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72)
2023(4453)
2022(3786)
2021(3508)
2020(2909)
2019(6686)
2018(6500)
2017(11393)
2016(6492)
2015(7474)
2014(7319)
2013(7383)
2012(7024)
2011(6357)
2010(6259)
2009(5587)
2008(5629)
2007(4808)
2006(4379)
2005(3967)
作者
(22643)
(19287)
(19253)
(18322)
(12191)
(9699)
(8412)
(7454)
(7412)
(6833)
(6742)
(6658)
(6532)
(6422)
(6327)
(5964)
(5740)
(5703)
(5627)
(5562)
(4977)
(4838)
(4825)
(4358)
(4338)
(4313)
(4285)
(4137)
(4114)
(4035)
学科
(25976)
经济(25956)
(14536)
管理(14223)
方法(10379)
(10124)
(9992)
企业(9992)
数学(9141)
数学方法(9009)
地方(8555)
(8362)
(6000)
(5944)
贸易(5935)
中国(5845)
农业(5813)
(5716)
业经(5629)
环境(4798)
(4413)
地方经济(4293)
(4182)
(3766)
生态(3707)
税收(3521)
(3489)
(3364)
(3278)
收入(3232)
机构
学院(94286)
大学(93928)
研究(41597)
(35132)
经济(34325)
管理(31033)
科学(30823)
中国(30005)
(27667)
理学(26313)
理学院(25894)
管理学(25214)
管理学院(25067)
(23525)
农业(22161)
研究所(22081)
(21598)
业大(20752)
中心(18411)
(15695)
(15551)
(15352)
科学院(14353)
(14279)
农业大学(13920)
(13688)
北京(13356)
(12970)
师范(12732)
实验(12594)
基金
项目(71201)
科学(53862)
基金(50853)
(49355)
国家(49049)
研究(44167)
科学基金(38788)
自然(28147)
(27764)
自然科(27391)
自然科学(27378)
基金项目(26891)
自然科学基金(26847)
社会(26390)
社会科(24991)
社会科学(24987)
(24964)
资助(20905)
教育(18594)
重点(17744)
计划(16561)
(16364)
编号(16160)
科技(15859)
(14331)
科研(14217)
(14157)
创新(13494)
专项(12798)
(12751)
期刊
(37719)
经济(37719)
学报(25321)
研究(24955)
(24407)
科学(20830)
中国(19790)
大学(17300)
农业(16850)
学学(16798)
管理(11162)
(10946)
(9801)
资源(8040)
业大(7711)
技术(7254)
林业(7181)
教育(6542)
(6203)
(6111)
金融(6111)
经济研究(6017)
农业大学(5905)
科技(5761)
业经(5617)
问题(5263)
自然(5035)
财经(4959)
(4758)
中国农业(4696)
共检索到1437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曾立雄  王鹏程  肖文发  万睿  黄志霖  潘磊  
在调查104块样地的基础上,利用95株标准木的树干解析数据,选择主要生物量生长模型,对三峡库区主要植被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分配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各树种生物量组成中,干材生物量最大,占总生物量的44.46%~63.07%,而皮、枝和根生物量比例间的大小关系因树种不同而有所差异;2)所有树种干生物量比例与枝和叶生物量比例存在显著的线性负相关,而枝和叶生物量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随着单株林木生物量增加,针叶树种干和皮生物量比例会随之增加,但枝、叶和根的生物量比例则有所下降;3)各林分生物量为75.38~191.82t.hm-2,乔木层(67.57~179.00t.hm-2)>枯落物层(3.9...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程瑞梅  肖文发  王晓荣  封晓辉  王瑞丽  
用空间替代时间的方法分析三峡库区植被在不同演替阶段的土壤养分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植被正向演替,土壤pH值逐步降低;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表现为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灌丛>针叶林,水解性氮含量表现为针叶林>灌丛>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有机质、水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在植被演替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表聚性;相关分析表明有机质含量、水解性氮含量和速效磷含量3者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且都与土层极显著负相关;植被演替进程与土壤pH值极显著负相关、与水解性氮含量显著负相关、与速效磷含量极显著正相关。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鹏程  姚婧  肖文发  张守攻  黄志霖  曾立雄  潘磊  
