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15)
2023(5931)
2022(5122)
2021(4784)
2020(3986)
2019(8959)
2018(8711)
2017(15957)
2016(8767)
2015(9340)
2014(9407)
2013(9376)
2012(9027)
2011(8067)
2010(7968)
2009(7070)
2008(6921)
2007(6046)
2006(5296)
2005(4857)
作者
(27755)
(23484)
(22910)
(22076)
(15108)
(11676)
(10363)
(8984)
(8971)
(8510)
(8161)
(8122)
(7837)
(7747)
(7484)
(7266)
(7111)
(6896)
(6833)
(6802)
(5834)
(5813)
(5776)
(5442)
(5394)
(5324)
(5206)
(4850)
(4812)
(4714)
学科
(34819)
经济(34781)
(20055)
管理(19885)
方法(15264)
(15080)
企业(15080)
数学(13897)
数学方法(13732)
(12240)
贸易(12236)
(11978)
(10920)
地方(10436)
(10029)
(9663)
(9603)
中国(8947)
(7898)
出口(7881)
出口贸易(7881)
农业(6344)
业经(6317)
(6195)
技术(5445)
地方经济(5392)
环境(5375)
(5314)
金融(5313)
(5099)
机构
大学(122925)
学院(122395)
研究(48763)
(48597)
经济(47685)
管理(41141)
中国(35715)
理学(35602)
理学院(35008)
管理学(34100)
管理学院(33880)
科学(33789)
(28750)
(27328)
(26662)
(25410)
研究所(24785)
农业(23055)
业大(22683)
(22290)
中心(21947)
(18020)
(17777)
财经(17740)
(16479)
(16255)
师范(16078)
经济学(15762)
科学院(15694)
北京(15596)
基金
项目(90422)
科学(70181)
基金(66359)
(61646)
国家(61235)
研究(59016)
科学基金(50533)
社会(37035)
(36088)
自然(35632)
基金项目(35307)
社会科(35175)
社会科学(35164)
自然科(34788)
自然科学(34778)
自然科学基金(34141)
(30744)
资助(27369)
教育(26854)
重点(22012)
编号(20753)
(19836)
(19759)
计划(19198)
(18391)
科研(18191)
创新(17486)
(17051)
科技(16941)
大学(16517)
期刊
(50806)
经济(50806)
研究(33233)
学报(27668)
中国(25442)
(24907)
科学(22574)
大学(19091)
学学(18367)
管理(17274)
(17087)
农业(16815)
(11832)
金融(11832)
技术(10900)
教育(10090)
(9940)
财经(8850)
资源(8775)
经济研究(8653)
(8055)
业经(7653)
(7594)
业大(7357)
问题(7123)
(6776)
国际(6602)
科技(6091)
(6014)
农业大学(5993)
共检索到1843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蔚华  王柱  
2008年9月~2009年3月三峡大坝首次175m实验性蓄水期间,开展了春季嘉陵江出口段硅藻活动频繁时期的现场调研,通过2007、2009年同期硅藻变化分析175m蓄水对硅藻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峡175m蓄水,两年对比,2009年嘉陵江出口段水位上涨2.54~7.84m,流速减缓0.01~0.05m/s,正磷酸盐0.018~0.049mg/L,略低于2007年,硝态氮1.06~1.55mg/L,略低于2007年的平均值;2007年硅藻78种,优势藻6种,藻密度9.00×104~111.40×104cells/L;2009年硅藻91种,优势藻6种,藻密度0.97×104~70.64×104cel...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邹小兵  曾婷  TRINA MACKIE  肖尚友  夏之宁  
2006年春季,通过水质分析和浮游藻类调查,应用污生谱分析法及生物多样性指数法,对嘉陵江下游江段春季浮游藻类特征及污染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该江段共有浮游藻类7门42属85种(包括变种);优势种群并不单一,以黄藻、绿藻和硅藻占优势,优势种为黄藻门中的黄丝藻,绿藻门中的小球藻和硅藻门中的小环藻。5月份藻类的种类和个数均比4月份有所减少,可能与5月份降雨量比4月份多有关;流速最快的石门大桥具有最低的藻类细胞密度,流速最慢的化龙桥具有较高的藻类细胞密度,说明流速对浮游藻类种类和数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嘉陵江下游沿岸一带的氨氮含量都很高,氨氮已经形成全江段水系的主要污染,磷酸盐含量也较高,均超过水体富...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但言  沈子伟  余凤琴  张闯  倪朝辉  黎春  
为了解嘉陵江合川段秋季微生物多样性,通过16S rRNA基因扩增和测序分析了2017年9月嘉陵江合川段利泽、渠江口、涪江口、草街4个监测点水样和底泥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种类结构。结果显示:河流上下游水体中微生物物种组成相似、有延续性,利泽和涪江口,渠江口和草街水体中微生物组成均呈现相似;底泥中微生物组成与小区域水文环境相关,涪江口和渠江口水文环境相似,底泥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也呈现相似;缓流环境更适应微生物生存繁殖,处于监测尾端的草街水体和底泥中微生物数量最多;环境影响因子中总磷、总氮和pH对水体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表现出较大影响;水体中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和蓝细菌门较为丰富,显示该水域有富营养化的趋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线薇薇  刘瑞玉  罗秉征  
