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08)
2023(14940)
2022(12942)
2021(12003)
2020(10125)
2019(23044)
2018(22845)
2017(44058)
2016(24137)
2015(27022)
2014(27165)
2013(26893)
2012(24992)
2011(22877)
2010(23146)
2009(21272)
2008(20636)
2007(17991)
2006(16296)
2005(14441)
作者
(72439)
(60643)
(60022)
(57324)
(38767)
(28986)
(27172)
(23634)
(23178)
(21551)
(20767)
(20706)
(19626)
(19267)
(18782)
(18633)
(17729)
(17545)
(17420)
(17159)
(15159)
(15061)
(14576)
(13822)
(13518)
(13473)
(13471)
(13108)
(12195)
(11897)
学科
(115064)
经济(114947)
管理(67066)
(59267)
(48287)
企业(48287)
方法(44480)
数学(38357)
数学方法(37848)
(28726)
地方(28149)
(27105)
中国(25685)
业经(22950)
(22923)
环境(18845)
农业(18467)
(17739)
(16976)
(16496)
贸易(16483)
理论(16267)
地方经济(16132)
(15798)
(14648)
金融(14643)
(14176)
银行(14123)
(14109)
(13523)
机构
大学(352901)
学院(349182)
(141994)
经济(138800)
管理(134657)
研究(125229)
理学(116059)
理学院(114621)
管理学(112442)
管理学院(111828)
中国(91285)
科学(80129)
(76290)
(64518)
(62498)
(60060)
研究所(59134)
中心(55429)
业大(54351)
(52111)
财经(50160)
北京(48365)
(48054)
师范(47616)
农业(46911)
(45646)
(45448)
经济学(42887)
(41935)
师范大学(38880)
基金
项目(239932)
科学(187540)
基金(173847)
研究(171610)
(153394)
国家(152208)
科学基金(129019)
社会(107909)
社会科(102145)
社会科学(102114)
(92915)
基金项目(92760)
自然(85042)
自然科(82898)
自然科学(82877)
自然科学基金(81336)
(79205)
教育(77125)
资助(71395)
编号(68763)
成果(56091)
重点(54025)
(52146)
(52030)
(48548)
课题(47776)
科研(45599)
创新(45462)
国家社会(44339)
计划(44006)
期刊
(164252)
经济(164252)
研究(104328)
中国(66819)
学报(59449)
科学(54908)
(54616)
管理(49189)
(45463)
大学(43858)
学学(41457)
农业(37713)
教育(34534)
技术(29323)
(28173)
金融(28173)
经济研究(25612)
业经(24814)
财经(24547)
问题(21301)
(21016)
图书(19155)
(19142)
资源(18413)
技术经济(17789)
科技(16847)
(16792)
理论(16444)
现代(15984)
业大(15090)
共检索到5199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傅瓦利  谢德体  
以三峡库区开县为例,根据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的原则,对研究区内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空间优化配置,结果表明,优化后景观破碎化程度显著降低,景观比例变化巨大,优势嵌块体被经济林地替代,有林地重新恢复为景观基质,景观多样性和均匀性降低,优势度显著增大,人为干扰活动显著增大,且由不合理变得合理化。这种变化将产生巨大的生态经济效益:①有林地重新恢复为开县景观的基质,森林覆盖率显著增加,将由目前的22.55%增至66.29%,净增2倍,同时,陡坡耕地全部消失,水土流失规模和强度将得到有效控制,现有不少嵌块体的逆向演替将不复存在,使整个景观生态系统进入良性发展。②由于土地利用格局优化,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将更充分,系统生产潜力亦得到较大发挥,经济效益相应地大幅度提高。尤其经济林地成为优势嵌块体,将使经济林产品总产量净增15.1倍产值净增11.2倍,整个开县大农业总产值可望突破18亿元,单位农业用地面积产值将比1992年净增加1.96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彦随  方创琳  
三峡大坝蓄水淹没土地、库区移民安置和新城及工矿迁建等带来了库区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的巨大变化。为此 ,如何构建符合景观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准则的宏观土地利用类型新格局 ,不仅是近10年内百万移民安置和生产布局的重点 ,而且关系到库区未来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论文分析了在土地淹没与置换的胁迫条件下 ,库区土地资源类型转换的方式与过程 ;从要素控制、地段设计到系统模式优化的不同层次 ,提出了库区土地生态设计模式与措施 ;并从产业协调发展的角度 ,提出了库区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的方案。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远琴  任平  洪步庭  
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为研究区,基于生态安全视角,以生态敏感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结果提取生态源地,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在生态安全格局基础上对三峡库区重庆段2015年的土地利用冲突进行识别,以期为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耕地冲突分布较为分散,极严重冲突集中分布于奉节县、开县、石柱县与涪陵区,严重与较严重冲突集中分布于重庆市主城区的外围区县,一般与不冲突集中分布于长寿区和巴南区;(2)建设用地冲突分布较为集中,极严重冲突集中分布于重庆市主城区,严重和较严重冲突分布较为分散,各区县均有分布,一般和不冲突也集中分布于重庆市主城区,且大多位于极严重冲突的外围;(3)综合土地利用冲突的极严重冲突集中分布于重庆市主城区的中心区域与奉节县,严重与较严重冲突各区县均有分布,一般与不冲突集中分布于极严重冲突的外围区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晰  张玉龙  叶琛  王勇  张全发  
