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70)
- 2023(6874)
- 2022(6238)
- 2021(6023)
- 2020(5158)
- 2019(12589)
- 2018(12056)
- 2017(22386)
- 2016(12549)
- 2015(14686)
- 2014(15120)
- 2013(15127)
- 2012(14614)
- 2011(13484)
- 2010(13515)
- 2009(12801)
- 2008(12888)
- 2007(11376)
- 2006(9868)
- 2005(9073)
- 学科
- 济(56765)
- 经济(56718)
- 管理(30472)
- 业(29759)
- 方法(25908)
- 数学(23304)
- 数学方法(23077)
- 企(21835)
- 企业(21835)
- 农(17192)
- 地方(15746)
- 学(14745)
- 中国(14348)
- 财(13285)
- 农业(11526)
- 贸(11407)
- 贸易(11400)
- 易(10990)
- 业经(10171)
- 制(9963)
- 和(8403)
- 环境(8279)
- 地方经济(8184)
- 银(7808)
- 融(7798)
- 金融(7795)
- 银行(7769)
- 行(7414)
- 土地(7380)
- 务(7118)
- 机构
- 大学(185936)
- 学院(184306)
- 济(75109)
- 经济(73419)
- 研究(70830)
- 管理(67062)
- 理学(56949)
- 理学院(56126)
- 管理学(55057)
- 管理学院(54693)
- 中国(53822)
- 科学(46734)
- 京(41142)
- 农(40733)
- 所(38254)
- 研究所(35114)
- 财(33082)
- 中心(32650)
- 业大(32265)
- 农业(32243)
- 江(29474)
- 范(26112)
- 北京(25994)
- 师范(25862)
- 财经(25692)
- 院(25374)
- 经(23200)
- 州(22953)
- 经济学(22741)
- 省(22719)
- 基金
- 项目(123363)
- 科学(94856)
- 基金(88276)
- 研究(85693)
- 家(79480)
- 国家(78871)
- 科学基金(64794)
- 社会(52129)
- 社会科(49194)
- 社会科学(49176)
- 省(47856)
- 基金项目(47386)
- 自然(43711)
- 自然科(42511)
- 自然科学(42497)
- 划(41781)
- 自然科学基金(41702)
- 教育(38729)
- 资助(36141)
- 编号(35021)
- 重点(29023)
- 成果(28479)
- 发(27494)
- 部(27127)
- 计划(24661)
- 创(24507)
- 课题(24428)
- 科研(24238)
- 创新(23157)
- 大学(22264)
共检索到2843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曹银贵 王静 程烨 刘爱霞 刘庆 吴剑
研究目的:分析开县耕地变化及驱动力,为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提供指导。研究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提取两组主成分并分析各主成分中指标因子的载荷矩阵。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耕地变化驱动模型。研究结果:开县耕地面积数量30年来一直呈减少趋势。影响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因子:年末总人口、牧业产值、水果产量、城市化率、公路通车总里程、林业产值等。研究结论:开县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总人口增加,城乡发展导致大量耕地被占用;产业结构调整,改变了传统的农耕生产;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预测了开县2008年、2010年、2015年、2020年的耕地面积。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耕地 驱动力 预测 三峡库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曹银贵 王静 程烨 付梅臣 饶彩霞 许宁
三峡工程是世界性的伟大工程,三峡工程的兴建推动了三峡库区的经济发展。在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耕地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本文利用三峡库区1990-2004年的耕地面积和社会经济资料,采用统计分析与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了三峡库区耕地变化的过程,了解库区耕地变化的驱动力,探寻了耕地数量模拟预测的新方法,为库区耕地的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三峡库区15年来耕地面积及人均耕地面积呈减少的趋势,不同的库区段也如此;(2)三峡库区历年耕地面积与对应年人均GDP的关系曲线呈倒“U”型,并且相关年份耕地的变化与GDP的变化不同步,呈现相对脱钩的状态,三峡库区耕地的变化与城市化的发展及退耕政策休戚相关;(3)在库区耕地模拟预测研究中表明,传统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的模拟精度不及BP神经网络的模拟精度,并利用BP神经网络预测了三峡库区2010年和2015年的耕地面积,其预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渠 李瑞 周浩 程炳岩 孙卫国 张天宇
