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11)
2023(8259)
2022(6119)
2021(5456)
2020(4219)
2019(9401)
2018(9264)
2017(17876)
2016(9857)
2015(10868)
2014(10998)
2013(10297)
2012(9056)
2011(8054)
2010(8067)
2009(7332)
2008(7030)
2007(6336)
2006(5885)
2005(5624)
作者
(27819)
(23385)
(23164)
(22376)
(14805)
(11087)
(10460)
(9060)
(8916)
(8194)
(7993)
(7809)
(7589)
(7545)
(7363)
(7277)
(6937)
(6835)
(6732)
(6587)
(5914)
(5730)
(5724)
(5295)
(5275)
(5246)
(5170)
(5030)
(4775)
(4618)
学科
(42222)
经济(42183)
管理(23833)
(23735)
(17429)
企业(17429)
中国(16374)
(14985)
地方(13500)
方法(12944)
业经(11410)
数学(11238)
数学方法(11100)
农业(10314)
(9456)
(9224)
(8872)
产业(8161)
(7640)
(7154)
(6771)
贸易(6763)
结构(6522)
(6485)
(6448)
银行(6431)
地方经济(6425)
发展(6256)
(6241)
(6187)
机构
学院(135959)
大学(133421)
(55537)
经济(54313)
研究(50324)
管理(47275)
理学(40193)
理学院(39683)
管理学(38849)
管理学院(38606)
中国(36969)
科学(31378)
(28766)
(25234)
(24731)
(24311)
研究所(23080)
中心(22477)
(22242)
业大(20158)
(19796)
师范(19585)
财经(19464)
(18857)
农业(18594)
经济学(17933)
北京(17847)
(17690)
(17455)
经济学院(16182)
基金
项目(93535)
科学(73886)
研究(69343)
基金(66772)
(58950)
国家(58455)
科学基金(49511)
社会(44987)
社会科(42577)
社会科学(42568)
(37298)
基金项目(34793)
(31449)
教育(31324)
自然(30545)
自然科(29781)
自然科学(29771)
自然科学基金(29225)
编号(28369)
资助(25986)
成果(22892)
(22120)
重点(22020)
课题(20654)
(19783)
(19129)
国家社会(18954)
创新(17920)
发展(17783)
(17520)
期刊
(65912)
经济(65912)
研究(41023)
中国(29699)
(24016)
学报(22492)
科学(21029)
(18076)
管理(17889)
大学(17128)
教育(16716)
学学(16177)
农业(15830)
(13095)
金融(13095)
业经(11778)
技术(11732)
经济研究(10828)
财经(9625)
问题(9473)
(8521)
(8133)
资源(7080)
(6954)
现代(6793)
(6484)
图书(6332)
(6230)
科技(6113)
商业(6011)
共检索到2078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周科  王钊  
本文基于1992年到2009年的数据,研究了三峡库区的就业结构偏差问题,发现三峡库区就业结构偏差呈扩大趋势,已严重影响了三峡库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步伐,并使库区农村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状态。从制度、政策和人口素质等方面,探讨了就业结构偏差大的原因。从优化库区城镇体系、统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突破城镇发展体制和资金瓶颈等方面,提出了加速三峡库区城镇化进程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世友  
随着三峡库区城镇化建设的进行 ,部分移民通过后靠安置方式进入附近城镇 ,角色身份突然间由农民转变为市民 ,其角色扮演将不可避免地遭遇矛盾、冲突、困难和障碍。认真分析和把握安置移民市民化过程中出现的种种角色障碍 ,努力做好角色障碍的调适工作 ,无疑对进一步推进库区的城镇化建设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广  刘广龙  朱端卫  王雨春  周怀东  
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框架选取25个能反映水生态安全状态的指标,通过指标权重确定、数据标准化处理和水生态安全评价模型的构建,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为例,从城镇化视角分析三峡库区重庆段自2007年三峡库区水位达156m高程以来的水生态安全状态。为了使AHP所确定的指标更客观,运用熵权对AHP进行修正,得到综合权重值来表示指标的权重。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重庆段水生态安全自2007年三峡库区水位达156m高程至2010年三峡水库蓄水达到175m最终水位水生态一直处于不安全状态,2011~2012年升至警戒状态,总体趋势在逐年升高。影响三峡库区重庆段水生态安全的劣势因子是资源环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颜帮全  蒲晓东  
文章论述了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城镇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从城镇体系、行政体制、移民素质、城镇经济发展水平方面分析了库区农村移民城镇化的的制约因素 ,从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城镇体系、加大制度创新力度、提高农村移民的素质、大力发展城镇经济、移民城镇集中安置农村移民等方面论述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城镇化的对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银贵  王静  郑新奇  刘爱霞  程烨  许宁  
随着三峡大坝的修建,三峡经济飞速发展,带动了利用三峡库区城镇建设用地的变化。本文以三峡库区21个县市1995-2005年城镇建设用用地的变化量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1995-2005年期间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集中指数与区位商的空间分布变化,采用路径分析建模的方法,建立了城镇建设用地与固定资产投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第二产值、第三产值及城镇人口的路径模型,确定了各影响因子对蜮镇建设用地变化的影响程度,其中第二产值对城镇建设用地的变化影响最大,影响力最小的是城镇人口。此项研究进一步验证了路径分析模型在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研究中的可行性,同时也为库区城镇建设用地的控制提供了参考。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张佳勇  张明举  朱建峰  
