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34)
2023(5801)
2022(5058)
2021(4722)
2020(3761)
2019(8733)
2018(8636)
2017(15418)
2016(8618)
2015(9570)
2014(9598)
2013(9112)
2012(8395)
2011(7739)
2010(8131)
2009(7288)
2008(7208)
2007(6351)
2006(5885)
2005(5388)
作者
(25120)
(20717)
(20606)
(19768)
(13321)
(10053)
(9410)
(7996)
(7944)
(7598)
(7128)
(7088)
(7050)
(6516)
(6489)
(6407)
(6245)
(6153)
(5926)
(5831)
(5113)
(5051)
(4947)
(4840)
(4763)
(4648)
(4554)
(4510)
(4236)
(4110)
学科
(33615)
经济(33579)
管理(23866)
(15543)
地方(13547)
中国(12199)
(11799)
企业(11799)
环境(10754)
(9383)
(9259)
方法(8080)
业经(6965)
(6702)
城市(6637)
生态(6568)
数学(6437)
农业(6285)
数学方法(6263)
地方经济(6216)
资源(6140)
理论(6086)
(6044)
(6007)
(5975)
(5762)
(5408)
贸易(5399)
(5091)
城市经济(4799)
机构
学院(116275)
大学(112749)
研究(43287)
(39810)
管理(38698)
经济(38366)
中国(32453)
理学(31713)
理学院(31123)
管理学(30422)
管理学院(30185)
科学(29143)
(26249)
(22150)
(20378)
中心(20111)
研究所(19887)
(19348)
(18634)
(18618)
师范(18475)
业大(17308)
(17102)
(16970)
北京(16799)
(15222)
师范大学(14818)
农业(14731)
财经(14090)
技术(14053)
基金
项目(76658)
科学(58669)
研究(56102)
基金(52358)
(46594)
国家(46224)
科学基金(38711)
社会(33727)
社会科(31818)
社会科学(31810)
(30990)
基金项目(28373)
(26511)
自然(25121)
教育(24720)
自然科(24305)
自然科学(24298)
自然科学基金(23750)
编号(23616)
资助(20168)
成果(18655)
重点(18024)
(17935)
课题(17458)
(15013)
(14797)
(14352)
发展(14135)
创新(14094)
计划(14061)
期刊
(52508)
经济(52508)
研究(35487)
中国(28022)
学报(18195)
科学(17253)
(16905)
教育(15854)
(14821)
管理(13706)
大学(13039)
学学(12081)
农业(11259)
技术(10328)
资源(9486)
(9215)
金融(9215)
业经(9073)
城市(8477)
问题(8375)
(7908)
图书(7639)
(6712)
经济研究(6679)
现代(6557)
(6039)
财经(5850)
书馆(5835)
图书馆(5835)
科技(5670)
共检索到1859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杜立刚  方芳  郭劲松  付川  李哲  鲍振国  
三峡库区消落带因反季节涨落、落差大、面积广等特点,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一直是困扰世界的难题。而位于城市区域的消落带,因受人类活动的干扰强度大,生态环境更易遭受破坏。根据消落带功能的不同,将城市消落带划分为生态景观区、生态屏障区和航运枢纽区3个功能区。根据消落带生态类型的不同,以坡度和高程作为消落带类型划分主要指标,将城市消落带划分为平坝阶地型(0~15°)、缓坡型(15~25°)、陡坡型(>25°)3个坡类和145~155、155~170、170~175m3个区段。基于城市消落带的功能分区,根据其生态类型的划分,应用生态恢复和植物配置等原理和技术,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城市消落带的生态规划与保护方...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袁辉  王里奥  黄川  刘莉  詹艳慧  
三峡库区消落带的开发保护和生态健康将是三峡水库正常蓄水后的一个非常复杂的生态环境问题。三峡库区消落带形成后,可能的利用保护模式主要有四种:直接利用模式、生态保护区模式、生态试验示范区建设模式、消落带护理建设模式。不同的消落带利用(保护)模式显著地影响消落带系统健康状态的发展趋势。本文简要分析了三峡库区消落带各种利用保护模式,在生态系统健康概念的基础上,筛选并建立了消落带宏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三大类指标,即消落带生态特征指标、功能整合性指标和外部环境指标,在三大类指标内又分别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亚指标。利用这个评价体系,对三峡库区消落带的四种可能利用保护模式对三峡库区消落带健康状况的影响进行了预测评价。
[期刊] 改革  [作者] 韩锋  温亚利  
推广以桑树为基础的生态循环农业具有生态及经济双重价值。以重庆市开县三峡库区消落带桑-蓄-肥模式为例,依据计划行为理论,对农户的生态循环农业经营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市场销售态度、生态产品认知、生态保护认知、性别、人均收入对经营意愿有正影响;生产态度、资源禀赋控制、外出务工时间对经营意愿有负影响。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应提高农民对生态循环农业的积极认知,减少农户经营的障碍,鼓励典型农户经营,形成示范效应。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晓荣  程瑞梅  肖文发  潘磊  曾立雄  
