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49)
2023(10313)
2022(8937)
2021(8077)
2020(7027)
2019(15869)
2018(15614)
2017(29583)
2016(15961)
2015(18098)
2014(17903)
2013(17770)
2012(16666)
2011(15171)
2010(15283)
2009(14284)
2008(14242)
2007(13134)
2006(11222)
2005(9975)
作者
(46793)
(39194)
(38946)
(37236)
(24822)
(18816)
(17839)
(15177)
(14482)
(13933)
(13173)
(13117)
(12443)
(12424)
(12259)
(12181)
(12018)
(11584)
(11316)
(11302)
(9660)
(9654)
(9464)
(8839)
(8837)
(8824)
(8795)
(8681)
(7952)
(7790)
学科
(70703)
经济(70643)
(50227)
管理(48487)
(42360)
企业(42360)
方法(30946)
数学(26657)
数学方法(26393)
(19216)
技术(18817)
中国(18158)
业经(17183)
地方(16931)
(15999)
(13648)
农业(12824)
技术管理(12642)
(12638)
产业(12317)
(12243)
贸易(12236)
(11816)
理论(11061)
(10578)
(10432)
银行(10394)
(9908)
(9873)
金融(9871)
机构
学院(231713)
大学(230309)
(98399)
经济(96420)
管理(91473)
理学(78854)
研究(78002)
理学院(77966)
管理学(76771)
管理学院(76306)
中国(57744)
(48133)
科学(47823)
(42944)
(39264)
(38696)
(36384)
中心(36145)
研究所(35795)
业大(34495)
财经(34089)
(30785)
农业(30375)
北京(30220)
经济学(30177)
(30106)
师范(29802)
(28784)
(28240)
经济学院(27403)
基金
项目(154803)
科学(122441)
研究(114671)
基金(110201)
(95864)
国家(95074)
科学基金(81652)
社会(72856)
社会科(69242)
社会科学(69222)
(63432)
基金项目(58890)
教育(52659)
(52478)
自然(51357)
自然科(50220)
自然科学(50206)
自然科学基金(49348)
编号(46200)
资助(43542)
(38024)
成果(36995)
(35329)
重点(35282)
创新(34653)
(33709)
课题(32851)
国家社会(29919)
科研(29184)
教育部(28903)
期刊
(107638)
经济(107638)
研究(66144)
中国(47928)
管理(35002)
(34631)
学报(34174)
(33674)
科学(33031)
教育(27039)
大学(25800)
学学(24222)
农业(23223)
技术(22712)
(19403)
金融(19403)
业经(18833)
经济研究(17380)
财经(16685)
(14549)
问题(14483)
(13996)
技术经济(13952)
科技(13840)
(11962)
商业(11784)
统计(11547)
(10952)
(10614)
(10475)
共检索到3434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旭辉  张胜宝  程刚  马成文  
研究目标:测度长江经济带、环渤海经济带及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三大支撑带人工智能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揭示其人工智能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特征、空间非均衡性及分布动态演化。研究方法:运用逐层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时序加权混合算子及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等分析方法。研究发现:三大支撑带人工智能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其梯度特征明显,长江经济带与环渤海经济带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丝绸之路经济带处于较低水平。三大支撑带人工智能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空间非均衡性,总体非均衡性呈波动递减趋势,区域失衡正在逐步得到遏制;环渤海经济带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间差异最大,长江经济带区域内差异位居三大支撑带首位;区域间差异是造成三大支撑带整体空间非均衡性的主要来源。三大支撑带人工智能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极化效应"显著,且呈现不同类型的极化趋势,三大支撑带整体由两极分化逐步强化为多极分化现象,长江经济带与环渤海经济带始终呈现多极分化现象,而丝绸之路经济带呈现两极分化趋势。研究创新:测度了三大支撑带人工智能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揭示三大支撑带人工智能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空间非均衡性及其来源,进而刻画了其分布动态演化趋势。研究价值:为推动三大支撑带人工智能产业实现创新发展提供现实依据,对于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区域间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齐晶晶  曾立  
文章利用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对我国十大城市群自主创新能力进行测度分析,构建城市群自主创新能力测度指标体系,建立自主创新能力及其创新要素与评价指标间的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计算得到十大城市群2011—2015年自主创新能力及其创新要素的测度得分,评估城市群内部自主创新能力的协调发展程度,分析城市群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现状,文章最后提出四大类城市群各自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及其协调发展程度的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夏志勇  蒲洪波  
文章对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测度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析,依据系统论思想,构建了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系统模型,并提炼出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根据创新能力要素构成框架体系,设计了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的预选指标体系;运用模糊聚类法,对预选测度进行筛选与优化,构建了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测度指标体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江用文  陈宗懋  
论述了茶叶产业发展依靠科技创新的必要性,通过对茶叶行业科技人才队伍、条件平台、企业实力、市场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中国茶叶产业开展自主创新的条件基本具备,提出增强我国茶叶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议措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忠辉  苏永明  李志强  
本文明确了自主创新能力的涵义,从自主创新能力系统结构、测度指标体系、测度层次和测度模型等方面讨论了自主创新能力测度的理论与方法;重点围绕企业创新能力并结合网络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逐层展开,形成了三个层次的完整自主创新能力测度指标体系,可用于对我国各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实证评价与比较分析。文章提出了企业创新能力是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内容的观点,并体现在自主创新能力测度理论与方法体系之中。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平  随洪光  
