历0、1、4、6和7次水位涨落)对不同海拔(145~155、155~165、165~175、175~185 m)样地的不同土层(0~10和10~20 cm)土壤的pH值和有机质及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经历7次水位涨落后,所有海拔的pH值均明显增加,其中海拔145~155 m土壤由酸性(pH6. 1)变为碱性(pH8. 2),而其他海拔土壤逐渐由酸性趋于中性;水淹海拔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非水淹对照海拔(175~185 m),且随水淹时间增加,0~1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较2008年呈逐年下降趋势,而10~20 cm土层则先增加后降低;随水位涨落周期的增加,土壤碱解氮含量呈波动性下降趋势,且0~10 cm土层土壤对水淹影响更为敏感,0~10 cm土层碱解氮以2009年和2015年下降最为显著(P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宋杉杉 许文婕 刘倩 杨威 丁彦芬
为了筛选并合理配置适宜长江下游滨岸带植被修复的先锋植物,以长江南京段滨岸带中的优势草本植物(重要值大于1%且排名前20)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位测度、方差比率法(VR)、χ2检验、联结系数(AC)、Pearson相关检验、Spearman秩相关检验和M. Gordon稳定性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生态位和种间关系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划分生态种组。结果表明:(1)本次调查共记录植物179种,隶属于36科113属,其中青蒿(Artemisia caruifolia)、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蛇床(Cnidium monnieri)、朝天委陵菜(Potentilla supina)、泥胡菜(Hemisteptia lyrata)和齿果酸模(Rumex dentatus)的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较大,为滨岸带的绝对优势种。(2)优势草本植物间生态位重叠和相似性处于中等程度,均值分别为0.54和0.48。(3)优势草本群落总体呈显著正联结,群落稳定性分析结果显示该群落目前处于不稳定状态;4种检验方法(χ2、AC、 Pearson和Spearman)均表明优势种对间正负联结(相关)比大于1,不显著联结(相关)种对数占绝大多数。综上表明长江南京段滨岸带优势草本植物群落总体处于正向演替的动态过程,种间关系松散,大部分物种趋于共享滨岸带的环境资源。结合生态位和种间关系分析结果,推荐以上8种优势植物为先锋物种,并建议根据划分的生态种组选取与其为正相关的植物沿相应的滨岸带空间进行模拟配置试验,以构建稳定的滨岸带适生植物群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余顺慧 黄怡民 潘杰 付川
本文采用水培实验,模拟三峡库区长江水体Cu2+污染环境,在Hoagland营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Cu2+(CuCl2·2H2O),研究Cu2+对2种适生草本植物生长、生理指标、铜积累与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u2+处理范围内,低浓度Cu2+对狗牙根和双穗雀稗植株生长没有出现明显的伤害现象,甚至表现出一定的促进性,新芽和新根数增加,当Cu2+浓度达适宜(狗牙根为40 mg/L,双穗雀稗为10 mg/L)时达最多,高浓度铜导致狗牙根和双穗雀稗新芽和新根数下降。在铜浓度为60 mg/L处理条件下,狗牙根叶绿素含量、SOD、POD及CAT活性分别为对照的57.77%、63.93%、136%、64.4...
关键词:
铜 胁迫 适生植物 生长 积累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简尊吉
基于三峡水库巫山段和秭归段消落带海拔155 m175 m区段经历水库水位涨落前(2008年)和经历多次水库水位涨落后(2009年、2012年、2015年)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群落的定位监测,揭示长期水库水位涨落影响下消落带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规律;通过对经历7次水库水位涨落后植物群落调查和分析,揭示消落带植物种群生态位和种间关联性,并采用CCA方法量化解析了消落带植物群落数量特征与土壤理化性质及三峡水库水文特征的相互关系,旨在为三峡水库峡谷地貌区消落带生态修复和生态防控提供科学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丽 张志永 李春辉 万成炎 胡红青 付庆灵 胡莲
以三峡库区消落带典型的紫色土为试验材料,通过原位试验研究不同淹水深度(0、2、5和15m)对土壤氮素形态转化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180d后,随着淹水深度的增加,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逐渐降低;与未淹水(0m)对比,水深2m处的铵态氮含量增加显著,而水深15m处的硝态氮含量显著(P<0.05)减少。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对不同淹水深度的响应有显著差异(P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沛 朱强 王素梅 胡红青 胡莲 万成炎 张志永
采集三峡库区小江流域消落带土样,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和化学分析,考察土壤理化性质和消落带土壤淹水前后重金属(Fe、Mn、Cu、Zn)形态变化。结果表明:淹水导致Fe2+、Mn2+、有效铜等重金属含量增加,平均含量分别从58.88、35.26、0.96mg/kg增加到1 383.8、782.7、1.73mg/kg;淹水15d后,部分样品有效锌含量增加10.15%~12.18%,部分样品有效锌含量减少3.69%~7.12%;淹水30d后,有效锌的含量增加10.9%~46.6%。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对土壤重金属含量也有影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虹
三峡工程建成后,随水库运行将在库区两岸形成垂直落差30 m的消落区,面积达300多km~2。消落区的形成可能会带来环境污染加重、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加大、植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被破坏、诱发地质灾害、暴发流行性疾病等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各种途径对消落区进行合理分类对于保护和改善库区生态环境有重要的意义。以三峡库区消落区的重庆段为例,结合三峡库区消落区的人文环境、气候、坡度、水深、地貌等区域基本特征,以遥感数据为基础,以GIS技术为手段,分析消落区的基本特点、人类活动对消落区的影响、消落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生态功能定位,更好地保护消落区的生态安全。为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提供了三峡库区消落区生态环境保护、土...
关键词:
三峡重庆库区 消落区 生态功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