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56)
2023(8822)
2022(7376)
2021(6524)
2020(5052)
2019(11584)
2018(11187)
2017(20771)
2016(11082)
2015(12106)
2014(12293)
2013(12447)
2012(12125)
2011(11179)
2010(11403)
2009(10494)
2008(10310)
2007(9208)
2006(8663)
2005(8279)
作者
(34090)
(28279)
(28225)
(26707)
(18150)
(13659)
(12701)
(10944)
(10894)
(10220)
(9911)
(9486)
(9265)
(9235)
(9003)
(8858)
(8433)
(8299)
(8188)
(8036)
(7439)
(7018)
(6866)
(6635)
(6459)
(6398)
(6279)
(6276)
(5860)
(5628)
学科
(58571)
经济(58516)
(29175)
管理(27808)
地方(22506)
(20886)
企业(20886)
中国(20487)
(20361)
业经(15750)
方法(15727)
农业(14152)
数学(13551)
数学方法(13414)
地方经济(12376)
(12193)
(11940)
(11356)
(10307)
金融(10307)
(10263)
(10243)
银行(10218)
(10022)
发展(9287)
(9262)
产业(9204)
(9095)
贸易(9077)
环境(8983)
机构
学院(163771)
大学(160719)
(71268)
经济(69680)
研究(65404)
管理(57318)
中国(50058)
理学(47655)
理学院(46972)
管理学(46200)
管理学院(45878)
科学(38907)
(35760)
(33751)
(32314)
研究所(30299)
(29547)
中心(29091)
(27462)
(24686)
师范(24426)
财经(24227)
(23875)
北京(23302)
业大(22685)
农业(22311)
(22236)
经济学(22066)
(21831)
(21558)
基金
项目(103534)
科学(81575)
研究(78243)
基金(72798)
(63554)
国家(62961)
科学基金(52999)
社会(50639)
社会科(47957)
社会科学(47946)
(41996)
基金项目(37883)
(34906)
教育(34577)
编号(31393)
自然(31308)
自然科(30551)
自然科学(30543)
自然科学基金(29985)
(29963)
资助(29114)
成果(25860)
发展(24410)
重点(24283)
(23992)
课题(23756)
(22306)
(21518)
国家社会(21007)
创新(20144)
期刊
(92666)
经济(92666)
研究(55506)
中国(41878)
(30654)
学报(24782)
科学(24538)
(23750)
管理(23603)
教育(21001)
农业(20880)
(19838)
金融(19838)
大学(19207)
学学(18036)
业经(17242)
技术(15087)
经济研究(14651)
财经(12128)
问题(12036)
(10678)
(10451)
世界(8524)
(8437)
商业(8428)
技术经济(8406)
(8276)
资源(8225)
经济问题(8042)
现代(7913)
共检索到2744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蒋华东  
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下,西部工业发展面临新的战略调整,其中主要是工业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工业空间组织结构三大调整。调整工业产业结构,主要应突出发展优势产业尤其是农产品加工业。调整企业组织结构,主要应注重发展龙头型工业企业尤其是县域龙头型工业企业。调整工业空间组织结构,则主要应突出培育、发展产业集群尤其是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产业集群,同时,推进工业园区化和园区产业化。重视和解决好这三大结构调整,是现阶段西部地区进一步统筹城乡工业发展的深层课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朱红  
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西部的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导致二元结构问题突出。本文认为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不协调性,是导致城乡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依托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社会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曹艳  
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及新增的城乡数字鸿沟的双重叠加,使“三农”问题更加复杂化。破解“三农”难题既要解决当前现实的增收问题,又要从“三农”问题在中国的双重过渡中面临的历史性挑战出发。为此,要创新观念,创新思维,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统筹城乡发展。这就要求在发展思路上要摒弃长期以来的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非农偏好战略及政策的单兵突进。从我国目前发展状况和资源禀赋来看,应以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来统筹城乡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胡进祥  
本文从空间、产业和社会进步三个方面,分析了城乡经济和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的内涵,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取向,即实现城乡平等和增加农民收入、制度创新和调整分配格局,建立城乡联盟的统一战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钟瑶奇  
长期以来的城乡分割加深了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制约了城乡发展。由此,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要统筹城乡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制度设计、市场作用,使资源、资金、技术在城乡之间、在不同产业之间有序流动和优化组合,促使城乡经济持续发展。并在加快城市建设的同时,也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最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这是本文一再强调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傅琼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 ,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差距 ,对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建设西部小康社会 ,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西部地方政府在本辖区内的宏观协调是任何其他经济组织都无法代替的。因此 ,地方政府应在定位大中小城市的功能结构 ,规划中等城市的发展 ,壮大小城镇的数量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统筹区域发展 ,协调城市群的发展 ,协调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发展上发挥积极的协调作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石磊  
统筹城乡发展研究是一个世界难题。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统筹城乡发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对我国西部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研究相当少。西部地区是大城市、大农村并存,民族地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等特征集于一体的特殊地区。因此,应借鉴国内外经验围绕"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区域联合与协作"等方面实现西部地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顺利实施。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洪名勇  
回顾建国以来我国的发展道路,由于受国际、国内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选择了一条优先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之路。由此,长期以来我国走的是农业支援工业、农村支援城市的发展道路。进入21世纪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国家发展道路及时进行调整,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业,采取城乡统筹的方式,走城乡协调发展之路。这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又有国际经验可供借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录堂  
关键词: 城乡结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永国  
统筹城乡发展,是现阶段我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突出矛盾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在探讨统筹城乡发展内涵的基础上,依据"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分析统筹城乡发展的层次,指出了我国在中等层次的统筹城乡发展阶段的若干思路。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孙爽  曲世民  
"十五"以来,大连市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中心城市之一,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率先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为目标,规划空间布局,转变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着力促进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梦奎  
一、关系中国现代化前途的两个大问题 (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社会经济发展提出了比温饱阶段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为逐步满足这种要求提供了可能性,过去那种基于全力以赴甚至不惜代价解决温饱问题的发展观念需要有相应的转变;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过去植根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发展观念,经济改革初始阶段所产生的发展观念,需要有相应的转变;社会经济发展中实际存在的不全面、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也要求发展观的转变。确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世界潮流,也是我国推进社会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漆向东  
就业结构大致包括就业的城乡结构、三次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和技术结构等。优化的就业结构能够发挥结构效应,产生结构效益,客观上使就业总量达于最大。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就业结构优化的作用机理可表述为: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城乡价值链结构推动着产业链结构的形成与优化,就业的产业结构又要求一定的连接城乡的技术链结构与之适应,技术链决定就业链,进而决定着就业结构的水平及其优化的程度,并使这种就业结构在城乡不同所有制结构经济体中得以实现。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佐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虽然取得了高速发展,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却从1985年的1.7倍扩大到2002年的3.1倍;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现金消费支出差距从1985年的2.2倍,扩大到2002年的4.1倍。如果将农民的实物收入、生产性投入和市民的非货币收入等因素考虑进来,则差距达到惊人的6倍。而农业滞后于工商业发展、农村滞后于城市发展、农民与市民相比生活相对贫困的"三农"问题,也已成为当前各种矛盾的焦点,必须尽快予以解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