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60)
- 2023(12243)
- 2022(10701)
- 2021(10328)
- 2020(8504)
- 2019(19983)
- 2018(19678)
- 2017(37520)
- 2016(20376)
- 2015(23062)
- 2014(22842)
- 2013(22917)
- 2012(21075)
- 2011(19182)
- 2010(18744)
- 2009(17133)
- 2008(16501)
- 2007(13805)
- 2006(12075)
- 2005(10756)
- 学科
- 济(83844)
- 经济(83749)
- 管理(54766)
- 业(51516)
- 企(41495)
- 企业(41495)
- 方法(38792)
- 数学(34060)
- 数学方法(33722)
- 中国(24294)
- 农(22400)
- 财(18415)
- 学(17746)
- 业经(17533)
- 贸(17333)
- 贸易(17320)
- 易(16907)
- 地方(16259)
- 农业(14739)
- 制(13956)
- 和(13290)
- 环境(13004)
- 理论(12524)
- 技术(12012)
- 银(11936)
- 银行(11894)
- 融(11633)
- 金融(11632)
- 行(11423)
- 划(11176)
- 机构
- 大学(289178)
- 学院(284279)
- 济(119828)
- 经济(117537)
- 管理(114072)
- 研究(102315)
- 理学(99355)
- 理学院(98208)
- 管理学(96709)
- 管理学院(96199)
- 中国(76322)
- 京(62934)
- 科学(62623)
- 所(51230)
- 财(50831)
- 研究所(47205)
- 农(46480)
- 中心(44734)
- 业大(42467)
- 财经(41512)
- 北京(40372)
- 江(38604)
- 范(38206)
- 经(38163)
- 师范(37888)
- 院(37103)
- 农业(36619)
- 经济学(36238)
- 经济学院(32669)
- 州(31333)
- 基金
- 项目(199303)
- 科学(157040)
- 研究(146519)
- 基金(146341)
- 家(128391)
- 国家(127393)
- 科学基金(108491)
- 社会(92704)
- 社会科(87849)
- 社会科学(87827)
- 基金项目(77690)
- 省(74068)
- 自然(70155)
- 自然科(68525)
- 自然科学(68509)
- 自然科学基金(67284)
- 教育(66118)
- 划(64027)
- 资助(60360)
- 编号(58669)
- 成果(47819)
- 部(45282)
- 重点(44564)
- 发(42463)
- 创(41154)
- 课题(40214)
- 教育部(38771)
- 国家社会(38703)
- 创新(38469)
- 科研(38030)
- 期刊
- 济(126465)
- 经济(126465)
- 研究(86671)
- 中国(53070)
- 学报(45216)
- 科学(42778)
- 农(42187)
- 管理(41579)
- 财(35773)
- 大学(34190)
- 学学(31880)
- 教育(31767)
- 农业(30621)
- 技术(23595)
- 融(22296)
- 金融(22296)
- 经济研究(20850)
- 财经(19729)
- 业经(18848)
- 业(17184)
- 经(16878)
- 问题(16803)
- 图书(15600)
- 世界(14827)
- 贸(14322)
- 理论(14078)
- 科技(13789)
- 技术经济(13653)
- 资源(13278)
- 实践(12699)
共检索到4148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彬 陈柳 高艳琼 兰晶
为了解我国水稻、玉米和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基础研究现状及我国在世界所处的位置变化,基于文献计量视角,对过去15年间(2002—2016)在生物学和农业科学高质量学术期刊上,刊载的水稻、玉米和小麦论文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显示:从所使用文献计量指标来看,通过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持续投入和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我国水稻和小麦基础研究,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开始领跑全球。玉米基础研究,中国科学家表现出强劲发展势头,部分优秀科学家已经走在了国际竞争最前沿。相信随着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持续投入,我国三大粮食作物基础研究很快将能全面引领全球,为保障我国和世界粮食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骞 祝辰辉 寇相涛 白鲁佳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在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背景下,聚焦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要粮食作物,利用增长核算分析框架揭示中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产能提升的源泉。研究发现:对于稻谷和小麦而言,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是这两类作物产能提升的主要源泉,其对稻谷、小麦产能提升的贡献率分别达到85.39%、100.93%,拉动稻谷、小麦产能分别提升0.91%、2.39%。就玉米而言,党的十八大之前,土地是玉米产能提升的主要源泉,其贡献率达到64.13%,拉动玉米产能提升4.11%;党的十八大以来,全要素生产率成为玉米产能提升的主要源泉,其贡献率达到64.38%,拉动玉米产能提升1.27%。研究结果为粮食品种结构优化及粮食产量可持续增长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蔡保忠 曾福生
