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69)
2023(6551)
2022(5782)
2021(5330)
2020(4501)
2019(10362)
2018(10264)
2017(19795)
2016(10879)
2015(12301)
2014(12357)
2013(11996)
2012(10949)
2011(9874)
2010(10025)
2009(9158)
2008(8782)
2007(7693)
2006(6716)
2005(5957)
作者
(31270)
(25915)
(25865)
(24603)
(16757)
(12681)
(11970)
(10164)
(10112)
(9402)
(9356)
(8932)
(8533)
(8388)
(8213)
(8057)
(7872)
(7823)
(7587)
(7577)
(6503)
(6356)
(6338)
(6222)
(5812)
(5810)
(5784)
(5554)
(5326)
(5096)
学科
(52727)
经济(52691)
管理(27319)
方法(24954)
(24427)
数学(23495)
数学方法(22672)
(19946)
企业(19946)
地方(17133)
(13303)
贸易(13297)
(12928)
(11901)
中国(11275)
地方经济(9942)
(9606)
业经(9247)
(8925)
(8007)
环境(7874)
农业(7819)
(7494)
出口(7484)
出口贸易(7484)
理论(7436)
(6899)
(6172)
(6136)
金融(6135)
机构
学院(151618)
大学(148954)
(60797)
管理(59827)
经济(59532)
理学(52146)
理学院(51503)
研究(50700)
管理学(50148)
管理学院(49877)
中国(37660)
科学(33621)
(32256)
(28866)
(25687)
(24602)
(24203)
研究所(23776)
中心(23647)
业大(23257)
(21013)
师范(20769)
财经(19780)
(19267)
农业(18895)
(18875)
北京(18844)
经济学(18008)
(17830)
技术(17263)
基金
项目(108721)
科学(86271)
基金(77717)
研究(77348)
(68259)
国家(67783)
科学基金(58752)
社会(48740)
社会科(46439)
社会科学(46426)
(45841)
基金项目(40788)
自然(39160)
自然科(38246)
自然科学(38237)
自然科学基金(37484)
(37257)
教育(36268)
资助(33093)
编号(31345)
重点(25512)
(24324)
成果(23649)
(23174)
课题(22676)
(22349)
创新(21066)
科研(20920)
(20427)
计划(20390)
期刊
(64110)
经济(64110)
研究(39681)
中国(29373)
学报(22230)
科学(21609)
管理(21472)
(20112)
(17868)
教育(16910)
大学(16565)
技术(16437)
学学(15742)
农业(14107)
(11682)
金融(11682)
统计(11193)
业经(11139)
经济研究(10351)
资源(10309)
(10306)
决策(9405)
财经(8845)
技术经济(8608)
(8484)
问题(8423)
(7766)
(7602)
科技(7526)
商业(7284)
共检索到2194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黎清华  杨海巍  金维群  
三峡一丹江口及邻区是南水北调中线补水工程线路的所在区域。以构造稳定性评价为主,辅以地面稳定性评价。选择地质、地震、活动断裂、地壳形变、地质灾害等共16个指标因素,通过专家咨询、打分,并最终综合集成确定了各指标因素的权重大小,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对该研究区进行了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共划分出相对较不稳定区3个、相对较稳定区15个、相对稳定区8个,未出现不稳定区。并对模糊数学方法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指出因素及其权重的决定对整个评价结果的影响至关重要,同时数据的准备及数据的二次分析提高对整个评价结果的可信度提供了重要保证,对今后的中线补水工程线路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和进一步论证的基...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石智雷  杨云彦  
基于丹江口库区3145户和巴东三峡库区416户居民的抽样调查,文章重点研究了不同年代搬迁的移民当前的经济恢复状况,并对影响移民经济恢复的因素作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移民搬迁后的经济水平,经过10年或者近30年的恢复,与未搬迁的当地居民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研究还表明,移民家庭的经济恢复受到家庭因素和户主个人因素特征的影响,但是家庭因素和户主的个人因素对丹江口库区和三峡库区移民家庭经济恢复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差异。只有家庭劳动力总数、家人中有无自办企业和耕地质量这三个家庭因素对两地的移民家庭经济发展有着显著影响,家庭劳动力越多,家人中有自办企业且家庭耕地质量越好的移民户,其家庭经济恢复状况越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立辉  黄进良  杜耘  