基于森林植被GIS数据库和群落调查,对三峡库区森林植被分布的地形分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三峡库区森林植被主要分布在海拔400~1200 m,随海拔上升和坡度增大,森林覆盖率逐步提高,海拔为400 m以下区间森林覆盖率最低。(2)不同海拔级的优势森林类型分别为灌木林(400 m以下、1 200~1 600 m、1 600~2 000 m和2 000 m以上)、马尾松林(400~800 m和800~1 200 m)。各森林类型分布面积占该类型总面积百分比在不同海拔级上的分布都为单峰型,海拔由低到高出现峰值的森林类型依次为竹林、经济林和柏木林(800 m以下)、暖温性针叶林(1 600 m...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施鹏程  彭道黎  黄国胜  王雪军  曾伟生  马炜  叶林妹  
以三峡库区为研究地点,建立库区优势树种立木生物量模型,并测定乔木含碳系数,结合库区第7次和第8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估算了整个三峡库区乔木林的生物量和碳储量。研究结果表明:(1)整个库区乔木林生物量和碳储量第7次调查为12 583×104t和6 471×104t,单位面积生物量75.70t/hm2,碳密度38.93t/hm2,第8次调查为14 253×104t和7 396×104t,单位面积生物量77.46t/hm2,碳密度40.20t/hm2。可见,这5a中,三峡库区生物量和碳储量都有所增加。(2)对于不同森林植被类型来说,松类的生物量和碳储量都显著高于其他类型,分别占三峡库区生物量和碳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亮中  谢宝元  肖文发  黄志霖  
根据全国森林资源清查资料,按主要优势树种和分布面积将三峡库区主要森林植被划分为马尾松针叶林、栎类混交林、灌木林等11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基于196个土壤剖面数据。分析了11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下土壤有机碳含量、碳密度大小和分配特征。研究发现,三峡库区主要森林植被类型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密度均存在较大差异.二者总体上都随土层加深而降低。11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中以杉木针叶林土壤有机碳密度最大,达16.0 kg/m~2,温性松林下土壤碳密度最小,仅为7.9 kg/m~2。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有机碳贮量在土层中的分配比例也不同,以灌木林和柏木林土壤碳贮量在土层间的差异最大。11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土壤平均厚...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亮  陈世俭  蔡晓斌  刘惠  
基于250m分辨率的MODIS-NDVI数据,从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两方面分析2000年2015年三峡库区植被变化特征,运用一元线性回归趋势分析方法和F检验方法对三峡库区NDVI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6a来三峡库区NDVI总体上趋于波动增长,年均增长率为0.17%,但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不同的变化特点.从季节差异上看,春季NDVI增长最快,其次是秋季和冬季,夏季NDVI变化趋势较平缓.从NDVI的空间变化格局上看,NDVI呈显著增加趋势的面积占整个库区面积的14.47%,轻微增加占55.77%,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建国  濮励杰  刘金萍  李月臣  刘丽丽  
利用2001年-2010年的MODIS陆地产品MOD13A3 NDVI数据对三峡库区重庆段近10年来的植被生长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三峡库区重庆段东部、中南部中高山区NDVI较高,西部川东平行岭谷区,长江干流及其支流谷地NDVI较低;地形和人类建设活动成为主要的影响因素;②近10年来三峡库区重庆段植被活动总体上呈逐渐增强的趋势;③研究区植被活动出现极化的趋势,植被稀疏的区域植被活动进一步减小,植被茂密的区域植被活动保持稳定或增强,夏季最为明显;④研究区6种植被类型中,阔叶林的NDVI最高,为0.6904;水生植被的NDVI最低,为0.5710。草甸和灌丛、灌草丛两种植被类型增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建超  朱波  汪涛  
消落带是影响水库生态环境安全的关键区域。利用生物调查方法,对三峡库区典型缓坡型消落带草本植被的自然恢复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植被主要为一年生和多年生草本植物,共有29种,其中空心莲子草、狗牙根、稗草、苍耳、狗尾草、鬼针草和马唐是消落带的优势种类,且空心莲子草和狗牙根是消落带成陆初期的建群种。消落带植物群落多呈斑块状集中分布,沿145~175 m高程梯度从下往上大致可分为4条植物带:空心莲子草-狗牙根带、稗草带、苍耳-马唐-狗尾草带和一年生杂草带。(2)淹水后消落带草本植物群落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可自然恢复,只是群落结构趋于简单,植物物种多样性显著降低。(3)植物群落的物种...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陈雅如  
