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30)
2023(7857)
2022(6670)
2021(6421)
2020(4959)
2019(11351)
2018(10974)
2017(20663)
2016(11279)
2015(12458)
2014(12164)
2013(12064)
2012(11372)
2011(10216)
2010(10146)
2009(9201)
2008(8645)
2007(7717)
2006(7102)
2005(6206)
作者
(31045)
(27134)
(25989)
(25031)
(16617)
(13051)
(11843)
(10258)
(10206)
(9261)
(9127)
(9037)
(8556)
(8170)
(8093)
(8034)
(7958)
(7888)
(7424)
(7401)
(6589)
(6536)
(6414)
(6399)
(6051)
(6000)
(5856)
(5759)
(5376)
(5366)
学科
(50133)
经济(50085)
(49161)
农业(32905)
(31917)
管理(19374)
地方(18456)
业经(16418)
中国(12861)
方法(12846)
农业经济(12501)
数学(11741)
数学方法(11595)
(11180)
(10000)
(9980)
企业(9980)
(9525)
农村(9494)
(9223)
发展(9140)
(9129)
土地(8704)
收入(8558)
建设(8145)
(7965)
(7882)
贸易(7873)
(7509)
环境(7502)
机构
学院(152883)
大学(145462)
(61880)
经济(60404)
研究(56366)
管理(55493)
(49525)
理学(47669)
理学院(46987)
管理学(46139)
管理学院(45855)
中国(44039)
农业(37275)
科学(36404)
(31090)
业大(31089)
(28357)
中心(27999)
研究所(25852)
(25592)
(24259)
(23361)
师范(23224)
农业大学(22947)
(22276)
(21109)
(19919)
科学院(19115)
(18944)
经济管理(18562)
基金
项目(107125)
科学(84021)
研究(80764)
基金(76006)
(66621)
国家(65929)
科学基金(55980)
社会(51557)
社会科(48264)
社会科学(48252)
(44734)
基金项目(42117)
(35908)
自然(34928)
编号(34911)
自然科(33952)
自然科学(33944)
教育(33562)
自然科学基金(33258)
(29528)
资助(27885)
成果(26469)
(25997)
重点(23832)
课题(23342)
(22514)
(21885)
国家社会(21191)
发展(21122)
(20814)
期刊
(80835)
经济(80835)
(56395)
研究(42791)
农业(38534)
中国(35580)
学报(25268)
科学(24500)
业经(21300)
大学(19665)
学学(18688)
(17813)
(16230)
金融(16230)
(16109)
农业经济(14611)
农村(14070)
(14070)
管理(13790)
教育(13390)
问题(12445)
资源(12290)
技术(12176)
(10813)
农村经济(9402)
世界(9251)
经济问题(9211)
经济研究(9117)
社会(8965)
业大(8383)
共检索到2371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闵婕  杨庆媛  唐璇  
以三峡库区重要区万州为例,运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动态度"、核密度、邻近距离测度等方法,定量分析了万州区农村居民点从三峡工程蓄水之前(1995年)到后三峡时代(2012年)的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并因此划分了空间格局演变类型。结果表明:万州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从"单点高值集中"向"多点中高值集中"转变,整体呈"西密东疏"的空间差异;交通的引导作用加强,地形的限制作用减弱;空间演变速度呈"东增西缓中减少"的特征。依据基础分析结合区域位置和生态条件将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演变投影在村级单位上,并分为自然演变、加剧演变、剧烈演变和三峡工程扰动四种类型。空间格局演变类型的确定为后期驱动机制研究、空间重构优化提供基础数据,具备更好的操作性,未来的县域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则需要根据不同空间格局演变类型的特点加以引导。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华   方国臣   赵万民   周国华  
“山—水—城”空间格局是城市人工环境与自然山水环境交互适应所形成的空间组织关系。本文通过阐明“山—水—城”空间格局的概念内涵,从地理学视角建立其分析框架,选取典型城市万州为研究区,利用田野调查、地形位置指数模型、MCR模型等方法,综合研究三峡库区“山—水—城”空间格局的演化过程、生长模式、形成机理与优化调控。研究发现:(1)三峡库区“山—水—城”空间格局演化是一个“生成—强化—解构—重组”螺旋式上升的生长过程。在对外开埠与移民搬迁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万州“山—水—城”空间格局的构成要素、结构形态与地域功能不断演化与重组。(2)三峡库区城市扩张对山水生态网络的影响与反馈,以及山水环境变化对城市空间生长的限制与引导,形成独特的“山—水—城”空间格局与生长模式,包括6种动态生长模式与12种静态生长模式。(3)地域性空间组织关系的重构以及城市系统的选择,决定“山—水—城”空间格局的形成与演化,受“自然山水环境+社会经济转型”“地域特殊事件+山水环境变化”的综合驱动,三峡库区城市空间生长逐渐突破实体门槛的限制,并向下一阶段生长周期持续演进。由此,提出库区“山—水—城”空间格局的调控路径,为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与系统治理提供支撑。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邓伟  刘红  袁兴中  张跃伟  齐静  
