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59)
2023(13216)
2022(11576)
2021(10814)
2020(8848)
2019(20438)
2018(20569)
2017(39354)
2016(21424)
2015(24113)
2014(24388)
2013(24225)
2012(22363)
2011(20296)
2010(20306)
2009(18413)
2008(17799)
2007(15544)
2006(13968)
2005(12484)
作者
(62825)
(52055)
(51779)
(48928)
(33250)
(25037)
(23472)
(20511)
(19883)
(18676)
(17829)
(17570)
(16591)
(16556)
(16039)
(16008)
(15409)
(15285)
(14925)
(14749)
(12959)
(12924)
(12545)
(11861)
(11638)
(11598)
(11553)
(11548)
(10572)
(10285)
学科
(91959)
经济(91863)
管理(57598)
(56541)
(44734)
企业(44734)
方法(36266)
数学(30996)
数学方法(30650)
中国(27796)
地方(26985)
(26157)
业经(21173)
(19488)
(19318)
农业(18001)
(15666)
贸易(15650)
(15160)
(15036)
环境(14962)
(14706)
(14513)
地方经济(14473)
技术(14178)
(14058)
银行(14019)
理论(13992)
(13793)
金融(13790)
机构
大学(301678)
学院(301543)
管理(119156)
(118879)
经济(116132)
研究(106835)
理学(102385)
理学院(101141)
管理学(99449)
管理学院(98907)
中国(79073)
科学(67302)
(66375)
(54465)
(52918)
(50587)
研究所(49542)
中心(47687)
业大(45343)
(45060)
(42769)
北京(42636)
师范(42381)
财经(41791)
农业(39195)
(38956)
(37921)
(37224)
经济学(34419)
师范大学(34331)
基金
项目(205932)
科学(161128)
研究(152220)
基金(146943)
(128101)
国家(126979)
科学基金(108300)
社会(94057)
社会科(88976)
社会科学(88953)
(81200)
基金项目(78781)
自然(70080)
教育(68993)
(68525)
自然科(68409)
自然科学(68395)
自然科学基金(67121)
编号(63208)
资助(60088)
成果(51388)
(48101)
重点(46173)
(44627)
课题(43934)
(42553)
创新(39633)
科研(38857)
发展(38447)
项目编号(38238)
期刊
(138202)
经济(138202)
研究(92535)
中国(62449)
(47272)
学报(47171)
科学(44773)
管理(44451)
教育(37594)
(37476)
大学(35299)
农业(33059)
学学(32957)
(27176)
金融(27176)
技术(26622)
业经(23980)
经济研究(21224)
财经(19438)
问题(18001)
图书(17878)
(16892)
(16527)
科技(15260)
理论(15010)
资源(14749)
技术经济(14518)
现代(14085)
实践(13833)
(13833)
共检索到4556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孔敬  
三峡地区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三峡地区城镇的发展现状和研究现状的分析,指出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运用区域经济理论中的增长极理论和资源配置理论,探讨了三峡地区城镇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结构、功能定位与发展路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达源  任朝霞  何太蓉  葛兆帅  
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 ,三峡库区的发展基础发生变化 ,库区的产业结构必然地要有所调整。百万移民促进新的城镇体系的建立。加入WTO对三峡库区的发展产生新的冲击 ,库区产业结构必须进一步调整。以大力发展林业为主 ,其次加强牧业的发展 ,再次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 ,加强旅游业的发展 ,最后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同时要合理调整城镇体系。根据三峡工程和入世对库区的影响 ,提出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建议 :(1)以市场为导向 ,立体开发 ,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商品率 ,确保经济的发展 ;(2 )提高人才素质 ;(3)培养人们的生态价值观 ;(4 )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 ,加强管理、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蒋昭侠  
三峡水库位于长江上游下段,受回水影响的水库淹没区和移民安置涉及的县市称为库区。三峡库区属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低的连片贫困地区之一。90年代以来,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库区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但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发展中的经济、社会问题。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代高飞  尹光志  张东明  阎河  
本文针对我国当前现代化建设和今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人口和发展 ,人口和环境 ,人口和资源的矛盾 ,提出了三峡库区移民及其相关问题的一些设想 ,以促进三峡库区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泽川  周孝华  杨秀苔  
本文分析了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及原因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立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管理的动力模型 ,为地方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与实施提供了依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段小梅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三峡库区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在分析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及库区发展生态农业必要性的基础之上 ,剖析了生态农业建设的种种优势和制约条件 ,最后指出了三峡库区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对策及措施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志英  孙奕  
从脆弱生态区的概念、特征分析入手,对中国西南高山峡谷脆弱生态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提出保障生态安全、适度城市化和发展生态经济是高山峡谷生态脆弱区城镇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徐建国  
三峡工程对于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长江中下游水患,充分利用我国水力资源,造福广大人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三峡工程建成后,必须高度关注三峡库区的发展问题。本文从三峡库区的现实情况出发,提出了依靠科技进步,科学规划城镇发展、积极发展工业园区、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建设生态屏障,确保库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思路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冰,黄岱  
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的"P-E-R"环境人口容量模型是指导测定三峡库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基本理论。该模型主张既要从环境资源角度又要从经济发展角度研究三峡库区环境人口容量问题。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工程兴建前三峡库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已经不足,三峡工程的兴建在短期内将使库区环境人口容量更加不足。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永柏  
可持续发展观念应该正确理解,研究可持续发展不能脱离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水平。在分析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子(频繁的洪水灾害、偏低的防洪能力、落后的社会经济水平及脆弱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从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发电效益、航运效益以及三峡工程效益发挥的可持续性方面,研究了三峡工程对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论述了三峡工程的建设对长江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及库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认为三峡工程的建设符合我国当今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全面促进长江流域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工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文军  
三峡库区经济落后,生态脆弱,在库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考虑到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关系。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本文建议:应设计特色生态工业园区,以主题概念招商引资,通过园区的生态设计为企业创造生态产业链,为生态工业的建立和发展提供平台,引导工业可持续发展;以经济林方式经营库周绿化带,发展农业旅游,促进产业间良性循环;建立生态农业循环体系,创建绿色产品基地;结合退耕还林,采用林药间种、林果间种等方式使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垃圾资源化处理,实行垃圾无害化处理与农业有机肥联动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田强  王恩才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培源  李海波  张友棠  
三峡库区地位的重要性与库区现实状况的严峻性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思路从策略和技术层面上来指导库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系统(DSS)已成为现代管理中科学的决策手段。为此,本文提出建立"三峡库区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系统"的构想,探索在特殊区域中资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相协调的新模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金龙  谢玲玲  
城镇化的本质就是通过产业聚集和人口聚集产生较高的资源配置效率,以此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珠三角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其城镇化不仅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城镇化的缩影,更是代表了未来中国城镇化发展的趋势。城镇化应该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方向。在新时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基础上,对珠三角城镇化可持续协调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