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43)
- 2023(8398)
- 2022(7202)
- 2021(6593)
- 2020(5729)
- 2019(13110)
- 2018(12696)
- 2017(24154)
- 2016(13546)
- 2015(15332)
- 2014(15697)
- 2013(15625)
- 2012(14707)
- 2011(13527)
- 2010(13490)
- 2009(12519)
- 2008(12637)
- 2007(11548)
- 2006(9895)
- 2005(8822)
- 学科
- 济(63297)
- 经济(63246)
- 管理(34370)
- 业(32356)
- 方法(28146)
- 数学(25377)
- 数学方法(25089)
- 企(24657)
- 企业(24657)
- 地方(18137)
- 农(17049)
- 中国(14987)
- 学(14006)
- 财(13076)
- 业经(12621)
- 农业(11612)
- 地方经济(10562)
- 贸(10559)
- 贸易(10554)
- 易(10136)
- 制(10033)
- 和(9351)
- 环境(9323)
- 理论(8181)
- 融(8032)
- 金融(8030)
- 银(7916)
- 银行(7889)
- 行(7520)
- 务(7489)
- 机构
- 学院(200606)
- 大学(200327)
- 济(80182)
- 经济(78361)
- 管理(73421)
- 研究(71847)
- 理学(63160)
- 理学院(62291)
- 管理学(60976)
- 管理学院(60582)
- 中国(53054)
- 科学(47903)
- 京(43060)
- 农(39426)
- 所(38386)
- 研究所(35320)
- 财(34830)
- 中心(33083)
- 业大(32914)
- 农业(31369)
- 江(30956)
- 范(28473)
- 师范(28188)
- 财经(27704)
- 北京(26957)
- 院(25812)
- 经(24944)
- 州(24878)
- 经济学(24726)
- 省(22783)
- 基金
- 项目(136816)
- 科学(106607)
- 基金(97341)
- 研究(96872)
- 家(86653)
- 国家(85983)
- 科学基金(71979)
- 社会(59766)
- 社会科(56585)
- 社会科学(56564)
- 省(55177)
- 基金项目(52003)
- 自然(47354)
- 划(46840)
- 自然科(46163)
- 自然科学(46148)
- 自然科学基金(45289)
- 教育(44358)
- 编号(39632)
- 资助(39559)
- 重点(32087)
- 成果(31934)
- 发(31147)
- 部(29709)
- 课题(28157)
- 创(27705)
- 计划(26725)
- 科研(26650)
- 创新(26050)
- 大学(24580)
共检索到2927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贯丛 张树文 王让虎 杨久春 岳书平 于灵雪 王文娟
黑土区坡耕地的侵蚀沟发育发展与耕作措施密切相关,垄向分布对沟蚀的影响机制研究能够为黑土区采取更合理有效的耕种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东北典型黑土区的三岔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2013年地理国情普查提供的高精度基础数据获取耕地垄向和侵蚀沟数据,对沟蚀密度和裂度与耕地垄向角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并研究了不同垄向下沟蚀与地形的耦合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坡耕地横坡耕作的趋势非常明显;(2)研究区耕地沟蚀强度为中度侵蚀;(3)耕地垄向角与沟蚀密度和裂度显著负相关,即随着垄向角的增大,研究区耕地的平均沟蚀密度和裂度呈线性下降趋势,横坡垄中的侵蚀沟密度和裂度最大,其中垄向角和沟蚀密度的线性拟合效果最好,沟蚀裂度稍差;(4)不同耕地垄向中的侵蚀沟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形分异特征:当海拔大于280 m时,各垄向耕作都不能有效地抵御侵蚀沟的产生;当坡度大于15°时,横坡垄中的沟蚀裂度最小,但仍高于缓坡各垄向耕地中的沟蚀裂度;各耕作垄向在阴坡对侵蚀沟面积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肖继兵 孙占祥 蒋春光 郑家明 刘洋 杨宁 冯良山 白伟