三峡库区是长江中下游的生态屏障,受三峡大坝工程建设影响,该区域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增加、环境承载力降低、人地矛盾突出。在此背景下,本文选取工程建设重要时点1992年(前期论证)、1996年(大江截流)、2002年(水库正式蓄水)、2006年(全面建成)和2012年(全面运行),分析三峡工程建设前后库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探讨库区景观格局指数的粒度效应及其对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的响应,揭示19922012年库区森林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破碎化过程及其驱动力。同时,运用本地参数化后的Biome-BGC模型模拟三峡库区各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肖文发  雷静品  
系统的野外调查数据和历史资料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森林植被在空间上发展不均匀,无明显垂直分带,且分布分散,人为干扰严重。目前,在70多个植被类型中,森林类型占25个,江岸两侧海拔800m以下地区森林已经很少。森林类型中,马尾松、柏木林的分布面积最大,并在许多疏林中成为主要树种,主要是飞播或人工种植。库区大于25°的坡耕地占耕地面积的17.5%。库区薪炭林仅能满足农村用能总需求量的10.78%。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对森林的不合理砍伐导致脆弱的土壤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的严重退化、生产力下降和严重的水土流失。库区土壤年侵蚀量达到2.9亿t。三峡工程建设和移民安置对库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压力和影响将是长期...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高婷  陈淼  党成强  黄慧敏  董蓉  陶建平  
三峡库区消落带环境的异质性主要体现在不同高程生境经受水淹的时间和深度不同。本研究选取消落带3个典型样地,通过分析37种主要草本植物各器官的功能性状,比较不同生活型和不同科别植物功能性状的差异;通过探讨消落带植物功能性状、性状间权衡关系对不同高程(对应不同的淹水环境)的响应,获取不同高程生境的植物生长及资源利用的适应策略。结果表明,1)不同生活型的植物功能性状中,多年生植物的叶干物质含量(LDMC)和细根组织密度(FRTD)显著高于一、二年生植物(P<0.05),不同科别的植物功能性状中,除比叶面积(SLA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晓荣  程瑞梅  肖文发  潘磊  曾立雄  
根据三峡库区初期水位涨落情况,以空间代替时间法,连续两年对典型消落带区域地上植被进行调查,通过计算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来分析不同水淹时间下优势草本植物生态位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一年水淹区段在未水淹时,植物生态位宽度普遍较窄,此时生态位明显特化,而第二年水淹极大的增加了适应干湿变化的物种的优势度。水淹前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5的只有12对,小于0.2种对为189对,其中生态位重叠值为零的为103对;水淹后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5的有24对,小于0.2种对为53对,其中生态位重叠值为零的为6对,说明生境由干燥到湿润的变化,对湿润环境相对适应的物种存活,优势植物生态位重叠明显增加。经两年水淹区段中,...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忠礼  袁兴中  刘红  李波  
水位变动是湿地的基本特征之一,对湿地生态系统意义重大。为了解水位变动对三峡库区消落带植物群落的影响,于2010年8月对白夹溪消落带植物群落进行调查,采用TWINSPAN分类法对植物群落进行分类。结果表明:共发现维管植物85种,隶属34科70属;植物群落可划分为18个类型,狗牙根等5种群落为白夹溪消落带代表性植物群落;随着淹水程度的加深,群落组成呈现出由旱生植物到湿生植物的过渡趋势;植物群落香农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和生物量指数随水位梯度呈"∧"型变化趋势,辛普森指数呈"∨"型变化趋势。与156m蓄水周期相比,植物物种数量、群落类型及组成、多样性均发生改变。水位变动是消落带新生湿地植物群落...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谢宗强  陈伟烈  
三峡库区共有药用植物1129种,隶属于603属,174科。菊科、百合科、蝶形花科等19个大科的种数达总种数的494%,蓼属、铁线莲属等26个大属的种数达185%。中国特有种类占372%,显示出其在库区的丰富性。根茎类药用植物占421%,提示我们应适度采挖,做到永续利用。以林地为生境的药用植物占489%,表明森林是库区药用植物的资源库。三峡水库对库区药用植物资源的淹没损失不大,但其间接影响巨大。保护天然林是保护库区药用植物资源的重要途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云琦  王玉杰  
对三峡库区典型林分林地土壤有机碳(SOC)含量特征及对土壤物理性质、土壤结构和土壤养分效应进行研究,以期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依据。结果表明:SOC含量表现为表层(A层)土壤(12.06~45.18g/kg)明显大于下层土壤,大一个数量级。从土壤表层到底层,SOC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由相同立地条件的灌木林改造而来的农地土壤(改造年限8a)各层土壤SOC含量都有所降低,土壤表层SOC含量降低了10%,土壤平均有机碳含量降到为灌木林地的66%。三峡库区SOC含量与土壤物理性质直接相关,SOC含量与土壤容重和土壤毛管孔隙度存在最为明显的线性关系(R2=0.83,0.83,n=19,p<0.01)...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