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67)
2023(4659)
2022(4007)
2021(3797)
2020(3214)
2019(7008)
2018(6789)
2017(12763)
2016(7395)
2015(7833)
2014(7815)
2013(7566)
2012(7161)
2011(6375)
2010(6261)
2009(5596)
2008(5474)
2007(4747)
2006(4063)
2005(3769)
作者
(22633)
(19147)
(18957)
(18159)
(12255)
(9544)
(8500)
(7294)
(7203)
(6928)
(6609)
(6528)
(6454)
(6316)
(6096)
(5914)
(5752)
(5637)
(5556)
(5486)
(4969)
(4690)
(4666)
(4473)
(4282)
(4277)
(4197)
(4137)
(4055)
(3938)
学科
(25547)
经济(25516)
管理(17562)
(15911)
(12547)
企业(12547)
方法(10856)
数学(9615)
数学方法(9458)
地方(9249)
(9218)
(8233)
中国(6475)
(6280)
(5806)
业经(4827)
地方经济(4518)
(4499)
(4494)
贸易(4489)
银行(4480)
(4406)
金融(4405)
农业(4337)
(4297)
(4272)
(4227)
财务(4208)
财务管理(4191)
企业财务(4061)
机构
大学(98208)
学院(97983)
研究(39272)
(35035)
经济(34180)
管理(31971)
科学(28035)
中国(27939)
理学(27530)
理学院(27082)
管理学(26343)
管理学院(26159)
(24168)
(21708)
(21081)
研究所(20206)
农业(19236)
业大(18823)
(17770)
中心(17420)
(15370)
(14268)
财经(13811)
(13791)
(13216)
科学院(13015)
师范(13011)
北京(12755)
(12630)
(12535)
基金
项目(72623)
科学(55969)
基金(52944)
(49662)
国家(49348)
研究(46592)
科学基金(40320)
自然(28727)
社会(28694)
(28359)
自然科(28034)
自然科学(28022)
基金项目(27987)
自然科学基金(27487)
社会科(27242)
社会科学(27233)
(25346)
资助(21721)
教育(21030)
重点(17601)
编号(16666)
计划(16091)
(15750)
(15281)
(14805)
科研(14496)
科技(14419)
创新(14036)
成果(13676)
(13475)
期刊
(36563)
经济(36563)
研究(26808)
学报(24729)
(21525)
中国(20545)
科学(19694)
大学(16965)
学学(16403)
农业(14377)
(14150)
管理(11607)
(9204)
金融(9204)
教育(9056)
(8606)
财经(6998)
业大(6917)
技术(6676)
经济研究(6404)
(6318)
(6021)
资源(5703)
林业(5612)
农业大学(5526)
科技(5486)
业经(5107)
问题(4905)
自然(4580)
中国农业(4307)
共检索到1445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高武  唐将  杨德生  
巫山、奉节是三峡库区最典型的地方性氟中毒区(简称地氟病区)。利用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方法,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大面积系统采集土壤深层、表层土壤样品、分析测试、数理统计,探讨了三峡库区沿长江各区县土壤氟含量、典型地氟病区与非病区深层、表层土壤氟的含量特征与差异。发现三峡库区沿长江各区县深、表层土壤氟含量均表现为:巫山>奉节>涪陵>丰都、万州、开县、云阳、忠县、长寿。巫山、奉节表层土壤氟含量分别为全国土壤氟含量均值的2.598倍、1.883倍,丰都等6区县深、表层土壤F含量与全国均值基本相当。各地区表层土壤明显继承了深层土壤氟的地球化学特征。地氟病最严重的巫山县表层土壤氟富集程度最高,而最轻的长寿县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唐将  李勇  邓富银  雷家立  
利用土壤表层样分析成果,研究了三峡库区土壤中硒、碘、氟等生命元素在不同土壤中的含量分布特征,探讨了不同地貌、植被覆盖条件下对其元素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土壤的硒、碘含量较低,而氟含量较高,是低硒、低碘、高氟地区。地质背景是土壤硒、碘、氟的主要来源,灰岩分布区土壤中硒、碘、氟含量均高于其它类母岩分布区土壤,泥岩分布区硒、碘含量最低,砂岩分布区的氟含量最低。除受地质背景控制外,碘、氟还受土壤分布高程、植被等因素的影响。土壤分布高程越低,地形坡度越小,土壤中碘、氟含量越低。针叶林覆盖对土壤碘、氟起富集作用。土壤硒含量受其它因素的影响较土壤碘、氟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邓琴  
贵州是地方性氟中毒病重灾区,氟中毒严重影响到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而引起氟中毒的因素是多来源、多层次的。其中,气候、地质地貌、病区居民使用燃料不当、不良生活习惯等都是主要原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程瑞梅  刘泽彬  肖文发  王娜  王晓荣  沈雅飞  
【目的】分析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化学性质,为深入揭示消落带水土环境变化及为植被恢复与物种筛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三峡库区典型消落带设置固定监测样地,通过2008年(未水淹)和2012年(经历4次水位涨落)的监测,研究库区典型消落带土壤化学元素的变化特征。【结果】相比2008年,2012年消落带各土层pH均显著增加(P<0.05),pH趋于中性;与2008年未水淹相比,2012年消落带不同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降低36.9%53.3%,12.0%23.5%,42.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燕  程瑞梅  肖文发  沈雅飞  杨邵  王娜  刘泽彬  王晓荣  