随着三峡工程由建设期向运行期的转变,三峡库区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及生态规划十分重要。以景观生态规划的理论方法为指导,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三峡库区兰陵溪小流域的地形、土地利用状况及景观格局进行分析,并结合经济统计资料,提出了小流域景观格局优化与生态规划。研究表明兰陵溪小流域面积的99.5%不适于农耕活动,景观格局破碎化且人类活动影响广泛,目前需要改造的用地类型以农业用地、裸地和未分类地为主,面积占总体的28.11%,原有林地结构也需作一定调整。规划后的总体结构通过地带性森林的恢复、农业用地向经济林的改造、两类经济林建设,增加了景观基质比例,连结散布的斑块形成廊道...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银贵  王静  程烨  刘爱霞  许宁  郝银  饶彩霞  
利用1995、2000和2005年的Landsat TM遥感数据解译结果分析了三峡库区的土地利用格局,三峡库区建设用地总量上升,各类建设用地的增长率不一致,库区水面在增加;运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了相关地类的变化速度和分布,各地类的动态度与变化速度存在空间上的差异;采用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特征,景观的多样性在增加,而景观的破碎度有一个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同时景观优势度的变化不大,耕地景观的优势逐渐被多样性景观特征所替代。然后采用典型相关分析的方法,计算典型载荷,找出各典型变量在分析过程中的作用,借此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汪善勤  郭宏俊  周勇  王庆云  
以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作为技术支持 ,提出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研究的方法和体系。并在此基础上 ,使用遥感图像提供的信息和数据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提供的空间分析功能 ,采用数学统计、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模型、灰色预测等手段 ,对秭归县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动态地分析和预测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彭珂珊  
三峡库区土地资源的最佳配置与调控研究彭珂珊中科院水利部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三峡工程已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宣布开工。三峡库区大规模建设与工农业生产在向21世纪迈进的时候,面临着“需求量不断增长、可供量有限、农业后劲不足”的严峻挑战,土地、人口、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范月娇  江晓波  
三峡库区地处山区 ,山多坝少 ,且农业人口比重很高 ,因此土地资源十分有限。特别是近十几年来 ,由于兴建三峡工程 ,导致移民搬迁、城镇迁建 ,且伴随工程基础设施的建设等大量优质土地被占用 ;迫于生计 ,部分农民不得不毁林开荒造田 ,坡耕地因此而增多 ,继而造成水土流失加剧 ,土壤日趋贫瘠。最终导致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数量、方式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该文以空间信息技术为手段 ,首先探讨了三峡库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的具体研究方法和技术 ;然后分析了该区从 1 986年~ 2 0 0 0年 1 5a来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和规律 ,针对各种自然、社会环境因素 ,从时空角度详细分析了各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具...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谭少军  邵景安  邓华  张仕超  
[目的]为更加科学地分析区域土地利用驱动力机制、整体情况以及时空关系,支撑区域国土空间优化战略实施,文章立足于县域尺度,使用三峡库区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5年相关数据,构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利用投影寻踪模型探寻库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分异格局与驱动机制。[结果](1)土地利用驱动力呈现出空间地域的稳定性和时间序列的动态性,且驱动机制逐渐由"生计—经济"主导驱动型转变为"多元协同"驱动型;(2)库尾重庆主城区附近及库首宜昌市区周围土地利用驱动力较强,表现为城镇用地驱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岩洁  李阳兵  邵景安  
为揭示三峡库区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风险的影响,选择草堂溪小流域作为研究区,以1990、2000、2004和2010年4期TM和CBERS影像获取草堂溪小流域土地利用信息,以500 m×500 m为基本单位,制作格网作为辅助评价单元,借助GIS技术为数据分析平台,对土地生态风险指数进行空间插值,生成1990、2000、2004和2010年4期生态风险分级图。结果表明:1990—201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相对合理指数上升0.03;研究区5种风险等级连片分布,与耕地和水域分布区域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5种生态风险等级主要集中在15~25°和>25°坡度带上以及500~1 000 m和1 000~1...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骏  马朋  李昌晓  彭月  魏虹  
