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72)
- 2023(11599)
- 2022(10036)
- 2021(9229)
- 2020(8057)
- 2019(18224)
- 2018(18059)
- 2017(35806)
- 2016(19698)
- 2015(22242)
- 2014(22539)
- 2013(22517)
- 2012(21297)
- 2011(19396)
- 2010(19646)
- 2009(18627)
- 2008(18681)
- 2007(17131)
- 2006(15116)
- 2005(13834)
- 学科
- 济(85525)
- 经济(85419)
- 业(55089)
- 管理(54662)
- 企(42459)
- 企业(42459)
- 方法(37639)
- 数学(33303)
- 数学方法(32970)
- 农(25905)
- 中国(24911)
- 财(22142)
- 业经(19078)
- 制(18312)
- 贸(18209)
- 贸易(18201)
- 地方(18129)
- 易(17701)
- 学(17558)
- 农业(16960)
- 银(14769)
- 银行(14708)
- 行(14010)
- 融(13125)
- 金融(13123)
- 务(12932)
- 技术(12917)
- 财务(12905)
- 财务管理(12863)
- 产业(12777)
- 机构
- 学院(296416)
- 大学(296320)
- 济(124916)
- 经济(122367)
- 管理(110746)
- 研究(103019)
- 理学(94869)
- 理学院(93742)
- 管理学(92230)
- 管理学院(91684)
- 中国(78263)
- 科学(64790)
- 京(62755)
- 农(58429)
- 财(58359)
- 所(54760)
- 研究所(49556)
- 业大(47917)
- 中心(47143)
- 农业(46459)
- 财经(46108)
- 江(45482)
- 经(41558)
- 北京(39825)
- 经济学(38651)
- 范(37781)
- 师范(37299)
- 州(36203)
- 院(35988)
- 经济学院(35299)
- 基金
- 项目(191072)
- 科学(148135)
- 基金(137055)
- 研究(135031)
- 家(121463)
- 国家(120428)
- 科学基金(100545)
- 社会(85694)
- 社会科(81268)
- 社会科学(81240)
- 省(75848)
- 基金项目(73231)
- 自然(65374)
- 划(64294)
- 自然科(63803)
- 自然科学(63776)
- 自然科学基金(62648)
- 教育(61063)
- 资助(55819)
- 编号(54224)
- 成果(44097)
- 重点(43564)
- 发(42606)
- 部(41948)
- 创(39816)
- 课题(37826)
- 创新(37213)
- 科研(37031)
- 计划(36605)
- 教育部(35164)
- 期刊
- 济(138939)
- 经济(138939)
- 研究(86722)
- 中国(54935)
- 农(53139)
- 学报(51802)
- 科学(45253)
- 财(44445)
- 管理(39069)
- 大学(37544)
- 学学(35685)
- 农业(35267)
- 融(29061)
- 金融(29061)
- 教育(26526)
- 业经(24284)
- 技术(23542)
- 财经(23118)
- 经济研究(22541)
- 问题(20225)
- 经(19961)
- 业(18606)
- 贸(16619)
- 技术经济(15346)
- 商业(15203)
- 版(14756)
- 理论(14565)
- 统计(14103)
- 科技(13838)
- 国际(13703)
共检索到4419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秦韬
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被人们提到日程,在研究了中国的就业与三大产业产值数据后,笔者认为我国自1992年以来,经历了产业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成为中国就业的新引擎,就业问题的实质性解决有赖于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升级。
关键词:
就业 三大产业 双阶段 检验 产业结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军丽
文章对三大产业的就业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三大产业就业弹性的模型设定与检验,剖析了各个产业就业吸纳能力及其变动,为解决就业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就业结构 就业弹性 协整检验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东明
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又相对落后,这是产生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的根本原因。实际上,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的矛盾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就已经存在,但是没有直接暴露出来,而劳动力资源的计划配置又使这一矛盾转为了隐性的社会问题。从计划经济转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我国的就业机制发生了根本变化,加上经济结构的调整等原因,使我国长期以来潜伏着的劳动力供需矛盾越来越充分地暴露出来。形成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夏积智 朱红
自改革开放十五年来,我国的劳动就业工作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与压力,在党和政府与方方面面的共同探索与努力下,通过改革旧的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实施“三结合”就业方针,建立以职业介绍、就业训练、失业保险和劳服企业为构架的就业服务体系等一系列措施,调整了就业结构,扩大了就业容量。十五年来,全国城乡从业人员总数增加了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君萍
配第-克拉克定理认为,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的分布将发生从第一产业移动至第二产业,然后再从第二产业向第三次产业移动的变化趋势。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陕西三次产业占GDP比重、三次产业就业比重变动的趋势与配第-克拉克定理基本上相符合。要使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关键是调整和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在改造传统农业的前提下,大力推进工业产业的发展,并以此为契机引发第三产业的兴起。
关键词:
陕西 产业结构 就业 实证分析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建安
大量的文献和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关系密不可分。针对产业结构是多因素变量的特点,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可以分析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联程度,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与第三产业的就业状况联系最为紧密,而与全社会的总体就业状况关系甚微。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灰色关联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顾乃华
工业结构的调整、现代企业的建立以及农村严峻的人地关系 ,“排挤”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我国面临就业难题。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符合三大产业演进的规律 ,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远远高于第一、二产业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可以缓解我国就业难题。今后发展第三产业要注意解决好推进城市化进程、推动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壮大、优化调整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等问题。
关键词:
社会保障 第三产业 就业弹性 城市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孙胜利
就业问题是目前我国经济生活中最为突出、最受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在现实生活中,失业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它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巨大压力是不言而喻的。要解决再就业问题,把失业控制在一个社会可承受的范围内,就必须增加财政在再就业方面的支出,从而给财政带来巨大的压力。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赵景峰
无论从总量上、结构上 ,还是从动态发展上看 ,我国城镇就业问题都是十分严重的 ,并已成为我国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挑战。为此 ,一方面降低劳动力总供给量 ,降低总人口就业率 ,另一方面从加快经济增长、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第三产业、中小企业经济、实现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等方面增加需求 ,从而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 ,以实现我国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
就业政策 城镇就业 实证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向前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产生了不少新的变化,就业难成为大学生面临重要问题。用人单位、大学毕业生、高校都存在不少误区,只有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就业问题 对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俊青 蔺哲 武光华
以西方宏观经济理论为依托 ,结合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 ,比较了可测因素———宏观经济政策与不可测因素———“SARS”对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强弱与特征 ,给出了面对不可测因素“SARS”的袭击 ,政府为稳定社会、减少失业、增加就业和促进经济发展 ,企业为使损失减少到最小 ,劳动者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劳动力市场上取胜的行为选择。
关键词:
不可测因素 SARS 就业 行为选择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李爽
按照国际通行概念,服务业亦即第三产业,是为社会生产和公众生活服务的产业。服务业具体包括的主要部门和行业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淮
一、1998: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为“九五”所始料不及1998年是中国就业形势明显趋于严峻的一年。1997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从1991年2.32%,上升为3.1%,不仅为“七五”以来的最高点;登记失业人数达570万人,失业人口连续5年趋于上升(见表1)...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徐秋慧 孙燕
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主要原因是:大学毕业生供给增长过快;毕业生的思想和专业知识不适合雇主要求,就业观念滞后;就业岗位增长相对缓慢;就业市场不完善等。本文认为,适当控制大学招生规模;提高大学教育质量,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等,有利于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
关键词:
大学 毕业生 初次就业率 起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