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98)
2023(3521)
2022(3015)
2021(2747)
2020(2406)
2019(5295)
2018(5118)
2017(9208)
2016(5446)
2015(6026)
2014(5930)
2013(5968)
2012(5803)
2011(5356)
2010(5262)
2009(4829)
2008(4791)
2007(4332)
2006(3887)
2005(3616)
作者
(20761)
(17487)
(17295)
(16455)
(11447)
(8812)
(7669)
(6810)
(6686)
(6353)
(6272)
(6201)
(6122)
(5988)
(5798)
(5478)
(5313)
(5293)
(5236)
(5200)
(4681)
(4540)
(4420)
(4149)
(4093)
(3928)
(3883)
(3874)
(3833)
(3725)
学科
(19480)
经济(19451)
管理(11356)
(10738)
(8930)
方法(8374)
(8295)
企业(8295)
数学(7291)
数学方法(7119)
(5395)
中国(5387)
地方(5298)
(4328)
业经(3926)
农业(3777)
(3651)
水产(3157)
及其(3155)
(3069)
贸易(3067)
地方经济(3038)
(2954)
(2927)
理论(2926)
环境(2920)
(2794)
动物(2766)
(2699)
金融(2698)
机构
大学(81501)
学院(78941)
研究(37957)
科学(29156)
(26598)
(26508)
中国(25881)
经济(25863)
(22951)
管理(22896)
农业(21527)
研究所(21497)
业大(19611)
(19561)
理学(19347)
理学院(18993)
管理学(18305)
管理学院(18198)
中心(15476)
(15090)
(14712)
(14393)
(14348)
农业大学(13666)
实验(13275)
实验室(12714)
北京(12240)
研究院(12198)
重点(12145)
(12123)
基金
项目(59069)
科学(43146)
(41627)
基金(41389)
国家(41349)
研究(33412)
科学基金(31741)
自然(24361)
自然科(23766)
(23753)
自然科学(23751)
自然科学基金(23318)
(21447)
基金项目(21375)
社会(18916)
资助(18305)
社会科(17758)
社会科学(17751)
计划(15512)
科技(15377)
教育(15036)
重点(14963)
(12958)
科研(12609)
专项(12003)
(12000)
(11656)
(11564)
(11180)
创新(11110)
期刊
(29576)
经济(29576)
学报(27176)
(23391)
研究(22210)
科学(21041)
中国(18631)
大学(18567)
学学(17915)
农业(15647)
管理(9550)
(8860)
业大(8700)
(8522)
林业(8196)
教育(7661)
农业大学(6888)
(6095)
(5697)
金融(5697)
技术(5408)
科技(5283)
经济研究(5055)
自然(4717)
中国农业(4549)
财经(4542)
自然科(4051)
自然科学(4051)
(4014)
业经(4003)
共检索到1243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焦月玲  周志春  余能健  金国庆  陈建寅  饶龙兵  
利用来自11个省区25个三尖杉种源在福建明溪和浙江安吉两试验点开展苗期测定,研究种子、苗木形态与生长性状的种源差异。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来自不同产地的三尖杉,其种子、苗木形态与生长性状差异显著。试验观测到,来自东南部地区的三尖杉种源种子较长,苗高生长量较大,分枝稀少,而中西部地区的三尖杉种源种子较短,苗高生长量较小,分枝较多。三尖杉可明显地区分为长叶和短叶两种类型,东南部的种源多为长叶类型,而中西部地区的种源多为短叶类型,间有长叶类型分布。长叶类型三尖杉种源的种长、苗高和分枝数分别为短叶类型种源的116.8%、156.2%和1.54%。相关分析发现,较之于北部的长叶类型三尖杉种源,来自于南部的长...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焦月玲  周志春  余能健  金国庆  王月生  
