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31)
2023(6594)
2022(5989)
2021(5408)
2020(4813)
2019(11377)
2018(11189)
2017(22297)
2016(12296)
2015(13983)
2014(14497)
2013(14539)
2012(13879)
2011(12588)
2010(12674)
2009(11919)
2008(11851)
2007(10891)
2006(9359)
2005(8465)
作者
(36994)
(31340)
(31118)
(29969)
(19770)
(15092)
(14368)
(12150)
(11714)
(11118)
(10629)
(10407)
(9956)
(9945)
(9934)
(9909)
(9695)
(9182)
(9089)
(9034)
(7794)
(7718)
(7649)
(7178)
(7086)
(7036)
(7012)
(6997)
(6357)
(6326)
学科
(58652)
经济(58595)
(31743)
管理(31282)
方法(29549)
数学(26964)
数学方法(26746)
(23772)
企业(23772)
(15443)
中国(14024)
(13937)
地方(13175)
(12343)
(10703)
贸易(10698)
农业(10577)
(10366)
业经(9922)
(9221)
(8511)
(7975)
(7966)
财务(7959)
银行(7933)
财务管理(7932)
(7861)
金融(7858)
地方经济(7747)
(7522)
机构
大学(183448)
学院(180995)
(79410)
经济(77852)
管理(68039)
研究(63565)
理学(58411)
理学院(57727)
管理学(56726)
管理学院(56384)
中国(47775)
科学(39315)
(38671)
(35486)
(34097)
(33335)
研究所(30394)
中心(29517)
业大(28306)
财经(28213)
(28030)
农业(27077)
经济学(25852)
(25558)
北京(24238)
经济学院(23696)
(23599)
师范(23341)
(22316)
(21868)
基金
项目(118418)
科学(92032)
基金(85698)
研究(84718)
(75171)
国家(74595)
科学基金(62560)
社会(53683)
社会科(50914)
社会科学(50896)
(45960)
基金项目(45118)
自然(40197)
自然科(39252)
自然科学(39238)
教育(39119)
(39075)
自然科学基金(38551)
资助(36260)
编号(34474)
成果(28400)
重点(27164)
(27008)
(26181)
(23917)
课题(23566)
科研(23091)
教育部(22915)
创新(22537)
国家社会(22286)
期刊
(84048)
经济(84048)
研究(52260)
中国(33501)
学报(30664)
(29788)
(28309)
科学(26420)
管理(22774)
大学(22302)
学学(20681)
农业(19694)
教育(16351)
技术(16035)
(16011)
金融(16011)
经济研究(14252)
财经(14045)
业经(12844)
(12164)
问题(11880)
(11374)
图书(10689)
统计(10343)
技术经济(10184)
(9492)
理论(9013)
(8917)
(8882)
商业(8617)
共检索到2690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谷亚丽  
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对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贡献率是研究宏观经济的重要议题,影响三大需求对GDP增长贡献率的因素以及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等问题为社会各界所关注。本文从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对GDP增长贡献率的计算方法入手,得出影响三大需求贡献率的因素有速度因素、结构因素和价格因素。其中同比情况下速度因素是贡献率变化的主因,环比情况下结构因素和速度因素共同影响贡献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家清  陈伟  张智敏  王仁祥  
文章基于三大需求对我国GDP的贡献率分别建立广义条件异方差双门限自回归模型(DTAR-GARCH),通过贝叶斯方法估计了模型参数,并考察了贡献率的非线性波动特征。结果显示:三大需求贡献率都存在两体制转变和大幅度非线性波动的特征,投资贡献率波动最大,净出口次之,消费最小。而且,三大需求贡献率都存在门限效应,反映了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控制条件。建议政府部门把握门限控制条件,以保证经济稳定、持续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家清  陈伟  张智敏  王仁祥  
文章基于三大需求对我国GDP的贡献率分别建立广义条件异方差双门限自回归模型(DTAR-GARCH),通过贝叶斯方法估计了模型参数,并考察了贡献率的非线性波动特征。结果显示:三大需求贡献率都存在两体制转变和大幅度非线性波动的特征,投资贡献率波动最大,净出口次之,消费最小。而且,三大需求贡献率都存在门限效应,反映了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控制条件。建议政府部门把握门限控制条件,以保证经济稳定、持续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卫桂玲  
高储蓄、高增长是中国的一大特点。文章基于1992—2016年中国GDP和城乡居民高储蓄余额的数据,采用线性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城乡居民储蓄额(Savings)推动GDP增长的经验回归模型,通过积差系数检验、回归系数检验、拟合优度检验以及残差的齐次性检验验证了经验回归方程的合理性,研究结果显示:不存在奇异值和异方差,城乡居民储蓄余额(Savings)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99.7%。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卫桂玲  
高储蓄、高增长是中国的一大特点。文章基于1992—2016年中国GDP和城乡居民高储蓄余额的数据,采用线性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城乡居民储蓄额(Savings)推动GDP增长的经验回归模型,通过积差系数检验、回归系数检验、拟合优度检验以及残差的齐次性检验验证了经验回归方程的合理性,研究结果显示:不存在奇异值和异方差,城乡居民储蓄余额(Savings)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99.7%。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升起  桑丹丹  范云飞  
