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05)
2023(3379)
2022(2543)
2021(2403)
2020(1955)
2019(4109)
2018(3924)
2017(7277)
2016(4081)
2015(4628)
2014(4540)
2013(4243)
2012(4025)
2011(3689)
2010(3764)
2009(3533)
2008(3718)
2007(3275)
2006(2958)
2005(2933)
作者
(11254)
(9397)
(9078)
(9026)
(6054)
(4386)
(4343)
(3606)
(3536)
(3444)
(3221)
(3209)
(3063)
(3039)
(3015)
(2941)
(2725)
(2707)
(2691)
(2552)
(2336)
(2271)
(2217)
(2176)
(2134)
(2006)
(1998)
(1944)
(1882)
(1818)
学科
(18846)
经济(18826)
管理(12496)
(12169)
(10247)
企业(10247)
方法(6194)
中国(5600)
(5264)
业经(4974)
数学(4872)
数学方法(4810)
(4574)
(4409)
地方(4224)
(3920)
农业(3818)
教育(3668)
理论(3553)
(3078)
财务(3075)
财务管理(3064)
(3031)
(2975)
贸易(2972)
(2920)
银行(2918)
(2908)
金融(2908)
企业财务(2888)
机构
大学(58278)
学院(58261)
(24379)
经济(23906)
研究(21852)
管理(19743)
理学(16683)
理学院(16452)
管理学(16193)
管理学院(16071)
中国(15920)
(12822)
科学(12483)
(11403)
(10869)
研究所(9842)
(9448)
(9438)
师范(9375)
中心(9096)
财经(8855)
(8279)
北京(8091)
(8051)
(7971)
经济学(7775)
师范大学(7764)
(7176)
业大(7041)
经济学院(6921)
基金
项目(36886)
科学(29473)
研究(28718)
基金(26674)
(23044)
国家(22843)
科学基金(19435)
社会(18931)
社会科(17840)
社会科学(17834)
(13825)
教育(13724)
基金项目(13452)
(12074)
编号(11659)
自然(11543)
自然科(11260)
自然科学(11258)
自然科学基金(11065)
资助(10541)
成果(9697)
重点(8807)
课题(8710)
(8524)
(8108)
国家社会(7839)
(7605)
教育部(7563)
(7454)
(7292)
期刊
(30151)
经济(30151)
研究(20908)
中国(13035)
教育(10011)
(9783)
管理(8878)
学报(8749)
科学(8020)
(7805)
大学(6868)
学学(6295)
技术(5470)
农业(5465)
经济研究(5462)
(5245)
金融(5245)
财经(4950)
业经(4698)
(4361)
问题(3940)
(3519)
(3431)
国际(3129)
世界(3107)
(3050)
职业(3049)
(2912)
论坛(2912)
现代(2898)
共检索到940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勇波  
三国时期,涌现出大量的以"礼信忠义"道德观为自己行动准则的榜样人物,他们的言行对我国儒家的伦理道德精神进行了较为充分的诠释和展现,这些一直为后人所推崇和效仿,成为人们评价自己言行的标度。这些道德观对中国当代社会道德文化建设都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赵福昌  申学锋  史卫  孙维  
中国传统财政道德观是以传统德治理念为基础,蕴含在财政人或财政管理中的价值理念、行为准则和规范体系。本文在剖析中国文化传统德治思想的基础上,梳理了传统财政道德观发展脉络,提炼了传统财政道德观的四方面基本特征—政治担当、公平正义、天下为公和以民为本,进而探讨了中国传统财政道德观的当代价值,要更好强化财政的政治担当,营造公平正义环境,倡导“天下为公”的胸襟,传承民本思想、突出以人为本理念。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羊中  
由上海市高等教育研究所"大学生价值观、道德观、政治观剖析及对策研究"课题组发起召开的研讨会,于1991年12月18日至20日在上海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召开.来自各地30多所高校、教育科研机构的60余人参加了会议.研讨会就大学生价值观、道德观、政治观(以下简称"三观")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汉末桓、灵帝时买官鬻爵,钱货流通混乱不堪。董卓执政时,不仅抢掠皇室珠宝、百姓财物,而且为了迅速敛财聚物,干脆废掉了以前汉武帝时的五铢钱原形,并捣毁秦时国家贮藏的十二铜人,用于铸造小钱。小钱直径1.2~1.5厘米,重0.5~1克,同样也刻有"五铢"字样,后人因为它字体模糊,嘲笑这种钱为无文钱。正因为这些小钱迅速充斥市场,导致物价飞涨,谷一斛数十万,人人相食的景象比比皆是,很多百姓一生积蓄不够买一石粮食,只得易子而食,情状惨不忍睹。这种惨状一直持续到建安十三年(208年),几次大战役之后,魏、蜀、吴三足鼎立,暂时有了均衡。战争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对抗,也是经济实力的对抗,这其中,货币政策起到了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语洋  
<正>暗度陈仓:蜀汉巧战恶性通胀三国早期,刘备一直在为壮大自己“匡扶汉室”的军事力量而努力着。因小钱引爆的恶性通货膨胀,在加剧东汉末年社会动荡的同时,却也为刘备趁乱扩充人马、筹措军资和抢占地盘创造了良机。正是在这种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下,刘备才得以先后投靠在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和刘表等权势诸侯门下隐忍发展,暗中积蓄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语洋  