重庆三峡库区产业空虚化和其特殊的战略地位使其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作用较小,应走异地城市化和本地城市化相结合的发展道路。重庆三峡库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过多,城镇化的关键在于减少总量人口,特别是农村人口;但由于地形限制,城市可用地很少,制约了本地城镇大规模的扩张。因此,现阶段重庆三峡库区城镇化的主要路径是异地城镇化,其方式是发展劳务经济。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黄勇  王锦  
快速城镇化诱发的无序建设、环境恶化等次生灾变危机已为众人所知,并成为当前城乡规划研究学术热点。但快速城镇化引致的社会系统灾变现象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以快速城镇化为纽带链结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两大系统,合二为一地研究人工次生灾变现象,为城乡规划理论和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是本文的主要目的。研究证实三峡库区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产生了结构失范、阶层分化和个体贫困等典型社会系统灾变特征。其核心原因是,在快速城镇化情景下,人居环境的物质建设与社会系统的结构变迁已经构成了以时空为基链的类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杨国胜  
长江三峡成库后,库区生态环境更加脆弱,产业空心化日益突显;随着库区移民投资的逐渐减少,库区城镇化动力已显不足。本文分析了库区城镇化发展与生态建设间存在的主要问题,以ARCGIS9为工作平台,应用多级加权求和综合评价模型进行了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的协同度评价并进行了协同性等级划分,针对各等级提出了城镇化和生态的发展调控方向。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伟   骆佳玲  
生态韧性是生态环境面对不确定性扰动的抵抗,恢复及适应能力。城镇化易导致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何使其与生态韧性间达到平衡,是实现既要发展又保生态的关键。通过构建城镇化与生态风险、抵抗、适应和恢复4维的生态韧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协调影响力指标测算2000~2020年三峡库区城镇化水平与生态韧性的耦合协调度,并对其时空变化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三峡库区城镇化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表现出西南向东北部递减的分布格局;生态韧性水平也呈上升趋势,并表现出与城镇化水平“错位”的空间分布特征。(2)各区(县)耦合协调度基本保持不变,主要处于“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或“中级协调”阶段,且多表现出生态韧性滞后或城镇化受阻等不协调类型,空间上存在异质性,呈“东北-西南向”的三区域纵向分布格局。(3)不同生态韧性子系统对城镇化与生态韧性耦合协调度的作用力不同:生态风险、适应和恢复指数对整体耦合协调度普遍起反向阻碍作用,而生态抵抗指数对整体耦合协调度普遍起正向推动作用,并且其强度呈常年持稳特征。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区域协调发展,并通过合理布局城市绿地、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保护生态多样性关键地区等方法提高生态韧性,是未来三峡库区实现城镇化与生态韧性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路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汪洋  王力力  祁鹏卫  高鑫  闵婕  
城镇化发展是区域气候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以Landsat TM影像数据、多期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城镇化率数据、DEM数据、气象站点时空数据为基础,通过城镇发展指数法、气温变异指数法,以图谱方式对三峡库区(重庆段)近30 a城镇化发展格局、气温变异格局进行可视化,运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建立了重庆三峡库区城镇发展的气温响应模型。研究表明:(1)研究区全域城镇建设用地增长3.83倍,城镇化发展指数年增长率为4.56%,总量呈现出西南高东北低格局。(2)气温变异指数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迅速增加,2005~2014保持在高指数状态,库区蓄水对气温变异指数增长的影响未达显著性水平。(3)从城镇发展的气温响应状况看,呈较强正相关性且拟合精度较高,绝大部分区县t概率值(p值)达到0.05的显著性水平。分析表明,库区下垫面物质环境的改变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对区域气温的长期同向变化具有较强解释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熊建立  
三峡库区城镇搬迁存在严重问题,城镇移民就业问题已成为整个三峡移民中“难点中的难点”。建议:调整 对口支援思路,把帮助三峡库区培育市场、加速流通中心建设,作为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工程移民的一项重要任务; 紧急调整万州主城搬迁办法,改分散搬迁为整体集中搬迁;以中心城市为依托,设置“前店后园”、“亦城亦农”的移民安置带和新的城市发展极;按“不让移民吃亏”原则,调整移民补偿政策。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陈绍友  王孝德  
三峡库区的开放发展应实施全面的开放发展战略,要从区际开放、国内开放、国外开放三个层面综合推进;三峡库区应科学选择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并以优势产业为核心推进相关行业部门企业的集聚;三峡库区的开放发展,要做到单点突破与系统整合相结合、抢抓机遇时点与适时递进提升相结合、区内经济发展与区际经济互补相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分布与时间演化相结合、资源配置的市场基础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邵权  陈国阶  陈治谏  
城镇化与移民对三峡库区农村社会经济环境有重要影响 ,通过运用生态学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位理论和方法对五桥河流域作实例研究发现 :区域人口增长方式转为机械增长为主 ,农村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趋势显著。农村产业多样性与农民人均总收入存在非线性关系 ,城镇化与移民使农村产业多样性演替速度加快 ,使农业、工业经济生态位持续下降 ,商业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经济生态位持续上升 ,尽管能促进区域绝对经济生态位提高 ,但能否使区域形成与其区位相适应的优势产业体系是相对经济生态位提升的关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