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05)
- 2023(6717)
- 2022(6055)
- 2021(5707)
- 2020(5122)
- 2019(11960)
- 2018(11864)
- 2017(23273)
- 2016(12920)
- 2015(14900)
- 2014(15266)
- 2013(15352)
- 2012(14666)
- 2011(13329)
- 2010(13598)
- 2009(12695)
- 2008(12685)
- 2007(11572)
- 2006(9915)
- 2005(9009)
- 学科
- 济(55768)
- 经济(55715)
- 管理(32466)
- 业(30398)
- 方法(25971)
- 数学(23372)
- 数学方法(23107)
- 企(22618)
- 企业(22618)
- 农(15972)
- 学(15785)
- 地方(13704)
- 财(13368)
- 中国(13091)
- 制(12288)
- 贸(10765)
- 贸易(10760)
- 农业(10575)
- 易(10379)
- 银(10154)
- 银行(10112)
- 业经(9742)
- 行(9667)
- 融(9539)
- 金融(9537)
- 土地(9528)
- 和(8287)
- 环境(8114)
- 体(7875)
- 务(7489)
- 机构
- 大学(191139)
- 学院(189480)
- 济(74462)
- 经济(72644)
- 研究(69998)
- 管理(68841)
- 理学(58381)
- 理学院(57544)
- 管理学(56305)
- 管理学院(55947)
- 中国(54521)
- 科学(47151)
- 京(42429)
- 农(41720)
- 所(38309)
- 研究所(35162)
- 财(33945)
- 业大(33601)
- 农业(33416)
- 中心(33188)
- 江(30416)
- 财经(26796)
- 北京(26577)
- 范(25532)
- 院(25294)
- 师范(25251)
- 经(24183)
- 州(23907)
- 省(23295)
- 经济学(22891)
- 基金
- 项目(126967)
- 科学(97014)
- 基金(90435)
- 研究(86929)
- 家(81795)
- 国家(81188)
- 科学基金(66445)
- 社会(52399)
- 社会科(49478)
- 社会科学(49457)
- 省(49396)
- 基金项目(48389)
- 自然(45438)
- 自然科(44222)
- 自然科学(44207)
- 自然科学基金(43357)
- 划(43189)
- 教育(39369)
- 资助(37582)
- 编号(35403)
- 重点(29697)
- 成果(28785)
- 部(27913)
- 发(27675)
- 计划(25890)
- 科研(25155)
- 创(24967)
- 课题(24826)
- 创新(23604)
- 科技(23282)
共检索到2847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晓霞 张继贤 刘正军
三峡工程的建设在带来巨大综合效益的同时,也对库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选取库区20世纪70年代末至2005年近30年共5个时间序列(1977、1988、1995、2000、2005年)的Landsat TM或MSS影像,对整个三峡库区的土地利用时序变化进行了动态遥感监测,并根据已有的2000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及各时段的变化监测结果,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获取其它各期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在此基础上,利用多种特征指数,从不同侧面研究与分析了三峡库区近30年来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的特征,以期对三峡库区的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管理与规划提供依据与参考。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土地利用 遥感监测 变化分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银贵 王静 程烨 刘爱霞 许宁 郝银 饶彩霞
利用1995、2000和2005年的Landsat TM遥感数据解译结果分析了三峡库区的土地利用格局,三峡库区建设用地总量上升,各类建设用地的增长率不一致,库区水面在增加;运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了相关地类的变化速度和分布,各地类的动态度与变化速度存在空间上的差异;采用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特征,景观的多样性在增加,而景观的破碎度有一个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同时景观优势度的变化不大,耕地景观的优势逐渐被多样性景观特征所替代。然后采用典型相关分析的方法,计算典型载荷,找出各典型变量在分析过程中的作用,借此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范月娇 江晓波
三峡库区地处山区 ,山多坝少 ,且农业人口比重很高 ,因此土地资源十分有限。特别是近十几年来 ,由于兴建三峡工程 ,导致移民搬迁、城镇迁建 ,且伴随工程基础设施的建设等大量优质土地被占用 ;迫于生计 ,部分农民不得不毁林开荒造田 ,坡耕地因此而增多 ,继而造成水土流失加剧 ,土壤日趋贫瘠。最终导致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数量、方式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该文以空间信息技术为手段 ,首先探讨了三峡库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的具体研究方法和技术 ;然后分析了该区从 1 986年~ 2 0 0 0年 1 5a来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和规律 ,针对各种自然、社会环境因素 ,从时空角度详细分析了各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具...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汪善勤 郭宏俊 周勇 王庆云