基于土地利用数据,采用Costanza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方法,结合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对1986—2010年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25年来,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先降后增的V字型趋势,1986年为953亿元,1995年下降至948亿元,2000年持续下降至943亿元,2010年大幅增加至整个研究时段的最高值968亿元,其中林地是研究区内生态服务价值最高的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格局大致以巫溪至江津一线为界,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研究时段内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重心随时间总体上向东南迁移。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大菊  卫海燕  贺敏  辜清  马明国  李晶  
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是对生态功能的一种经济性量化评价。以三峡库区为研究区,结合净初级生产力(NPP)、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遥感(RS)、气候、国家统计数据和GIS技术,采用替代花费法、影子工程法、碳税法、市场价值法和水量平衡法对三峡库区蓄水前后4个时期(2000、2005、2010和2015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量化评估,分析库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异格局。结果显示:(1)从2000年到2015年,三峡库区生态服务总价值增加了269.37亿元,增长率为15.32%。(2)其中林地生态系统贡献较高,占48.14%,耕地次之,占44.04%。(3)林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随其面积的增长而增加。耕地生态系统面积减少了4.64%,但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却增加了14.54%,耕地存在不合理利用的现象。草地生态系统面积减少了16.57%,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减少了5.01%,应加强对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总之,三峡工程的实施在整个研究区尺度上对库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是利大于弊。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制定区域发展和环境保护计划,确保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雅如  肖文发  滕明君  冯源  
1992—2012年,受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影响,三峡库区土地利用/覆被发生剧烈变化,论文选取工程建设重要时点1992、2002、2006和2012年的土地利用覆被图,探讨景观格局指数在30~1 000 m粒度范围内的粒度效应及其对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的响应。结果表明:1)所选取的27个景观指数中,有14个对空间粒度变化高度敏感、3个中度敏感、7个低敏感、3个不敏感;不同类型景观(除裸地外)粒度效应规律相似。2)景观格局指数随粒度变粗呈5种变化规律:单调下降、单调上升、阶梯状上升、无明显变化、先增大后迅速下降。形状指数粒度效应对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的响应明显,聚集度指数、面积-边缘指数、多样性指数随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不受粒度粗细影响。因此,景观格局分析最适宜粒度范围为30~60 m。3)1992—2012年三峡库区整体景观异质性增大、优势度降低、呈小斑块密集格局;耕地面积急剧下降、破碎化加剧,林地面积稳步提升,连通性提高。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钟红平  王宏志  邢慧敏  龙文杰  严青青  
三峡工程历经规划论证、大坝施工、大江截流、下闸蓄水、正式建成和全面运营等6个阶段.以1990年~2015年6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在ArcGIS平台下提取土地利用双向变化信息,并构建了土地利用程度综合变化指数(Land Use Degree Change, LUDC),对三峡库区湖北段土地利用的阶段性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规划论证阶段三峡库区湖北段土地利用(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结构是10∶82∶6∶1∶1,正式运营阶段土地利用结构是9∶81∶6∶2∶2,土地覆盖以植被型为主; 2)三峡工程不同阶段库区土地利用变化面积、速度/速率及方向差异性显著.蓄水前主要是林地和耕地的相互转换,蓄水后除水面扩展外,宜昌市区建设用地持续大面积增加; 3)创建覆盖研究区的1 km×1 km空间网格,以此为单元计算LUDC,土地利用程度综合变化主要发生在500 m以下的河谷地区,且变化与其所处工程建设阶段、国家政策和区域发展规划非常契合,反映了区域生态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响应.在研究区各阶段,影响因素主次有所差异,工程建设和经济发展是土地开发的主要驱动力,建设用地和水域通过占有林地和耕地迅速增加;在移民安置、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保护政策影响下,生态环境日益得到改善.研究结果为库区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也为了解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参考.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雨霖  赵汉章  陈明珊  祁月清  
三峡库区现有坡地植被是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演替而来的天然次生林和荒地草坡及人工林植被。森林覆盖率从20世纪40年代的45.5%降至1985年的21.7%,而且面积分布不均匀呈“岛状”和“斑块状”。坡地植被的退化导致了土壤瘠薄。土壤石砾含量6%~30%;土层较薄40~60cm;土壤母质松软再加之人们不合理利用土地,使水土流失加剧。为了控制库区坡地植被─土壤环境变化,防止进一步土壤侵蚀,1992年采用生物活篱笆复合农林经营技术。生物活篱笆是采用速生、萌生力强、能固N的植物材料沿等高线种植,使较陡坡地保持水土达到合理利用土地的目的。试验选择刺槐、黄荆、马桑、新银合欢、紫穗槐、龙须草、香根草等乔灌草。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