本文运用世界投入产出表(WIOD)中的数据,对全球41个国家或地区最终使用的产品或服务进行增加值分解,基于拓展的最终需求贡献率指标,从国家整体层面、最终使用分类汇总层面、家庭最终消费支出的国家分布三个层面比较分析中美对其他40个国家或地区的依赖度,结果发现:中美经济增长对高收入国家的依赖仍较大,美国、日本、德国对中国的贡献较大,加拿大、日本、英国对美国的贡献较大;中美对中高收入国家的依赖有上升趋势,印度和俄罗斯对中国、中国对美国贡献上升显著,加拿大对美国贡献较大;中美对家庭最终消费支出、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董西明  
科技进步的基本概念源自经济学家对生产函数的研究。改革开放20多年来,山东省经济高速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通过增长速度方程测算,我们发现科技进步对我省经济增长的贡献却是在不断下降的,尤其是2002—2003年期间,贡献率竟然出现了负值,这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背道而驰。因此,必须进一步贯彻“科教兴国”战略,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艳荣  刘业政  
【目的】从实证角度考察农业产业集聚区的出现与农业产业增长的关系。【方法】以安徽四大农业集聚区的面板数据为分析对象,利用区位商系数,修正CD函数等研究农业产业集聚与产业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农业产业集聚与产业增长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但本文所选4个区域的农业产业集聚对产业增长的贡献都接近于0。【结论】加强农业产业集聚度,有利于提升产业集聚对于产业增长的贡献和提升农业的竞争力;但农业产业集聚对于产业增长的贡献更多体现在集聚程度的动态变化,而不在于某一年份的集聚程度大小。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安永景  陈刚  蔡沐阳  尹涛  
以广州市为研究样本,分析科技创新对我国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变化情况。为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公式法和经验参数法对2001—2019年广州市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进行测算和评估。研究发现,受加入WTO、创新资源基数较低以及制度红利等因素影响,广州在2001—2008年间科技创新贡献率有较大提升。2013年以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对新技术的质量要求更高了,且经济增长方式从原来依靠外资技术外溢性带来的技术推动开始向依靠自主创新的生产模式转变,而转变过程中受国内外市场环境冲击、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制度性因素限制增强以及自主创新自时滞性较长等诸多因素影响,以自主创新为主的新技术对区域经济增长推动作用在短期内发挥的作用相对有限,但从长期看推动作用呈不断增强的趋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伟,黄丽,金玲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韩莹  
本文在经济增长因素研究理论的基础上,运用索洛余值法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测算,选取1978—2006年宏观经济基础数据作为实证样本,对计算过程涉及的经济指标和参数尤其是资本存量进行了详尽的讨论,通过对经济增长三大重要因素的分解分析,证实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突出贡献,从而为经济长期增长的要素投入结构调整和路径选择提出可供借鉴的方向。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文博  王彦博  闫丽平  
随着中国经济近年来越来越严重的产能过剩,过去过分依赖投资拉动的传统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成为中国新一轮改革的重点。供给侧改革本质上是对制造业的升级改造,而鉴于制造业和服务业日益融合的发展趋势,提高服务业的知识密集度和技术创新能力无疑是未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文章在分析中国服务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引入索罗余值法,对2005-2014年中国服务业的技术创新贡献率进行了测度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4年以来,中国服务业总量虽然获得大幅增长,但结构性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智勇  黄鹤羽  
本项研究采用了层次分析法(AHP)对营林科技进步的经济贡献率进行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测算,以寻求我国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评价计量的新途径。研究结果指出,营林科技进步的经济贡献率为22%,在15%~25%取值区间内。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杭永宝  
1993—2004年间中国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职、高职、本科以上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155%、0·643%、0·453%、1·859%、4·038%、1·922%。总体上,中国教育事业发展速度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差距。因此,政府应当进一步加大行政推进力度,加快教育整体发展;在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体系的同时,努力实现教育的快速发展;进一步优化教育与经济协同发展机制,提高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匹配性;大力提升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和贡献率;进一步理顺教育管理体制,平衡教育投入,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教育理性消费,实现高中阶...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喻翠玲  冯中朝  李应生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技术将影响大豆产出增长的众多要素浓缩为土地面积、资本投入和政策制度三大要素,在此基础上,通过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分别测算了三大要素在我国大豆产出增长中的贡献率。分析发现,土地面积是我国大豆产出增长的首要制约因素,其次是资本投入和政策制度。1991~2000年,资本投入对我国大豆产出增长的贡献率最大,其次是土地面积,而同期政策制度的综合效应为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