利用三期遥感分类数据为基础数据源,结合野外地面核查和生态空间分析方法,对三峡库区水源涵养重要区2000~2010年生态系统格局时空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各类生态系统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以森林和农田为主体生态系统;10a间,由于三峡水库蓄水淹没了大量农田和林地,导致森林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分别向湿地生态系统转化了179.99km2和191.27km2;其他生态系统(主要是人工表面)面积在时段内增加了506.63km2,主要是城镇建设占用部分森林和农田转换而来;时段内森林生态系统总的面积未发生较大减少主要是由于近年退耕还林、森林工程等生态工程的实施获得了大量补充;研究区后期的生态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熊建立  
三峡库区城镇搬迁存在严重问题,城镇移民就业问题已成为整个三峡移民中“难点中的难点”。建议:调整 对口支援思路,把帮助三峡库区培育市场、加速流通中心建设,作为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工程移民的一项重要任务; 紧急调整万州主城搬迁办法,改分散搬迁为整体集中搬迁;以中心城市为依托,设置“前店后园”、“亦城亦农”的移民安置带和新的城市发展极;按“不让移民吃亏”原则,调整移民补偿政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邵权  陈国阶  陈治谏  
城镇化与移民对三峡库区农村社会经济环境有重要影响 ,通过运用生态学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位理论和方法对五桥河流域作实例研究发现 :区域人口增长方式转为机械增长为主 ,农村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趋势显著。农村产业多样性与农民人均总收入存在非线性关系 ,城镇化与移民使农村产业多样性演替速度加快 ,使农业、工业经济生态位持续下降 ,商业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经济生态位持续上升 ,尽管能促进区域绝对经济生态位提高 ,但能否使区域形成与其区位相适应的优势产业体系是相对经济生态位提升的关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亮  吴炳方  张磊  
与我国平原区农村居民点呈团簇状分布不同,三峡库区农村居民点规模小、密度大、分布散乱,呈现出"满天星"状的分布格局。以渝北、万州和秭归移民区作为三峡典型区,利用面向对象分类和监督分类相结合的方法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提取了农村居民点。在此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对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规律特征和制约农村居民点分布的要素如海拔、坡度、坡向、道路、水源等进行了分析;借鉴农用地评价方法,利用评价中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法,结合层次分析法(AHP)生成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图。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农村居民点受到海拔、坡度、坡向等因子的影响呈现出较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三峡典型区农村居民点格局及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结果为农村居民点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磊  武友德  李君  
为探索高原湖泊平坝区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演变状况,利用核密度、缓冲区及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等方法,从村域视角对2006—2015年大理市海西地区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的演变特征及类型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构建GM(1,1)模型预测了该区2015—2024年居民点空间格局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海西地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呈现出由"多点高值集中"向"带状中高值集中"变动的态势,单位面积范围内分布密度明显提升;区位布局受地形环境及交通通达度影响减弱,而受"亲水性"影响增强;基于村域居民点用地动态度值,综合考虑旅游、交通、城镇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广纳  邵景安  王金亮  倪九派  谢德体  
论文以三峡库区重庆段21个区县为实例,利用空间自相关及冷热点分析方法,在区县级尺度上,研究了化学肥料施用、有机肥施用、农作物秸秆、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农田土壤侵蚀等8个来源中农业面源污染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5)、全氮(TN)、全磷(TP)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从Moran’s I值判断,2005—2011年间,三峡库区重庆段的COD、BOD5、TN、TP在区域上一直处于较高的集聚状态,2005—2008年集聚减弱,2008—2011年集聚增强。2从COD、BOD5、TN、TP排放总量来看,由农业面源污染引起的COD、BOD5、TN、TP绝对排放...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朱国庆  王琰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时代背景下,三峡库区由于其地域、气候、资源等特点而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区域。文章从农村移民的生态意识角度对三峡库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三峡库区农村生态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崔利  苏维词  赵卫权  