本文利用DEA方法测算了中国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考查了三种创新能力在中国技术进步中的作用。分析结果表明,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均抑制了中国的广义技术进步,只有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对中国广义技术进步有正向作用,但作用不显著。剔除技术效率后,对狭义技术进步的研究得到了与上述分析基本一致的结论。通过状态空间模型的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原始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对中国技术进步的贡献度在1998年之后呈持续上升趋势,而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贡献度则在1998年之后显著下降,直至2002年左右各种创新能力的贡献度渐趋平稳。本文的研究还发现,中国的人力资本水平还未达到促进技术进步...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邱峰   吴跃东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术以其内容生成的高效性、多模态性、交互性和沉浸感体验,以及服务供给的精准性和智能性,正成为驱动教育理念、形态、模式、路径等全方位变革的“新引擎”,为推动教育创新发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新动力。本文聚焦AIGC驱动教育创新的核心要素进行分析。首先阐释了AIGC与教育创新的内涵,剖析了二者的多维契合点,并从学习理论、教育技术学等视角诠释了AIGC驱动教育创新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技术支撑、主体素养、伦理安全、生态培育、要素耦合”是AIGC驱动教育创新的五大核心要素。结合国内外AIGC教育应用的最新进展,提炼了推动AIGC教育创新的实践启示,展望了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发展的未来图景。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林伟  郝绪跃  高欣佳  
基于产业外部性的视角,研究我国工业技术创新通过技术溢出实现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内在机理并加以实证检验。研究结论为:产业间贸易的前向关联对普通创新有明显促进作用,但对创新程度较高的发明作用不明显;产业间贸易的后向关联由于受到产权结构和"被迫引进"现象的负面影响,对自主创新表现出抑制作用;产业集聚对于创新程度较高的发明有明显促进作用,对普通创新作用不显著;进一步考察发现,产业集聚能加强前向关联的技术溢出,并能减轻甚至消除后向关联对创新的抑制作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林杰  
文章分析了自主创新能力内涵,给出了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FUZZY理论建立了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并以房地产业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应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袁野  汪书悦  陶于祥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是"十四五"时期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面临的重要问题。人工智能作为科技变革的核心力量,科学合理地评价其技术创新能力,对提升我国科技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从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和系统效益3个维度对我国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测度。结果发现:(1)我国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逐年增强,创新主体数量、企业研发资金、算法等成为主要影响因素。其中,创新主体数量对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高于资源投入;(2)基础研究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3)算法、数据和算力是提升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的三大显著性影响因素,其与该技术生命周期密切相关。我国应坚持创新导向,培育多元创新主体,持续鼓励算法研究,加快开放平台建设和技术标准制定,协调技术发展与治理的关系,实现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突破。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庆育  李明  
建立了区域自主创新评价指标体系,选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重庆市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实证测度。结果显示,虽然重庆市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目前整体较弱,但是提升潜力大。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对重庆市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聂洪光  范海荣  
本文以专利检索数据为基础,从创新水平和创新潜力两个方面对中美两国的人工智能创新能力进行比较研究。通过比较两国的创新水平发现:中国的人工智能专利在总量上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但其专利国际化水平不高,PCT专利数量远远落后于美国;专利分布不合理,主要集中在应用层,基础层和技术层存在短板。美国人工智能相关专利国际化水平高、分布合理,基础层发展扎实,技术层发展平稳,基础层和技术层的基础研发能力可以支撑应用层的长期发展。进一步比较两国的创新潜力发现:中国的基础层和技术层未来发展潜力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目前人工智能在基础层和技术层的短板。可以预见,未来随着中国人工智能基础层和技术层的快速发展,中国不仅可以在专利数量方面超越美国,人工智能整体创新能力与美国的差距也将会逐渐缩小。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鹏  李健  张亮  
本文通过构建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中部地区2007—2009年各省自主创新能力现状进行分析,认为中部地区各省自主创新能力偏弱,提升中部地区自主创新能力应从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加大研发投入、推行产学研合作战略以及合理承接国际及东部产业转移等方面入手。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尹伟华  张亚雄  
本文基于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以企业自主创新理论为指导,运用因子分析法从地区和行业两个层面对我国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并据此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分地区看,东部经济发达省区的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较强,而中西部经济落后省区则相对较弱,表明我国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一致性;分行业看,高技术行业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强,而一般制造行业、原材料行业、资源型行业则较弱,表明我国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行业技术类别水平具有一致性;自主创新能力产出能力和活动能力对我国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较大,是决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性因素。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夏志勇  袁建华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系统结构与构成要素是研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差础理论与首要环节。依据系统工程的思想,构建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系统模型的总体架构,包括内部运行系统与外部支持系统。基于系统结构与创新过程的视角,探讨了内部运行系统的构成及功能;基于突出关键要素的思想,探讨了外部支持系统的构成及功能,并剖析了两大系统之间的运作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要素构成,并对其涵义进行了阐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