农业基础设施被视为推进"藏粮于地"与"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载体,研究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对不同粮食作物产出的差异效应,有利于提高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效率,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基于农业基础设施对粮食产出影响的理论分析,以三大主粮作物的主产区域为研究对象,采用FGLS等计量方法,分析农业基础设施以及农田水利、农业电力、农村交通等三类主要基础设施对三大主粮作物的产出效应差异。实证结果表明:整体上,农业基础设施对水稻与小麦两种作物产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系数分别为0.052 3和0.110 8;农业基础设施对玉米作物产出则不明显。细分农业基础设施的类型来看,农田水利设施对水稻与玉米两种作物产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系数分别为0.673 4和0.288 0;农业电力设施对小麦产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系数为0.066 0。因此,提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要向水稻与小麦主产区域倾斜;要因地制宜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水稻和玉米主产区域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在小麦主产区域加强农业电力设施建设等政策建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强 田兴帅 马吉锋 姚霞 刘小军 田永超 曹卫星 朱艳
氮素是粮食作物产量形成的重要元素之一,快速准确诊断作物氮素营养状况是进行精确氮肥管理的前提,而氮素营养诊断指标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是作物临界氮浓度(作物获得最大干物质所需要的最小氮浓度)与作物植株干物质的幂函数关系,基于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获得的氮营养指数被广泛应用到作物氮素营养诊断中。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先后基于植株干物质、叶片干物质、叶面积指数等建立了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提高了作物氮素营养诊断的效率和精度。本文综述了我国三大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的构建、影响曲线参数的因素以及氮营养指数的获取与应用,为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粮食作物 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 氮营养指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任世鑫 李二玲 邓晴晴 崔之珍
基于中国三大粮食作物化肥施用强度及配方肥用量核算数据,运用化肥施用环境风险评价模型定量分析了2016年中国三大粮食作物化肥施用特征及其环境风险。结果表明:(1)2016年中国三大粮食作物普遍存在化肥施用过量现象,且不同区域之间单质肥料施用过量程度差异显著,其中,小麦和玉米种植单质肥料存在施用过量的空间范围及过量程度整体上要高于水稻。(2)中国三大粮食作物化肥施用环境风险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性,且处于相同风险等级的区域呈现出一定的空间邻近性。(3)中国三大粮食作物总化肥环境风险水平整体较低,但内蒙古、新疆和江苏的小麦种植以及内蒙古、甘肃和湖北等地的玉米种植化肥施用环境风险仍达到了中度或重度风险等级,应成为重点关注的区域。针对当前三大粮食作物化肥施用过量现象严重的问题,政府应当加快三大粮食作物配方肥的推广应用,出台政策措施鼓励企业按大配方生产配方肥,并引导企业在适宜地区进行销售,制定补贴政策以提高农民选用配方肥的积极性,开展科学指导和技术服务以提高农户科学施肥能力和认知水平。
关键词:
粮食作物 化肥施用 环境风险 中国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胡瑞法 冷燕
本文在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成本统计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相应作物的生产函数模型,同时估计这些作物相应投入要素间的替代弹性,并以此为依据,探讨未来我国粮食作物生产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生产要素 投入产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志宇 宋振伟 陈武梅 邓艾兴 陈阜 张卫建
阐明主要粮食作物生产优势的空间特征,可以为我国粮食安全战略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本研究以我国2006年县(市)作物播种面积和单产为基本单元,系统分析了水稻、小麦和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的效率比较优势、规模比较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的空间特征。结果显示,我国三大粮食作物生产优势的空间特征明显,效率优势和规模优势在空间布局上存在明显差异。但综合分析发现,水稻生产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较高的地区为华南、华东和华中地区,其指数分别达到了1.45、1.30和1.14;小麦生产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较高的地区为西北和华北地区,优势指数分别为1.33和1.02;玉米生产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较高地区为华北和东北地区,优势指数分...