利用来自10个省区27个产地的南方红豆杉种子在福建明溪和浙江淳安2个地点开展种源苗期遗传测定,系统研究苗木生长、苗高生长参数、根系特征和干物质积累等性状的种源差异及育苗环境对种源苗木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南方红豆杉苗高、地径和侧枝数存在显著的种源差异。基于苗高生长参数分析表明:种源苗高的增加主要是由于线性生长量、最高生长速率和线性生长速率的提高,而不是由于线性生长期的延长。相对于其它树种,南方红豆杉线性生长速率虽较小,但线性生长期较长。试验虽然未发现根系形态、干物质积累量的种源差异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但这些性状的种源绝对值却相差较大,达20%以上。育苗环境对南方红豆杉种源生长影响较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欧阳芳群  张守攻  王军辉  马建伟  蒋明  王美琴  李悦  
为了解光照处理下不同种源苗木的性状表现,建立高效的黑云杉补光育苗技术体系,用日光灯、日光色镝灯和碘钨灯3种光源对10个引自加拿大的种源容器苗进行了补光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光照处理可以抑制苗木休眠,促进其持续生长,日光灯午夜补光8h处理135d的种源苗高可达对照的5.47倍。光源对苗木生长、枝条和根系分生有显著影响,日光色镝灯的处理效果最好,日光灯更经济方便。用日光灯补光时,以午夜补光8h的苗木生长最好。苗木性状存在种源与光源的极显著互作效应,说明黑云衫种源在适应光环境上存在较大差异。应重视引种试验的种源选择,在补光育苗中根据种源选择合适光源,以期达到最佳育苗效果。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李因刚  周志春  金国庆  廖国华  余能健  王月生  
为了探讨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幼龄收获阶段生长、干物质积累和药用成分等种源变异和地理模式,并为福建明溪选育出多个药用优良种源,在福建明溪、浙江淳安和安吉等3个地点开展种源区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年生三尖杉树高、地径、分枝数、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以及枝、叶药用成分均存在显著的种源变异。三尖杉生长和干物质积累量的种源分化可较多地归因于长叶和短叶类型间的差异。较之于短叶类型三尖杉种源,长叶类型三尖杉种源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量大,其种源间分化也较大。除种源效应外,栽植地条件对三尖杉生长影响显著。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类型间叶片三尖杉酯碱和高三尖杉酯碱质量分数差异较小,而枝条2种酯碱...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萍  金国庆  周志春  余琳  范辉华  
利用来自7省区36个木荷种源在浙江淳安和福建建瓯两试验点的苗期测定材料,研究其苗木生长、根系特征和叶片形态等12个性状的种源差异及其地理变异模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除主根长、侧根长和叶片颜色在种源间无显著差异外,其它性状的种源效应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种源苗木性状与产地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发现,苗高、叶片特征(叶片数、叶片宽、叶片厚)及秋末嫩叶颜色等呈典型的纬向变异模式,产地温度则是造成这种纬向变异模式的主要环境作用因子。与北部种源比较,南部种源生长快,叶片数量多,但叶片较薄较窄,其秋末嫩叶颜色变化对寒冷信号反应敏感。影响木荷种子性状表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产地的年降水量。以苗高为标准,分别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建国  盛炜彤  罗红艳  熊有强  
对NP营养亏缺条件下施N、P和P营养亏缺条件下施NP对苗木生长和光合产物分配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1 )在土壤NP营养亏缺状态下 ,施N对不同苗龄杉木苗木的影响不同。施N对 2a生苗木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 ,而对 1a生苗木反而有抑制作用 ,说明 2a生苗木对N营养的需求高于 1a生苗木。 (2 )在NP亏缺状态下 ,增加N素的供应 ,使得 2a生苗木光合产物的累积由根部向冠部转移 ;而施P使得 2a生苗木的光合产物的累积则由冠部向根部转移 ,1a生苗木的光合产物累积则由根部向冠部转移。由此可见 ,苗龄不同 ,其对营养的反应也不尽相同。 (3 )在N素营养充足、P素亏缺状态下 ,NP...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焦月玲  周志春  金国庆  王月生  余能健  
