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92)
2023(7697)
2022(5983)
2021(5251)
2020(4234)
2019(9480)
2018(9384)
2017(17477)
2016(9774)
2015(10928)
2014(11053)
2013(10435)
2012(9222)
2011(8210)
2010(8151)
2009(7391)
2008(7287)
2007(6358)
2006(5836)
2005(5364)
作者
(29613)
(24826)
(24795)
(23821)
(15778)
(12257)
(11157)
(9730)
(9609)
(8705)
(8600)
(8599)
(8289)
(7892)
(7813)
(7780)
(7287)
(7238)
(7160)
(7089)
(6401)
(6243)
(6051)
(5705)
(5628)
(5590)
(5477)
(5353)
(5059)
(4939)
学科
(41270)
经济(41234)
管理(22985)
(21302)
(16082)
企业(16082)
方法(14127)
地方(13692)
中国(12880)
(12469)
数学(12385)
数学方法(12162)
(11000)
业经(10099)
农业(8640)
(7815)
(7233)
(7021)
环境(6956)
地方经济(6499)
(5973)
产业(5562)
(5562)
贸易(5554)
发展(5498)
(5483)
(5262)
银行(5243)
(5225)
(5175)
机构
大学(134438)
学院(134104)
研究(52606)
(50020)
经济(48715)
管理(47728)
理学(40484)
理学院(39861)
管理学(38795)
管理学院(38578)
中国(38294)
科学(36353)
(29973)
(27425)
(26613)
研究所(25426)
中心(24003)
业大(22413)
(21853)
(21800)
(20937)
农业(20821)
师范(20705)
(20239)
北京(18504)
(17203)
财经(17151)
师范大学(17114)
(16920)
科学院(16135)
基金
项目(97520)
科学(76737)
基金(70062)
研究(67015)
(63679)
国家(63253)
科学基金(53203)
社会(42326)
社会科(40154)
社会科学(40141)
(38451)
基金项目(37628)
自然(35709)
自然科(34810)
自然科学(34800)
自然科学基金(34107)
(33531)
教育(29452)
资助(27194)
编号(26395)
重点(23424)
(22295)
成果(20540)
(19982)
计划(19449)
(19290)
课题(19153)
科研(18887)
创新(18263)
国家社会(17959)
期刊
(57109)
经济(57109)
研究(38560)
中国(28536)
学报(25065)
(23741)
科学(23364)
大学(18009)
学学(16974)
管理(16583)
农业(16179)
(15874)
教育(13880)
技术(11632)
资源(10266)
(10190)
金融(10190)
(9791)
业经(9245)
经济研究(8781)
问题(7981)
财经(7630)
图书(7466)
科技(7145)
(7015)
(6813)
(6597)
统计(6580)
现代(6535)
业大(6401)
共检索到2028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春霞  李月臣  杨华  
以石漠化敏感性机理为基础,运用GIS与RS技术分别分析了喀斯特岩性因子、地形因子、植被覆盖因子、土壤类型因子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对研究区石漠化敏感性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基于ArcGIS的空间叠加分析,完成单要素的叠加运算,实现研究区石漠化敏感性的综合评价。探讨了三峡库区(重庆段)这一特殊生态地理区域石漠化敏感性的高低分布规律及其在不同主导因子作用下的石漠化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石漠化敏感区面积为17 376.5km2(37.65%),以高度和极敏感类型为主。(2)空间分布具有明显水平地域差异特征,整体上呈现弧状-条带性分布。东北部和南部最为敏感,中西部基本为不敏感地区。(3)...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罗晓虹  王蓥燕  王舒  郑杰炳  王丹  王子芳  高明  
[目的]水田作为三峡库区重要的耕地类型与湿地景观,对保障该区的粮食和生态安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分析水田的时空分布及演变特征,为农业结构调整、水田经营政策的制定以及保障库区生态系统的安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基于三峡库区重庆段1990、2005、2015年土地利用图像,利用ArcGIS和FRAGSTATS软件,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核密度估计以及景观指数模型等方法,分析三峡库区重庆段在不同时段水田的时空分布与演变特征。[结果]2015年三峡库区重庆段水田面积为5 267.94 km~(2),占耕地总面积的26.70%,平均坡度为11.87°,其中丘陵地区水田面积分最大,不同区县间水田面积差异显著。(2)近25 年草地、建设用地和水田间发生显著转移,1990—2005年间水田主要转向旱地,2005—2015年水田主要转向建设用地,且转出面积大于转入面积,水田的总面积持续减少。(3)近25年来三峡库区重庆段水田面积的核密度分布呈现“西密东疏”、“南密北疏”的分布格局。1990年水田分布的聚集区表现为江津和长寿2个核心分布带;2005—2015年间,江津的核密度值由高密度区转变为低密度区,水田分布的聚集区仅剩长寿核心分布带。(4)在7种土地利用类型中,水田的景观优势度居于中间位置,随着水田面积不断减少,水田景观的破碎化进一步扩大。[结论]从粮食安全和生态保护的角度出发,未来产业结构调整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必须稳定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水田面积,充分发挥水田的生产和生态功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广  刘广龙  朱端卫  王雨春  周怀东  
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框架选取25个能反映水生态安全状态的指标,通过指标权重确定、数据标准化处理和水生态安全评价模型的构建,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为例,从城镇化视角分析三峡库区重庆段自2007年三峡库区水位达156m高程以来的水生态安全状态。为了使AHP所确定的指标更客观,运用熵权对AHP进行修正,得到综合权重值来表示指标的权重。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重庆段水生态安全自2007年三峡库区水位达156m高程至2010年三峡水库蓄水达到175m最终水位水生态一直处于不安全状态,2011~2012年升至警戒状态,总体趋势在逐年升高。影响三峡库区重庆段水生态安全的劣势因子是资源环境...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周超  黄志亮  