根据三峡库区初期水位涨落情况,以空间代替时间法,连续两年对典型消落带区域地上植被进行调查,通过计算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来分析不同水淹时间下优势草本植物生态位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一年水淹区段在未水淹时,植物生态位宽度普遍较窄,此时生态位明显特化,而第二年水淹极大的增加了适应干湿变化的物种的优势度。水淹前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5的只有12对,小于0.2种对为189对,其中生态位重叠值为零的为103对;水淹后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5的有24对,小于0.2种对为53对,其中生态位重叠值为零的为6对,说明生境由干燥到湿润的变化,对湿润环境相对适应的物种存活,优势植物生态位重叠明显增加。经两年水淹区段中,...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虹  
三峡工程建成后,随水库运行将在库区两岸形成垂直落差30 m的消落区,面积达300多km~2。消落区的形成可能会带来环境污染加重、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加大、植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被破坏、诱发地质灾害、暴发流行性疾病等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各种途径对消落区进行合理分类对于保护和改善库区生态环境有重要的意义。以三峡库区消落区的重庆段为例,结合三峡库区消落区的人文环境、气候、坡度、水深、地貌等区域基本特征,以遥感数据为基础,以GIS技术为手段,分析消落区的基本特点、人类活动对消落区的影响、消落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生态功能定位,更好地保护消落区的生态安全。为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提供了三峡库区消落区生态环境保护、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程瑞梅  刘泽彬  肖文发  王娜  王晓荣  沈雅飞  
【目的】分析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化学性质,为深入揭示消落带水土环境变化及为植被恢复与物种筛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三峡库区典型消落带设置固定监测样地,通过2008年(未水淹)和2012年(经历4次水位涨落)的监测,研究库区典型消落带土壤化学元素的变化特征。【结果】相比2008年,2012年消落带各土层pH均显著增加(P<0.05),pH趋于中性;与2008年未水淹相比,2012年消落带不同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降低36.9%53.3%,12.0%23.5%,42.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燕  程瑞梅  肖文发  沈雅飞  杨邵  王娜  刘泽彬  王晓荣  
【目的】分析三峡库区消落带经历长期水库水位变化后的土壤化学性质,为揭示消落带水文环境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秭归段消落带回水区选择典型次生灌丛固定监测样地,根据库区水位运行计划,于2008、2009、2012、2014和2015年(分别经历0、1、4、6和7次水位涨落)对不同海拔(145~155、155~165、165~175、175~185 m)样地的不同土层(0~10和10~20 cm)土壤的pH值和有机质及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经历7次水位涨落后,所有海拔的pH值均明显增加,其中海拔145~155 m土壤由酸性(pH6. 1)变为碱性(pH8. 2),而其他海拔土壤逐渐由酸性趋于中性;水淹海拔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非水淹对照海拔(175~185 m),且随水淹时间增加,0~1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较2008年呈逐年下降趋势,而10~20 cm土层则先增加后降低;随水位涨落周期的增加,土壤碱解氮含量呈波动性下降趋势,且0~10 cm土层土壤对水淹影响更为敏感,0~10 cm土层碱解氮以2009年和2015年下降最为显著(P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袁辉  王里奥  詹艳慧  黄川  胡刚  
三峡库区消落带的生态系统健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目前研究多集中于如何对消落带进行开发利用,但不同的消落带利用(保护)模式显著影响消落带系统健康状态的发展趋势。简要分析了三峡库区消落带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并在生态系统健康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消落带系统健康评价的原则,筛选并建立了消落带宏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出三大类指标,即消落带生态特征指标、功能整合性指标和外部环境指标,在三大类指标内又分别分出各自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亚指标。以开县消落带为例,运用该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开县消落带的健康预测评价。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康义  郭泉水  程瑞梅  洪明  金江群  王祥福  