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淹没区和水源地——丹江口库区为研究区域,以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理论为基础,以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选取水热条件、地形地貌、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等环境评价因子,建立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对丹江口库区的生态环境现状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库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现状整体一般偏好,达到良好标准的占43.24%,较差及以下的面积达到区域总面积的10.06%。较好地段主要集中于河谷平坝,500~1 000m的中海拔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差异较大,生态脆弱度高。库区中东部地区相对较好,北部和西部相对较差。需要采取积极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以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安全运营和效益的充分发挥。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林坤  麦广铭  王力飞  王学锋  
群落稳定性是研究群落结构与功能的重要研究内容,而生态网络稳健性是群落稳定性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依据2015—2018年珠江口海域底拖网调查的鱼类群落数据,利用鱼类的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分别构建了4个年份的生态网络,以“快照”形式反映调查时段的群落特征,并分析了网络的拓补性质。结果表明:①点度分布[P(k)]均服从幂律分布,各网络均属于复杂网络, 表明网络应对随机扰动(如捕捞、环境突变)的能力较强,符合河口生境多变特征;②种类数量年际波动较大,而网络密度(D)介于0.03~0.10且逐年降低,表明网络稳健性呈逐年弱化之趋势,且该趋势基本未受到种类数量变化的影响;③网络具随机网络的低平均路径长度(APL)、低聚类系数(C)之特征(APL均为1,C介于0.01~0.06),能流效率较高,种间关系分布较均匀。本文为量化研究近岸关键水域的鱼类群落结构及其稳定性提供了参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廖炜  李璐  吴宜进  史志华  
基于RS和GIS技术,研究了丹江口库区1990—2007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状况,采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模型,评价了库区生态环境脆弱性,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库区土地利用格局承受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两方面相互矛盾的巨大压力,1990—2007年间,除水田和旱地减少外,其他用地比例均有不同程度增长。②18 a间,库区生态环境整体状况有所好转,脆弱性综合指数从5.96降至5.56。林地基本处于微度脆弱性状态,灌丛、园地、草地属于轻度和中度脆弱状态,水田、旱地和未利用地多属于中度和重度脆弱状态。③不同利用类型的脆弱性综合指数顺序基本保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玉环  张冬雪  丁娇  梁彬  梁雨萩  
补偿标准的确定和补偿责任的分摊是跨流域生态补偿的核心问题。基于“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从水质水量双视角构建生态补偿模型,制定丹江口库区生态补偿标准,测算生态补偿总额以及各受水区应分别承担的生态补偿额,并建立库区与受水区之间的双向生态补偿机制。结果表明:(1)从测算总额来看,2016~2019年4年间库区所需生态补偿总额为28.79亿元,与筹集专项资金进行对比,推算库区生态补偿额存在约5.75亿元缺口;(2)从各受水区测算结果来看,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分别承担9.15、4.52、7.29和7.83亿元生态补偿额;(3)对比水质水量补偿总额,水量补偿总额比水质补偿总额多11.39亿元,受水区对水量的重视程度高于水质,侧面说明受水区对水量仍然具有较高需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涂安国  尹炜  陈德强  叶闽  雷阿林  
探明面源污染特征对制定丹江口水库水质保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以胡家山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对村落和林-耕复合两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和流域各集水区出口地表径流氮浓度进行了连续监测。结果表明:村落降雨径流中总氮、硝态氮浓度较高,其中总氮均值超过20mg/L,变化幅度都不大;氨氮浓度较低,但变化剧烈,这种氮浓度演变过程和降雨强度关系密切。硝态氮是村落氮输出的主要形态,占总氮输出的60.31%~96.55%,与总氮输出变化过程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林-耕地的氮浓度相对较低,总氮表现出上升—下降—平稳—上升的变化过程,硝态氮和总氮变化有着显著的相关性。在空间传输过程中,小流域下游氮浓度表现出稀释和富集两种效应,其中...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超  贾海燕  汪涛  雷俊山  徐建锋  尹炜  
丹江口水库水质总体良好,但总氮浓度超标问题突出。为明确不同类型小流域氮素的分布和输出特征,优化制定库区控氮措施,选择库周典型小流域,开展水体氮素浓度系统观测和分析。结果显示:(1)余家湾(养殖型)总氮浓度平均为21.23 mg/L,五龙池(村落型)总氮浓度平均为4.00 mg/L,高于钱家沟(自然型)和张沟(农田型);五龙池(村落型)硝态氮浓度最高,平均为2.37 mg/L,张沟最低,平均为1.06 mg/L;余家湾(养殖型)氨氮浓度远高于钱家沟(自然型)、五龙池(村落型)和张沟(农田型)。(2)钱家沟(自然型)氨氮浓度沿程下降趋势显著(p<0.05);张沟(农田型)硝态氮(p<0.01)和总氮浓度(p<0.01)沿程上升趋势显著,坑塘湿地等微地形结构可能是影响小流域氮素的沿程变化的主要因素。(3)钱家沟(自然型)和五龙池(村落型)氮素冬季(12~2月)浓度较高,夏秋季(6~11月)浓度较低,春季(3~5月)波动最大;张沟(农田型)氮素高值出现在6月;余家湾(养殖型)氮素浓度高值出现在8月。(4)余家湾(养殖型)氮素以氨氮为主,五龙池(村落型)、张沟(农田型)和钱家沟(自然型)以硝态氮为主。基于上述结论,后续丹江口库区氮素控制应系统梳理不同类型小流域的分布和数量,重点关注养殖型小流域的氨氮污染和村落型小流域的硝态氮污染。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湖北省丹江口市,有"中国水都·亚洲天池"之美誉。全市总面积3121平方公里,人口46万。丹江口市是全国移民大市,丹江口水库1967年下闸蓄水后,动迁移民16万人,南水北调工程中线(二期)动迁移民近10万人,新老移民人数占全市总人口的50%以上。丹江口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旅游名片"。境内有世界文化遗产、5A级风景区、著名道教圣地——武当山,素以"亘古无双仙境,天下第一仙山"而闻名中外;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傅玉成  
