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779)
- 2023(22329)
- 2022(18912)
- 2021(17364)
- 2020(14596)
- 2019(33489)
- 2018(32989)
- 2017(63405)
- 2016(34292)
- 2015(38313)
- 2014(37961)
- 2013(37911)
- 2012(35165)
- 2011(31604)
- 2010(31841)
- 2009(29281)
- 2008(29104)
- 2007(25728)
- 2006(22894)
- 2005(20768)
- 学科
- 济(146457)
- 经济(146299)
- 业(110819)
- 管理(105738)
- 企(95511)
- 企业(95511)
- 方法(63976)
- 数学(53095)
- 数学方法(52414)
- 农(41130)
- 中国(41129)
- 财(40305)
- 业经(38236)
- 地方(32707)
- 学(30500)
- 制(28972)
- 农业(28557)
- 务(27111)
- 财务(27026)
- 财务管理(26976)
- 贸(25793)
- 贸易(25770)
- 企业财务(25646)
- 理论(25026)
- 易(24932)
- 技术(24404)
- 和(24111)
- 银(23425)
- 银行(23361)
- 行(22379)
- 机构
- 大学(490750)
- 学院(490647)
- 济(198043)
- 经济(193715)
- 管理(192694)
- 研究(167089)
- 理学(165368)
- 理学院(163455)
- 管理学(160534)
- 管理学院(159613)
- 中国(128125)
- 京(105758)
- 科学(103996)
- 财(92771)
- 所(84721)
- 农(84350)
- 研究所(76847)
- 中心(76328)
- 江(75125)
- 财经(73683)
- 业大(73631)
- 经(67081)
- 北京(66866)
- 农业(65981)
- 范(64646)
- 师范(63931)
- 院(61239)
- 州(60444)
- 经济学(59831)
- 财经大学(54717)
- 基金
- 项目(330427)
- 科学(260698)
- 基金(240262)
- 研究(238815)
- 家(210516)
- 国家(208721)
- 科学基金(179770)
- 社会(151188)
- 社会科(143308)
- 社会科学(143272)
- 省(128894)
- 基金项目(126569)
- 自然(117942)
- 自然科(115289)
- 自然科学(115263)
- 自然科学基金(113208)
- 教育(109288)
- 划(108710)
- 资助(99628)
- 编号(96125)
- 成果(77619)
- 重点(74398)
- 部(72429)
- 发(72374)
- 创(69196)
- 课题(66524)
- 创新(64278)
- 科研(63524)
- 国家社会(62443)
- 教育部(61788)
- 期刊
- 济(220731)
- 经济(220731)
- 研究(145101)
- 中国(97869)
- 学报(78433)
- 农(76080)
- 管理(74673)
- 科学(72766)
- 财(72626)
- 大学(59547)
- 学学(56071)
- 教育(53026)
- 农业(52227)
- 融(46408)
- 金融(46408)
- 技术(44092)
- 业经(37312)
- 财经(36390)
- 经济研究(34760)
- 经(31350)
- 问题(29796)
- 业(29790)
- 图书(26985)
- 技术经济(25007)
- 统计(23041)
- 版(22875)
- 科技(22846)
- 现代(22657)
- 理论(22381)
- 商业(22246)
共检索到7400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红霞 吴姝雅
文章基于六大类生产性服务业内十大细分行业,选取709家企业,利用其5 420个总部及分支机构数据,从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差异性角度解析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三大都市圈的城市网络结构,并比较中心城市在城市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表明,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的差异化发展是城市网络结构差异的形成原因,一方面,不同的生产性服务业对不同都市圈结构的支撑作用不同,另一方面,中心城市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承载力"和"选择性"也强化了都市圈城市网络的结构性差异。依据城市节点特征,以及传统和非传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网络特征,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都市圈分别属于单中心成长型、多中心稳健型和双中心超前型城市网络,进一步地,节点连通水平由高至低依次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在几乎所有非传统生产性服务业中长三角城市网络均占相对优势,京津冀和珠三角分别在IT,设计和广告行业中占优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武暾辉
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演变研究,对促进都市圈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克鲁格曼专业化指数,利用2005-2014年京津冀、长三角及珠三角三大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口等相关数据,分别测度了我国三大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分工特征。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在都市圈空间上明显呈中心集聚态势,其中京津冀都市圈呈以北京为中心的强单中心分工格局、长三角都市圈呈以上海为中心的单中心分工格局、珠三角都市圈呈以广州深圳为双中心的分工格局;中心城市间整体专业化程度较低;三大都市圈行业地方化指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都市圈 专业化 比较研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徐雨森 张延
针对长三角区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均衡的状况,通过聚类分析,证实了苏浙沪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等级层次;以三地投入产出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呈现以苏浙为制造业基地、上海为生产性服务业中心的产业空间布局模式;上海的生产性服务业辐射当地和周边制造业,其"中心效应"拉动了整个区域的经济功能。研究结论为大都市圈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采取错位发展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现实参考。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长三角 空间分布 投入产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钟世娟