以三峡库区重庆段385个小城镇为研究样本,采用熵值法和变异系数测度其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及均等化程度,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小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总体水平偏低,且区域分化及均等化程度差异显著。库尾区小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和均等化程度都明显优于库腹区;人口规模较小的小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大多较低;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小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最高,其次为工矿产业,然后是农业和商贸服务业;小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聚集现象明显,并在库尾区、库腹西区和库腹东区呈现出三级类聚分化特征。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周超  黄志亮  
以三峡库区重庆段385个小城镇为研究样本,采用熵值法和变异系数测度其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及均等化程度,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小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总体水平偏低,且区域分化及均等化程度差异显著。库尾区小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和均等化程度都明显优于库腹区;人口规模较小的小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大多较低;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小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最高,其次为工矿产业,然后是农业和商贸服务业;小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聚集现象明显,并在库尾区、库腹西区和库腹东区呈现出三级类聚分化特征。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周超  黄志亮  
以三峡库区重庆段385个小城镇为研究样本,采用熵值法和变异系数测度其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及均等化程度,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小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总体水平偏低,且区域分化及均等化程度差异显著。库尾区小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和均等化程度都明显优于库腹区;人口规模较小的小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大多较低;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小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最高,其次为工矿产业,然后是农业和商贸服务业;小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聚集现象明显,并在库尾区、库腹西区和库腹东区呈现出三级类聚分化特征。应将三峡库区小城镇及其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纳入重庆市城镇体系大格局,并赋予其"固本强基"的地位,以旅游业发展带动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生态特色产业发展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提高,以集聚发展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使用效益,以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类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重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婷  赵伟  张智红  曾亚  张明  
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以及地理单元的独特性,以往城市空间结构理论的研究热点多集中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或特大型城市,对于欠发达西部地区的中小城市关注不够。基于RS与GIS技术,通过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5期TM遥感影像提取城市建成区数据,利用城市空间扩展强度和速度指数、紧凑度、分形维数及形状指数对三峡库区重庆段20 a间城市空间扩展及形态演变定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及建议:(1)随着时间增长,城市空间扩展强度及速度总体呈上升趋势,紧凑度持续降低,城市建成区面积逐年递增,城市扩展极不稳定;(2)城市空间形态受重大事件影响易发生"突变",随着时间的沉淀,空间形态再发生"整合";(3)1997年重庆直辖以来,前10 a的移民安置工程为城市形态的"突变"提供了良好契机。2007年之后,在经济发展作为城市空间扩展的核心动力支撑下,研究区城市扩展主流模式侧重于沿一到两个方向扩展,形成"一心两辅"的发展态势;(4)在未来城市发展规划中,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合理规划用地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环境保护,避免"边发展、边污染"的被动局面,同时结合自身交通运输条件的优势,在各个方向上形成依附在中心城镇周围的腹地并作为未来扩展的基础,构建副中心城市,将城市形态有序沿城市发展中心蔓延,形成"一核多翼"的发展态势。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魏兴萍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模型,从20个指标通过数据标准化处理、指标权重确定和生态安全评价模型的构建,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为例,分析三峡库区重庆段自直辖以来的生态安全问题。运用熵权和AHP的平均值作为权重,结合主观和客观赋权的优点,使评价更为合理。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重庆段1997-2003年生态安全度为很不安全状况,2004-2007年生态安全度为不安全状况。从资源环境压力来看,1997-2007年其ESI一直处于很不安全状况;从资源环境状态来看,1997-1999年为很不安全状态,2000年和2001年为不安全状态,2002-2006年为临界安全状态,2007年为较安全状态;从人文环境响应来看,1997-2004年为很不安全状况,2005-2007年为不安全状况。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3方面分析对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安全的影响,据权重值得知,人文环境响应对城市生态影响最大,其次是资源环境状态,影响最小的是资源环境压力。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广纳  邵景安  王金亮  倪九派  谢德体  