【目的】分析三峡库区消落带经历长期水库水位变化后的土壤化学性质,为揭示消落带水文环境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秭归段消落带回水区选择典型次生灌丛固定监测样地,根据库区水位运行计划,于2008、2009、2012、2014和2015年(分别经历0、1、4、6和7次水位涨落)对不同海拔(145~155、155~165、165~175、175~185 m)样地的不同土层(0~10和10~20 cm)土壤的pH值和有机质及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经历7次水位涨落后,所有海拔的pH值均明显增加,其中海拔145~155 m土壤由酸性(pH6. 1)变为碱性(pH8. 2),而其他海拔土壤逐渐由酸性趋于中性;水淹海拔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非水淹对照海拔(175~185 m),且随水淹时间增加,0~1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较2008年呈逐年下降趋势,而10~20 cm土层则先增加后降低;随水位涨落周期的增加,土壤碱解氮含量呈波动性下降趋势,且0~10 cm土层土壤对水淹影响更为敏感,0~10 cm土层碱解氮以2009年和2015年下降最为显著(P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万盼  孟祥江  周恺  
以三峡库区油桐幼苗为材料,研究盆栽条件下施用适量(50 g/盆)的复混肥对土壤养分含量及油桐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施肥土壤(CK)相比,施肥3个月后土壤p H值显著降低(p<0.05);复混肥处理均增加了土壤有机质(p<0.05)、全氮(p<0.05)和碱解氮含量(p<0.05);却降低了土壤全K、(全p含量除外)有效p和速效K含量,说明施肥有利于油桐幼苗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复混肥促进了油桐幼苗的株高﹑地径增长及单株生物量的增加,同时也促进了油桐幼苗根系生长,有利于其后期生长保持较高的根系吸收养分能力。可见,在三峡库区油桐种植中施用适量复混肥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元素含量,并促进油桐对养...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报章  
本文讨论了江苏省地氟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区域环境特点及其二者间的关系,得出了如下认识:(1)病区成因属饮水型;(2)病区分布明显受控于区域地下水的组成,特别是水氟含量值;病区成因即形成高氟地下水的环境因素包括地貌条件、沉积环境、水文地质和气候条件以及人为因素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目兴  杜文正  张海林  
利用环刀入渗法,观测了三峡库区山地不同海拔地段森林土壤的入渗过程,对比分析了典型林型下土壤各发生层的入渗率和常用入渗模型的适宜性。结果表明:不同林型下土壤入渗能力的差异在各发生层内表现不一致;腐殖质层和淋溶淀积层的入渗率差异相似,温性落叶阔叶林山地棕壤<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山地黄棕壤山地黄棕壤>山地黄壤,黄壤母质风化度低,土壤密度大,渗透性能较差;同一林型土壤的不同发生层相比较,山地棕壤和山地黄棕壤的入渗能力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腐殖质层<淋溶淀积层<母质层,而山地黄壤则呈相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友进  韩国辉  余端  李燕  廖敦秀  谢永红  魏朝富  
三峡库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及生态脆弱性,其重金属污染状况备受关注。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为研究区域,利用多目标调查数据,在分析土壤中As、Cd、Cr、Cu、Ni、Hg、Pb和Zn等8种重金属积累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评估法以及层次分析法与加权平均评价模型法等方法进行了重金属来源分析和污染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重庆段表层土壤中8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顺序为:Cr(81.45 mg·kg~(-1))>Zn(71.6 mg·kg~(-1))>Ni(31.54 mg·kg~(-1))>Pb(25.27 mg·kg~(-1))>Cu(23.53 mg·kg~(-1))>As(7.39 mg·kg~(-1))>Cd(0.21 mg·kg~(-1))>Hg(0.06 mg·kg~(-1));多元统计分析表明Cd和Cr含量主要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Ni、Zn和Cu含量则主要受到区域地质背景的影响,Hg、Pb和As则受到两者的共同影响。各综合评价方法结果趋于一致,均表明大部分样品(>84.9%)的重金属污染水平属于清洁或轻度污染水平,只有少数样品(<15.1%)达到中度或重度污染水平,这些样品主要采集于巫山、涪陵、忠县境内。综合分析,认为忠县和涪陵境内土壤出现中度或重度重金属污染主要受其工业生产的影响,巫山境内则主要受到其成土母质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三峡库区土地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发展提供基础数据与理论依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邱权  陈雯莉  