【目的】为了充分有效地利用辽西地区有限的自然降雨,减少坡耕地水土流失,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促进作物稳产高产,在辽西地区坡耕地进行了不同耕种模式研究。【方法】2012—2015年在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阜新旱农试验区进行,试验采用径流小区定位观测的方法,研究天然降雨条件下坡耕地不同耕种模式对土壤侵蚀、土壤水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径流小区长15 m,宽4 m。试验为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坡度,设5°和10°两个坡度,副区为种植模式,分设传统种植(CK,等高土沟土垄)、等高垄膜沟秸秆种植(T1)、等高垄膜沟种(T2)3种处理,3次重复。垄膜沟种沟宽60 Cm,垄宽40 Cm,垄高10—12 Cm。供试作物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文娟 张树文 方海燕
东北黑土区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是严重的水土流失给其粮食产量带来了严峻考验。论文在遥感和GIS支持下,选择黑龙江省乌裕尔河和讷谟尔河两流域包含的东北典型黑土区作为研究区,以USLE模型和SPOT 5影像为基础,分别获取了2005年研究区的坡面侵蚀量和侵蚀沟分布数据,据此分析了典型黑土区坡面侵蚀和沟蚀之间在不同等级、坡度、坡向等方面的耦合关系。研究发现微度侵蚀和轻度侵蚀是坡面侵蚀主要区域,沟蚀发展程度比较剧烈;坡度小于5°时,坡度是沟蚀产生的制约因素,当大于5°时,坡度已经不是侵蚀沟形成过程中的主要控制因素;阳坡坡面侵蚀量高于阴坡的坡面侵蚀量,坡向在东北典型黑土区不是影响沟蚀发育的首要因子;...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晓安 蔡强国 郑明国 李君兰
坡面土壤流失预测、水保效益评估,无不需要坡面侵蚀模型。本文以岔巴沟流域坡面径流场降雨水文资料为基础,建立了次侵蚀性降雨坡面土壤侵蚀模型、次降雨坡面细沟侵蚀模型,并对各模型的精度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报精度,对大侵蚀产沙事件预测很准;坡度、最大10分钟雨强、植被覆盖度是影响次侵蚀性降雨主要因子,坡度、最大10分钟雨强、降雨量是影响细沟侵蚀主要因子,植被覆盖对细沟侵蚀产沙影响很小。
关键词:
土壤侵蚀模型 次降雨 岔巴沟流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怀恩 谢毅文 蔡明 李越 张康
为探讨砒砂岩地区毛沟的形成机理,以内蒙鄂尔多斯市东一支沟小流域2005-05地形及毛沟特征要素详细测量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该流域的毛沟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该流域毛沟数量和单位面积毛沟长度从下游到上游呈递增趋势;按毛沟的成因将其划分为自侵式毛沟和汇入式毛沟两类,并从毛沟数量、沟底比降、毛沟长度、沟底宽、沟深等方面分析了这两类毛沟的主要特征。研究结果有利于深化人们对砒砂岩地区小流域毛沟侵蚀特性的认识。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秀霞 李天宏 倪晋仁
以黄河、延河、杏子河、纸坊沟四级流域尺度为例,应用信息熵原理分析了各级流域尺度上土壤水力侵蚀与其影响因子之间的空间相关性,通过比较各因子在不同空间尺度上与土壤侵蚀的相关性,定量分析了土壤侵蚀过程的空间尺度效应。分析结果给出了降雨、地形、土质、植被等因子在不同流域尺度上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大小,以及每个尺度上各影响因子重要性的主次顺序。总体而言,随着流域空间尺度的增大,各因子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具有放大或缩小效应,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随之易位,其中微观因子的控制作用有所减小,而宏观因子的控制作用则逐渐突显。本文建立的流域土壤侵蚀空间尺度效应的定量分析方法和分析结果有助于解决当前土壤侵蚀评估模型普遍存在的尺度转化和区域通用性问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曾晨岑 李阳兵 夏春华 张冰