三峡库区是指受三峡工程淹没影响的地区,它主要涉及到鄂西的4个市(县)和重庆市的22个区(县、市)。针对三峡库区尤其是其腹地产业空心化日益严重的问题,本文以重庆万州区为例,从经济总体水平、产业结构、支柱产业、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经济效益低下、剩余劳动力和就业压力,分析了万州区产业空心化的现状;从三峡工程长时期论证、移民政策、资金投入、市场环境、人才素质、人地矛盾、生态安全方面,剖析了产业空心化的成因;提出了科学规划,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发展环境,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建立长效的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淑娴  彭毅  
湖北省秭归县因其位于三峡库区的特殊地理位置,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代表性和特殊性。本文对秭归县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成效做了简单介绍,从中总结出了秭归县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秭归县应结合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等良好的发展契机,充分发展特色农业和支柱产业,以县内龙头产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政府及农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争取在新农村建设的浪潮中将秭归县的农村地区建设成为富裕、文明、民主的新型农村。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萍  黄森  盛娅农  
重庆三峡库区石柱县土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思想认识存在疑虑;二是流转行为不够规范;三是土地流转市场体系尚未形成;四是土地流转价格不合格;五是流转区域差距较大,发展不平衡。因此,应采取的对策措施是:(1)进行土地流转的宣传教育;(2)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加强城镇化步伐;(3)规范流转行为,推行合理的定价机制;(4)加强对土地流转的信息、融资、保险等服务;(5)完善农民社会保障和再就业培训体系;(6)培育市场体系,发展大户和龙头企业。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远新  吴炳方  张华忠  张春艳  
库区社会公众环境意识的觉醒和环境素质的提高是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和动力。利用三峡库区农村移民社会经济环境调查数据,对三峡库区农村环境保护设施现状,农村移民的环境素质进行了分析,认为库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有了很大进步,但是库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仍然不足,饮用水不安全,化肥施用量过度,生物、环保防虫技术很少被采用,移民缺乏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知不足,仅具备浅层次的局部的"日常环保型"意识,参与环境保护的经济能力和动力不足。因此,需要加强库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饮用水安全状况,推广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生产技术,加强库区农村移民的环境教育,促进移民脱贫致富,提高三峡库区农...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怡然  邱道持  李艳  
三峡移民和城市(镇)迁建使三峡库区在经济、文化、生态、聚居形态等方面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城市(镇)迁建过程中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对库区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移民权益保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基于此,选取位于重庆市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的开县、忠县、云阳、奉节、巫山等5县作为研究区域,并综合运用问卷调查、专家咨询、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进行调查。439份调研问卷的结果表明,该地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在政策共识、管理制度、创新机制等方面成果卓著;但同时产权管理模糊、规划管理薄弱、违规流转频繁等问题也加大了这一地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难度;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统筹城乡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郎永建  
随着三峡工程建设二期蓄水任务的完成,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工作的重点转入移民后期扶持,因此,只有搞好农村移民的后期扶持工作,才能实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移民目标。本文根据对三峡库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武陵镇农村移民的实地调查,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农村移民生产与生活困难的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