采用平板稀释分离培养法和BIOLOG-ECO微平板法对三峡库区小江流域消落区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和代谢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可培养微生物数量随沿程变化较为明显,同时受到时间变化影响;5个采样点微生物利用单一碳源的能力随时间的变化逐渐增大;大多数采样点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优势度不随时间变化且采样点之间的丰富度和优势度差异不明显,随时间的变化个别采样点微生物群落的均匀度受到了影响且不同采样点之间差异较明显;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5个采样点土壤微生物在利用碳源方式上有差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琳  吉芳英  林茂  黎司  王图锦  
结合三峡水库"蓄清排浊"、反季节调度模式,通过对消落区首次自然干湿交替土壤中磷的赋存形式、含量变化的分析,揭示了新生消落区土壤中磷的分布特征和释放规律。结果表明:水库夏季低水位运行时上覆水总磷含量远高于冬季枯水期高水位时上覆水总磷含量,且由于汛期径流量大,上下游上覆水总磷含量波动明显。自然干湿交替状态下土壤中不同形态磷分布规律一致,活性磷、有机磷含量变化程度剧烈,成为新生消落区上覆水内源磷负荷的主要来源,且库区首次蓄水至175m后新生消落区土壤有机磷是土壤内源磷贡献的主要承担者。覆水初期干湿交替土壤各形态磷含量没有显著差异。覆水后消落区土壤总磷释放程度与本底土壤的总磷、有机磷、活性磷呈现出显著...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云琦  王玉杰  刘楠  
以三峡工程库区典型植被类型(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楠竹林、灌木林、农地对照)为研究对象,从抗蚀性、抗冲性和抗剪性3个角度进行林地土壤抗侵蚀性能研究,并采用判断矩阵获得指标权重,用综合评分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土壤团聚度为三峡库区林地土壤最佳抗蚀指标;土壤团聚度平均值表现为灌木林(37.2%)和农地(42.4%)最优,楠竹林(10.6%)最差,针阔混交林(26.2%)优于常绿阔叶林(19.4%)。在最易被径流冲刷的土壤A层,抗冲刷系数为:常绿阔叶林(6.933L·min/g)>灌木林(4.205L·min/g)>针阔混交林(3.783L·min/g)>农地(3.046L·min/g)>楠竹林(...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程瑞梅  肖文发  王晓荣  封晓辉  王瑞丽  
用空间替代时间的方法分析三峡库区植被在不同演替阶段的土壤养分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植被正向演替,土壤pH值逐步降低;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表现为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灌丛>针叶林,水解性氮含量表现为针叶林>灌丛>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有机质、水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在植被演替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表聚性;相关分析表明有机质含量、水解性氮含量和速效磷含量3者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且都与土层极显著负相关;植被演替进程与土壤pH值极显著负相关、与水解性氮含量显著负相关、与速效磷含量极显著正相关。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云琦  王玉杰  
对三峡库区典型林分林地土壤有机碳(SOC)含量特征及对土壤物理性质、土壤结构和土壤养分效应进行研究,以期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依据。结果表明:SOC含量表现为表层(A层)土壤(12.06~45.18g/kg)明显大于下层土壤,大一个数量级。从土壤表层到底层,SOC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由相同立地条件的灌木林改造而来的农地土壤(改造年限8a)各层土壤SOC含量都有所降低,土壤表层SOC含量降低了10%,土壤平均有机碳含量降到为灌木林地的66%。三峡库区SOC含量与土壤物理性质直接相关,SOC含量与土壤容重和土壤毛管孔隙度存在最为明显的线性关系(R2=0.83,0.83,n=19,p<0.01)...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康义  郭泉水  程瑞梅  洪明  金江群  王祥福  
连续2年对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物理性质定位监测,研究三峡水库水位涨落对消落带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消落带经受2个水位涨落周年影响区域比未受水位涨落影响区域的土壤密度增加了0.7%~4.6%,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分别减少0.2%~7.5%,0.6%~4.0%和32%~60.8%,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及田间持水量分别减少0.6%~15.1%,0.7%~11.9%和0.3%~12.5%。虽然各项物理指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变化趋势,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经受3个水位涨落周年影响区域比未受水位涨落影响区域的土壤密度增加7%~17%;土壤总孔隙度减少18%~21%,毛管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