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51)
- 2023(12142)
- 2022(10405)
- 2021(9588)
- 2020(7783)
- 2019(17515)
- 2018(17388)
- 2017(32511)
- 2016(18081)
- 2015(20300)
- 2014(20619)
- 2013(20181)
- 2012(18850)
- 2011(17192)
- 2010(17713)
- 2009(16418)
- 2008(16555)
- 2007(15300)
- 2006(13896)
- 2005(12694)
- 学科
- 济(76283)
- 经济(76177)
- 业(57612)
- 农(50535)
- 管理(50488)
- 企(35997)
- 企业(35997)
- 农业(33756)
- 业经(24638)
- 方法(23185)
- 地方(20417)
- 制(20089)
- 中国(19679)
- 数学(19182)
- 数学方法(18907)
- 财(18800)
- 学(16512)
- 环境(14885)
- 体(14391)
- 发(13885)
- 银(12715)
- 贸(12700)
- 贸易(12689)
- 银行(12685)
- 农业经济(12656)
- 易(12273)
- 技术(12256)
- 行(12171)
- 产业(11995)
- 融(11852)
- 机构
- 学院(264176)
- 大学(256886)
- 济(108054)
- 经济(105611)
- 管理(96222)
- 研究(93162)
- 理学(81681)
- 理学院(80732)
- 管理学(79306)
- 管理学院(78834)
- 中国(72194)
- 农(63370)
- 科学(57392)
- 京(54765)
- 财(50080)
- 农业(48093)
- 所(47965)
- 业大(45024)
- 江(44281)
- 中心(43714)
- 研究所(42996)
- 财经(37951)
- 范(35792)
- 师范(35467)
- 州(34729)
- 经(34031)
- 北京(33814)
- 院(32987)
- 省(32812)
- 经济学(31833)
- 基金
- 项目(171951)
- 科学(134784)
- 研究(130248)
- 基金(122161)
- 家(106606)
- 国家(105595)
- 科学基金(89287)
- 社会(82542)
- 社会科(77786)
- 社会科学(77767)
- 省(70406)
- 基金项目(65220)
- 教育(57409)
- 划(57179)
- 自然(55098)
- 编号(54490)
- 自然科(53581)
- 自然科学(53560)
- 自然科学基金(52577)
- 资助(47675)
- 成果(44299)
- 发(40044)
- 重点(39444)
- 课题(38206)
- 部(37512)
- 制(37210)
- 创(36182)
- 农(34640)
- 国家社会(34040)
- 创新(33854)
- 期刊
- 济(136514)
- 经济(136514)
- 研究(77479)
- 农(67354)
- 中国(61092)
- 农业(45528)
- 学报(42546)
- 科学(39975)
- 财(39121)
- 管理(33247)
- 大学(33113)
- 学学(31453)
- 教育(28723)
- 业经(28693)
- 融(27812)
- 金融(27812)
- 技术(22645)
- 业(21835)
- 问题(19080)
- 财经(18498)
- 经济研究(17607)
- 版(16457)
- 经(16047)
- 农村(15556)
- 村(15556)
- 农业经济(15437)
- 资源(14354)
- 世界(13923)
- 经济问题(13427)
- 科技(12820)
共检索到4140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段跃芳 张绪宝
三峡库区发展生态产业是库区实现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是库区后续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基于三峡库区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和农民收入水平不高的现状,分析了三峡库区三大产业比重的变化,对三峡库区、重庆和全国的农业产业结构进行比较;并以秭归县农业产业变化状况为例,构建了以蔬菜、柑橘、生猪、沼气等产业为主的生态产业链循环体系。提出了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沟通信用、风险共担等稳定机制,保证三峡库区生态产业健康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曾德国
三峡移民是三峡工程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关系到三峡工程建设的成败。本文分析了库区农村移民在实现安稳致富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安稳致富的对策。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农村移民 安稳致富 对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锡生 唐绍均
继长江截流之后,三峡库区首期蓄水,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正在兴建。结合充分的社会调查和区域经济、环境管理等相关理论,详细论述了三峡库区环境安全保护现行法律及其实施机制,深入剖析了现行实施机制包括法的遵守、法的执行、法的适用和法律监督等方面的弊端,提出了完善库区环境安全法律实施机制的建议:给守法主体提供环保教育和技术援助,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积极获取公众支持,以完善库区法的遵守;建立科学、高效、统一的库区环境安全管理体制,明确三峡库区各行政执法机关的职责,建立行政执法公示制,健全执法主体的服务机制,建立绿色信息网等以完善库区法的执行;推广环境群体诉讼,扩大环境诉讼被诉对象,改革环境诉讼费用预付方式等以...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环境安全 实施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素环
三峡库区人地矛盾尖锐,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严重。从长期看,构建农村生态和谐必须进行工业化和城市化;从短期看,必须立足于农业自身的发展。政府应采取和推广保护性耕作、使用沼气等措施,促进农业和农村的发展。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农村 生态和谐 对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朱国庆 王琰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时代背景下,三峡库区由于其地域、气候、资源等特点而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区域。文章从农村移民的生态意识角度对三峡库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三峡库区农村生态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农村 三峡库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杜立刚 方芳 郭劲松 付川 李哲 鲍振国
