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36)
2023(9673)
2022(8202)
2021(7526)
2020(6265)
2019(14136)
2018(13845)
2017(26538)
2016(14419)
2015(15922)
2014(15377)
2013(15047)
2012(14089)
2011(13014)
2010(13271)
2009(12088)
2008(12000)
2007(10825)
2006(10022)
2005(8802)
作者
(44052)
(37843)
(37199)
(35365)
(23603)
(18163)
(16587)
(14502)
(14194)
(13314)
(12999)
(12659)
(12114)
(11858)
(11750)
(11259)
(11195)
(10960)
(10772)
(10660)
(9478)
(9409)
(9102)
(8787)
(8504)
(8401)
(8304)
(8160)
(7718)
(7663)
学科
(63526)
经济(63471)
(46262)
(42265)
管理(32834)
农业(30705)
方法(22277)
(20883)
企业(20883)
数学(19765)
数学方法(19500)
业经(17186)
地方(16222)
(15780)
环境(14499)
中国(14419)
(11744)
(11602)
(11539)
(11447)
贸易(11439)
(11073)
农业经济(10422)
(9484)
土地(9376)
(9175)
农村(9151)
(8858)
发展(8851)
(8750)
机构
学院(209914)
大学(205724)
(85646)
经济(83967)
研究(77778)
管理(76252)
理学(66549)
理学院(65691)
管理学(64373)
管理学院(64012)
(63304)
中国(58251)
科学(52451)
农业(48778)
(43265)
业大(42536)
(41314)
研究所(38285)
中心(36216)
(34995)
(33384)
农业大学(30359)
(29369)
师范(29062)
财经(28194)
(27329)
(27165)
科学院(26030)
北京(25967)
(25747)
基金
项目(149618)
科学(117371)
基金(109271)
研究(105081)
(98763)
国家(97925)
科学基金(81776)
社会(67874)
社会科(64027)
社会科学(64005)
(59673)
基金项目(59112)
自然(53656)
自然科(52269)
自然科学(52250)
自然科学基金(51285)
(50073)
教育(45383)
资助(42580)
编号(41945)
(34669)
重点(34555)
(34427)
(32633)
成果(32471)
(30536)
国家社会(28990)
计划(28961)
科研(28866)
创新(28698)
期刊
(98525)
经济(98525)
(65938)
研究(55922)
农业(44829)
中国(42845)
学报(41633)
科学(37683)
大学(31011)
学学(29924)
(23193)
业经(22412)
(21935)
管理(21632)
(19293)
金融(19293)
教育(16967)
技术(15075)
问题(14593)
资源(14591)
(13824)
农村(13694)
(13694)
农业经济(13673)
经济研究(13197)
业大(12946)
财经(12724)
世界(11554)
(11023)
农业大学(10894)
共检索到3093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姜世伟  何太蓉  汪涛  唐家良  朱波  
三峡库区消落带坡地的自发农用较为常见,消落带的这种利用方式可能加剧养分流失并对库区水环境造成影响。通过对库区2011~2013年3个落干期消落带农用坡地的地表径流、壤中流中氮素形态与浓度进行定位监测,研究消落带农用坡地氮素流失特征及其环境效应。结果表明:常规施肥下,消落带农用坡地侵蚀模数为1 443 kg/(hm~2·a),落干期内坡地平均径流量为230 mm,径流系数为0.58,其中壤中流流量占总径流量的77%。历次降雨产流事件中常规施肥处理时,地表径流、壤中流中TN平均浓度分别是4.85±0.85、20.73±2.05 mg/L,落干期地表径流(泥沙)和壤中流的TN流失量分别为6.63±1.19、35.22±3.38 kg/hm~2,分别占当季施肥量的2.2%、11.7%。可见,随壤中流流失是三峡库区消落带农用坡地氮素流失的主要途径。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减量施肥处理使地表径流(泥沙)、壤中流TN流失通量分别显著降低了25%、48%,表明减少氮肥用量可以显著降低消落带农用带来的环境风险,建议消落带农用地氮肥进行减量施肥,使其既不影响作物产量,也显著降低氮流失。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莲  刘红兵  汪涛  朱波  姜世伟  
消落带是三峡库区重要的生态交错带,但自发农用和无序开发可能会造成更多的氮磷流失,进而加剧三峡库区水体富营养化。通过对库区连续3 a的定位监测(2011~2013年),研究了三峡库区消落带农用坡地的磷素流失特征。结果表明:次降雨事件中常规施肥处理的地表径流、壤中流总磷平均浓度分别为0. 848±0. 153、0. 140±0. 006 mg/L,其中地表径流中磷的形态以颗粒态为主,壤中流以溶解态的生物可利用磷为主。常规施肥下,地表径流、壤中流磷素年均流失通量分别为0. 236±0. 004、0. 100±0. 003 kg·hm~(-2),地表径流、壤中流磷素流失通量分别占总流失通量的70. 2%、29. 8%,地表径流是坡地磷素流失的主要途径,但壤中流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减量施肥处理地表径流、壤中流磷素流失量分别降低了45. 3%、40. 0%。建议采取减量施肥的方式,以降低营养盐负荷,保护水环境。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丽  张志永  李春辉  万成炎  胡红青  付庆灵  胡莲  