以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作为技术支持 ,提出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研究的方法和体系。并在此基础上 ,使用遥感图像提供的信息和数据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提供的空间分析功能 ,采用数学统计、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模型、灰色预测等手段 ,对秭归县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动态地分析和预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史志华 王天巍 蔡崇法 赵春华 杨开望
论文利用多时相LandsatTM E/TM影像、文献和野外调查资料,从土地利用类型与结构、植被覆盖度、土壤侵蚀等方面对三峡库区乐天溪流域生态修复效果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通过5年的生态修复,乐天溪流域林草覆盖率由1997年的80.6%增加到2002年的83.23%,不仅林草覆盖率增长,而且林地质量有较大提高,覆盖度较高的林地和灌丛面积增幅达18.1%和9.1%,相反,疏林面积减少37.9%。流域土地利用结构明显有好转,结构基本合理,相对合理指数由0.76上升到0.81。土地利用结构的改善使得流域土壤侵蚀强度大为降低,微度、中度和强度土壤侵蚀面积分别减少11.49、26.43和4.61km ...
关键词:
生态修复 土地利用 土壤侵蚀 遥感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何彦然 彭道黎 李云霄 王雪军 黄国胜
抽样调查和遥感技术已成为森林资源监测的重要手段。抽样方法是影响监测结果精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合适的抽样方案为遥感抽样技术的基础。为了确定最适合三峡库区林地面积遥感监测的抽样方案,在覆盖三峡库区的林地一张图上,确定3 km×3 km、4 km×4 km、5 km×5 km 3种样方大小,分别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和等距抽样3种不同方式,共9种方案进行抽样,分别重复25次,分析抽样结果,对八大地类的总体精度及稳定性进行计算和评估。结果表明,样方大小为5 km×5 km的系统抽样估测效果最精确且稳定,4 km×4 km系统抽样次之。但结合遥感图像及解译成本,最终确定样方大小为4 km×4 km的系...
关键词:
抽样 林地面积 八大地类 遥感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谭少军 邵景安 邓华 张仕超
[目的]为更加科学地分析区域土地利用驱动力机制、整体情况以及时空关系,支撑区域国土空间优化战略实施,文章立足于县域尺度,使用三峡库区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5年相关数据,构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利用投影寻踪模型探寻库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分异格局与驱动机制。[结果](1)土地利用驱动力呈现出空间地域的稳定性和时间序列的动态性,且驱动机制逐渐由"生计—经济"主导驱动型转变为"多元协同"驱动型;(2)库尾重庆主城区附近及库首宜昌市区周围土地利用驱动力较强,表现为城镇用地驱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龙乾,郭达志,胡召玲,盛业华,张海荣
基于1987、1994和2000年三期TM遥感图像,将徐州矿区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为建成区、耕地、林地、水体、塌陷地和其他土地等6类,编制了3个不同时段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图;提取并分析了土地利用结构转移变化的矩阵信息和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变化。研究表明:采煤塌陷土地面积在不断扩大,年均增加率为6.33%,塌陷地复垦速度仍赶不上塌陷速度。着眼于技术、规划、资金和管理等方面的综合视角,探明塌陷土地复垦的工程技术措施和对策,对于进一步加大土地复垦力度,促进矿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良健,包浩生,彭补拙
本文以广西苍梧县沙头、石桥两镇为例 ,利用航空遥感调查方法结合GIS技术 ,定量分析研究区域内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 ,以及土地利用各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状况。运用马尔柯夫原理 ,建立齐次马尔柯夫链模型中的转移概率矩阵 ,对研究区未来土地利用演变趋势进行模拟与预测。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钟红平 王宏志 邢慧敏 龙文杰 严青青
