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28)
2023(10682)
2022(8710)
2021(8128)
2020(6703)
2019(15565)
2018(15783)
2017(28702)
2016(16947)
2015(19455)
2014(20223)
2013(19326)
2012(17847)
2011(16292)
2010(16633)
2009(15326)
2008(15308)
2007(14215)
2006(12676)
2005(11571)
作者
(47740)
(39863)
(39728)
(38534)
(25297)
(19208)
(18516)
(15465)
(15283)
(14382)
(13442)
(13408)
(12757)
(12689)
(12668)
(12574)
(12496)
(11779)
(11690)
(11654)
(10131)
(9945)
(9716)
(9235)
(9223)
(9028)
(8991)
(8925)
(8168)
(8051)
学科
(65392)
经济(65232)
管理(39409)
(38151)
(30695)
企业(30695)
方法(29261)
中国(24949)
数学(23900)
数学方法(23590)
教育(21476)
(20482)
(16225)
业经(16081)
(15775)
理论(15752)
地方(14633)
农业(13169)
(12045)
(12012)
(10822)
贸易(10816)
(10666)
(10451)
教学(10104)
(9124)
技术(9121)
银行(9088)
发展(8898)
(8891)
机构
大学(242257)
学院(236464)
(89505)
经济(87265)
研究(85958)
管理(81875)
理学(69952)
理学院(68933)
管理学(67431)
管理学院(66954)
中国(58289)
(53301)
科学(52636)
(44146)
(43060)
师范(42758)
(41816)
(40536)
研究所(40102)
(38895)
中心(38480)
教育(37288)
师范大学(34995)
北京(34444)
业大(34209)
财经(32840)
农业(31740)
(30308)
(30170)
(29662)
基金
项目(150505)
科学(118535)
研究(116844)
基金(104380)
(90045)
国家(89144)
科学基金(74813)
社会(72175)
社会科(67012)
社会科学(66987)
教育(61586)
(60578)
基金项目(54555)
(52916)
编号(51187)
自然(45631)
成果(45008)
自然科(44558)
自然科学(44545)
自然科学基金(43739)
资助(41834)
课题(38419)
重点(35797)
(34926)
(33973)
(31380)
(30850)
项目编号(30417)
教育部(30347)
(30331)
期刊
(101827)
经济(101827)
研究(79559)
教育(60413)
中国(58718)
(37493)
学报(37477)
(33475)
科学(33408)
大学(29041)
管理(28585)
学学(25557)
农业(24971)
技术(24057)
(18856)
金融(18856)
财经(16653)
业经(16405)
经济研究(15906)
职业(14735)
(14437)
问题(14011)
(13967)
图书(12802)
(11875)
(11639)
论坛(11639)
技术经济(11001)
(10604)
(10508)
共检索到3682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贾凡  
作为当今时代全新的三大教育理念,"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已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首先,从内涵角度来看,作为最重要的三位代表人物,保罗.郎格朗、埃德加.富尔、罗伯特.赫钦斯结合自身理论智慧与实践经验,分别为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做出精辟解读。其次,就历史发展脉络而言,形成于20世纪60、70年代的三大理念既有其共同的诞生背景,又表现出其各自独特的成长命运。最后,就三者关系而言,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之间虽然具有一定的差别,但只有在学习化社会的理想社会形态下,它们之间才能实现真正的融合与共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高志敏  
倡导终身学习、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与建立学习化社会的实践热潮正在我国掀起。但人们对于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以及学习化社会三大理念的理解和认识还有待深入。因此 ,从国际范围出发来深入地探讨、分析一下它们的“定义”、“要义”、“关系”、“初衷”等 ,对于尽可能走向理解的完善与认识的成熟而言 ,无疑是有所裨益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高志敏  
当代教育思想和观念中 ,最具代表性和冲击力、影响力的是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两大理念。本文分析这两个理念的基本内涵 ,透视它们的社会背景 ,揭示它们的本质意义与基本宗旨 ,并论述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化社会对中国的意义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厉以贤  
开展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终身教育,需要有一个载体或基地,在美国及西方国家为社区学院,而在日本则是公民馆,亦称市民中心。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然  
以终身教育理念的产生发展为线索,以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终身学习三者的关系为基础,阐述了高等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指出高等教育是终身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厉以贤  
21世纪人类的社会生活将发生巨大变化,世界将迈向知识社会,教育正在出现新的变革趋势,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是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的共同要求。一、知识社会正在临近“知识经济”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知识经济”首先是从美国,从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OECD)国家开...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耿立娜  
创新发展的社会环境下,引入终身教育理念,以刺激学生求知欲为切入点,实现自主学习过程的主动性、常态化和持续性,方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创新发展态势。立足于创新型社会所表现出的新特征,基于终身教育理念的实质与成人自主学习的基本特点,可从学习理念、学习形式、参与主体以及成果评价机制4个方面进行成人自主学习模式创新。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黄遵红  张培  
在信息时代,人们追求着更高层次的发展理念与生活方式。终身教育理念成为不可阻挡的社会潮流,成人继续教育拥有广阔的市场和发展前景。在立足终身教育的基础之上不断丰富相关领域的研究并有效规范成人学习需求管理实践,有着深刻且迫切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运用管理机制的理论,通过对当前成人学习需求的特点与发展规律分析,探讨成人学习需求管理的充分必要性,并对目前成人学习需求管理存在的缺乏灵活性、系统性、人本性、标准性等实际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最后从运行机制、动力机制、约束机制三方面去系统构建终身教育理念下的成人学习需求管理机制。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朱敏  高志敏  
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理念先后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的西方社会,三者的发展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互为激发、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共识性的基本指导思想与原则。本研究结合历史和比较的研究方法,在全球发展脉络中系统地展现与分析了这三大理念的基本内涵及其主要政策与实践举措的发展和成因,研究结论指出: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三者在理念上一直存在着内在一致性,即都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它们在实践运作上虽各有侧重,但又离不开相互之间的支持与协同。研究为更深入地把握三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整体性的认知框架,并以此框架为基础,就三者的未来行动策略...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郝克明  王建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进终身学习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和培训政策的原则和目标。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作为世界上推进终身学习的领先国家,因为有比较相似的历史文化背景、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种族状况,在实施终身教育的方式和策略基础方面存在着一些共同点;在发展各类学习组织和机构,满足个人和社会发展对学习的多样化需求,建立学习成就和资格认证框架,构建各类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培训与高等教育相互衔接和沟通的机制,实施终身学习政策,消除学习障碍等方面,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研究。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保星  
“终身学习”已成为当前国际成人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议题 ;从“终身教育”到“终身学习”的转变代表了成人教育发展观念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后现代知识观为这一变革提供了内部逻辑需求 ;全球化过程的持续推进则为这一变革提供了外部动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任君庆  
构建全民的终身教育体系是时代的要求,而高职教育是全民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为了更快、更好地满足终身教育发展对高职教育的要求,高职教育必须以终身教育的观念进行课程和教学改革。在课程目标上要坚持全员性,能够更广泛地满足各种需求;在课程内容和结构上要开发模块课程和综合课程;在教学方法和方式上要努力实现现代化。当前,必须尽早制定全国性的、与职业资格证书相配套的高职课程标准;同时,应积极推行以学分制为基础的弹性学习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