根据三峡库区及其周围30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逐日气温资料,采用常规统计方法分析了50a来三峡库区高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过去50a,三峡库区年均高温日数为24.07d,存在2.3和3.1a尺度的周期振荡,于1979年发生了由多到少的突变;高温日平均最高气温为36.69℃,具有3a尺度的变化周期。8月的高温日数最多且高温日平均最高气温最高。20世纪80年代高温日数与高温日平均最高气温为负距平,在21世纪最初10a,高温日数显著增加,高温日平均高温气温增高。三峡库区高温日数呈峡谷多,山区和丘陵少,库区北部多、南部少的分布特点。三峡库区蓄水后高温趋势变化不显著。
关键词:
三峡库区 高温 变化分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天宇 范莉 孙杰 何永坤 董新宁 任永建
利用三峡库区17个气象站1961~2008年各气象要素的资料,系统地分析了库区近48a来的气候变化特征,并探讨了三峡水库的局地气候效应。结果表明:近48a来三峡库区年平均气温为升温趋势,库区增温主要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且有加快趋势。冬季平均气温升温显著。从平均最高/低气温来看,秋季平均最高气温增温显著。年平均、秋季和冬季平均最低气温升温显著。年降水量整体上表现为弱的减少趋势,秋季减少趋势显著。年、冬季和夏季日照时数均显著减少。年、夏季和冬季平均相对湿度增加趋势显著。年和四季的平均风速都呈显著减小趋势。年降水日数、小雨日数和中雨日数均为线性减少趋势,但趋势均不显著;大雨和暴雨日数无明显变化趋...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气候变化 气象要素 气候效应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董杰 杨达源 李爱英 舒肖明
在分析忠县近55年来耕地数量动态变化的基础上,着重对三峡二期施工以来1996~2003年忠县耕地资源数量增减状况及构成进行了详尽的剖析,揭示了忠县耕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提出了耕地保护开发的对策。分析表明,忠县耕地数量变化有一定增减波动,但整体呈明显减少之势。农业结构调整占地占耕地总减少量的82.25%,是忠县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其次是非农建设占地和水域淹没,分别占总减少量的4.32%和13.22%;新增加的耕地构成中,开荒仍是目前耕地增加的主要来源,其次是农业结构调整,二者分别占耕地总增加量的71.92%和21.88%。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提高耕地的比较经济效益,加强耕地的整理、复垦和...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忠县 耕地利用变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彦随 璩路路
中国三峡工程建设造就了三峡库区、带来了区域土地利用的显著变化。探究三峡库区用地格局及其演变规律,对于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创新人地系统调控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基于1990~2020年三峡库区系列遥感影像数据,利用空间探测、统计分析等方法,揭示了近30年三峡库区用地格局变化,探明了主导驱动机制和实现库区人地系统协调路径。研究表明:(1)近30年来三峡库区以耕地和林地为主体景观,平均占比分别为37.64%、47.12%,建设用地占比<2%,林地、草地、水域等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生态用地占比高达60%。(2)研究区以长江为带状中心向边缘地带,各用地类型具有明显的梯度变化特征,林地占比增多,连接度降低,形状趋于规则并呈整体化趋势,而建设用地和耕地斑块破碎但聚集度增强。(3)1990~2020年间,研究区耕地、草地分别减少4.01%、21.27%,林地和建设用地分别增加2.48%、477.4%,整体景观趋于破碎化、景观多样性升高,在以人文和政策因素为主的驱动下,表现为生态恢复趋势,总体呈现生态经济复合型转变,人地关系也从不协调的矛盾状态趋向协调共生。(4)三峡库区实现人地系统协调路径为创新“三化”(系统化、集约化、高效化)战略体系,优化“三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促进地域空间重构与功能整合,实现“三态”(质态、形态、业态)相对平衡;创设立体生态产业化区域集成路径,推动库区人地系统耦合与协调发展;创建库区人地系统协同观测体系,推进监测网络化、地理工程化、决策智能化;构建关键要素地段多级关联管控体系,全面提升区域系统多尺度多情景多途径综合应对能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曾晨岑 李阳兵 夏春华 张冰