关键词:
粮食安全 区域布局 县域 比较优势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杨子刚 毛文坤 郭庆海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异常,粮食生产受到自然灾害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供求关系,增加了人们对"粮食危机"的预期。作为全球种植生产和消费需求最广泛的三大作物(稻谷、玉米和小麦),与人们生活最为密切,三大作物的国际市场供求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以三大作物市场供求为研究对象,分析稻谷、玉米和小麦历年生产状况,探讨其消费格局及需求变化,剖析其供求及库存情况。
关键词:
粮食作物 生产 消费 供求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艳芝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只有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为更好地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近日,财政部会同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印发《关于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扩大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逐步为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13个粮食主产省份产粮大县的全体农户提供覆盖农业生产完全成本或种植收入的保险保障。
关键词:
收入保险 完全成本 粮食作物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扬 李涵 赵正豪
[目的]农业碳排放是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促进我国省际间农业碳排放的相对均衡发展,对加快农业生产中“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文章基于1991—2019年粮食作物农用物质投入等统计数据,运用IPCC碳排放系数法,测算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农业碳排放量,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检验我国农业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结果](1)我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整体稳定,播种区域逐渐向粮食主产区集中;(2)我国农业碳排放总量持续增加但增速下降,化肥、柴油是主要碳源,碳排放量、碳源及碳排放强度在粮食主产区和粮食主销区差异明显;(3)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重增加对农业碳排放量有明显增进作用,农业效率提高和农业结构优化对碳排放有抑制作用,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则促进农业碳排放量增长。[结论]应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强化化肥、农药、柴油等化学生产要素投入科学标准和使用技术,提高使用效率;实施碳排放补贴政策,建立碳排放区域间补偿机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谭德水 刘兆辉
保证粮食增产的同时协同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是21世纪世界农业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1-2]),也是当前国际农业科学界高度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3])。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用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上21%的人口~([4]),保证粮食安全决定了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首要地位。玉米、小麦和水稻三大粮食作物常年的总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占全部粮食作物的80%和90%以上~([5]),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未来农业的可持续
关键词:
施肥技术 粮食作物 轻简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周璇 杜森 徐洋 傅国海 胡江鹏 吴雨清
[目的]畜禽粪污是我国最主要且优质的有机肥料资源,约占有机肥资源的67%[1]。受养殖业和种植业规模化发展影响,传统农业循环模式逐渐转变,种养脱节问题日益凸显。大量畜禽粪污未被有效利用,不仅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同时也增加了农业面源污染风险。[方法]文章以三大粮食作物为例,从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途径、大田作物粪肥还田潜力和我国粪肥还田发展情况等方面对我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概况进行阐述,深入分析我国三大粮食作物粪肥还田技术推广应用的限制因素并提出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加快推进粪肥在三大粮食作物上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结果] (1)肥料化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途径,未来我国畜禽粪污还田的潜力主要是在大田粮食作物上;(2)从作物养分需求角度测算粪肥还田潜力,我国三大粮食作物基本可以消纳每年产生的畜禽粪污,但在实际生产中,经济效益、区域农业生产条件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了粪肥的还田利用效率;(3)我国大田粮食作物粪肥还田利用受粪肥还田造成的生产成本增加、还田窗口期短、专业社会化服务缺乏、粪肥施用存在安全风险和田间配套设施设备缺乏等因素影响;(4)从种植端出发,坚持“以地定畜、以种定养、以养促种”原则,构建合理的种养结构布局,通过加快粪肥还田服务组织培育,加强对粪肥原料监管,建立污染防控的限量指标体系,筛选适宜的粪肥施用机械,制定适应不同区域的粪肥还田技术方案,打造示范区,强化培训宣传等手段,推进三大粮食作物粪肥还田利用。[结论]新形势下,发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重点在大田作物上推广粪肥就地就近还田利用,是补足我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短板,破解当前种养脱节难题,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支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秋菲 谭晓东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构建DEA-BCC模型,对2007-2014年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作物生产情况进行可变规模下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静态评价,为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由于纯技术效率(0.918)和规模效率(0.948)双重作用,中国粮食作物生产效率(0.868)处于非DEA有效。粮食作物生产水平落后和生产资料投入不合理共同导致中国粮食作物生产效率的非有效配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秋菲 谭晓东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构建DEA-BCC模型,对2007-2014年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作物生产情况进行可变规模下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静态评价,为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由于纯技术效率(0.918)和规模效率(0.948)双重作用,中国粮食作物生产效率(0.868)处于非DEA有效。粮食作物生产水平落后和生产资料投入不合理共同导致中国粮食作物生产效率的非有效配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忠芳 徐明岗 张会民 张文菊 高静
【目的】阐明长期不同施肥下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变化态势及其差异,为评价和建立长期施肥模式、促进粮食持续生产提供依据。【方法】对中国主要长期试验不施肥(CK)、施化肥(NPK)、化肥配施有机肥(NPKM)3个处理的玉米、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产量700多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长期不施肥的玉米和小麦产量总体上表现为极显著(P<0.05)下降趋势,年下降量分别为110.9和33.4kg·hm-2,而水稻产量基本保持稳定。施用化肥,玉米、小麦和水稻的产量均呈极显著(P<0.01)下降趋势,年平均下降量分别为90.9、48.5和25.3kg·hm-2。化肥配施有机肥,3种作物的产量随时间没有显...
关键词:
长期施肥 小麦 玉米 水稻 产量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