零售业高质量发展对我国扩大内需和畅通外循环助力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生产性服务业不同细分行业视角,采用江苏、浙江、上海和安徽三省一市2019-2021年样本数据,在测算集聚水平的基础上,就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我国零售业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长三角三省一市生产性服务业不同细分行业的集聚水平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浙江省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信息技术、计算机和软件业方面的集聚水平比较领先,而上海在金融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集聚方面最为突出,江苏在科技、技术服务业集聚方面最为领先,而安徽在所有细分行业中的集聚水平中均处于相对较弱状态。从横向比较来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集聚,信息技术、计算机和软件业集聚对网络零售发展的正向赋能作用更大,而租赁和商业服务业集聚对实体零售的正向赋能作用更大。从纵向比较来看,对于网络零售的赋能方面,信息技术、计算机和软件业集聚贡献度最强,其次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集聚,房地产集聚的赋能效应不存在,其他细分行业集聚水平的赋能作用相对较小。对于实体零售的赋能方面,贡献度最强的为租赁和商业服务业,其次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集聚,其余的4个细分行业集聚水平的正向赋能作用相对较小。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何 白庆华
都市圈是由功能互补、运用协同的城市群体所形成的城市区域;目前我国形成的三大都市圈主要包括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三者各有优势;我国三大都市圈的发展面临着区域协调、产业结构趋同等问题。
关键词:
都市圈 长三角 珠三角 京津唐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若愚 霍伟东 张莹
本文通过构建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将金融集聚促进区域技术扩散的融资支持、信息传递、风险分散三大机制引入空间杜宾模型,利用2006—2018年长三角地区地级市层面数据,实证分析并比较金融集聚对长三角六大都市圈技术扩散的促进机制与成效差异。结果显示:上海大都市圈金融集聚促进技术扩散主要体现为融资支持机制,宁波都市圈主要体现为融资支持和信息传递机制,苏锡常都市圈和杭州都市圈的作用机制全面且成效显著,南京和合肥都市圈内技术扩散成效不显著;从金融子行业集聚来看,银行业集聚在各都市圈技术扩散中起主导作用,证券业集聚对苏锡常和杭州都市圈的促进成效突出,保险业集聚的技术扩散成效不显著;在各都市圈中心城市构成的Z字型辐射带域中,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南京、苏州、杭州、宁波、合肥对所处都市圈的技术扩散起到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孙久文 李承璋
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考察中国三大都市圈中核心城市——北京、上海和广州——消费结构变化情况,从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中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改善,整体上已经越过了以生存型消费为主的基本阶段,进入了以发展型消费为主、享乐型消费比重不断提高的注重消费质量的阶段。在此过程中,区域一体化推动了都市圈核心城市消费结构优化升级,不同都市圈中核心城市相异的功能定位将使得其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优化升级过程各具特色。
关键词:
消费结构 城市定位 都市圈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圣军 张宇
我国三大都市圈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面临着区域核心辐射源的缺乏、产业链条薄弱、区域协调机制缺失、交通体系不健全、城市层级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城市本位论思想是影响其发展壮大的最大阻力。化解城市本位论思想,寻求制度创新,是促进我国大都市圈内部经济整合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
城市本位论 都市圈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蕾 王桂新
改革开放30年来,东部地区的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都市圈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典型区域。本文分析了中国东部三大都市圈经济发展的共同力量,即沿海的地理优势和中国经济改革的优惠政策。进而运用数据对比,挖掘东部三大都市圈经济发展中差异化的主导力量,京津冀都市圈是政府干预主导下的经济发展;长三角都市圈是市场力量主导下的经济发展;珠三角都市圈是由政策引导和外向型经济等外在力量作用下政府干预和市场力量共同作用的经济发展。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宋胜洲
现代服务业和大都市圈都是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和专业化分工协作不断深化的产物,都具有较为明显的分工协作的网络性。这两个分工协作网络耦合在一起,又推动了两者的共同发展。建立科学的现代服务业与大都市圈分工协作模式,有利于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升大都市圈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
现代服务业 大都市圈 分工协作网络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琪
本文以2002-2011年我国三大都市圈各城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三大都市圈流通业对城市经济的溢出效应,并对溢出效应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三大都市圈流通业的溢出效应都比较显著,但程度存在差异;相对而言,长三角都市圈流通业的溢出效应最高,而环渤海都市圈流通业的溢出效应不及其他两大都市圈。
关键词:
都市圈 流通业 溢出效应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宋炳林 陈琳
根据《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上海为参照,对杭宁苏合甬等长三角五大都市圈中心城市进行国际化水平比较研究。评估效果显示,苏州凭借经济国际化领域的较大优势,综合得分排名首位;杭州、南京、宁波各有所长,分列二至四位;合肥则亟需以经济国际化为引领,带动城市国际化的全面提升。结合定量分析,归纳总结长三角各中心城市国际化建设的典型经验,并提出全面提升长三角城市群开放水平、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长三角 都市圈中心城市 国际化水平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夏沁芳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俞涵
本文选取我国8大都市圈的样本,实证研究了都市圈空间结构特征对经济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都市圈空间结构特征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处于较高水平,单核心都市圈的空间结构特征对经济效率的影响相对较高;而且在我国,当都市圈规模较小时,空间结构特征对经济效率的促进作用更能得到发挥。
关键词:
都市圈 空间结构特征 经济效率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志锋 杨少丽
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具有较强的地域差异性特征,这在我国三大外商投资密集区——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都市圈之间同样存在。文章利用三区域代表城市——上海、深圳和北京1987—2009年时间序列数据,对FDI对其经济增长以及公共服务、产业聚集、对外贸易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及比较,并将结论进一步扩展到三大都市圈。进而分析了FDI对三大都市圈经济增长影响的区域差异,检验了文章所提出的传导机制中FDI对公共服务、产业聚集以及对外贸易的影响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