Genetic test at seedling and young stage including six provenances in 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 was conducted in Mingxi of Fujian and Chun'an of Zhejiang.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exis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provenances for growth performance at seedling and young stage.Among six p...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鹏  张宇  何梦雅  徐非  
摘 要:以蒙古栎种子为材料,研究播种时期对蒙古栎不同类型苗木出苗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蒙古栎在秋季不同时间播种的出苗率均在 60% 以上,但以早期(9 月下旬)播种的出苗率最高(大于 80%),早期播种的苗木在苗高、地径、侧根数、根体积和根生物量等指标上都明显要高于其它播种时期,蒙古栎在秋播裸根育苗时应适时早播;秋季播种的容器苗在所有观测的形态指标上均好于春季播种的容器苗,秋季容器育苗质量更高。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鹏  张宇  何梦雅  徐非  
以蒙古栎种子为材料,研究播种时期对蒙古栎不同类型苗木出苗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蒙古栎在秋季不同时间播种的出苗率均在60%以上,但以早期(9月下旬)播种的出苗率最高(大于80%),早期播种的苗木在苗高、地径、侧根数、根体积和根生物量等指标上都明显要高于其它播种时期,蒙古栎在秋播裸根育苗时应适时早播;秋季播种的容器苗在所有观测的形态指标上均好于春季播种的容器苗,秋季容器育苗质量更高。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姚甲宝  楚秀丽  周志春  徐红兵  郑新建  
目的]探寻不同木荷种源混交林生产力差异的光合机制。[方法]以福建建瓯、江西信丰和浙江龙泉3个木荷代表性种源1年生和2年生幼苗为试验材料,在与杉木混植条件下,设置100%(L0)、50%(L1)和25%(L2)3种光照的光环境,研究3个木荷种源幼苗的生长性状、光合生理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等对不同光照响应的差异。[结果]1年生和2年生木荷幼苗的苗高、地径和干质量均表现出显著的种源差异,福建建瓯种源幼苗生长优于浙江龙泉种源和江西信丰种源。随着遮阳强度的提高,1年生和2年生2个发育阶段,福建建瓯种源幼苗比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等明显增加,叶绿素a/b值、光饱和点、暗呼吸速率和Fo值等均显著降低,表现出较高的形态和生理塑性;相同遮阳处理下福建建瓯种源幼苗总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Fv/Fm值等指标显著高于浙江龙泉种源和江西信丰种源,而叶绿素a/b值、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则明显低于两种源;长期遮阳和混植状态下福建建瓯种源幼苗可通过较高的生物量分配塑性,增加根系在土壤中分布来响应邻株竞争,进而促进整株干物质的积累;各光环境下,3个木荷种源2年生幼苗Fo、Fm、Fv/Fm和Fv/Fo等叶绿素荧光参数均较1年生幼苗明显升高,但各光环境间差异不显著。[结论]不同木荷种源混交林生产力差异与其对光照的塑性反应能力有关,并随幼苗年龄而变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因刚  周志春  金国庆  范辉华  王月生  
利用来自乳源木莲主要分布区的12个种源在福建建瓯和浙江淳安两个试验点开展苗期遗传测定,系统研究苗木生长、苗高生长参数、叶片形态、根系特征和干物质积累等性状的种源遗传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乳源木莲苗的生长、叶片形态、干物质积累量、主根长和根幅等性状存在显著的种源效应。由于乳源木莲侧根相对不发达,一级侧根数和最长侧根长的种源差异未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但其绝对值间却相差2.8倍。乳源木莲苗生长和形态等主要性状的种源变异受产地经度和纬度的双重控制,与北部和东部种源相比,来自于南部和内陆的种源其苗高径生长量和苗高生长参数较大,分枝数较多,叶片数多且较宽长。根据苗期种源测定结果,初选出江西全南、龙南和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柳新红  何小勇  王军峰  李因刚  