<正>乱局开篇:董卓引爆恶性通胀东汉末年,战乱连年。经济凋敝,民不聊生。通过废立皇帝而把持朝政大权的董卓,于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挟献帝西迁长安,焚烧洛阳宫室,同时大肆搜罗和销熔各种铜铸器物和市场通行的五铢钱,改为铸行轻薄质劣的小钱。《后汉书·孝献帝纪》记载:初平元年“董卓坏五铢更铸小钱”。
关键词:
[期刊] 改革  [作者] 茅于轼  
市场经济下的新道德观茅于轼改革20年,我国的经济实力空前提高,绝大多数人的物质生活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市场上的商品堆积如山,商品的质量和品种比20年以前提高了几个档次。只要有钱什么都能买到。而且百姓确实比过去富裕多了,银行里的存款比20年前增加了2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彩虹  
索罗斯与亚洲道德观●陈彩虹[高级经济师中国建设银行总行北京100032]乔治·索罗斯在亚洲的名声是与东南亚金融危机紧密相联的。这位传说神奇远远超过他实际所为的“投资大师”,这次仿佛是运用一个人的力量,运用一种投资基金,造成了一起世界震惊而且为时不短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淑萍  
消费文化是人们在消费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意义和符号体系,为消费社会生活提供价值解释和支持。消费文化构成了青少年成长的时代环境,对青少年道德观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学校作为德育主体应在自我反思基础上寻求破解消费文化消极影响之策略。在正视消费文化的基础上,坚守学校的育人操守,创新德育思路,提升德育对世俗生活的调解力;变革德育内容与方法,挖掘消费文化中的积极资源,增强德育内容的现实契合度;搭建开放式道德实践平台,使青少年在参与体验中形成崇尚道德的勇气和践行道德的力量。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笑野  马艳  
文章从现代经济的视角,挖掘、归纳了《周易》的风险意识、规避风险的理念以及它的现代价值。阐释了《周易》中作为风险理论的精华思想———关于应对风险的人格准备理念,在我国风险理论研究和风险实践中的重要意义。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姜美珍  
诚信是中华民族繁衍过程中形成的深层道德意识;现代社会的巨大变化使传统诚信道德本身固有的一些特点,在调节现代社会的经济运行以及政治文化生活等方面呈现出一定的历史局限,要立足于当代社会现实来阐释诚信道德的新内涵;重建诚信社会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诚信道德的精神价值,它所倡导的求实、求真、守信、重诺的精神,仍是我们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民所崇尚和追求的道德境界。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秦行音  
底线伦理、最低限度的道德的提出有着复杂的社会原因,当代社会道德滑坡和不断出现的突破道德底线的事件是直接的原因。价值观教育是道德教育的精神内涵,底线伦理、最低限度的道德的理论向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解决道德价值观教育缺乏实效问题的可能途径。价值观的非理性和非知识性特点使得价值观教育要远复杂于理性的知识教育。关乎个人道德成长、关乎个人与他人关系、个人与社会关系等的价值观是底线伦理和最低限度的道德所必须要求的;价值观教育的途径和方法需要吸收现代德育研究成果,使其更为生动和易被青少年所接受;价值观教育还要求一个公正的社会。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惠富平  
三国时期 ,曹魏控制西北 ,蜀汉占据西南 ,两国主要在西部地区争战 ,粮草供给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为此双方都采取了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的措施。曹魏在西部一些适宜农业的战略要地大兴屯田 ,开发关陇、稳定河西 ,每年收获大量谷物供给军粮 ,以守为攻 ,迎战蜀军 ;蜀汉占据西南之后 ,诸葛亮注意处理好民族关系 ,发挥当地的农业资源优势 ,劝农积谷。为了解决北伐运粮的困难 ,还在汉中及渭水南岸一些地区设置少量屯田。不同的农业开发措施与双方的治乱胜败有很大关系。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东欧三国转型时期的会计发展从1989年苏联的解体开始,东欧的许多国家走上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道路,这种经济体制的改革无疑也为东欧的会计规范、会计组织与会计教育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总结了拉托维亚、立陶宛以及斯洛伐克三国的代表在本次研讨会上...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左雷  艾振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既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也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粮食安全与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经济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并作为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楚汉战争的物流与供应链反映了军事物资供应对战争结果的重要影响。本期,沿历史长河顺流而下,继续深入考察另一段家喻户晓的以战争为主旋律的历史——公元184年至公元280年间跨越近百年的三国时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