三峡库区消落带因反季节涨落、落差大、面积广等特点,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一直是困扰世界的难题。而位于城市区域的消落带,因受人类活动的干扰强度大,生态环境更易遭受破坏。根据消落带功能的不同,将城市消落带划分为生态景观区、生态屏障区和航运枢纽区3个功能区。根据消落带生态类型的不同,以坡度和高程作为消落带类型划分主要指标,将城市消落带划分为平坝阶地型(0~15°)、缓坡型(15~25°)、陡坡型(>25°)3个坡类和145~155、155~170、170~175m3个区段。基于城市消落带的功能分区,根据其生态类型的划分,应用生态恢复和植物配置等原理和技术,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城市消落带的生态规划与保护方...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城市消落带 生态规划 生态保护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廖和平 卢艳霞 彭留英
三峡库区土地资源以山丘地为主,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三峡大坝蓄水、移民后靠安置,对坡耕地开发利用的压力更大。因此,遵循山地自然分异规律,基于"比较优势"与"市场需求"的双重原则,以库区坡地资源的优化利用为重点,深入研究库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方向、资源开发重点与主导产业模式,对于统筹城乡发展,优化农业布局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志勇
重庆三峡库区农村后续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移民安稳致富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影响因素、生态农业发展、库区产业"空心化"以及劳动力转移等方面。该文通过综合学界相关研究成果,运用归纳演绎和分析比较的方法,从整体思维和重点突破相结合角度,提出库区移民安稳致富关键是农村发展的动力不足。文章从实证研究的角度,提出解决库区农村发展动力不足的核心问题是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并从6个方面创新库区农村发展的动力机制给出思路性对策建议:建立库区农村改造和新城建设的统筹规划机制;健全库区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投资机制;推动库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新型农业经营机制;以特色休闲乡村旅游为抓手,充分发挥...
关键词:
农村发展 动力机制 创新 重庆三峡库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杨国胜
长江三峡成库后,库区生态环境更加脆弱,产业空心化日益突显;随着库区移民投资的逐渐减少,库区城镇化动力已显不足。本文分析了库区城镇化发展与生态建设间存在的主要问题,以ARCGIS9为工作平台,应用多级加权求和综合评价模型进行了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的协同度评价并进行了协同性等级划分,针对各等级提出了城镇化和生态的发展调控方向。
关键词:
重庆 三峡库区 城镇化 生态 协调性评价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立明
三峡工程的兴建使长江三峡地区宜昌———重庆段形成了长达 6 6 0km的狭长水库 ,改变了三峡区域自然环境结构和社会生态结构。三峡库区旅游资源数量丰富 ,特色鲜明 ,尽管旅游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但毕竟代表了库区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 ,要想实现库区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对其进行重新定位和布局。文章在旅游产业布局的基本原则指导下提出了库区旅游产业布局的模式、思路 ,并指出了战略布局的目标和实施步骤。
关键词:
长江三峡库区 旅游产业 产业布局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梁福庆 刘福松
在阐述三峡工程库区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和作用的基础上,探讨了库区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有效途径:努力转变和创新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加快发展农村、城镇低碳经济,加大植树绿化力度、提高碳汇能力,有序实施生态移民,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和碳交易机制;提出了三峡库区发展低碳经济的有关建议: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生态文明建设意识,推进法规政策建设、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机制,统筹规划、实施低碳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加强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加强宣传教育、凝聚共识、共同参与和实施低碳经济。
关键词:
环境经济 三峡库区 低碳经济 探讨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胡国芳
本文结合三峡库区的发展实际 ,分析了建立三峡库区特色图书馆藏的必要性 ,并提出了建立的原则和措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史靖塬
阐释了重庆三峡库区农村人居环境生态建设的内涵与意义,通过对三峡库区重庆段农村地区的调研,发现该区域生态建设中普遍存在的自然环境脆弱、建成环境污染、建设资源困境、清洁能源问题、乡土文化流失等客观问题,并从理论体系、方法路径、规划模式、技术路径、文化保护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展开思考,以期推动重庆三峡农村人居环境生态建设的良性发展,探求人与环境的和谐之道。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金萍 李为科 郭跃
本文分析了重庆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以及社会经济脆弱性特征,提出库区走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原则和目标;根据库区气候、植被、土壤、水文等要素具有分层性和带谱性的特征,构建了库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相协调的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模式,并对库区生态农业发展的动力机制、技术进步机制、制度创新机制、农户参与机制等方面展开了探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娟 刘玥
文章借鉴德国环境经济账户中的生态效率指标,构建了测度三峡库区农业生态效率的指标体系。采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出三峡库区25个区县的农业生态效率值,结果表明:库首地区除夷陵区外,整体在库区中较为落后;库中地区除巫溪县外,明显整体生态效率较差;而库尾地区除渝北区以外排名整体靠前,农业生态效率较高。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是限制农业生态效率提升的瓶颈因素。城市化率增加、城乡差异缩小与农业经济相对增速持续提高能促使三峡库区农业生态效率的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