长江三峡工程举世瞩目,引起国内外各方面极大关注。河口是大河的末端,是淡水和海水交汇的水域,所以环境因子复杂多变。河口的许多重要理化特征和生物特征都具有其特殊性,使河口生态环境形成一个结构复杂、功能独特的生态系统,该系统表现为既脆弱又敏感。在长江干流上兴建巨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其生态环境效应除了在库区及中、下游外,必然也会涉及到河口甚至邻近海域。为探讨三峡工程对长江河口生态环境的影响,于1998~2001年对长江口及其临近水域展开综合调查。根据调查数据,结合历史资料对三峡水库蓄水前的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水文物理、沉积环境、水化学、初级生产力、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渔业资源进行了全面分析,并进一步阐明了长...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珂  李翀  段辛斌  陈大庆  廖文根  
为了解三峡库区175 m蓄水前鱼类资源量及其分布特点,于2009年12月和2010年4月利用SIMRADEY60鱼探仪对三峡库区秭归至重庆江段进行了声学调查。结果表明:鱼类在秭归至重庆段分布不均匀,12月份密度最大区域为万州——丰都,最大密度为1 347.3 ind./km3,4月份鱼类集中在长寿——重庆江段,最大密度为864.4 ind./km3,并且冬季整个江段鱼类密度平均值明显大于春季的平均值。垂直方向上,不管是在冬季还是在春季,下层的鱼类密度始终最大,并且各层鱼类密度的差异冬季比春季更为明显。三峡库区175 m蓄水前鱼类的分布特征和水位、水流、地形等因素密切相关。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田怀军  舒为群  张学奎  王幼民  曹佳  
长江和嘉陵江作为重庆市主城区的饮用水水源,其有机污染物的定性分析尚未见报道。应用固相萃取-GC/MS技术对重庆市主城区饮用水源水有机污染物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出101种有机污染物,其中嘉陵江源水64种,长江源水46种。主要污染物包括:邻苯二甲酸酯、酯类、酮类、酚类、杂环和苯及其衍生物等。嘉陵江源水枯水期污染重于丰水期,有机污染物浓度明显高于长江源水;长江源水污染丰水期重于枯水期,并表现出中游污染轻,上游和下游污染重的特点。检出率较高的化合物有:邻苯二甲酸二(2-甲基丙基)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00%),1-氯-4硝基-苯(60%),1,1,3,3,3-五氯丙烷(50%),2,6-二特丁基对甲酚...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越  丁艳荣  范北林  
三峡工程蓄水以来,进入长江中下游河道的水沙过程发生明显改变,从而导致中下游河道尤其是荆江河段冲刷、崩塌,局部河段河势调整较为剧烈,并导致主流顶冲部位发生变化,可能会引起新的崩岸发生。分析了荆江河段河势变化特点,列举了各种传统护岸方法,分析了传统护岸的特点和适用性,针对传统护岸工程的不足,提出生态护岸理念,在满足整体性、稳定性、适应变形等要求下,采取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共同护岸,并为河道与河岸之间水分交换提供条件,建立了水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实现了河流原本完整的结构和作为生态廊道的功能,进而保证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水土保持,实现生态理念,满足生态需要,达到人与...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邵景安  
三峡大坝建设引起的蓄水位变化(从135m、145m到175m)必将影响到库区水环境格局,特别是河道形态。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由库区人类活动所导致的陆生生境的变化,而对空间水环境形态的变化较少注意。本文借助多时段卫星影像监测和数字高程模型模拟,对三峡水库蓄水后河道空间形态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河道水环境格局发生较大变化。175m水位正常蓄水后受影响干流河段主要分布于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区涪陵-云阳段,重点是忠县长江河段,长江及其支流形成增幅深切曲流。万州以下河段,干流河道主要表现为峡谷,受蓄水影响不大,而主要是长江北岸支流受到较大影响,尤以开县小江流域最为显著,将形成湖泊型水体。同时...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肖瑾  曾燏  张富斌  彭艳  张臣  张倩  
为探讨嘉陵江不同江段蛇鮈群体的形态表型特征及其差异性,本研究对采自嘉陵江上游、中游和下游共120尾样本进行了传统形态测量和地标点几何形态学测量分析。形态分析结果表明:嘉陵江不同江段蛇鮈群体间形态表型存在的显著差异。差异主要集中于头部、鳍和尾柄;其中上游群体的蛇鮈最为纤长(叉长、胸腹距、躯干距最大),眼间距、背鳍基长、头高和口角须长也最长;中游群体的胸鳍、腹鳍、尾鳍最长,尾柄也最为粗壮(尾柄宽,尾柄高最大),头长、体宽、胸鳍前距最大;下游群体的肛臀距和头宽最大。但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无法有效将不同江段蛇鮈群体区分。性状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江段蛇鮈群体形态表型差异均属于种内差异。这些表型差异可能是蛇鮈对嘉陵江不同江段环境(如流速、水温、饵料类型)样性的适应性表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董林垚  许文盛  胡波  石劲松  朱秀迪  