[目的]探讨中国山区乡村农业景观空间耦合关系有利于解析乡村系统中人—地—业发展变化及状态,对于深刻认识山区农业体制的变化及其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选择三峡库区腹地奉节县为研究区,通过建立聚落—坡耕地—果园空间耦合地理机制,以“空间数量比例—空间布局结构—空间功能结构”范式,从全局和局部景观视角剖析山区聚落—坡耕地—果园空间发展模式,以揭示研究区人—地—业多样性。[结果](1)研究区的聚落—坡耕地—果园空间耦合有6种类型:低低低—较分散型、高低高—较分散型、高低高—较集中型、高高低—较分散型、高高低—较集中型和高高高—较集中型,各类型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2)研究区聚落—坡耕地—果园空间发展模式有聚落与坡耕地分散增长型、聚落与果园分散增长型、聚落与坡耕地集中发展型、聚落与果园集中发展型和聚落、坡耕地、果园集中发展型;这些模式其分别对应着研究区的人与地较协调发展、人与业较协调发展、人与地协调发展、人与业协调发展和人、地、业协调发展关系。(3)聚落—坡耕地—果园各空间耦合类型在自然因素中受高程、地形起伏度综合影响最大,在经济社会因素中受距县城中心距离、经济密度综合影响最大。[结论]该文探讨了聚落—坡耕地—果园耦合协同发展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逻辑,可为乡村振兴提供启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何周窈 何淑勤 逯传琦 郑子成
为探究干旱河谷区强降水条件下坡耕地水流特性的变化情况,以汉源县典型坡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模拟降雨实验,探究了不同降雨强度(1.0、1.5、2.0 mm/min)对不同坡度(10°、15°、20°)的横垄及平作坡面的产沙率和水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降雨时长的增加,各坡面的侵蚀产沙率先增后减;阻力系数则逐渐减小后趋于稳定;径流剪切力和单位径流功率呈增加趋势,后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2)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不同坡度的横垄坡面产沙率增加了4.43~38.96倍,径流剪切力增加了0.49~3.40倍,单位径流功率增加了0.64~1.50倍;平作坡面产沙率增加了1.46~1.81倍,径流剪切力增加了0.94~1.30倍,单位径流功率增加了0.11~0.52倍。而阻力系数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而减小,但不同坡度坡面间的阻力系数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3)不同实验条件下,横垄坡面的侵蚀产沙率和径流剪切力总体低于平作坡面。而二者间的阻力系数和单位径流功率虽差值较大,但无明显规律。(4)降雨强度的增加导致各坡面的径流流态从“层流-缓流区”(Re<500,Fr500,Fr<1)。综上所述,在强降水条件下,不同坡度的坡耕地均可通过横垄措施有效调控水沙过程从而达到良好的减沙效益。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闫建梅 何丙辉 田太强
【目的】研究重庆紫色土坡耕地"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在不同施肥制度和耕作模式下由降雨而引发的水土流失特征及氮素流失规律,可为该区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4种施肥制度(顺坡耕作对照、顺坡耕作农家肥和化肥配合施用、顺坡耕作单施化肥、顺坡耕作单施化肥增量)和2种耕作模式(顺坡耕作单施化肥、横坡垄作单施化肥),采用野外径流小区长期(2008—2012年)定位监测,研究施肥与耕作对坡面土壤侵蚀及氮素流失的影响。【结果】不同施肥制度和不同耕作模式间产流量、产沙量、氮素流失量差异均显著,不施肥处理产流量、产沙量及氮素流失量均最大,施肥、横坡垄作均能有效降低坡面产流产沙及氮素流失量。...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秀霞 倪晋仁 杨琴 李天宏
作者在前期研究中,基于流域最小图斑的划分,提出了土壤侵蚀快速评估方法,并在黄河流域的应用中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论文以黄河流域土壤侵蚀强度的评估结果为基础,评估了流域土壤侵蚀的脆弱性。以抗侵蚀年限表征流域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结合土壤侵蚀脆弱性分析了流域土壤侵蚀潜在风险。通过与土壤侵蚀强度的对比,指出在流域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中,同时考虑土壤侵蚀强度和水土流失潜在风险才能作出更合理的决策。最后,分析了黄河流域中游土壤侵蚀风险向下游洪水风险的转化关系,指出黄河中游高产沙区土壤侵蚀风险转化为下游更高的洪水风险,在泥沙灾害研究中应关注灾害的链式反应。
关键词:
土壤侵蚀 潜在风险 风险转化 黄河流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凌云