海外工程评价的模糊数学方法傅玉成一、模糊评价简介模糊评价方法是把模糊数学理论应用到判别事物优劣领域的一种新型方法。海外工程的优劣本身就是一个模糊概念,取决于评委对标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进行模糊综合评价有利于得出客观的结论。设U={U1,U2,……U...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乔卫芳  牛海鹏  赵同谦  
利用SWAT模型,基于GIS技术和流域DEM,构建了丹江口水库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基础信息库,并根据实测资料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了率定和验证,在确定模型适用性的基础上分析了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的时空分布特征,模拟计算了流域内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单位面积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年内分布不均,污染负荷与降雨量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氮负荷同月径流的相关系数为0.896,磷负荷同泥沙负荷的相关系数为0.920;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流失量具有较大的空间差异性,且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单位面积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有较大的差别,耕地和裸露地的单位面积污染负荷均较高,而林地单位面积的泥沙负荷污染...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柳晶辉  杨坤  张力  
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其库区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效应备受关注。以2000和2004年的多源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解译生成土地分类数据,对研究区内土地利用变化总体特征、速度、景观优势度变化以及景观生态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库区在这4年间土地利用整体结构上没有显著改变,但是耕地、建设用地增加,林地、未利用地减少。景观多样性指数及景观均匀性指数呈下降趋势,说明景观异质程度下降,景观类型有向单一化及非均衡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林地减少加剧库区的水土流失,导致库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应采取措施促使库区经济与生态环境良性地协调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立辉  黄进良  杜耘  胡砚霞  
以土地生产潜力与承载力理论为基础,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淹没区和水源地——丹江口库区耕地为研究对象,在遥感影像、DEM、气象、土壤等数据支持下建立模型,利用潜力递减法估算丹江口库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同时对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进行研究。估算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作物、不同耕作制度下的最大生产潜力与现实生产力有很大差距,在现有粮食生产水平下,库区未淹没耕地的情况下,库区的人口承载力现状已经很差,当水位达到170 m后,库区人口承载力将进一步恶化。但是,研究区作物的现实生产力还有很大的提高余地,若在移民的前提下,深入挖掘土地生产潜力,因地制宜的选择合适的耕作制度,库区的土地承载力还可以有所提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胡砚霞  黄进良  王立辉  
该文利用2002~2010年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250m地表反射率8天合成产品计算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时间序列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拟合时序NDVI曲线提取了丹江口库区生长始期和生长末期两个关键物候参数,以此获取了丹江口库区的物候空间格局。研究表明丹江口库区大部分地区生长始期为3月上旬至4月上旬,生长末期为11月中旬至12月下旬。库区南部生长始期最早,约3月中上旬,生长末期最晚,约12月中下旬;东北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国安  陈明亮  王春潮  
研究了湖北省郧县石渣土三种不同土石比土壤水分运动特性。结果表明 :土壤蒸发、持水、导水能力均与土石比大小有关。三种土壤的持水能力 ,以石砾含量较少质地偏粘的土壤最强 ,以石砾含量较多质地偏壤的土壤最低。而土壤水分蒸发能力与砾石含量呈反相关 ,土壤水分扩散率则与砾石含量呈正相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