[目的]探讨中国山区乡村农业景观空间耦合关系有利于解析乡村系统中人—地—业发展变化及状态,对于深刻认识山区农业体制的变化及其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选择三峡库区腹地奉节县为研究区,通过建立聚落—坡耕地—果园空间耦合地理机制,以“空间数量比例—空间布局结构—空间功能结构”范式,从全局和局部景观视角剖析山区聚落—坡耕地—果园空间发展模式,以揭示研究区人—地—业多样性。[结果](1)研究区的聚落—坡耕地—果园空间耦合有6种类型:低低低—较分散型、高低高—较分散型、高低高—较集中型、高高低—较分散型、高高低—较集中型和高高高—较集中型,各类型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2)研究区聚落—坡耕地—果园空间发展模式有聚落与坡耕地分散增长型、聚落与果园分散增长型、聚落与坡耕地集中发展型、聚落与果园集中发展型和聚落、坡耕地、果园集中发展型;这些模式其分别对应着研究区的人与地较协调发展、人与业较协调发展、人与地协调发展、人与业协调发展和人、地、业协调发展关系。(3)聚落—坡耕地—果园各空间耦合类型在自然因素中受高程、地形起伏度综合影响最大,在经济社会因素中受距县城中心距离、经济密度综合影响最大。[结论]该文探讨了聚落—坡耕地—果园耦合协同发展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逻辑,可为乡村振兴提供启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熊杰 曾源 朱亮 郑朝菊 高文文 赵新峰 赵旦 吴炳方
基于1990、2000、2005、2010和2015年五期30 m空间分辨率土地覆被遥感数据,利用动态度模型和转移矩阵,综合分析了近25 a三峡库区土地覆被的时空格局、变化特征及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三峡库区土地覆被以森林和耕地为主,分别占总面积的41. 45%和24. 58%; 1990~2015年三峡库区人工表面、湿地、森林和其他用地的面积增长明显,耕地、灌丛和草地的面积整体减少,区域综合土地覆被动态度呈先增加后稳定的变化趋势,人工表面是最为活跃的土地覆被类型,其次是湿地和耕地;前10 a三峡库区人工表面占用耕地较为突出,后15 a土地覆被类型转换主要为森林、灌丛和耕地转为人工表面和湿地;三峡工程建设、移民安置与迁建、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导致人工表面不断扩张,水库蓄水导致湿地面积迅速增加,农业结构调整促使园地面积扩张。三峡库区近25 a来,在退耕还林等生态保护政策影响下,生态环境状况趋于改善,库区森林面积显著增加,坡耕地面积持续减少,但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研究结果可为后三峡时代库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关键词:
土地覆被 三峡库区 时空变化 驱动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银贵 王静 程烨 刘爱霞 许宁 郝银 饶彩霞
利用1995、2000和2005年的Landsat TM遥感数据解译结果分析了三峡库区的土地利用格局,三峡库区建设用地总量上升,各类建设用地的增长率不一致,库区水面在增加;运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了相关地类的变化速度和分布,各地类的动态度与变化速度存在空间上的差异;采用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特征,景观的多样性在增加,而景观的破碎度有一个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同时景观优势度的变化不大,耕地景观的优势逐渐被多样性景观特征所替代。然后采用典型相关分析的方法,计算典型载荷,找出各典型变量在分析过程中的作用,借此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殿秀 张强 邹旭恺
利用长江三峡库区及其周边地区38个气象站1961~2001年的逐日雷暴资料,统计、分析了三峡库区雷暴日数及其初、终日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41年来,长江三峡库区年平均雷暴日数较多,一般为34~45d,其中库区西北部和中南部为多雷区;年际变化大,最多年比最少年一般偏多27~61d;整个库区年雷暴日数的变化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7d/10a;雷暴出现的季节变化很明显,4~8月为多发时段;雷暴初日库区东部早于西部,终日东西段差别不大;雷暴持续期普遍在195~239d之间,其中西部持续时间短,东部长;大部地区雷暴初日有推后的变化趋势,推迟速率约2~6d/10a;终日有提前的变化...