【目的】本文研究了黑水河流域土壤侵蚀量时空分布特征,揭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遭受土壤侵蚀的潜在因素。【方法】运用INVEST模型对黑水河流域土壤侵蚀状况进行模拟,在此基础上对流域土壤侵蚀因素进行权重分析。【结果】(1)黑水河流域轻度侵蚀占47.7%,中度侵蚀占22.3%,强烈侵蚀占15.5%,极强烈侵蚀占9.7%。(2)采石挖沙、水域设施用地、养殖、裸地和建设用地的泥沙平均输出量分别为59.94、54.87、73.88、32.5 t/hm~2,是土壤流失的高危险区域,而林地、耕地、梯田泥沙侵蚀量相对较低。(3)黑水河流域土壤侵蚀时空分布差异性大,土壤侵蚀强度与土地利用开发强度及坡度密切相关。【结论】研究成果为黑水河流域进一步水土流失调查、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水库管理、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制定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云周 涂仕华 刘建香 贾秋鸿
通过红壤旱坡地铲土覆土微区试验,模拟土壤侵蚀对坡耕地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覆土厚度与玉米籽粒产量、秸秆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随着坡耕地表土冲刷损失数量的增加,玉米籽粒和秸秆产量极显著减产。铲除耕作层熟化表土15 cm,玉米减产29.62%;铲除耕作层熟化表土10 cm,玉米减产17.31%;铲除耕作层熟化表土5 cm,玉米减产12.69%;覆土耕作层熟化表土5 cm,玉米增产10.00%;覆土耕作层熟化表土10 cm,玉米增产15.77%;覆土耕作层熟化表土15 cm,玉米增产17.69%。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坡耕地生产力 微区模拟试验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奇伯 齐实 孙立达 张宇清 柳长顺
坡耕地土壤侵蚀对土地生产力的影响表现在多方面 .该文运用模拟侵蚀方法 ,对宁夏西吉县黄土丘陵区坡耕地表层土壤发生不同程度侵蚀后 ,表土养分流失、作物产量和生物量下降的状况进行了定量测试分析 .结果显示 :①耕作层 (0~ 2 0cm)土壤肥力指标有机质、全N、碱解N、全P分别比下层土壤 (2 0~ 6 0cm)高 14 2 % ,12 0 % ,37 3%和 9 2 % ,且流失土壤的养分富集现象明显 .②种植春小麦和豌豆的坡耕地 ,每流失 1cm表土 ,产量分别下降 1 9%~ 3 1%和 2 0 %~ 2 6 % ,而马铃薯和胡麻产量分别降低 0 9%~ 1 0 %和 0 9%~...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谢红霞 李锐 杨勤科 李静 梁伟
【目的】通过定量评估退耕还林(草)和降雨变化对延河流域土壤侵蚀的影响,为延河流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流失治理和环境建设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利用延河流域日降雨、数字高程模型、土壤类型图、土地利用图和植被覆盖图,运用RUSLE模型,在ArcGIS平台的支持下计算流域1997年和2000年土壤侵蚀量,并分别模拟了退耕还林(草)和气候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由于降雨的变化,研究区年降雨侵蚀力均值由1997年的775.32MJ·mm·hm-2·h-1·a-1增加到了2000年的1292.07MJ·mm·hm-2·h-1·a-1,降雨大大加剧了流域土壤侵蚀;由于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实施,坡耕地面积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强 许明祥 赵允格 高丽倩 张金 张晓伟
黄土高原坡耕地沟蚀广泛而严重。科学评价沟蚀土壤质量是侵蚀环境下土壤保育和利用的重要基础。论文以沟间土壤为对照,分析了坡耕地沟蚀对土壤质量单因子的影响并建立了沟蚀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利用加权和法对黄土高原坡耕地不同沟蚀深度下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①沟蚀对坡耕地不同土壤质量因子的影响有较大差异。沟蚀导致土壤硬化,pH值增加,而土壤团聚体和养分含量(除全磷)随着沟蚀深度增加表现出明显的层次性,近似呈"W"型变化规律。②沟蚀深度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可以用幂函数y=0.866 8 x-0.142(R2=0.877)较好地拟合。微度侵蚀(
关键词:
土壤质量评价 土壤沟蚀 坡耕地 黄土高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