以三峡库区消落带典型的紫色土为试验材料,通过原位试验研究不同淹水深度(0、2、5和15m)对土壤氮素形态转化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180d后,随着淹水深度的增加,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逐渐降低;与未淹水(0m)对比,水深2m处的铵态氮含量增加显著,而水深15m处的硝态氮含量显著(P<0.05)减少。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对不同淹水深度的响应有显著差异(P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燕  程瑞梅  肖文发  沈雅飞  杨邵  王娜  刘泽彬  王晓荣  
【目的】分析三峡库区消落带经历长期水库水位变化后的土壤化学性质,为揭示消落带水文环境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秭归段消落带回水区选择典型次生灌丛固定监测样地,根据库区水位运行计划,于2008、2009、2012、2014和2015年(分别经历0、1、4、6和7次水位涨落)对不同海拔(145~155、155~165、165~175、175~185 m)样地的不同土层(0~10和10~20 cm)土壤的pH值和有机质及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经历7次水位涨落后,所有海拔的pH值均明显增加,其中海拔145~155 m土壤由酸性(pH6. 1)变为碱性(pH8. 2),而其他海拔土壤逐渐由酸性趋于中性;水淹海拔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非水淹对照海拔(175~185 m),且随水淹时间增加,0~1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较2008年呈逐年下降趋势,而10~20 cm土层则先增加后降低;随水位涨落周期的增加,土壤碱解氮含量呈波动性下降趋势,且0~10 cm土层土壤对水淹影响更为敏感,0~10 cm土层碱解氮以2009年和2015年下降最为显著(P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廖晓勇  罗承德  陈治谏  王海明  
坡地果园水土流失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性发展构成双重压力。以皇竹草篱为纽带间植于坡地果园营建复合生态模式,对草篱拦蓄泥沙,径流的效应进行了长期观测。结果表明:草篱间植的应用能有效减少坡地果园的水土流失,尤以侵蚀量减少更为显著,与传统果园经营模式相比,径流量减少了58.71%~65.74%,侵蚀量减少了70.70%~77.92%。同时,草篱间植的应用对减少养分的流失总量效果也相当显著,对减少库区面源污染,保持和提高坡地果园的土地生产力具有重要作用,为三峡库区坡地果园的利用与保护提供了技术与模式支撑。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虹  
三峡工程建成后,随水库运行将在库区两岸形成垂直落差30 m的消落区,面积达300多km~2。消落区的形成可能会带来环境污染加重、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加大、植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被破坏、诱发地质灾害、暴发流行性疾病等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各种途径对消落区进行合理分类对于保护和改善库区生态环境有重要的意义。以三峡库区消落区的重庆段为例,结合三峡库区消落区的人文环境、气候、坡度、水深、地貌等区域基本特征,以遥感数据为基础,以GIS技术为手段,分析消落区的基本特点、人类活动对消落区的影响、消落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生态功能定位,更好地保护消落区的生态安全。为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提供了三峡库区消落区生态环境保护、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任朝霞  杨达源  
坡地是三峡库区主要的地貌类型,库区坡地资源的地表层质地、植被、气候、水文等环境特征决定了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容易产生水土流失。坡地的开发利用关系到三峡库区是否可持续发展。由于人们需求的不断扩大,使坡地资源开发日益增加,文章从坡地系统的物质能量出发,针对稳定坡面、较稳定坡面、较不稳定坡面与强烈不稳定坡面提出四种开发模式。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高婷  陈淼  党成强  黄慧敏  董蓉  陶建平  
三峡库区消落带环境的异质性主要体现在不同高程生境经受水淹的时间和深度不同。本研究选取消落带3个典型样地,通过分析37种主要草本植物各器官的功能性状,比较不同生活型和不同科别植物功能性状的差异;通过探讨消落带植物功能性状、性状间权衡关系对不同高程(对应不同的淹水环境)的响应,获取不同高程生境的植物生长及资源利用的适应策略。结果表明,1)不同生活型的植物功能性状中,多年生植物的叶干物质含量(LDMC)和细根组织密度(FRTD)显著高于一、二年生植物(P<0.05),不同科别的植物功能性状中,除比叶面积(SLA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晓荣  程瑞梅  肖文发  潘磊  曾立雄  