为了探讨翅荚木苗木田间抗寒力的地理种源变异,并为浙西南地区初选一批优良抗寒种源,采集了翅荚木天然分布区湖南、广西、广东、云南、贵州等10个种源的种子,在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开展了连续3年的田间苗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遭遇的极端低温为-6.1℃,全部种源苗木寒害平均受害率为71.95%,受冻苗木整株枯死,第2年不能萌发新梢;2006年遭遇的极端低温为-4.3℃,所有种源苗木没有发生寒害;2007年苗木遭遇的极端低温为-5.4℃,寒害率平均为24.91%,所有种源苗木根部没有枯死,第2年可以萌发新梢,抗寒力指标为1.04~2.88,抗寒力等级为Ⅰ~Ⅲ。不同种源翅荚木苗木田间抗寒力从大到小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欧阳芳群  蒋明  王军辉  贾子瑞  张宋智  许娜  刘林英  李悦  
荧光灯是促进欧洲云杉苗生长的最佳补光光源,而不同种源的处理效果差异显著。阐明这种差异产生的机制,根据不同种源制定最优补光育苗策略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在对欧洲云杉4个种源播种苗用荧光灯连续2个生长期补充光照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种源苗期生长与内源激素、多酚类物质的关系,从生理学角度阐明了种源间补光效果的差异机制。结果显示:1)补光苗木高33.48 cm,地径5.12 mm,分别是对照的8.38和3.50倍,达到出圃标准。2)补光苗木的生长素(IAA)、赤霉素(GAs)、玉米素(ZT)、ZT/IAA和ZT/GAs均显著高于对照,而多酚类物质(除对羟基苯甲酸)及比值之间差异不显著。3)补光处理下欧洲云杉...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常笑超  刘勇  李进宇  李世安  孙明慧  万芳芳  张劲  宋协海  
【目的】研究雄性毛白杨对不同氮素形态配比的响应,为提高雄性毛白杨的氮素利用效率和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窄冠雄性毛白杨331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容器植苗方法,设置不同形态氮素配比(硝态氮∶铵态氮=0∶100、75∶25、50∶50、25∶75、100∶0)、单一形态氮(酰胺态氮)和不施肥为对照,测定毛白杨苗高、地径、生物量、叶片结构、根系特征和氮、磷、钾含量,研究不同形态氮素配比对雄性毛白杨生长、生理结构和养分累积的影响。【结果】雄性毛白杨331在同一施氮水平下,苗高、地径随着硝态氮比例的增大呈现先增加后稳定的趋势,当硝态氮比例达到50%及以上时,苗高、地径趋于稳定,平均分别达到189.33 cm、21.84 mm;根和茎的生物量随着硝态氮比例的增大而增大,但硝铵比为75∶25处理(0.84)的根茎比显著大于单施硝态氮的处理(0.68)。硝铵配比施肥对毛白杨叶片总厚度、细根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50%及以上硝态氮处理下的细根根长和根表面积显著大于其他处理组合。高硝铵比(50∶50或75∶25)和尿素施肥处理均能有效促进植株茎、根的氮素积累,但尿素处理苗木根系的磷含量显著低于高硝铵配比处理。【结论】硝态氮能够明显促进窄冠雄性毛白杨331的生长和养分积累,毛白杨331具有明显的偏硝性。雄性毛白杨施肥时建议采用硝铵比为50∶50至75∶25的施肥配比。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贺超英  陈益泰  
1996年秋采集桤木自然分布区四川盆地及其周边地区的19个产地的种子用于种源试验研究。苗期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种源之间,种子性状(千粒质量、发芽率)、苗木生长性状(高径生长、分枝数、根茎比)、固N性状(根瘤量、固N酶活力、叶N量)和抗冻性等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不同性状变异量的相对大小和种源遗传力估计值高低顺序是:抗冻性>生长性状>固N性状。苗木生长性状与固N性状之间存在着较高的正向遗传相关,与抗冻性之间也有一定正相关。应用综合指数法筛选出南江、都江堰和金堂3个最优种源,可供生产单位参考应用。桤木苗木大多数性状与种子产地海拔高度呈负相关,与经度呈正相关,而与纬度关系轻微,呈现出以垂直变异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