采用Morlet小波分解重构和频谱分析等方法,对宜昌、枝城、沙市、监利和城陵矶1997~2014年水位和流量及三峡水库2003~2014年入库、出库流量和库水位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探究了各水文站在三峡建坝前后水情的变化特征及原因。结果表明:各观测站的水位和流量沿程递减,水位的年内波动处同一水平,研究河段内上游河段流量年内和年际变化比下游河段剧烈;各水文站水位和流量变化的显著周期为6.05、11.78、21.2、30.29和53个月,各水文站水位1 a周期变化幅度均在2 M以上,其他周期上的变化幅度为0.08~0.82 M;三峡水库蓄水活动对下游水文站水位和流量等水情的影响有限,主要反映在对水情...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熊超军  刘德富  纪道斌  胡念三  张宇  陈洋  杨正健  
为研究解决三峡库区支流水华问题,实现三峡水库生态调度,需探明现行三峡水库175m蓄水方案对库区支流水环境的影响。基于2008~2010年三峡水库开展的汛末175m试验性蓄水工作,及香溪河库湾2008~2010年野外监测数据,从库湾水华暴发程度、营养盐水平及水动力特性方面分析了2008~2010年三峡水库汛末175m试验性蓄水对香溪河库湾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分两阶段蓄水时间提前方案有利于库湾中上游上层水体的交换和紊动,降低库湾中上游水体表层营养盐浓度,破坏了浮游植物赖以生存较稳定的环境,抑制藻类的生长,降低水体表层叶绿素a的浓度,减少水华暴发频次、持续时间以及强度,有利于库湾水环境的改善。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斌  江星  王志坚  金丽  段辛斌  张耀光  
2010年3—12月对小江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7个采样点共采集鱼类标本1701尾,隶属于6目9科47属56种,其中小江汉丰湖坝上水域采集鱼类28种,坝下水域采集鱼类42种。鲤形目和鲇形目分别占种总数的69.5%和12.5%。宽鳍(Zacco platypus)、黑尾(Hemiculer tchangi)、鲇(Silurus asotus)、鲫(Carassius aura-tus)、鲤(Cyprinus carpio)、蒙古鲌(Culter mongolicus mongolicus)、翘嘴鲌(Culter ilishaeformis)、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文献  焦旭洋  周昊彤  金耀广  王鸿翔  
河流水文情势是河流生态系统的主要驱动力。针对水利工程建设造成嘉陵江流域水文情势变化等问题,选取嘉陵江代表性水文站-北碚站(1956~2017)的逐日径流资料,采用Mann-Kendall法、累积距平法和滑动T检验法进行流量特征分析,并考虑到水利工程建设对突变前后水文指标进行割裂,选择应用生态水文指标变化范围法(IHA-RVA)和水文改变度法综合评价嘉陵江水文情势变化及对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影响定性分析,结果如下:嘉陵江流域北碚水文站的年均流量呈轻微的下降趋势,突变年份发生在1993年;通过对水文情势突变前后生态水文指标分析得出:嘉陵江流域整体水文改变程度为50%,处于中度改变,其中逆转次数这一水文指标改变度达到100%;对比鱼类组成变化可知,一些漂流性、适应急流生境鱼类和大型经济鱼类数量明显减少,分析得出嘉陵江梯形水库运行以后对鱼类多样性产生较大影响。研究可为嘉陵江流域生态修复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应的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曾小凡  叶磊  翟建青  赵娜  
以嘉陵江流域为研究区,利用流域1961~2010年实测逐日降水数据和北碚水文站逐日流量数据,对流域典型极端降水指标和水文指标进行了时空演变分析,并探讨了流域不同空间区域的降水与水文过程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嘉陵江流域北碚水文站流量与流域不同区域降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典型极端水文指标与极端降水指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1961~2010年,在嘉陵江流域年降水量和北碚水文站年平均流量均呈现减少的背景下,流域内表征暴雨事件的极端降水指标和表征洪水过程的极端水文指标以减少趋势为主,而表征干旱事件及低水过程的极端降水与水文指标则呈一定的增加趋势,特别是年内无雨日数显著增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杜华明  延军平  杨登兴  杨蓉  
依据嘉陵江流域1961—2012年的气象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探讨了嘉陵江流域降水量时空变化和旱涝灾害特征。结果表明:近52 a来全流域年平均降水量以13.69 mm/10 a的速率减少,并在1984年发生突变,随后降水量明显减少;从区域分析看,受季风和海拔高度等因素的影响,降水量东南多西北少;近52 a来,除达县和沙坪坝两个站点降水量呈微弱增加外,其余地区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略阳—广元—绵阳一带降水量减少速率最高。嘉陵江流域20世纪60年代偏涝,涝灾发生频率高;70至80年代旱涝灾害交替出现,整体偏涝;90年代以来,该流域旱灾发生频率与程度均高于涝灾,整体偏旱;该流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