连续2年对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物理性质定位监测,研究三峡水库水位涨落对消落带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消落带经受2个水位涨落周年影响区域比未受水位涨落影响区域的土壤密度增加了0.7%~4.6%,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分别减少0.2%~7.5%,0.6%~4.0%和32%~60.8%,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及田间持水量分别减少0.6%~15.1%,0.7%~11.9%和0.3%~12.5%。虽然各项物理指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变化趋势,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经受3个水位涨落周年影响区域比未受水位涨落影响区域的土壤密度增加7%~17%;土壤总孔隙度减少18%~21%,毛管孔...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方芳  孙志伟  高红涛  郭劲松  李哲  
应用C2H2抑制-原状土柱培养法研究了三峡库区腹地忠县境内两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不同高程消落带土壤N2O排放及反硝化速率的变化及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消落带土壤N2O排放速率和反硝化速率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农耕区消落带土壤N2O排放速率均值为23.71±31.61g N/hm2·d,为人工植被恢复区土壤N2O排放速率均值的3.48倍,农耕区反硝化速率均值为105.51±126.60g N/hm2·d,为人工植被恢复区反硝化速率均值的5.39倍,二者反硝化速率差异显著(p0.05),但低高程消落带土壤反硝化作用相对较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丽  张志永  李春辉  万成炎  胡红青  付庆灵  胡莲  
以三峡库区消落带典型的紫色土为试验材料,通过原位试验研究不同淹水深度(0、2、5和15m)对土壤氮素形态转化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180d后,随着淹水深度的增加,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逐渐降低;与未淹水(0m)对比,水深2m处的铵态氮含量增加显著,而水深15m处的硝态氮含量显著(P<0.05)减少。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对不同淹水深度的响应有显著差异(P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里奥  黄川  詹艳慧  袁辉  
选取三峡库区消落带典型区土壤作为测试土壤,研究了淹水—落干对土壤磷的等温吸附解吸特性,以及土壤吸附一定的磷后再次淹水向上覆水体释磷的规律。研究表明:①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淹水—落干后吸磷能力增强,由淹水—落干前的256mg/kg增加到淹水—落干后的625mg/kg,磷零点吸持平衡浓度(EPC0)由淹水前的0.46mg/L增加到淹水后的1.47mg/L;②淹水—落干处理后土壤磷的解吸率降低,由淹水—落干前的73.3%~80.3%降低到67.3%~69.6%;③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吸附一定磷后,再淹水磷会再次逐渐释放到上覆水当中,且土壤吸附外源磷越多,磷淹水释放强度越大;④淹水—落干使吸附一定外源性磷...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范小华  谢德体  魏朝富  
三峡水库建成后,由于水库调度引起库水位周期性的涨落,在库区两岸形成周期性变化的水陆交错区域即消落区。消落区是水、陆生态系统的交错地带,具有生态脆弱性、变化周期性和人类活动频繁性等特点。随着三峡工程逐步投入使用,人类活动对消落区的影响也逐渐增加,并且消落区自身存在生态脆弱性,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它将影响三峡工程的正常运行和整个库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针对消落区的水、土环境变化特点,分析了消落区土壤与水环境的相互影响,提出了利用生物缓冲带、复合生态、坡地农业、流域生态学、人工湿地及生态河堤等技术来对消落区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与调控的措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锡生  唐绍均  
继长江截流之后,三峡库区首期蓄水,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正在兴建。结合充分的社会调查和区域经济、环境管理等相关理论,详细论述了三峡库区环境安全保护现行法律及其实施机制,深入剖析了现行实施机制包括法的遵守、法的执行、法的适用和法律监督等方面的弊端,提出了完善库区环境安全法律实施机制的建议:给守法主体提供环保教育和技术援助,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积极获取公众支持,以完善库区法的遵守;建立科学、高效、统一的库区环境安全管理体制,明确三峡库区各行政执法机关的职责,建立行政执法公示制,健全执法主体的服务机制,建立绿色信息网等以完善库区法的执行;推广环境群体诉讼,扩大环境诉讼被诉对象,改革环境诉讼费用预付方式等以...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段跃芳  张绪宝  
三峡库区发展生态产业是库区实现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是库区后续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基于三峡库区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和农民收入水平不高的现状,分析了三峡库区三大产业比重的变化,对三峡库区、重庆和全国的农业产业结构进行比较;并以秭归县农业产业变化状况为例,构建了以蔬菜、柑橘、生猪、沼气等产业为主的生态产业链循环体系。提出了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沟通信用、风险共担等稳定机制,保证三峡库区生态产业健康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