论文以三峡库区重庆段21个区县为实例,利用空间自相关及冷热点分析方法,在区县级尺度上,研究了化学肥料施用、有机肥施用、农作物秸秆、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农田土壤侵蚀等8个来源中农业面源污染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5)、全氮(TN)、全磷(TP)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从Moran’s I值判断,2005—2011年间,三峡库区重庆段的COD、BOD5、TN、TP在区域上一直处于较高的集聚状态,2005—2008年集聚减弱,2008—2011年集聚增强。2从COD、BOD5、TN、TP排放总量来看,由农业面源污染引起的COD、BOD5、TN、TP绝对排放...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广纳  邵景安  王金亮  
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我国河流污染的主要来源。三峡库区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水资源安全已越来越受到关注。以三峡库区重庆段21个区县为实例,在区县级尺度上,研究了2005—2011年农业面源污染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5)、全氮(TN)、全磷(TP)所导致的水质的变化。并借助地统计学中的空间插值方法,对30个水质监测站点的数据进行插值分析,最后利用内梅罗综合水质指数,通过核算和实测的数据来研究三峡库区重庆段水质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从库区平均水质浓度分析得出,2005、2008、2011年3个时间断面的TN、TP的浓度已经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三级标准。2)从核算数据所反映的水质综合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建国  濮励杰  刘金萍  李月臣  刘丽丽  
利用2001年-2010年的MODIS陆地产品MOD13A3 NDVI数据对三峡库区重庆段近10年来的植被生长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三峡库区重庆段东部、中南部中高山区NDVI较高,西部川东平行岭谷区,长江干流及其支流谷地NDVI较低;地形和人类建设活动成为主要的影响因素;②近10年来三峡库区重庆段植被活动总体上呈逐渐增强的趋势;③研究区植被活动出现极化的趋势,植被稀疏的区域植被活动进一步减小,植被茂密的区域植被活动保持稳定或增强,夏季最为明显;④研究区6种植被类型中,阔叶林的NDVI最高,为0.6904;水生植被的NDVI最低,为0.5710。草甸和灌丛、灌草丛两种植被类型增长...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潇峮  彭梦  王艺  李立杰  柴毅  沈子伟  李云峰  倪朝辉  张燕  
为了解三峡库区水体中微塑料污染现状,于2019年12月对三峡库区重庆段4个城市人口密集区域江段进行表层水体采样,共采集12个水体样品,进行微塑料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三峡库区重庆段各水域12个水体样本中微塑料的检出率为50%,主要形状包括颗粒、碎片、薄膜和纤维4类,其中以纤维和碎片为主,相对丰度范围为20.83~83.33 n/m~(3),平均丰度为39.35 n/m~(3)。各采样点水体微塑料的化学组成经拉曼光谱定性分析,微塑料主要化学组成包括聚乙烯(P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丙烯(PP)、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等四种,其中PE检出率最高,占比为44.45%。与2018年三峡库区微塑料赋存结果比较,重庆段水体中微塑料丰度有较明显下降,表明三峡水库水体微塑料污染的控制和治理取得初步成效。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虹  
三峡工程建成后,随水库运行将在库区两岸形成垂直落差30 m的消落区,面积达300多km~2。消落区的形成可能会带来环境污染加重、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加大、植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被破坏、诱发地质灾害、暴发流行性疾病等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各种途径对消落区进行合理分类对于保护和改善库区生态环境有重要的意义。以三峡库区消落区的重庆段为例,结合三峡库区消落区的人文环境、气候、坡度、水深、地貌等区域基本特征,以遥感数据为基础,以GIS技术为手段,分析消落区的基本特点、人类活动对消落区的影响、消落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生态功能定位,更好地保护消落区的生态安全。为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提供了三峡库区消落区生态环境保护、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鹏程  姚婧  肖文发  张守攻  黄志霖  曾立雄  潘磊  
基于森林植被GIS数据库和群落调查,对三峡库区森林植被分布的地形分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三峡库区森林植被主要分布在海拔400~1200 m,随海拔上升和坡度增大,森林覆盖率逐步提高,海拔为400 m以下区间森林覆盖率最低。(2)不同海拔级的优势森林类型分别为灌木林(400 m以下、1 200~1 600 m、1 600~2 000 m和2 000 m以上)、马尾松林(400~800 m和800~1 200 m)。各森林类型分布面积占该类型总面积百分比在不同海拔级上的分布都为单峰型,海拔由低到高出现峰值的森林类型依次为竹林、经济林和柏木林(800 m以下)、暖温性针叶林(1 600 m...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远琴  任平  洪步庭  
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为研究区,基于生态安全视角,以生态敏感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结果提取生态源地,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在生态安全格局基础上对三峡库区重庆段2015年的土地利用冲突进行识别,以期为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耕地冲突分布较为分散,极严重冲突集中分布于奉节县、开县、石柱县与涪陵区,严重与较严重冲突集中分布于重庆市主城区的外围区县,一般与不冲突集中分布于长寿区和巴南区;(2)建设用地冲突分布较为集中,极严重冲突集中分布于重庆市主城区,严重和较严重冲突分布较为分散,各区县均有分布,一般和不冲突也集中分布于重庆市主城区,且大多位于极严重冲突的外围;(3)综合土地利用冲突的极严重冲突集中分布于重庆市主城区的中心区域与奉节县,严重与较严重冲突各区县均有分布,一般与不冲突集中分布于极严重冲突的外围区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