关键词:
三峡库区 雷暴 趋势 变化特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范月娇 江晓波
三峡库区地处山区 ,山多坝少 ,且农业人口比重很高 ,因此土地资源十分有限。特别是近十几年来 ,由于兴建三峡工程 ,导致移民搬迁、城镇迁建 ,且伴随工程基础设施的建设等大量优质土地被占用 ;迫于生计 ,部分农民不得不毁林开荒造田 ,坡耕地因此而增多 ,继而造成水土流失加剧 ,土壤日趋贫瘠。最终导致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数量、方式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该文以空间信息技术为手段 ,首先探讨了三峡库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的具体研究方法和技术 ;然后分析了该区从 1 986年~ 2 0 0 0年 1 5a来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和规律 ,针对各种自然、社会环境因素 ,从时空角度详细分析了各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具...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沈雅飞 程瑞梅 肖文发 王娜 刘泽彬 王晓荣
为探究淹水对三峡库区土壤金属元素质量分数的影响,以典型消落带中的弃耕地为研究区域,于2009年和2013年,研究不同海拔(145155,155165,165175 m),不同深度(05,510,1020 cm)土壤的重金属(铜、铁、锌、锰),碱性金属(钙、镁、钠)分布特征及与pH值的相互关系,旨在为该地区生态恢复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研究发现:2009年145165 m土壤4种重金属质量分数为1020 cm层最高,2013年为05 cm层质量分数最高,钙质量分数的最高值均出现在1020 cm层;经历过4个淹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傅瓦利 谢德体
以三峡库区开县为例,根据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的原则,对研究区内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空间优化配置,结果表明,优化后景观破碎化程度显著降低,景观比例变化巨大,优势嵌块体被经济林地替代,有林地重新恢复为景观基质,景观多样性和均匀性降低,优势度显著增大,人为干扰活动显著增大,且由不合理变得合理化。这种变化将产生巨大的生态经济效益:①有林地重新恢复为开县景观的基质,森林覆盖率显著增加,将由目前的22.55%增至66.29%,净增2倍,同时,陡坡耕地全部消失,水土流失规模和强度将得到有效控制,现有不少嵌块体的逆向演替将不复存在,使整个景观生态系统进入良性发展。②由于土地利用格局优化,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将更充分,系统生产潜力亦得到较大发挥,经济效益相应地大幅度提高。尤其经济林地成为优势嵌块体,将使经济林产品总产量净增15.1倍产值净增11.2倍,整个开县大农业总产值可望突破18亿元,单位农业用地面积产值将比1992年净增加1.96倍。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优化配置 三峡库区 开县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鲍蕾 任宏
开县是三峡库区移民搬迁重点城市。作为区县级市场,开县新城商业地产有其自身特点。要确保开县新城商业地产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注重业态定位和后期经营,促进商业物业开发与旅游休闲地产相结合,形成开县新城与万州区域经济互补互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幸 张洪江 程金花 黎建强 吕文星
【目的】从土壤改良指标中找出差异明显、对植物篱土壤改良作用研究贡献大的指标,为以后植物篱土壤改良研究中指标的选取提供参考,并筛选出适宜于长江三峡库区坡耕地、土壤改良作用较好的植物篱模式。【方法】从土壤肥力、土壤物理性质、根系状况和水土保持特性4个方面,选取15个指标作为土壤改良作用指标,根据信息熵理论确定每个指标的重要性,利用熵权决策法计算6种植物篱模式(柑橘、沙梨、花椒、黄荆、桑树、紫背天葵)与理想植物篱模式的贴近度,比较其土壤改良作用的大小。【结果】研究不同植物篱模式的土壤改良效果时,可考虑选择熵权大的指标来进行比较;15个土壤改良指标中,饱和导水率的熵权最大,为0.123,其次是水解氮(...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植物篱 土壤改良 熵权决策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