三峡工程历经规划论证、大坝施工、大江截流、下闸蓄水、正式建成和全面运营等6个阶段.以1990年~2015年6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在ArcGIS平台下提取土地利用双向变化信息,并构建了土地利用程度综合变化指数(Land Use Degree Change, LUDC),对三峡库区湖北段土地利用的阶段性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规划论证阶段三峡库区湖北段土地利用(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结构是10∶82∶6∶1∶1,正式运营阶段土地利用结构是9∶81∶6∶2∶2,土地覆盖以植被型为主; 2)三峡工程不同阶段库区土地利用变化面积、速度/速率及方向差异性显著.蓄水前主要是林地和耕地的相互转换,蓄水后除水面扩展外,宜昌市区建设用地持续大面积增加; 3)创建覆盖研究区的1 km×1 km空间网格,以此为单元计算LUDC,土地利用程度综合变化主要发生在500 m以下的河谷地区,且变化与其所处工程建设阶段、国家政策和区域发展规划非常契合,反映了区域生态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响应.在研究区各阶段,影响因素主次有所差异,工程建设和经济发展是土地开发的主要驱动力,建设用地和水域通过占有林地和耕地迅速增加;在移民安置、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保护政策影响下,生态环境日益得到改善.研究结果为库区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也为了解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参考.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樊风雷 王云鹏
本研究根据珠江三角洲土地利用的实际情况,在借鉴了国内外较为成熟的技术方法的基础上,在地理信息系统工具的支持下,基于Landsat卫星的TM和ETM+数据对珠江三角洲核心区域的土地利用进行了监测,探讨了该区域1998-2003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状况。本研究以1998-2003年的土地利用变化为基础数据与前人在该地区的相关研究(1978-1997)进行了时间序列的对比,分析了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机理。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遥感 珠江三角洲 变化机理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大菊 卫海燕 贺敏 辜清 马明国 李晶
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是对生态功能的一种经济性量化评价。以三峡库区为研究区,结合净初级生产力(NPP)、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遥感(RS)、气候、国家统计数据和GIS技术,采用替代花费法、影子工程法、碳税法、市场价值法和水量平衡法对三峡库区蓄水前后4个时期(2000、2005、2010和2015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量化评估,分析库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异格局。结果显示:(1)从2000年到2015年,三峡库区生态服务总价值增加了269.37亿元,增长率为15.32%。(2)其中林地生态系统贡献较高,占48.14%,耕地次之,占44.04%。(3)林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随其面积的增长而增加。耕地生态系统面积减少了4.64%,但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却增加了14.54%,耕地存在不合理利用的现象。草地生态系统面积减少了16.57%,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减少了5.01%,应加强对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总之,三峡工程的实施在整个研究区尺度上对库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是利大于弊。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制定区域发展和环境保护计划,确保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慧平 朱启疆
应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监测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归纳遥感动态监测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对应用高空间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监测方法、目前的水平、及与其相关的遥感图象分类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初步分析。总结了我国进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监测的研究工作,分析了研究特点。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潘剑君 邹军
用两个时期的LandsatTM遥感图象,经多种技术的图象处理,特别是图象自动分类识别和两个时相遥感图象的交叉分析处理,对江苏省扬中市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动态监测。发现扬中市的土地利用类型发生明显变化,城市的扩展使耕地锐减。利用遥感技术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经常性的动态监测很有必要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遥感影象 动态监测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孙晓霞 张继贤
研究目的:研究土地利用遥感监测图斑面积精度的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为逐年开展的国土资源大调查服务。研究方法:统计试验法,相对误差理论与误差传播定律的运用。研究结果:得出了误差分布规律,建立了评价指标,形成了系统化的变化监测空间采样与面积精度评价方法体系。研究结论:本文的方法简单实用有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