根据三峡库区初期水位涨落情况,以空间代替时间法,连续两年对典型消落带区域地上植被进行调查,通过计算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来分析不同水淹时间下优势草本植物生态位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一年水淹区段在未水淹时,植物生态位宽度普遍较窄,此时生态位明显特化,而第二年水淹极大的增加了适应干湿变化的物种的优势度。水淹前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5的只有12对,小于0.2种对为189对,其中生态位重叠值为零的为103对;水淹后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5的有24对,小于0.2种对为53对,其中生态位重叠值为零的为6对,说明生境由干燥到湿润的变化,对湿润环境相对适应的物种存活,优势植物生态位重叠明显增加。经两年水淹区段中,...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建超  朱波  汪涛  
消落带是影响水库生态环境安全的关键区域。利用生物调查方法,对三峡库区典型缓坡型消落带草本植被的自然恢复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植被主要为一年生和多年生草本植物,共有29种,其中空心莲子草、狗牙根、稗草、苍耳、狗尾草、鬼针草和马唐是消落带的优势种类,且空心莲子草和狗牙根是消落带成陆初期的建群种。消落带植物群落多呈斑块状集中分布,沿145~175 m高程梯度从下往上大致可分为4条植物带:空心莲子草-狗牙根带、稗草带、苍耳-马唐-狗尾草带和一年生杂草带。(2)淹水后消落带草本植物群落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可自然恢复,只是群落结构趋于简单,植物物种多样性显著降低。(3)植物群落的物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何立平  付川  谢昆  李廷真  潘杰  冉谷  林俊杰  
三峡水库成库以来,消落带土壤磷流失已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来源。通过对三峡水库消落带万州段长江干流及回水区苎溪河和密溪沟土壤磷形态分析,研究了不同水力特征和人类活动对消落带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磷形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万州段消落带土壤pH值、有效磷(A-P)含量分布特征为长江干流>苎溪河>密溪沟,阳离子交换量(CEC)分布特征为苎溪河>长江干流>密溪沟,有机质(SOM)含量分布特征为密溪沟>苎溪河>长江干流,总氮(TN)含量分布特征为苎溪河>密溪沟>长江干流,总磷(TP)分布特征为密溪沟>长江干流>苎溪河。土壤水溶态磷(H2O-P)、盐酸提取态磷(HCl-P)、氢氧化钠提取态磷(NaOH-P)...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忠礼  袁兴中  刘红  李波  
水位变动是湿地的基本特征之一,对湿地生态系统意义重大。为了解水位变动对三峡库区消落带植物群落的影响,于2010年8月对白夹溪消落带植物群落进行调查,采用TWINSPAN分类法对植物群落进行分类。结果表明:共发现维管植物85种,隶属34科70属;植物群落可划分为18个类型,狗牙根等5种群落为白夹溪消落带代表性植物群落;随着淹水程度的加深,群落组成呈现出由旱生植物到湿生植物的过渡趋势;植物群落香农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和生物量指数随水位梯度呈"∧"型变化趋势,辛普森指数呈"∨"型变化趋势。与156m蓄水周期相比,植物物种数量、群落类型及组成、多样性均发生改变。水位变动是消落带新生湿地植物群落...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丽  丁树文  张光远  彭业轩  
三峡库区紫色土坡耕地分布广,水土流失严重。对5个小区降雨连续2a的观测和泥沙养分分析,证明免耕植橙、石坎梯地、纵横向沟等是保持水土较好的耕作利用方式。在此基础上,增加植被覆盖度、加强夏作的表土保护,能显著地控制紫色土坡耕地的水土流失。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永娟  仇江啸  王效科  林刚  吴庆标  
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综合考虑崩塌滑坡的自然影响因子,并结合研究区的具体情况,选择了坡度、高程和岩土性质作为评价指标,利用综合指数法对三峡库区消落带崩塌滑坡的脆弱性进行了评价。将获得的综合脆弱性指数等分为五级,分别为很低、较低、中等、较高和极高,每一个级别代表着不同的脆弱性水平。评价结果表明:大部分消落带处于轻度到中等脆弱水平,约占整个三峡库区消落带的82%,其中有29.45%的消落带为轻度脆弱。15%的消落带处于高度脆弱至极脆弱的水平,主要分布在巴东、巫山等较陡的地段以及消落带的下部,淹水时间较长的部分。另外,还有2.26%,约9.39km2的消落带为脆弱不明显地区,主要分布在重庆的长寿以...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雨霖  赵汉章  陈明珊  祁月清  
三峡库区现有坡地植被是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演替而来的天然次生林和荒地草坡及人工林植被。森林覆盖率从20世纪40年代的45.5%降至1985年的21.7%,而且面积分布不均匀呈“岛状”和“斑块状”。坡地植被的退化导致了土壤瘠薄。土壤石砾含量6%~30%;土层较薄40~60cm;土壤母质松软再加之人们不合理利用土地,使水土流失加剧。为了控制库区坡地植被─土壤环境变化,防止进一步土壤侵蚀,1992年采用生物活篱笆复合农林经营技术。生物活篱笆是采用速生、萌生力强、能固N的植物材料沿等高线种植,使较陡坡地保持水土达到合理利用土地的目的。试验选择刺槐、黄荆、马桑、新银合欢、紫穗槐、龙须草、香根草等乔灌草。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